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年11月日,清晨,还是丸都城,不过此时的高句丽王族大臣们已经没有了昨日的淡然,因为丸都守军给他们带来了一个震撼的消息,燕军从三个方面向丸都城发起了合围的攻击,城外的抵抗部队已经于清晨返回城内,最多今天上午,燕军就会到达丸都城下……
而现在的丸都守军虽然有十万人,但是大多是步兵,在野外更本无法与拥有大批突骑兵部队的燕军相抗衡,但是如果选择死守,那么按照目前丸都城的准备情况和粮草情况,战局也是很不乐观的,而且现在丸都城由于大批难民的涌入,情况也是十分的复杂,但是,最重要的是,高句丽的各位将领们都没有战胜对面那位被他的对手慕容龙城称为‘燕东第一名将’的燕王将军,将无胜算,兵无战心…
不过虽然感觉胜算不大,但是美川王还是比较用心的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同时派出了十多批的兵马,分赴南苏城、平壤城和安市三地召集高句丽仅剩的数万兵马,由于高句丽正调王于扶兵败平城,损失了其麾下最精锐的骑兵部队,而其留守南苏城的部队只剩下一万老弱残兵,但是现在,于扶已经被俘虏,丸都城现在兵力不足,其留下的这些部队也只能北上来了,至于汉江防线,也只能忍痛放弃了……
“大王,现在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士兵,现在的城内难民非常多,其中也有着大批的青壮年,我想我们可以借此组建新的部队来补充我们现在兵力的不足”,高句丽重臣克里颤颤巍巍的站在正殿里对着美川王说道。
不过美川王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是还是有着基本的守成意思,所以他听从了克里的建议,很快美川王招募新兵的命令就传遍了整个丸都城,不过还不待传令的内臣返回正殿,就看见了守城将领前来报告……
一个浑身是血的将领急冲冲的跑进了正殿,声音嘶哑的吼道:“大王,大王,燕军来了,丸都城的东南面和西南面都发现了大批的燕军,末将刚才率部在城外巡逻,结果遇到了燕军胆色前锋,经过交战后,末将带的兄弟们都死在了燕军的马下,末将这才冒死赶回来报告,大王”,将领浑身鲜血,身上还有着明显的刀痕。
美川王闻言大惊,他倒没想到燕军会来的这么快,一时间有些慌了神,不过他身旁的克里倒是显得比较镇定,毕竟这为克氏老臣可是美川王登基时的辅政重臣,一生经历了多场重要的战役,经验极其丰富,看到这种情况,克里赶忙说道:“大王,现在情况危急,老臣恳请大王能够立刻亲征,到城墙上去激励士卒,那么士兵们必能以一当十、以一当百”,闻言,美川王在犹豫了一下后便是勉强的点了点头……
不过上天似乎并不满意美川王这样的做法,当美川王起身准备亲自前去部署作战的时候,又有数名士兵冲进了大殿,不过这各士兵已经奄奄一息了,艰难的抬起了头,缓缓的抬起了满是伤痕的右手,将一枚玉佩交给了美川王,美川王眼睛一转就看到了那枚自己熟悉的玉佩,尽然深深的呆住了……
美川王一下子冲到了士兵身旁,咆哮者问道:“怎么回事?到底怎么回事,高强呢?高强将军呢?”,伤重的士兵一脸悲愤的看着美川王,抽搐了一下后头一歪就没有了知觉,美川王一下子就呆在了那里,久久回不过神来,因为美川王知道,镇北王高强是奉他的命令去北部边境召集兵马南下,但是现在高强没有回来,只是他身边的一个亲兵回来了,而且还是满身是血的逃回来的,那么高强……
高强,美川王之弟,高句丽丸都城最高守将,高句丽国镇北王、大将军,统领高句丽半数兵马钱粮,他和正调王于扶是美川王最信任的将领,虽然高强勇猛有余但是智谋不足,但是美川王还是将王城的守备重任交给了他的这个亲弟弟,而不是外戚于扶,毕竟高强可是当年美川王的诸弟中唯一一个真心支持它的王室成员,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那些反对他的弟弟都在美川王继位后被美川王以各种理由给架空了权力,只有镇北王高强依然有着极高的地位,甚至左右着高句丽政权的兴衰,但是现在,这位对美川王极其重要的王爷却…也难怪美川王会如此的失态了…
清晨,将军率领着三万燕军精锐疾驰在深秋初冬的燕东北部大地上,将军看着身旁精锐的燕军,心中不由得感到了一阵阵的满足,自己苦心经营的燕军终于初步显露出它惊人的实力,现在的燕军已经足以成为关外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不过将军也知道,自己的实力虽然看着还不错,但是论起综合实力来,燕国的力量还明显不能与慕容鲜卑这等相提并论,特别是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现在的燕国处在四面强敌的环绕中。
而将军仓促进行对高句丽的战争也有着较多的经济原因,朝鲜半岛有着丰富的市场,而在半岛南部的海峡对岸,还有着倭国的存在,当将军能够将燕国的商品在上述两地进行贩卖的时候,燕国将会积蓄起雄厚的国力,而那时,就是将军燕国完成准备入主中原驱逐胡人的时刻,虽然这还有些遥远,但是将军坚信,没有比自己的双脚更遥远的距离了……
而且在此时的高句丽和倭国境内,还有着被将军视为财富的一批人,这部分人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战斗力,但是在将军看来,他们足以抵得上十万精锐突骑兵,他们就是为躲避战乱而避居高句丽和倭国的中原熟练工匠。
中国的冶金工业在两汉时期就达到了一个高度,而这些成就就来自于这样一批熟练的能工巧匠,两汉的钢铁花纹剑刀却以其无与伦比的锐利精致而冠绝世界,在1966年,倭国曾挖掘出当时贵族陪葬的“汉刀”,这柄刀深埋于地下千百年依然锋刃如新,绚丽夺目,使中外人士叹为奇观!而这些汉刀的铸造者,就是在一时期为躲避战乱而迁到了朝鲜半岛高句丽和倭国的汉人工匠……
五胡乱华后,由于五胡民族在中原的残酷民族屠杀,中原文明饱受摧残,这种先进工艺竟致失传,与此同时,中国的刀剑冶炼术通过朝鲜半岛流传到了倭国,倭国获得了移民带过去的冶炼技术,从此在冶炼技巧上一举超越了中原,并从此将这种优势保持至1世纪,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制钢强国,唐代倭国遣唐使什么都要求向唐朝学习,唯独不学中原的冶炼技术,反而向唐王朝输出刀剑,而其原因就是此时的倭国的工艺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他的师傅中原汉族。
据倭国古文献《雄略纪》、《书纪》等的记载,在东晋十六国期间,中原大乱,汉民纷纷出逃,许多移民逃入朝鲜与倭国,倭国按其手工技艺被分为不同“部民”,如手人部、衣缝部、鞍马部、陶部等。
而这些逃过去的百姓,大部分就是技艺精湛的汉人工匠,这部分人在朝鲜半岛和倭国虽然创造出了璀璨的技艺,但是其地位十分的低下,被当地的贵族掠为了自己的奴隶,而将军就是要想办法将这些能工巧匠弄到燕国去,如果有了这些人,那么将军有着十足的把握能够让燕国一跃成为制钢强国。
这些“部民”给倭国带去各种手工技艺,促进了倭国冶炼技术的发展,当然,也把汉文明的礼节带给蒙昧的倭国,由于倭国是岛国,没有像中原一般屡次受胡人文化的侵蚀,反而把汉礼保存得最为完整,不过这些倭国人却没有好好的对待这些帮助他们的人,而是将这些对他们最重要的人强行掠为奴隶,肆意凌辱…
而且,与刀剑冶炼技术同时传到朝鲜半岛和倭国的,还有来自中原的古传剑技,以“相击”为主要形式的剑技,其源头可以一直追溯到西周初,这种风气延续到西汉仍很兴盛,职业剑客奔走豪门,在这种风气之下,甚至连东方朔、司马相如、田叔等一般文人也学习剑技,其习武风气之盛,远超历朝历代。
《汉书―艺文志》还著录了一部叫《剑道》的剑术专著,卷帙为三十八篇,这部书应该是我国汉以前许多“剑论”的集粹,但它在隋唐以前就已失传,“剑道”一词亦不复为后代沿用,但是倭国武道至今保存并使用这个词。
自汉以后,一方面由于接连不断胡人入侵对汉文化的摧残,另一方面,也由于被阉割的儒家文化尚文不尚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其他的学术派别全无活路,于是剑技慢慢地从“相击”向飘逸典雅的“剑舞”蜕变,到了唐代,胡人再度入侵,形成对汉文化的又一次摧残,完成了中国“武术”向“舞术”演化的历程,于是,“自唐以后无剑技”(明代《武备志》作者茅元仪的说法)。
然而,剑技的待遇在倭国则截然不同,一千余年来它一直流传不息,曹丕《典论―自叙》中,有一段曹丕自叙学剑始末的文字,其中最称精彩的一段是讲他与奋威将军邓展以竹竿代剑进行比试的经过。
书中记述曹丕的“中其臂”招式,即日本剑道现在称之为“右笼手”的招式,曹丕的“中面”和“正截其颡”即日本剑道的“击面”招式,曹丕的“突以取中”,正是日本剑道的“刺喉”,这也可证明日本剑道称刺为“突”就是来源于中国,这些击刺部位及名称术语的谙然相合,反映了日本剑道与中国古代剑技之间一脉相通的渊源关系。
后来,明代末年杰出的军事著作家茅元仪,在他的旷代巨著《武备志》中收进了一部剑谱,这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唯一一部古剑谱,茅元仪在剑谱的序言中写道:“古之剑技可施于战斗,今其法不传,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鲜……”
由此,中国剑技花了一千多年,才又从朝鲜转回它的祖国,然而极为可惜的是,被阉割的儒家思想导致的重文轻武思想依旧,剑技仍然摆脱不了绝传的命运,《武备志》上忽然凸现的剑谱,因无人知道练法,再度埋没在尘埃中,到了后来,我们只能在武侠小说中意淫我们的古代武术,而再也无缘见识中国古代剑术的神姿。
明代茅元仪从朝鲜重新获得中国剑技后,在他的《武备志》中只收录了二十四个招式,其中格法四势;洗法一势;击法为十四势;刺法五式。而格、洗、击、刺四法乃是中国剑法的传统术语,在古文献中可以大略考见其渊源,但在当代中国“舞术”里,这些古典术语早已渺无踪影,据考据,四法之中,格、洗是防守法,击、剌是进攻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