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十二章 黑历史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尺寸必须充分小,对金属球O上的电荷分布不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原来的电场不因试探电荷的出现而有明显的变化。

我们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因为对于电荷量不同的探试电荷,即使在电场的同一点,所受的静电力也不同。

然而,同学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如果把一个很小的电荷Q1用做试探电荷,它在电场中的某个位置受到的静电力是F1:假如两个这样的电荷都在这里,它们总的电荷量是2Q1,它们受到的力很可能就是2F1。

依此类推:三个这样的电荷放在这里,电荷量是3Q1,受到的静电力可能是3F1。

也就是说,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力F很可能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成正比。F=EQ式中F是比例常数,与试探电荷Q无关。

实验表明,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试探电荷在电场中某个位置所受的力,的确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成正比,实验还表明,在电场的不同位置,1式中的比例常数E一般来说是不一样的,它反映了电场在这点的性质,叫做电场强度。

按照(2)式,电场强度的单位应是牛顿每库仑,符号为N/C,如果1C的电荷在电场中的某点受到的静电力是1N,这点的电场强度就是1N/C。电场强度的另一个单位是伏特每米,符号是V/M,它与牛每库相等,即1V/M=1N/C。

电场强度是矢量,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相同。按照这个规定,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静电力的方向与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

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在静电场中,它不随时间改变。图1~2-1的实验表明,在某一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一般是不同的。电场强度与产生生它的场源电荷有什么关系呢?

点电荷是最简单的场源电荷。设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与之相距R的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为Q,根据库仑定律,试探电荷所受的力为F=KQ,依电场强度的定义,E=FQ,所以,这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KQ2。如果以Q为中心点作一个球面(如图1~3~2),则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在小相等。当Q为正电荷时,E的方向沿半径向外,当Q为负电荷时,E的方向沿半径向内。

如果场源是多个点电荷,事实表明,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说明电场的作用是可以相互叠加的。例如,图1~。3-3中P点的电场强度,等于+Q1,在该点产生电场强度E1的矢量和。

一个比较大的带电物体不能看做点电荷。在计算它的电场时,可以把它分做若干小块,只要每个小块足够小,就可以把每小块所带的电荷看成点电荷,然后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叠加的方法计算整个带电体的电场。

可以证明,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或球壳)在球的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球外各点的电场强度也是E=KQ2式中的R是球心到该点的距离(Y大于R)那么,Q为整个球体所的电荷量。

电场线,形象地了解和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也很重要。法拉第采用了一个简洁的方法描述电场,那就是画电场线。

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的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图1。3~5)。从图1~3-6和图1~3-7可以看出,电场线有以下几个特点:(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2)电场线从正电场中不相交,这是因为在电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不可能有两个方向:(3)在同一幅图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电场强度较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因此在同一幅图中可以用电场线作的疏密来比较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

应该指出,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这个实验只是用来模拟电场线的分布。在图1~3-9中,带电人体的头发由于静电斥力而竖起散开,其形状也大至显示出电场线的分布。

匀强电场,如果电场中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这个电场就叫做匀强电场。

由于方向相同,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应该是平行的,又由于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电场线密度应该是均匀的,所以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间隔相等的平行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一对平行金属板,如果两板相距很近,它们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部分外,可以看做匀强电场。在两板的外面几乎没有电场。

我们已经建立了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它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倘若把一个静止的试探电荷放入电场中,它将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获得一定的速度,试探电荷的动能增加了。

我们知道,这是静电力做功的结果,而功又是能量变化的量度,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成试探电荷的动能呢?为此,我们首先要研究静电力做功特点。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试探荷Q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移到B点(图1~4—1)我们计算这几种情况下静电力对电荷做的功。

我们把Q沿着直线从A移往B。在这个过程中,(图1~4—1甲),它受到的静电力F=QE,静电力与位移AB的夹角始终为Q,静电力对Q做的功为F=FCOS。

AB=QE。

/AM/在把Q沿折线AMB从A移往B的过程中(图1~4—1甲),在线段AM上静电力对Q所做的功W=QE。/AM/。在线段MB上,由于移动方向跟静电力垂直,静电力不做功,W2=O。在整个移动过程中静电力对Q所做的功=QE。/AM/

再使Q沿任意曲线ANB从A移动到B(图1~4—1)。

我们可以用无数组跟静电力垂直和平行的折线来逼近曲线ANB。只要Q的移动方向与静电力平行,静电力都做功,而这些与静电力平行的短折线的长度之和等于/AM/。

因此,静电力所做的功还是W=QE。/AM/。可见,不论Q经由什么路径从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的功都是一样的,因此,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但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这个结论虽然是从匀强电场中推导出来的,但是可以证明,对于非匀强电场也是适用的。

接着讲电势能:在必修物理课中我们学过,正是由于移动物体时重力做的功与路经无关,同一物体在地面附近的同一位置才具有确定的重力势能,从而也使重力势能的概念具有实际意义。

同样地,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我接着给同学们讲物体在地面附近下降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物体上升时,重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与此相似,当正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时,静电力做正功(图1~4~2甲),电荷的电势能减少,当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时,静电力做的负功(图1~4—2),即电荷克服静电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由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若用W表示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的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E1和E2分别表示电荷在A点和B点的电势能,则W=E-E。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静电力做的功只能决定电势能的数值,只有先把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规定为0,才能确定电荷在电场中其他点的电势能。

例如,若规定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为O,则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等于W,也就是说,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它从这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做的功。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O。

重力或引力存在空间称为重力场或引力场。物体在重力场或引力场中移动时,重力或引力做的功,跟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静电力做的功虽然相似,但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存在两种电荷的缘故。在同一电场中,同样从A点到B点,移动正电荷与移动负电荷。电荷的电势能的变化是相反的(图1~4~3)。

电势,我们通过静电力的研究认识了电场强度,现在要通过电势能的研究来认识另一个物理量——电势,它同样是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

同学们已已经熟悉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方法,现在就来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从这里入手研究电势。

有一个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如图1~4~4,规定电荷在O点的电势能为O。A为电场中任意一点,电荷Q在A点的电势能E4等于电荷Q由A点至O点的过程中静电力做的功,由于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为了便于起见,选择直线路径AO进行计算。设AO的长度为1。则E=QELCOS。可见,电荷Q在任意一点A的的电势能E与Q成正比。也就是说,处于A点电荷,无论电荷量大小是多少,它的电势能跟电荷量的比值都是相同的。对电场中的不同位置,由于1和Q可能不同,所以这个比值一般是不相同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是由电场中这点的性质决定的,与试探电荷本身无关。

主空虚结论虽然是从匀强电场得出的,但可以证明,对于其他电场同样适用。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符号为V。

在电场中的某一点,如果电荷量为1C的电荷在这点的电势能是1J,这一点的电势就是1V,即1V=1J/C。在图1~4~4中,假如正的试探电荷沿着电场线从左向右移向O点,它的电势能是逐渐减压少的,因此可以说,沿着电场线方向最势逐渐降低。

与电势能的情况相似,应该先规定电场中某处的电势为O,然后才能确定电场中其他各点的电势。

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常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为O,在实际应用当中常取大地的电势为O。在规定了电势零点之后,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电势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个标量。

等势面,在地图中常用高等线来表示地势的高低。与此相似,在电场的图示中常用等势面来表示电势的高低。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功能相似,等势面也是用来形象地描绘电场的。等势面与电场线有关系?在同一个等势面上,任何两点间的电势都相等。

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由此可知,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即跟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这是因为,假如不垂直,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个面也就不是等势面了。

前面说过,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总起来说,就是: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图1~4~5是几种电场的等势面种电场线。每幅图中,两个相邻的等势面间的电势之差是相等的。

实际测量电势比测量电场强度容易,所以常用等势面研究电场。先测绘出等势面的形状和分布,再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绘出电场线的分布。于是就知道电场的情况了。设计电子仪器(如示波管,电子显微镜等)中电极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时,都要利用试验模型测绘等势面的形状和分布,推知电极产生的电场的情况,以便确定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方案,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第二节课是思想政治课,上课铃响起后,同学们听到,都往各自的教室走进去。等到响第二次铃声,思想政治课老师于慧英拿着教案,慢腾腾地走进324班教室,走到讲台前,一边放教案一边说:“同学们好!”

“老师好!”“今天,我给同学们讲文化与社会,文化,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然而“熟知并非真知”。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究竞什么是“文化”?只要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就能真切地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首先让我们来体味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人们都有机会欣赏高水平的,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比如说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运动场上,同学们青春勃发,演讲会,辩论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漫画社,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充满朝气,城镇乡村遍布志愿者服务队的足迹。

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现在我们面前。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了解最近的世界新闻,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的同土人情。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已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

例如,晨练,下棋,扭秧歌,跳交谊舞等。一些社区还有诗社,画社,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等。

所以说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已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那么说,文化是什么?看到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品尝不同文化生活的韵味,我们更想探究文化生活的意义,更加关注“文化”的内涵。文化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色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疾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我们阅读书,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的力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接着说文化与经济: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掀开历史的画卷,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已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代取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是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接着讲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技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个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从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色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来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

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思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远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所以说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例如,文化赏析,色括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绘画欣赏,文物欣赏等,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

第三节课是语文课,上课铃响后,语文老师冯小华拿着教案,将慢腾腾地走进教室,走到讲台前,一边放教案一边说:“同学们好!”

第四节“老师好!”“今天,我给同学们讲新词语与流行文化。当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

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地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因而随着社会的发会不断涌现大量的新新词新语。现在,就让我们对新词新语作一番检视与探究。

一走进新词新语,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近年来在语言交际中出现了许多过去的词典所没有收录的新词新语,例如“酷,爽,白领,另类,炒作,克隆,网络,黑客,低保,帅哥,辣妹,知本家,炒鱿鱼,卡拉OK,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等。新词新语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宝库。

《现代汉语词典》近几年多次推出“修订版”“增补版”,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在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和流行的同时,另有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比如几年前还常用的“万元户,倒爷,千年虫”等现在就很少使用不着。

另外某个新词的出现也会造成一些成词的退隐。例如,手机,一词出现后,大哥大,手提电话,移动电话等便很少有人使用了。

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关注这些词语的发展与变化,不仅有助于词汇的积累,而且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发现。

二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据统计,现代汉语中每年要出现1000个左右的新词新语。我们可以考察一下这些新词新语是怎么产生的。

1随着新生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新词语。如“义工”,指自愿参加义务性公益活动的人。这就是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特首。”,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一新词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而产生。

2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如“访问”。原指有目的地去看望,拜访别人。现在也常用于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查看,浏览。“杀手”,原指受雇用的杀人者,现在的意义还指漫天开价,敲诈顾客的行为,或有特殊力量的行为等。

3来自外语和汉语方言的新词语。如“作秀。”指表演,显示自已。“秀”译自英语“SHOW”

4词语衍生和缩略形成的新词语。如买单,指在饭馆用餐后结帐付款,也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原为粤方言中的“埋单”,意思是把消费账单收扰在一起结账。这一词语进入普通话后写做“买单”。

又如先有“白领”,相应又衍生出“金领”“粉领”“黑领”等:由译词黑客相应地产生了“灰客”

“蓝客”“红客”“闪客”等。词语缩略更常见。如“央行”,指中国人民银行。”

“高考。”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等。以“课改,克隆,漫游,解读,炒鱿鱼”等新词新语为例,查找相关资料,再各找一些类似的例子,看看汉语中还有没有其他产生新词新语的途径。

三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新词新语产生的源泉,新词新语又是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一面镜子。例如“朝阳产业”是指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日趋兴盛的新兴产业。

“生物入侵”是指由于外地,外国生物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或危害的现象。我们现在常说的“黄金周”一词来自日本,这与我国2000年以后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有关,更与我国人民生活观念的变化相关。

新词新语也是流行文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例如,快餐一词源自英语的。本意是烹饪好了的,能随时供应的饭食,汉语中使用的快餐一词,当初是使用本义,但后来这个词又有了引申义和比喻义,用以指那些肤浅的,没有多少价值的东西,例如说“快餐文化”快餐爱情”等。就是形象地反映了一种文化心态。对新词新语做一些深入探究,就会感受到时代和文化发展的脉动。

我接着给同学们讲《论语》通常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广,课文中许多古诗文名篇,都有助于大家了解传统文化。但如果要问,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就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自汉至清两千年,《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成了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渗透到政教体制,民间习俗和心理习惯中,由此看来,要了解中国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篡,故谓之《论语》。《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的经典著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未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子罕》年轻时曾做过“委使”(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生畜)。虽说生活贫苦,但他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人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也曾参与政治活动。鲁昭公二十六年(前516)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把每个都充分意识到自已的身份,礼节,责任,看成是最重的事。

但当时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手中,景公虽然欣赏孔子的思想,却未能采用。不久,孔子回到鲁国,鲁定公时,曾担任司冠(主管司法),不过,为时不长,又被迫辞职。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就带颜回,子路,子贡,等子弟离开鲁国,周游列国,长达十四年之久。其间,孔子一直宣传自已的主张,终不见用,甚至被当时一些人视为迂腐而不切实际的思想家。直到近七十岁时,他才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

据说经他整理的典籍有《诗》《书》等,他还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弟子相传有3000人,著名的有70余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终末忍界绝对一番
相邻小说
清穿之四爷的刑警嫡福晋乔四爷之风云往事爱情公寓:开局拒绝诸葛大力爱情公寓:最强女友诸葛大力最强孝心系统十四福晋的日常回到1920决战1920英雄无敌魔法门在北宋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