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启帝冷冷的盯着激动到发抖发颤的杨镐,面无表情。
“朕唤你来,不是让你咬东林党的。”
讲这话时,天启帝口吻冷淡,面上虽未流露出不悦之色,但他心中的不满是不言自喻的。
见状,杨镐被吓了一大跳,他连忙跪倒在地,口称死罪死罪。
天启帝瞥了杨镐一眼,心里不爽极了。这个家伙怎么跟东林党似的,给点儿阳光就灿烂?自己只不过是抬了他一手,还真以为自己将他视为社稷股肱了?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开始反咬东林党一口了?
“朕想听听你对目前辽东局势的看法,以及对东虏的看法。”天启帝对杨镐丧失了仅有的一点儿热情后,便重新做了回去,面色冷淡。
杨镐早已经被这个喜怒无常的新皇帝惊吓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一次,他再也不敢有丝毫的逾越,老老实实的回话道:“萨尔浒战败后,贼酋努尔哈赤趁势占据了整个辽东,随有熊廷弼竭力保守残缺,维系辽事,可也只能在辽西苦苦支撑。更棘手的是,贼酋战罢我大明王师之后,顺势逼降了朝鲜,灭亡了叶赫,还逮捕了蒙古酋长宰赛,吞并了宰赛的上万骑兵。加上之前已经降服于贼酋努尔哈赤的蒙古科尔沁诸部落,现如今在整个辽阔的奴儿干都司再没了能够同贼酋一较高下的军事集团。”
“假如将目光从奴儿干都司往西看,倒是有一个蒙古部落能够威胁到日益强盛的贼酋伪金国。”
天启帝饶有趣味的问道:“那个蒙古部落?”
“蒙古察哈尔部,他们的可汗虎墩兔憨(林丹汗,也即蒙古帝国末代汗王)跟贼酋的伪金国亦多有摩擦。虎墩兔憨多年以来矢志不移的想要重新统一大漠,统一蒙古。既然他有这个野心,就绝对不会坐视贼酋伪金国日渐壮大!我大明正好借助这一点‘以北虏制东虏’,不需我大明费一兵一卒,坐观北虏、东虏虎斗,岂不拥渔翁之利,而得全胜?”
天启帝点了点头,笑道:“善,司马法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孙子法曰,上战伐谋,其次伐交!杨卿此番道理说教,真是深谙兵家的韬略,朕听后感觉很振奋。”
杨镐忙道:“陛下过誉了,同陛下的圣明比较起来,老臣还有相当大的进步余地。”
天启帝点了点头,对老头拍来的马匹,坦然接受。
“只是北虏素来贪婪狡诈,而又不通王化,可以真心托付吗?”
天启帝担忧的问道。
杨镐忙道:“至于这些事,老臣推荐一人,此人名唤王化贞,他与察哈尔部落的虎墩兔憨多有来往,对他以及他的部落再了解不过了,问他准没错。”
“那么这个王化贞何在?”
天启帝又问道。
杨镐道:“臣主政辽东前,王化贞任职右参议,分兵驻扎在广宁城。他素来主张用款待蒙古人的法子,来制衡东虏。目前辽事就是如此,大明在南边,贼酋伪金国在东边,而蒙古诸部落则在大明的北边,东虏的西边,颇有些三国演义的味道。”
天启帝摇了摇头,道:“蒙古帝国早被太祖成祖皇帝给砸烂了,现如今的大漠是一盘散沙,又哪儿来的三国演义?不过,拉拢蒙古诸部落,制衡东虏的确是个好法子,巧法子。”话已至此,杨镐聪明的闭上了嘴巴。他明白,此言一出,就是皇帝陛下给这件事情定了性,日后就这么办了。
皇帝能够不计前嫌继续信任自己,听得进自己的话,并且愿意采纳自己的意见,这已经让杨镐喜出望外了,他业已不敢再有更多的奢求。
天启帝抬了抬手,道:“赐座。”
闻言,杨镐连忙起身拜谢,而后才小心翼翼地坐下,接受了皇帝陛下给予的褒奖。
天启帝又道:“谈谈朝廷里,都有谁能够在辽事中力挽狂澜吧。”
话音落下,杨镐眉头一挑,有些猜不透新皇帝的心思。
刚刚问完了策论,现在又探讨人事安排吗?
莫非皇帝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待罪之身吗?
可既然皇帝发问了,杨镐就只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镐道:“既然陛下命老臣为国举荐贤才,那么老臣便斗胆直言不讳了。”顿了顿,杨镐言道:“普天之下,能替陛下镇守辽东查漏补缺者尚有三人!可能替陛下提三尺剑,光复辽东故土,覆灭贼酋伪金国者,唯有一人耳!”
天启帝眼前一亮,忙问道:“能灭东虏者,何人?”
杨镐一字一顿曰:“王公象乾!”
王象乾吗?
天启帝眯起眼睛,在心里回忆着这个人的履历:
【万历三十四年,王象乾临危受命,官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到任后,他一方面加强东北边境防御,加强军纪,筹补饷银以安军心,一方面继续采取以安抚为主的督边方略。在派出使者对蒙古各部晓以大义、施以赏赐的同时,他还采取雷霆措施对进犯者进行坚决制裁。如此恩威并施之举,很快就化解了北疆危机,保持了蓟门前线的和平局面。
万历三十九年,王象乾晋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次年正月,又以兵部尚书职回京管理兵部事宜。回京后,王象乾即着手统筹全国军队调动和边疆地区军事行动、防务建设。期间,他统筹兼顾,有的放矢,革除旧弊,政绩斐然。
万历四十一年,又受命兼掌吏部。这期间,他上疏推荐了大批人才。】
的确是个人物!
第一,他在北地同蒙古人真刀真枪的干过仗,知道北边的游牧民族的虚实深浅,其次,也是最难得可贵的,王象乾同时担任过兵部尚书跟吏部尚书,也就相当于干过国防部长跟中央组织部长,无论是用兵还是用人都很有经验,是罕见的文武全才!
天启帝问道:“那么这个王象乾现在何处?官居何职?”
杨镐惨笑道:“王老大人早在万历四十二年的时候,便受不了朝野上下,诸党的弹劾攻讦,乞骸骨归乡而去了。”
天启帝瞥了眼白发苍苍的杨镐,问道:“你年纪也不小了,能被你称之为老大人的王象乾,朕真不知道他现在有多大年纪了?”
杨镐道:“王老大人乃是嘉靖年生人,隆庆时中的进士,万历年开始的宦海沉浮,至今已过了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位王老大人养生有道啊。如此人杰怎么好放任其闲赋在家?王安,速速下诏,命这位王老大人复起,官职嘛,就先赏个太傅衔,入宫经筵吧。”天启帝话音落下后,又吩咐左右道:“赐盏!”
闻言,杨镐诚惶诚恐,接过皇帝钦赐的御茶,轻抿了一口后,赞道:“此茶香甜袭人,鲜爽生津,必是上好的碧螺春无疑,老臣拜谢陛下隆恩,让臣也有此口福。”
天启帝喝惯了牛奶果汁,对茶水反倒没什么考究,也全然没有兴趣。不过谈了好大一会儿,他也着实口干舌燥,接过王安侍奉的茶碗后,天启帝引上一小口,不觉眼前一亮,暗自赞叹道:不愧是风靡全球的玩意儿,果然名不虚传,比劳什子的可乐咖啡可强多了。当然天启帝可能不清楚,他喝的茶,乃是宫廷特供的御茶,乃是大明朝,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茶,自然好喝到爆!
润了润嗓子以后,天启帝又问道:“你刚刚还说尚有三人能够替朕镇守辽东,查漏补缺?都有谁啊?”
杨镐不敢怠慢,端着茶碗,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其一者,兵部左侍郎王在晋!”
王在晋......
天启帝回忆着这个名字,在骆养性呈报来的名单之中,并没有这个人。
天启帝道:“讲讲这个人吧。”
杨镐道:“王在晋此人乃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他大半生都在福建、浙江备倭防海,从万历二十年至今,二十余年来,他几乎没有一日不是在处理军务中度过的。此人精通兵略,尤善海战。”
善于海战?
那可真是个大宝贝了,如果这个王在晋真的可堪一用,那么朕就没必要苦哈哈的让田弘遇去找现在可能连毛都没长齐的郑芝龙了。
可能有很多笔者认为在北方打仗,熟悉海战有什么用?毕竟北边打仗大都是骑马砍杀,总不至于开着“陆地巡洋舰”在大漠中驰骋吧?
打击蒙古大明水师似乎还真就没用,顶多担任后勤官的任务,从富庶的南方漕运粮草兵饷罢了。可是如若与东虏作战,则不然,还真就需要熟悉海战的人才!
因为辽东濒临渤海!因为奴儿干都司也就是我大东北有太多大江大河了!特别是鸭绿江,如果控制了鸭绿江,那么明朝便可以随时派遣运兵船从鸭绿江登陆,直接攻击金国的后背,从战略上讲,这可是大大的利好啊。
就连现在,大明在辽东还养着一个辽东水师呐,这个水师不但肩负着漕运海运的后勤任务,还肩负着炮击八旗官兵,给予友军炮火支援的作战任务!
截止于“我大清”击败郑经,收复台湾之前,中国的万里海疆上游弋着的可始终都是明国的舰船啊,所以说,制海权始终都在明国手里,即便明国败亡之后数十年依然如故。
假如说八旗的在陆军上对蒙古诸部落以及大明有绝对的优势的话,那么明国对八旗在火器以及水师上则拥有着同样压倒性的优势。
而天启帝,作为一个过来人,对于水师更是寄予厚望!
“王在晋...王在晋...朕记住他了,另外两个人都是谁?一并说了吧。”
天启帝含笑道。
杨镐忙道:“第二人乃是中允官孙承宗。这个孙承宗原本是前兵部尚书房守士老大人家中的私塾夫子,在房守士老大人担任大同巡抚期间,孙承宗也追随房老大人一家前往大同府。正是在大同府戍边的经历,令孙承宗磨砺出一身的本领啊。他虽然大半生都是个教书匠,没有担任过兵职,可任谁也不敢小觑他是个颇知兵略的大才啊。”
孙承宗!天启帝记得这个名字,倒不是说骆养性在书信中提及过此人,而是穿越之前,天启帝的明粉好友石蕊对此人颇为推崇,认为能够挽回明末辽东之大败局的非此人莫属。
天启帝搓了搓手,喜道:“好好好,王安,拔擢孙承宗为左庶子,同样入经筵讲学。”
话聊到这份上,天启帝对这个杨镐已是大为改观,兴许这个杨大人不是个合格的统帅,但是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做个参谋的本领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第三个人又是谁?”
闻言,杨镐却罕见的犯了嘀咕,他支支吾吾的答道:“请陛下恕臣无罪。”
“但说无妨,快讲快讲!”
随着天启帝话音落下,杨镐再无顾忌,便开口道:“这第三个人便是熊廷弼。”
天启帝蹙起眉头,熊廷弼就熊廷弼呗,看把你为难的?王象乾、王在晋、孙承宗都一一举荐了,为何到了熊廷弼这个儿如此的不爽快?
天启帝奇怪的问道:“这个熊廷弼有何不妥吗?何以杨卿谈及此人时,似乎颇为不情不愿?”杨镐忙道:“陛下明察,这个熊廷弼虽然性子狂狷,喜嗜骂人,可的确是一位有忠心,有才干,知兵略的国之栋梁。”
“既是如此,何以支支吾吾?遮遮掩掩的,一点儿也不爽利!”
天启帝不解的问道。
杨镐苦笑道:“回陛下,盖因为这个熊廷弼乃是老臣的门生故吏。当年老臣巡抚辽东之时,这个熊廷弼便在老臣的门下效力了。这不都是为了避嫌嘛,老臣也是怕此事传扬出去,朝中大臣戳老臣的脊梁骨,说老臣任人唯亲啊。”
天启帝点了点头,这也算是儒生们的矫情脾气了。
避嫌!
避险!
哼——
天启帝冷喝道:“彼辈治国,不任人唯亲,难不成还任人为仇吗?”
闻言,杨镐苦笑一声,面色尴尬。
“避嫌的本意兴许是好的,但现在已经成了朝中诸党互相攻讦的由头了!可话又说回来,这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宣党、昆党又有哪一个不是任人唯亲呢?他们或是以乡情地缘拉帮结派,或者以师生同年之谊缔结山头!这帮家伙争权夺利,抱团取暖的时候怎么不想着避嫌?”天启帝讲这话时却不是对着杨镐,而是有意无意地瞥向王安,吓的王安连忙垂下头去,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现在的王安早没了当时在慈宁宫中教训天启帝的那份儿得意尽头了。事实上,从王安听到骆思恭复起的那一刻起,他便成了惊弓之鸟!
他知道,自始至终皇帝陛下都对他心怀不满!
他也终于醒悟过来,现在这个皇帝要比数十年前,那个被冯保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万历皇帝心机深沉太多了。
可笑的是,他还曾一度想要蛊惑挟持天启帝,把持朝纲,做第二个冯保勒。
此刻见天启帝向自己瞟来,王安已是心虚到了极点,一颗心也高悬着,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王安的后背都已经被冷汗浸透了。
天启帝冷冷的盯着王安,脑海中忽然闪过数日前王安在慈宁宫内对自己的软禁与说教!他咬了咬牙,真想立刻下令处决了这个吃里爬外的东西。但是最终还是理智战胜了情感,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即便日后时机成熟,他也不会亲自动手杀掉王安。因为毕竟王安曾经拥戴过他,将他从西李的魔爪中救出来,是大功臣,是恩人!假如天启帝亲自下令杀掉王安,这让士林跟民间如何看待他?无疑将大大损害他的威望。
天启帝恢复了一下有些震怒的心情之后,转脸却又是笑出声来,他朝杨镐笑道:“杨卿过真没有辜负朕!冒着被朝臣弹劾的风险向朕举荐了熊廷弼,好啊。圣贤们常言: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朕看杨卿你已有成为圣贤的资质了。”
闻言,杨镐诚惶诚恐地匍匐在地,口称不敢。
天启帝才不管杨镐是真不敢还是假不敢,总之他的意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安有没有听清楚。此次同杨镐会面,天启帝之所以让王安留下来侍奉左右,不过就是想借助王安的嘴,告诉东林党人————朕要开始洗牌了!
新官上任尚且要烧三把火,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呢?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们都给朕乖着点儿,朕现在即位了,自然要对朝野上下重新洗牌。聪明的人就向朕靠拢吧,朕丝毫不吝啬奖赏,可如若不乖乖合作,那么朕也不强求,不过到时候就别怪朕重新启用杨镐这一类的三党成员同你们作对了,到时候大家都别想好过。
天启帝摆摆手,道:“杨镐你就不要再回诏狱了。仍居京师的宅邸去吧,不过没有朕的旨意,不可离开宅邸半步。”
杨镐闻言,泣不成声,忙道:“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
天启帝摆了摆手,已经有些乏了,他嚷道:“你可以跪安了。”
“是。”
杨镐起身,就要离开。可是路走到一半,他又折返回来,噗通一声,跪倒在天启帝面前。见状,天启帝蹙眉,这老小子怎么这么大奴性?不是让他走了么都?怎么又回来跪下了?
“杨卿还有事?”
天启帝问道。
杨镐支支吾吾的问道:“听闻陛下意欲召见李如柏?”
天启帝点了点头,“是。”
不料,闻言杨镐立即匍匐在地,不敢起身,他叫嚷道:“恳请陛下恩准老臣冒死奏事!”
天启帝挑了挑眉头,面色严肃起来,他瞥了眼王安道:“带着人出去,让朕同杨卿单独聊聊。”
闻言,王安面色一变,这是要支走自己?
王安忙道:“陛下,杨镐老贼巧舌如簧,能言善辩。老奴唯恐屏退左右之后,这老贼会蛊惑君上?”
天启帝冷笑道:“朕不是三岁孩童,更不是瘫傻痴儿,没那么容易被蛊惑!”
王安仍旧不愿意离开,他跪下来嚷道:“恳请陛下恩准老奴在侧伺候,以备不测。老奴是真的担忧陛下的安危啊。”
天启帝站起身来,他再也无法忍受王安时不时的僭越行径,他怒喝道:“王安!你以为自己是谁?摄政王吗?没你在朕就会被奸佞蛊惑,有你在就会天下太平?那么这天下,这大明还要朕作甚?朕将传国玉玺拱手相让好不好?”
话音落下,把守在宫门口的锦衣卫们听到皇帝怒喝,匆忙闯进来尤其是骆养性,竟已是拔出了绣春刀。见状,王安差点儿吓尿!
天启帝厌恶的朝王安挥了挥衣袖,骆养性会意,命令左右将王安拿下,拖了出去。
这一刻,王安看着充斥宫中的锦衣卫,看着这些个直接效命于皇帝的死士,心里终于绝望了。这一刻,王安总算明白过来,这个大明皇宫再也不是他能够搅动风云的水晶宫了。从皇帝复起骆思恭,填补了宫中的权力真空后,这里就已经成了他王安的龙潭虎穴了!
他输了!
别说成为第二个冯保了,估计日后他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这一刻,王安又想起了数日前自己在慈宁宫内软禁教训天启帝的一幕幕,不知不觉间,脸上已是布满了悔恨的泪水......
天启帝赶走了王安以后,再一次亲手将杨镐扶起身来,问道:“朕就知道辽东这一趟你不会白跑的。是不是察觉到了什么?但讲无妨!”
杨镐忙道:“那么臣就斗胆言事了。”
话音落下,这个老家伙竟然又双叒跪下了!
杨镐悲呼道:“臣镐冒死奏言辽东一败秘闻,并弹劾辽东将门李氏一族,自宁远伯李成梁一下凡百二十人,统统犯下卖国求荣,养寇自重的不赦之罪!”
闻言,天启帝面色大变,眼中闪过一抹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