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瑞士诺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1996年,瑞士莱茵河畔两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握手,诞生了当时世界第一大生命科学公司和第二大医药保健公司——诺华公司。这两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公司分别是汽巴—嘉基公司和山德士公司,两家公司合并后,原任山德士公司首席执行官的魏思乐博士出任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

迄今为止,诞生10年的诺华公司是全球制药和保健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跨国集团,核心业务涵盖专利药、保健品、非专利药等领域。公司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员工9万多人。006年在世界500强中,诺华位列第177名,是瑞士第一大企业。

诺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195年出生,瑞士籍。他在6岁时弃医从商,成为山德士(美国)公司的一名销售代表。魏思乐博士出任诺华公司首席执行官后,对新公司的文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这家一度暮气沉沉的瑞士公司变成了一家奋发进取的创新企业。他曾经被媒体誉为唤醒沉睡医药业的巨人。1999年,魏思乐博士被任命为诺华公司董事长;004年当选国际制药联合会主席,同年被《金融时报》评为“过去5年最具影响力的欧洲商界领袖”的第一名。005年荣获中国政府颁发的“004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魏思乐博士的商道真经

我们致力于不断研究、开发和推广创新产品,帮助人类治愈疾病,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并通过这些有益于环境和社会的产品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增长,保持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鱼和熊掌兼得”,占领世界医药市场

——记诺华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魏思乐的经营战略

魏思乐博士是一个有远大抱负、追求完美的企业家。他在10年前走上创业之路,锐意改革,大胆决策,一路风雨一路收获,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经营业绩。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即使是诺华这样世界上较大的跨国集团,资产重组后再次创业,也同样是克服了重重困难。

1996年,汽巴—嘉基公司和山德士公司刚刚合并为诺华公司时,因后继产品缺乏,市场营销力量薄弱,在美国市场的增长率低于公司总体增长率,而美国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医药市场。这个市场上的失利导致公司效益大幅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魏思乐博士制定了新的战略目标。他首先剥离了与医药保健业务不相适应的化工业务,随后又出售了占业务总额很大比例的农业业务,使诺华更加专注于医药和保健品的研发与生产。在1996~000年的4年中,将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提高了整整46%;投资额差不多相当于收入的17.5%。他之所以对科研做这样的巨额投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取得医药市场的“熊掌”——专利药,并以此开拓美国市场。

“专利药”启动美国市场

一分投入一分收获。诺华公司数亿美元的研发投资取得了可喜的回报,相继问世的专利产品“格列卫”和“代文”为诺华公司带来了巨额收益。诺华公司在世界医药界形象的根本改变,得益于“格列卫”的研发成功和及时上市。

“格列卫”是诺华公司针对不可治愈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而研制的新药品。001年5月对外发布了研发成功的消息。最先参加临床试验的1个病人在服用这种药丸后,身体状况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一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已经病得不能自己去洗手间,有的病人甚至立下了遗嘱。然而,经过服用“格列卫”进行治疗后,身体得到恢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时代周刊》还以格列卫胶囊的图片做封面,赞誉其为“神奇的抗癌子弹”。在当时,尽管舆论评价很高,患者十分欢迎这种新药,但是诺华公司的科学家们却没有沉迷于成功之中,他们对“格列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半年后发现,它可用于治疗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肿瘤。这一喜讯再次引起医药界的轰动。

“格列卫”的研发成功为成千上万的癌症患者带来了福音,挽救他们于死亡的边缘。诺华公司于00年月7日在瑞士巴塞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了这一好消息,在这次会议中,诺华公司还做出决策,把扩大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作为公司今后十分重要的战略目标。

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也是利润最高的医药市场。与欧洲不同,美国的医疗费用不承受来自政府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压力,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意味着全球的光明未来。早在000年,魏思乐博士就为公司一系列专利药在美国全面上市着手人才准备,他很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解雇没有为公司带来销售增长的专利药品部总裁,取而代之的是曾任德国百事可乐分公司总经理的拳击手托马斯·艾博林,这位新总裁在魏思乐博士的带领下培养了一支适合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市场开发队伍。他们成功地实施了诺华公司在美国的发展战略,也正是这支十分优秀的团队,开辟了诺华公司的新历程。

以“格列卫”为龙头的大举进攻年后取得了成功,诺华公司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约占其总销售额的50%~60%。现在,诺华公司正努力巩固、加强其在美国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高在美国的销售额。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诺华公司在美国鲜为人知,甚至每天开处方的医生也不是很熟悉诺华这个名字。魏思乐博士认为仅有好的产品还不够,重要的是如何让产品深入人心,因此,为激励医药代表推广诺华的前10大产品,一年内他本人在美国拜访医生达5500多人次,最终实现了使10个最成功的产品销售额占诺华公司总销售额的56%这一理想目标。

诺华公司的“格列卫”研制成功不久,抗高血压药物“代文”的销售额也增长了58%,达19亿瑞士法郎。在美国,“代文”现已取代了默克公司“科素亚”的地位,成为抗高血压药物的领导品牌。此前默克公司的“科素亚”一直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魏思乐博士在电视会议上十分高兴地对90位诺华高层管理人员说:“‘代文’的成功说明,如果我们有一个远大的目标,并按照一个精心制定的计划来认真实施,那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魏思乐博士专注于创新和为病人提供新药的策略,诺华公司全体员工在这一策略的部属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和敬业精神,再创新纪录,取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在创新和快速增长的抗肿瘤和心血管业务的引领下,专利药品部销售额和运营收入分别取得了15%和19%的强劲增长,在世界专利药品市场的份额从4.4%增加到4.5%。

魏思乐博士在00年将医药研发总部从瑞士的巴塞尔迁至美国的波士顿。他与美国同事一起工作感到十分轻松愉快。在这儿,没人像他在瑞士巴塞尔总部那样称他为“魏思乐博士”,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丹尼尔。他很早就认识这里的很多同事,因为他在1988~199年期间一直在美国任“善宁”产品经理。魏思乐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一个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说文化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表现,我可能介于瑞士与美国文化之间。我不喜欢瑞士人的中庸,当你比别人强时,就会有树大招风的感觉,他们嫉妒心强,总是喜欢批评而不是乐观地看问题。美国的文化则不同,成功人士是令人羡慕的。”在这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诺华公司在美国市场取得的成功,是魏思乐博士思想意识中所具有的瑞士人的严谨与美国人的开放式思维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功。

魏思乐博士明白,如果没有像“格列卫”这样的重磅新产品,诺华不能在医药市场上赢得尊敬,更不可能成为行业领袖。00年,诺华公司又耗资40亿美元创建了位于美国麻省剑桥的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魏思乐博士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心血管、癌症、抗病毒、糖尿病药品研究的先锋。当时,他希望有一个世界闻名的科学家来管理这个研究所,哈佛医学院著名遗传学家、心脏病专家马克·费舍曼教授的身影浮现在他的脑际。但是费舍曼教授一开始拒绝了他的邀请,说自己对当前的工作很满意,但魏思乐博士坚持不懈,经过6个月在欧美两个大陆间不停地游说,最终费舍曼教授同意加盟诺华公司,00年月来到这个研究所。004年4月,诺华公司接管紧临麻省理工学院的5.6万平方米的实验室。这个研究所有1000名科学家在此工作,与现在巴塞尔工作的1500名科研人员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004年7月5日,诺华热带病研究所在新加坡生物科技园正式揭幕。这个研究所专注于被忽视的疾病的研究,所采用的是先进的生物学方法,最初阶段,主要针对登革热和耐药性肺结核病,计划008年以前开发出至少两个处于临床阶段的新药,01年以前开发出两个可供病人使用的新药。

事实上,在最近几年中,诺华公司获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新药数量多达11种,超过所有竞争对手,并有望在竞争中继续领先。到007年,诺华公司将有7种药物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包括治疗乳腺癌和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新药,诺华公司的后续产品储备实力雄厚。

魏思乐博士不断加大的科研投资将使诺华公司拥有更加前卫的专利药。但是他的经营战略中既有“学术专攻”,又有“广种薄收”。“格列卫”这种抗癌新药曾使诺华公司名声大振,近年来魏思乐博士对非专利药品企业的并购又让世界医药行业一片哗然,更有管理界人士把他的并购之举称之为“鱼与熊掌兼得”的英明决策。

“非专利药”覆盖低端市场

大多数全球制药巨头仅对专利药情有独钟,对非专利药品市场不屑一顾,因为非专利药的利润与专利药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魏思乐博士认真分析世界医药领域的前景后,预计物美价廉的非专利药前景看好,于是很快便以资本的实力驱动了并购非专利药品企业的隆隆战车,取得了“鱼与熊掌兼得”的市场地位。

005年月,诺华出资8亿美元,完成了对德国第二大非专利药公司赫素和美国EonLabs公司的战略收购,进而将其非专利药业务部门山德士公司打造成为世界非专利药领域最大的公司。

这两项交易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诺华公司摇身一变,实现了非专利药生产的跨越式发展。这使魏思乐博士的战略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建立一家销售非专利药的全球企业。

据伦敦一家医药行业顾问公司的统计,00~007年,包括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在内的一些制药公司,将因为专利保护到期而失去销售总额约为80亿美元的药物专利权,非专利药生产的规模将迅速扩大。在全球十大制药公司中,诺华是唯一拥有大型非专利药业务的公司。魏思乐博士信心十足地说:“公司非专利药业务的渗透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还会在欧洲扩展。”有分析家指出,由于医疗提供者寻求控制成本,一些最畅销药物的专利期已过,而且,近来发生的多起新药的安全问题让人们对这些大力营销的产品提出了质疑,非专利药的需求将比专利药增长得更快。

魏思乐博士估计,到010年,全球非专利药市场有望增长到1000亿美元,诺华公司收购赫素等两家非专利药企业就是为了抢占这一市场。他希望诺华公司在这其中占有10%的市场份额。赫素公司004年的销售总额为17亿美元,它将为诺华增加10个新药品。新收购的这两家公司与诺华旗下的山德士公司一起,年销售额将超过50亿美元。

006年4月,魏思乐博士又爆出惊人之举:诺华公司完成了对美国最大的疫苗企业凯龙公司的并购。“这项并购完成后,诺华将在疫苗市场和高速发展的诊断业务领域取得有吸引力的战略发展平台,同时,凯龙将为诺华带来新的产品组合,特别是在肿瘤治疗领域。”魏思乐博士说,“以创新性药物为核心,加上非专利药、非处方药和以疫苗为主的预防用药,诺华公司将提供全方位的药物治疗手段,为全世界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帮助。”

对于魏思乐博士大胆的并购之举,美国一位著名金融分析师称赞说:“诺华拥有专利品牌药,同时也拥有非专利药和疫苗业务,这种‘三步走战略’变得越来越有前途了。”

战略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魏思乐博士从诺华公司诞生开始,10年内实施了剥离、发展、并购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使这家沉沉欲睡的医药企业成为世界瞩目的巨人,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非凡的贡献。魏思乐博士在决策上的前瞻性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他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是个超级乐观的人。但是,我更愿意称自己是个务实派的乐观主义者,因为我总是将务实主义和乐观主义双管齐下。所以我不喜欢失望,也不喜欢让别人失望。

——魏思乐

财富攻略:

相约健康,追寻癌症研究的“圣杯”

改写世界医药史的抗癌药“格列卫”,其研究工作开始于198年,当时被叫做STI—571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是莱历克斯·迈特博士,他因学识渊博、性格顽强而被同事们称作“推土机”。在这个项目历时十几年的研究中,正是这个性格帮助他克服了重重阻力,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迈特博士早年是一位医生,他发现在医院里各个科室都能治病救人,只有肿瘤科的医生面对病人经常束手无策,他感到自己有责任投身于癌症的治疗,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1980年,迈特博士在法国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希望能在用干扰素治疗癌症方面有新的突破,给广大的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为他们解除病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发现干扰素可以消灭病毒,但在癌症治疗上却没有显著疗效。198年,汽巴—嘉基公司组建癌症研究小组,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是他的老师,便说服他从法国到巴塞尔来领导这个研究小组,满怀激情、一心想制服癌症病魔的迈特博士欣然前往。

这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NA里的第9号染色体多了一块凸起物,把9号染色体和号染色体放在一起观察时发现,第号染色体所缺失的一段转移到了第9号染色体上,而第9号染色体所缺失的一段也同样转移到了第号染色体上,这种现象被遗传学称作“易位”。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DNA里,第9号染色体的一个基因的末端转位到第号染色体的另一个基因的首端,衍生了一种致癌基因。这种易位现象,科学家叫它“费城染色体”。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身上存在这种染色体。如果能找到一种药物抑制这种基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能得到控制。

迈特博士就是在这种希望的鼓舞下开始了艰难的研究工作。历时10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经过无以数计的失败,找到了一种可以抑制这种基因的化合物。

199年春天,这种化合物通过试验检测,可以进入临床准备阶段。但是,这时公司市场部的一些研究人员对这种化合物的前程并不看好,他们认为这项研究不可能产生较大的商业价值。汽巴—嘉基公司的高层领导也没表现出特殊的兴趣,如果他们突然决定抽走资金去支持别的研究项目的话,迈特博士的科研小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STI—571研究计划进行到这一步,迈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心急如焚,他们想尽快找到临床实验的合作者,在遭到多次拒绝后,他们终于看到了希望,一位叫德鲁克的教授认为这种化合物如钻石一般光芒四射,决定接手临床实验工作。

1995年11月进行的动物试验使他们遭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STI—571化合物在做动物实验时,实验犬毒性测试呈现高度毒性,这无疑是当头一击,动物实验立刻停了下来。

实验是否还能进行下去?关于STI—571研究计划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就在这进退两难的十字路口,一个极好的机会呈现在他们面前。汽巴—嘉基公司和山德士公司合并,成立了诺华公司,魏思乐博士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他与迈特博士多次交谈后,同是医生出身的两人所共有的责任感使他们成为事业上的知音。魏思乐博士对这个项目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后,对迈特博士说:“加油,我决定支持这个项目。”

公司合并前,两家都有癌症研究小组,随着公司的合并,迈特博士小组的成员增加了一倍,雄厚的人力资源、大老板的支持,使迈特博士的信心更加坚定。

这时,对STI—571项目的投入已经超过100万美元。市场营销人员认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不多,市场特别狭小,为这么少的患者去投入巨资研究新药得不偿失。但是,魏思乐博士认为,如果一种药品在医学上能有重大贡献,我们没有理由因为商业价值不高就叫停。他对市场营销人员的答复是,市场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我们不能因为急功近利而失去一项重大发明!

有了魏思乐博士的支持,迈特博士的研案团队信心倍增,他相信这种化合物能成为抗癌新药。虽然迈特博士很清楚,只要一提STI—571研究计划,就会有很多人摇头,但是他不在乎,仍然向相关部门大谈特谈这种化合物的美好前景。他对魏思乐博士说:“我绝不能放手,不能松口,要表现得像条疯狗,死咬着骨头不放。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尽管在动物实验时实验犬呈现中毒反应,但迈特博士仍坚持要做临床实验,他认为动物不是人,它们身上的反应在人身上不一定有,这种化合物一定能成为一种救死扶伤的新药。

STI—571胶囊的首次临床实验在1998年初开始,这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在科学家面前,到底多大服用量合适?谁也确定不了。因为动物实验有中毒现象发生,所以最后的方案确定得很保守,先从小剂量开始,只给每位患者服用5毫克的剂量,每天一次。但是事实证明这个剂量太低,根本没有疗效。后来逐步加量,终于找到了能够产生药效的最佳剂量50~00毫克,而其毒性作用与干扰素治疗方法相比也是完全可以忍受的。

首批参加实验的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消息不胫而走,要求加入临床实验的人数在不断增多,而实验室的产量完全不能满足需求,这时魏思乐博士预感到,投入大批量生产,尽快救治更多病人已经迫在眉睫。他不顾一般新药生产的诸多程序,开始安排工厂筹备生产。而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对自己的老朋友说“不”。

魏思乐博士一个朋友的家里有人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请求加入临床实验,但是该患者接受的干扰素治疗有疗效,这就不符合临床实验的条件。STI—571研究小组明确规定,必须是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患者才可以受试,任何人不符合临床实验遴选条件都是不行的,魏思乐即使想用“怜悯心用药”的原则来照顾他,也不能违背实验原则。拒绝了老朋友的请求,让魏思乐博士心里很过意不去。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另一项更大的麻烦,有一位加拿大的女患者名叫苏珊·麦克纳马拉,因为干扰素的副作用很大,无法忍受,要求加入临床实验,向负责临床实验的德鲁克教授提出申请。这时德鲁克教授手中的名额已经满了,没有更多的药提供给她,这位性格坚强、发誓要与病魔抗争到底的女子在互联网上联合了000多名患者签名,给诺华公司写信,敦促他们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加速工业化生产。魏思乐博士看到这封信后百感交集,想到自己的姐姐曾经死于癌症,如果能活到现在,也许会得到很好的治疗,他不能让苏珊·麦克纳马拉和他的家人失望。挽救生命的责任感使他一定要竭尽所能,加快投入工业化生产步伐,于是他做出了将新药投产计划提前65天的决定。

在第一期临床实验阶段,一个关于疗效的严重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如果这种新药仅仅能降低病人的白细胞,那么现有的“羟基脲”这种药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疗效就像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病人的病情,但却不能治愈一样,药用价值并不是特别高。如果STI—571能使病人产生细胞遗传学反应,才是癌症治疗药物的最终目标。可喜可贺的是,在最早加入临床实验的54名患者中,除一人之外,全都产生了细胞遗传学反应,抗癌新药格列卫具有比钻石还珍贵的价值。

1999年1月,美国血液学学会在新奥尔良举办年会,德鲁克教授在会上正式公布“格列卫”第一期临床实验的卓越疗效,把它称之为“癌症研究的圣杯”。

这时,诺华公司一边筹备生产,一边进行第二期临床实验,根据患者的需要,这次登记了1000名受试患者。经过4~8周的观察,第二期临床实验的结果延续了第一期的疗效。那位在互联网上组织签名写信的女患者麦克纳马拉加入了第二期临床实验。

一粒小小的橘色胶丸充当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克星,这样的好消息让诺华公司的员工充满激情,他们与时间赛跑,唯恐慢了一步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他们加紧生产,让更多的人参与试验,000年6月推出了“扩大参与计划”,总共有7000名患者参与到计划中来。当生产量有能力进一步增加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参与这个计划的人数,范围从6个国家扩大到了个国家,让更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001年月,诺华公司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提出格列卫新药上市许可申请,并且要求进入“优先审核案”。月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其进入“优先审核案”。

001年5月11日是诺华公司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格列卫获准上市了。魏思乐博士站在会场上心潮起伏,他再一次想到了因癌症去世的姐姐乌苏拉。当年,全家人都为她的病情虔诚地祈祷,希望能够得到灵丹妙药,使她少女的身体奇迹般康复。许许多多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不是都像姐姐当年一样在与病魔搏斗吗?他们的家人不也在急切地盼望着新药的降临吗?而让多少人盼望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迈特博士的小组成功了,德鲁克教授成功了,诺华公司成功了。当大会主持人宣布格列卫准许上市的声明时,魏思乐博士的眼里蓄满了感动的泪水。

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叫苏姗娜的女子代表患者发言。她在1997年4月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接受干扰素治疗后,病情没有趋于稳定,后来她参加了德鲁克教授主持的临床实验,服用格列卫个月后,费城染色体的反应由100%下降到1%。在服用格列卫之前,她病得无法下床,但是服用“格列卫”后,不仅能自由活动,而且还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说:“格列卫让我重拾失去了4年的正常生活,我过得开心极了。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美好。”

那位倔犟的女子麦克纳马拉接受格列卫治疗11个月后做了基因快速测试,检验了10万个细胞,均显示为阴性,这是她得病后第一次细胞检测呈阴性反应,也就是说,在她的骨髓和血液里,全都没有了癌细胞的踪影。

格列卫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福音。00年诺华公司开始实施“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向70多个国家的15500名无法获得格列卫治疗的患者提供药品,挽救他们宝贵的生命。格列卫——“癌症研究上的圣杯”,诺华公司将它高高举起,美丽的光芒照耀了全世界。

赵晏彪评述

责任是成功的基石

“格列卫”改写了世界医药史,为诺华公司树起了医药企业的高大形象,而成就这一切的主要功臣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和科学家迈特博士,共同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他们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坚守使命,开拓了癌症治疗的新天地。

魏思乐博士8岁时得过结核性脑膜炎,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痊愈了。他的姐姐乌苏拉患上了癌症,在他10岁时姐姐不幸去世。癌症的阴影埋藏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大学毕业后他当了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他自幼扎根在心中的信念,这种信念无论是他做医生还是当企业最高领导者时都不曾改变。也正是这种信念孕育了他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使他能够在“格列卫”研究的关键时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为这个项目的最后成功推波助澜,为这种抗癌新药的尽早上市竭尽全力。

科学家迈特博士,看见肿瘤科患者忍受疾病折磨而医生们却束手无策时,心灵受到强烈的刺激,他为自己的人生选定了新的目标,把研究抗癌新药的重任扛在肩上,一走就是18年。18年的岁月里,有人反对,有人不解,有人嘲笑,但是他坚持,他探索,他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和他的团队摘取了成功的桂冠。

我们可以从魏思乐博士和迈特博士的身上看到责任的力量,看到责任对人生、对企业产生的重大影响。这种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执著使他们成为事业上的合作者、成功者,也正是他们个人的成功促进了企业的成功。我们因此可以这样推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才能有更好的前景。

“格列卫”的上市为诺华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本身就证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反之,也只有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变成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力,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只有我们对社会和人类真诚到永远,社会才会承认海尔到永远。”海尔对社会、对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铸成了海尔的金色长城。这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就是将企业的专业优势与社会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生与共荣。

在这里,我们也不妨回视一下那些不负责任的企业,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置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结果又能怎样呢?只能是市场萎缩,最后停产倒闭。尤其是那些不负责任的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不但不能治病,还使患者因中毒而死,这样的企业还能在社会上存在下去吗?一个企业不对社会负责,那么社会就会以最严厉的手段来惩罚它。

责任是成功的基石。魏思乐博士和迈特博士具有医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因为暂时看不到效益而放弃“格列卫”的研究,使这种挽救生命的抗癌新药及时问世,而诺华公司也因此迎来了业绩的春天。这恰好应了圣雄甘地的一句至理名言:“欲求物有所变,必先立诸己身”。企业公民“先立诸己身”,事业的大厦才能越来越牢固。

诺华花絮

00年9月,“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在中国启动,由中华慈善总会负责在中国的整体运作和协调工作。截止006年月底,此项援助的累计金额已达5亿元,涉及全中国78个注册医疗中心和14名注册医生,覆盖7个省。另外还有0个省级慈善总会与参与到该项目的管理中来。现在诺华公司积极与相关政府部门配合,准备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的二期计划。通过与地方各省市的医保部门展开合作,扩大捐赠领域,让更多符合条件、享受政府医疗保险的患者得到格列卫药物的治疗。格列卫“圣杯”的光芒会再一次闪耀在华夏大地。

→◆※※※◆←

006年月8日,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了高血压预防控制项目“健降工程”的基层医生培训计划。

“健降工程”是卫生部国际合作司与北京诺华制药公司签署的控制高血压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合作项目。该项目的实施为期两年,总资金1500万元人民币,其包括的子项目有基层医生培训、患者病情和公众预防控制和认知高血压宣传教育以及治疗高血压药物捐赠等。(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奸夫是皇帝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终末忍界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爆笑紫禁城生活:野蛮皇贵妃主神小道香火炼神道轮回仙神道星际宠婚:带着萌宝来追妻特殊能力抽奖系统宅在随身世界飞上枝头变乌鸦[快穿]黄龙本纪我有禁地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