城市的东门和北门被攻破,叛军正在城市里烧杀,而负责军务的将军们却等不到兵部的命令,也不知道该先去保卫皇城,还是该固守街区。
又或者,应该先不顾一切的向叛军发起攻击?
十分不解的将军们赶到兵部,却被告知邓尚书去了皇宫,现在皇帝驾崩,尚书大人至今都没有回来。
将军们商量了一下:既然尚书没有回来,那么大家就去皇城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吧。
兵部的官员,带着几位官衔较高的将领,还有五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向皇城前进,结果却被拒之门外。
皇城最外围的前门早已关闭,手持弓弩的禁军站在城头警惕的看着下面。
一个扯着鸭公嗓子的太监朝城楼下喊了一通话,意思是你们这些大头兵不去平定叛乱,为什么带着刀剑来到皇城?
城楼下的兵部官员和将军们很无语:帝都之内杀得昏天黑地,到处是小队的叛军在四处突袭,他们难道不该带着武器出门?
不过宫里的都是贵人,谁也没资格跟他们争辩,大家只能小心翼翼的求那位宦官通知邓尚书出来指挥军务。
那名大太监似乎早有预料,他冷笑着一挥手,立刻有人从城头上丢了个脑袋下来。
看着邓尚书双目圆睁的头颅,所有人全傻了。
片刻之后,有人嚎啕大哭,有人大声喊冤,还有人叫喊着,要皇城内的人给他们一个交代。
在城楼上的大太监阴森森的一笑,他似乎对这些人的反应早有预料,毫不犹豫的命令城墙上的禁军放箭。
皇城的大前门高二十五米,正面的箭楼高达三十九米,弓弩从这种高度抛射下去,就算举着盾牌也会被射死的。
半杯茶的功夫,城楼下的五百人就几乎死绝,只有几十个比较机灵的人举着尸体做盾牌,狼狈不堪的逃了出来。
耍够了威风的大太监笑眯眯的回到后宫,向太后殿下禀告,说兵部有叛乱出现,已经被他和忠勇的皇城禁军击溃,侍卫和禁军们英勇作战,杀敌五百有余。
太后颇为欣慰,称赞这名叫做‘魏忠贤’的大太监人如其名。
那么问题很快就来了……
帝都正处于战乱之中,皇帝又恰逢此时驾崩,大量的官吏、富商、平民正在出逃,道路交通不畅——如果不是帝都之内还有六万禁军,叛军早就一口气杀到皇城根下了。
然而邓尚书被太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去皇城求见的兵部主事和将军们死伤惨重,原本还能勉强固守的禁军一下子土崩瓦解。
老实一点的禁军,选择了脱掉制服、扔掉兵器逃亡。
滑头一些的禁军,选择了成群结队的在帝都里烧杀抢掠,反正现在就算不当叛军,也要被达官贵人杀死,还不如在临死前痛快一回。
热血一点的禁军,要么组队去和叛军厮杀,要么怒冲冲的去皇城,要为邓尚书讨个公道。
战斗和骚乱,迅速在整个帝都蔓延开来,帝都内燃烧的房屋,照亮了大半个夜空。
……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如果新任太后能够稳得住心神,如果大内侍卫和皇城禁军能够忠心耿耿的守住禁宫,那么太后和重臣在皇宫里固守半个月是不成问题的。
固守半月,就算没有勤王的援军赶到,也足够让三万叛军自行累垮。
可问题是,太后站在皇城上,看着到处起火的帝都,闻着空气中的血腥味和烟味,她吓得魂不附体,决定立刻逃亡到安全的地方去。
听说太后要逃,大臣们也慌了:这个时候弃城逃走,不论今后如何,最起码帝都的百万平民算是完了。
而且,皇族的威信和尊严,也算是彻底完蛋了。
但太后执意要逃:皇宫内已经出现了侍卫奸杀宫女的恶性事件,据魏忠贤禀告,还有士兵偷窃了金银财宝,带着相好的宫女连夜逃走。
听说了这些消息之后,太后尖叫着、不顾一切的想要逃离这个危险的城市。
大臣们同样也心情忐忑——长期的和平岁月,让大臣们对于危险承受能力,变得很低很低。
他们有高官厚禄,有万贯家财,只要活着逃出去,就能有希望。
当然了,就算是逃跑,大家也有一个不错的称呼:西巡狩猎。
这天深夜,太后带着大臣,还有数百精干的大内侍卫、三千忠心的皇城禁军,打开皇宫的东门,开始趁着夜色突围。
可惜的是,这些达官贵族还是高估了自身的能力。
听说贵人们连夜出逃,坚守皇宫的士兵们哄堂大乱,兵部的叛军趁乱攻入了皇宫,开始大肆报复那些宦官和宫女。
于此同时,得到了情报的冀州军叛军头目郑拓埋伏在皇城外,五百叛军射出了数轮箭雨,让突围的禁军乱成一团。
也许是因为燕王早已买通了皇城禁军中的某些人,也许是身为大内侍卫的武者们早就心怀叵测,所以突围的皇城禁军一触即溃,大臣们几乎死绝,而年轻的太后,以及一些刚刚成为寡妇的嫔妃成了郑拓的俘虏。
第二天傍晚,有人在皇城附近发现了太后尸体,被晃晃悠悠的吊在街道边的屋檐下。
根据郑拓、这位被后来被通缉、被追杀的“盗拓”,他在‘八王之乱’后隐姓埋名七八年,才被刑部抓获,处于凌迟之刑。
在行刑过程中,已经人到中年的盗拓哈哈狂笑,诉说着当年自己蹂躏太后和嫔妃们的雄伟战绩。
据说盗拓身受数百刀依然大笑不止,最后监刑官彻底放弃了让盗拓求饶的念头,破例让侩子手封住犯人的嘴……
与太后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潇湘楼的姑娘们——她们的遭遇,堪称另一条命运线上的经典案例……
PS:本猪生平尤恨那些高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