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这身伤是在大获全胜后得来的, 吕布哪会在意,怕是早就嘚瑟开了。
偏他分明有着先下手为强的大好优势,却眨眼就遭到对方那身不讲道理的蛮力制服, 最后落得两败俱伤, 根本没占着什么便宜。
想他吕奉先之名, 上辈子何人不知, 何人不晓?
敢于他单打独斗的, 一只手数得过来!
能与他战个势均力敌的, 可谓凤毛麟角。
能叫他甘拜下风的,那压根儿就一个没有!
结果一朝来到这几百年前后, 却落得处处憋屈,最得意的武艺, 还叫个脑子毫不灵光的莽夫以天生神力相破……
吕布此刻心中郁卒, 可想而知。
明明察觉到憨王落在自个儿后脑勺上的灼灼目光,吕布却丁点儿都懒得动弹。
直到听得耳边传来一阵衣袂摩擦的细微响动, 身侧隐隐一沉,项羽呼气吸气的声音近在耳畔。
吕布无需睁眼,也不难判断出这心思诡异的呆子不知为何, 竟坐到了自个儿身旁。
项羽鬼使神差地在不知为何蔫巴巴的爱将身边落了座,心中仍徘徊着万千感慨,却不知从何说起。
他兀自斟酌着, 半天未曾开口,心情正坏的吕布则比他更能憋。就这么死气沉沉地继续趴着, 一动不动,宛如一樽泥塑。
最后还是项羽先想好了, 主动开口打破这一室死寂, 许诺道:“奉先若欲王齐地, 也非是不可。”
若这一许诺叫龙且或是钟离眛听了,怕是早已欣喜若狂。
然而人在楚营、意在刘邦的吕布,却只觉他越描越黑。
他忍无可忍,直接睁了死鱼眼,径直侧过头来,一脸怒气腾腾地盯着神容冷峻的项羽,满腔悲愤道:“布倾力追随大王,为的难道会是甚么论功行赏,封地赐爵么?”
王那劳什子燕地齐地,于他有何用处?
他累死累活,东奔西走,求的不过是老仇人那祖宗的项上人头!
见项羽目露茫然,吕布气势更是汹汹,猛然坐起,连身上刺痛也顾不得了,双目几要喷出火光,挖苦道:“昔日那黥布于大王麾下效力时,勇冠三军,英武绝伦,纵要赴汤蹈火,亦是在所不惜。然自其得以称王,雄踞一方后,大王可还使得动他?”
项羽被戳中痛处,脸色倏然阴沉。
在奉先之前,楚军诸将中最得他看重者,非黥布莫属。
因黥布随他征南闯北,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于裂土封王时亦不曾薄待。
不仅未漏算其妇翁功绩,更将身为楚地屏障的南侧沃土划入其域,分令二人其王之,信重之意显而易见。
偏偏距分封才过去短短数月,齐地、常山、梁地纷纷反叛,他令黥布发兵讨那陈馀,竟得一身患疾病的借口,以及派一区区裨将,领数千兵卒敷衍了事。
吕布半是破罐子破摔的无赖心态,半是潜意识里有恃无恐。
毕竟连他昨夜上手揍得对方鼻青脸肿,威严大损,竟都未被惩处,还肯给他封王。
——这莽汉别的不说,气度倒是大得很。
敏锐地摸清了项羽待他超乎寻常的容忍后,吕布虽想不明白其中缘由,却从善如流地放飞了些许嚣张本性,哪会被项羽那张臭脸吓到?
他微眯着眼,唇角微掀,一下便露出个十足讥诮的表情:“天下游士背井离乡,远离故里,为的不外乎得一封赏之地。然大王遂了一些人的心愿,分封王土,天下间事却注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令更多人落了空,失意而去。况且那游士皆归国去,为各自主君效力,又有谁还会将大王放在眼里?旁人姑且不论,就那黥布伏低做小多年,一朝扬眉吐气,王于沃野,便与巨鹿一战做壁上观的诸侯无异,对大王之号令反复推诿、坐视不理,何谈报恩?更不会甘心重回大王麾下,听任吩咐,随任呼喝!”
项羽薄唇紧抿,浓眉死死拧着,不发一言。
吕布讲痛快了,忽见项羽脸色愈发恐怖,仿佛下一刻要拔剑杀人,心里暗道不妙。
为防这霸王恼羞成怒、拿自己撒气,吕布眼珠子一转,瞬间语气转缓,机灵地将话势掰了回来:“可叹大王一心分封,本为向天下人宣示强楚偃武修文,不愿用兵打仗,予以百姓休养生息之博爱。而舍得分封将领,是因爱才心切,御下宽厚,愿与部下慷慨共享沃土,奈何其忘恩负义,辜负这番厚待。”
吕布重重地叹了口气。
他趁机顿了顿,悄悄酝酿一番情绪,才痛心疾首地继续讲述道:“与其将印绶授予鲜廉寡耻、不忠不义之辈,布更愿见似大王这般无双英杰君临天下,方可令百姓依附归顺。在那日到来之前,布愿鞍前马后,抵死效忠,又岂会贪恋区区王位?”
话说至此,又有拒受分封的实举在前,纵使项羽心如铁石,也不由为这铮铮忠骨与殷殷期许而动容。
刚因吕布挑起黥布话头而燃起的怒火,也徐徐散了。
吕布不再开口,只闭目养神,顺道思虑下一步该如何继续哄骗这憨子称霸天下。
项羽则怀着复杂心绪,默然注视着为他既是殚精竭虑、又是征战四野的吕布一阵,不知想了什么。
良久的沉默过后,他忽起了身,头也不回地向帐外行去。
吕布以眼角余光偷瞄他背影,待其彻底消失后,方恹恹地叹了口气。
早知如此,不该嫌那便宜韩兄似高顺般唠叨,便将人打发去撵彭越那山贼头子的。
若韩兄在此,他尚有个能商议对策的可信人,哪需似如今这般劳心劳力,费尽倒霉脑筋,终日对这不开窍的西楚霸王恨铁不成钢?
吕布越想越悔不当初。
他这伤势不重,却也伤了几根筋骨,需好好养着。
横竖楚军势盛,田荣业已伏诛,有悍将龙且、钟离眛与个好身先士卒的项羽在,一时半会倒是没他上场时机。
吕布本就不是甚么劳碌命,自乐得清闲,好生养养这阵子动狠了的脑子。
奉项羽之令,范增终可放手施为。为防止这脾气阴晴不定、反复无常的霸王又要改口,他连觉都不敢睡多了,只想早日叫木成舟。
于是在平阳百姓心惊胆战地等待中,那凶神恶煞的楚国雄师非但未强攻进来,只派了一笑眯眯的辩士进城,见过县令后,有那宽政放着,自知绝非楚军对手的县令立马识了时务,干脆利落地开城投降。
大军仍驻于城外,唯有龙且领三千楚兵入内巡视一圈后,将兵士留下一批,却并未肆意劫掠,还帮着维护法序,叫本还有些骚动的城内从此井然有序。
项羽虽满心不耐,仍在范增卖力规劝下,召集平原一带的父老百姓,公然宣布除取部分粮食外,将放归数万俘虏,更不容楚兵侵掠百姓,只为除暴安良。
此讯一出,齐民与其说是欢欣雀跃,反倒是瞠目结舌。
就如见残暴的猛虎一朝茹素、恶徒露出慈眉善目,冲他们施恩发粮般不可思议。
项羽板着脸说到这里,环顾四周,见齐地父老一脸呆滞,不由蹙眉。
被那锐利摄人的目光一扫,众人悚然而惊,纷纷如梦游般拜谢离去。
即便有项羽那话摆在前,齐民仍是战战兢兢,不敢全信。
直到那驻扎城外的楚军很快离去,朝着田横所在的胶东一带继续前;留下的楚军当真未曾胡作非为,只帮着监管秩序;而除多了位楚国长官外,熟悉的城中官吏也照常奉职……
他们才逐渐放下戒心,敢信那传闻中杀名赫赫、冷酷无情的楚王实是这般通情达理,宽大仁义了。
项羽这头耐着性子,手段生疏地安抚齐民,却确实有效地安定了人心动荡的局势。
与此对比鲜明的,则是田横那处为备战随时来攻的楚军而不得不横征暴敛、惹得人心益散,怨声载道的窘境。
田横为田荣之地,平素处事厚道,颇有几分名望。
可他辛苦积累下的名声,在楚军强骑的有力威慑下,自然显得不堪一击。
若项羽暴虐,动辄屠城杀俘,必将令齐民被迫反叛,以死相博,选择拥戴田横以对抗项羽。
然项羽一反常态,非但未纵兵士屠杀、以儆效尤,还破天荒地安抚百姓,积极招降。
当得知顺服楚军不仅可活命,还能保住多数财物的消息后,齐民哪里愿陪田横以卵击石?
在范增的一番刻意宣扬下,楚军一路向东,十有八九之齐地郡县,竟都趁着项羽改了宽容性子的这劲儿望风而降,叫他们东去之路畅通无阻。
项羽哪知那怀柔效果如此显著,面对这一路大开请降的城池,他不费吹灰之力即可派人接管,不免心情复杂。
他随叔父起兵至今,身经三十多战,无不以寡敌众,以弱击强,回回免不了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而他与部下情同手足,越是见死伤厉害,就越是怒不可遏。
为祭奠诸将、报仇雪恨,亦为震慑敌手,迫他们闻风丧胆,不敢作敌,他方始坑杀降卒,以严酷手段镇压异己。
他每至一处,皆是敌军拼尽全力,奋死相搏的血战。又何尝体会过民心所向,百姓主动归顺、礼敬有加的轻松?
项羽心受震撼,不免若有所思。
范增自是清楚,此番如此顺利,还得归一部分功劳予田荣田横。
莫说是项羽于新安坑杀二十万降卒之凶名远扬,单是城阳尚在前秦治下时曾因顽抗楚军之故,彻底激怒项羽,令项羽在大发雷霆下大开杀戒,血流成河。
城阳前车之鉴赫然在目,若有别的活路,齐民定也不肯轻信。
然田荣田横非但不是楚军对手,且从不施恩齐民,只一昧索取,竟更早叫齐地民不聊生。
既侍豺难活,唯有奉虎。
齐民哪里不惧项羽之喜怒无常、朝令夕改,但比起一眼便能看见绝路的田家弟兄,项羽自入齐地以来,除两军交战外,的确一民未杀,还释放了数万俘虏。
到底有着几分薄望。
之所以痛快归顺楚军,不过是前狼后虎,碍于无奈,不得不二难中择一轻罢了。
但见嗜杀成性的项羽明显深受震动,时常陷入沉思,范增乐见其成,帮瞒着还来不及,又哪会不识趣地揭穿这点。
楚军一路高唱凯歌,不日进逼胶东。
而田横眼看着人心离散,苦守的胶东成了孤城一座,上下军心惶惶,禁不住心下凄然。
时值深秋,阴雨绵绵,这日田横于城头远眺,忽见着那乌压压的铁骑由远至近,中扬帅旗数面,黑底白字,偌大一个“项”字触目惊心。
竟是项羽亲至!
田横自知大势已去,仅凭手下那可怜的数千兵卒,绝非楚军对手。
他长叹一声,毅然拔剑自刎了。
至此,三齐之乱彻底平定。
不论是项羽分封的那三位齐王,还是煽动叛乱的田荣田横,皆已命丧黄泉。
项羽沉默看着奉上田横首级、战战兢兢乞降的胶东郡守半晌,硬梆梆地掷下句“妥善安葬”后,便如之前过沿途降邑那般,仅点了千余楚兵、一员楚吏留下。
齐地既定,楚军接下来之剑锋所指,自是常山。
这支气昂昂地朝西北挺进的楚军雄师,却无一人得知,就在他们走后不久,有一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法于齐地流散开来,信者甚众。
传言向来嗜杀的项将军之所以一反常态地以仁义抚民,皆因有位赤胆忠肝、悲天悯人的吕姓将军奋死武谏,以己身代齐民受过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