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三卷天启大帝 第一章 罪臣杨镐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很多人都以为古代皇帝权力极大,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过仅限于少数特别强悍的帝皇罢了。比如秦皇汉武,比如唐宗宋祖,比如明代的太祖成祖。只有这些狠人、狼人,才能够作到真正意义上的乾纲独断,言出法随,天下至尊。其余的皇帝大都需要仰仗勋贵世家或者科举文臣,因此魏晋南北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论调,而宋明以来,科举制度空前强大,就有了所谓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调调嘛。

总之,皇帝较之于脱胎于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官僚们的关系就是力与弹簧的关系,皇帝强,则官僚扶墙,任由差遣趋势,跟小受似的,贼听话;官僚强,则皇帝平躺,被摁在地上摩擦出火星子都不止。

所以说,大多数古代的皇帝都不能作到随心所以,否则万历皇帝也不会被官僚们群起而攻之,躲在深宫那么些年。就拿天启帝刚刚下诏娶媳妇的事情来说吧,按照天启帝自己的意思——朕是皇帝嘛,全天下的女人自然是看上那个就临幸那个,即便是看上了有妇之夫,估计那个丈夫为了巴结皇帝,还会在皇帝给他戴帽子的时候替皇帝把风嘞。

没办法,谁叫是封建时代呢?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

封建时代也是有自己的法度跟秩序的,特别是中国的封建时代!

即便强悍如汉武帝,董仲舒先是也不是编出了个“天人感应”的无形牢笼,来限制皇帝的权柄吗?皇帝真的想要一手遮天,难呐!

汉武帝都有被掣肘的时候,更何况是根基未稳的天启帝。

再说这,给皇帝选妃子这件事,历朝历代都是大事不是小事,是公事不是私事!

皇帝娶老婆,乍一听,似乎只是皇帝的家事,可是对于家国一体,“朕即国家”的中国古代而言,对于皇帝,对于国君而言——家事即是国事!

皇帝选妃自有祖宗制度在,又岂容你这个黄口小儿胡来!

这便是群臣的普遍看法。

在听到天启帝要到民间,指名道姓的找寻一个名叫“王珂”的姑娘后,不止赵*南星等东林党人不乐意了,就连方从哲、张维贤等人也是跳出来明确反对。毕竟,皇帝娶老婆的确是一件关乎朝野的大事。

别人的老婆也就是个了老婆罢了,可皇帝的老婆就不得了了,那天生就是一股子政治势力啊。想想郑贵妃,想想李选侍,就知道明代的妃子们也并非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虽然宋明以来,因为程朱理学极度歧视女性的缘故,致使宋明两代的后妃、公主们的政治影响力大不如汉唐两代,但也并不是全然成了鸡肋。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年代,“吹枕边风”都是一件极为可怕的事情!

皇帝也是人啊,假如皇帝娶了个褒姒、苏妲己似的妃子,那大明国岂不是药丸?

不行!

大明国若是狗带了,我们做谁家的官去?

秉持着这一念头,文武群臣携起手来,大声的进言,劝天启帝收回成命。天启帝面色难堪,有些骑虎难下了。群臣的反对他是决然不能无视的,根基未稳的他可还要仰仗他们的支持的。可是他刚刚毕竟已经颁诏,如若就这么草草了事,收回成命,那对他的威信打击也太大了不是?

颁诏颁诏,那就是圣旨啊,是诏书啊!大丈夫一言既出,尚且驷马难追,更何况是金口玉言,口含天宪的九五至尊?

说让朕改口,朕就改口?朕不要面子的啊?

说收回成命就收回成命,大明朝是你们家开的啊!

天启帝嘟起嘴巴,面对群臣激烈的反对,既不明确反对,也不再坚持,摆出一副模棱两可,非暴力,不合作的驾驶。

见状,方从哲知道是时候挺身而出和稀泥了!

和稀泥啊和稀泥,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活啊。舍方从哲这个三朝首辅其谁呢?

方从哲深知,这件事想要混过去,就待给新皇帝一个台阶下,否则即便是为了面子,皇帝也会跟群臣死磕到底的,想想“国本之争”时的万历皇帝吧,那就是前车之鉴。

方从哲站出来,讲道:“陛下的年纪着实不小了,娶妻生子,早定国本,亦是题中应有之义。不过,皇帝娶妻又岂能跟寻常贩夫走卒一样。陛下可能还不清楚,皇家娶妻选妃自有典章制度......”话说到这儿,方从哲方首辅便开始自己的和稀泥大法了,也着实是难为他了,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将大明的选妃制度烂熟于心,竟是在奉天殿上,当着皇帝与群臣的面,科普了一下大明的选妃制度。

方老头说咱们大明朝的天子一旦下达了选妃的诏令,那么全天下13到16岁的姑娘便都不能继续婚嫁了,只有等到皇帝选妃结束,这一禁止才算结束。然后从后宫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网络大概5000名妙龄少女,通过初选、精选、一审、二审、三审、四审、五审等等七八道关卡,最后只能留下三个人,再由皇帝或者太后从三人中指定一人为正妻,也即皇后。

总之吧,当方老头将繁复冗长的一整套大明选妃制度默背出来以后,已是三炷香之后的事情了,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皇帝的气也消了,群臣刚打的鸡血也逐渐冷却下来,朝廷里剑拔弩张的氛围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高啊!

怪不得,人家方老头能在万历朝、泰昌

朝、天启朝三朝都担任首辅一职,真是做官有术啊!

被方从哲这么从中一斡旋,天启帝的面色果然缓和了许多,他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允诺道:“既是如此,那便分付有司,按照宫中典仪制度办吧。”话音落下,天启帝站起身来,离开了奉天殿。

不过天启帝虽然面上放弃了寻着王珂,但实际上他有太多法子能够背地里将王珂弄到宫中来。譬如派遣魏进忠去网罗,要么就是让锦衣卫直接调查,对于锦衣卫而言,他们的档案库里,一定有些关于王珂下落的蛛丝马迹。

走在回乾清宫的路上,天启帝面色冷峻。原本按照他的打算,还有好多到新政诏令,人事调动要颁布,可是就目前的情势来看,天启帝权衡利弊,还是决定避其锋芒,缓一缓。经此一役,令天启帝越发的忌惮抱起团来的文官集团了。以前他觉得东林党是自己的敌人,只要干掉东林党就万事大吉了。可是经过这场登基大典,天启皇帝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孤家寡人”!

他在政治上的对手又岂止是区区东林党?

而是整个文官集团啊。

即便他灭杀了东林党,还会有西林党,北林党,南林党取而代之!

官僚,就像是草原上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能干掉东林党,可是他能够将整个文臣阶层一并覆灭了吗?那么谁来给他办事?谁来替他镇守大明两京南北直隶一十三省?

坐到乾清宫的暖阁里,天启帝关起门来,前思后想,觉得想要改变目前这种只要他一开口,反对声就铺天盖地的窘境,想要作到政令通达,皇权独尊,就必须在朝中扶持出一个能够同东林党掰腕子的政治集团出来,并且这个集团还需要跟东林党天生就不对付。

帝王心术说穿了,不就是玩平衡吗?

这个道理对古代人而言或许很难理解,但是对于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天启帝来说,却是水到渠成一般。想到这一点,天启帝振奋了精神,开始掰手指头算一算东林党都有哪些政敌。浙党、楚党、齐党肯定不必多说,在东林以前,万历朝里就属这三党最闹腾。而且多次弹压整治过东林党,跟东林党可谓是水火不相容。

那么三党之人都有谁呢?

天启帝唤来一个小太监,将他从慈宁宫内搬来的一个书匣子打开,这里头藏得尽是些书信,不是旁人寄来的,都是骆养性给天启帝送来的当朝大臣们的履历,这些书信大多涉及的都是跟辽东有关的,不过旁的官员倒也有一些。

“沈一贯,浙党的领袖,不过可惜已经死了。”天启帝一边翻看着书信上诸卿大臣的姓名履历,一边嘟囔起来,“官应震,楚党领袖。他虽然还活着,不过可惜他的政治影响力较之于沈一贯而言,大大不如,别说跟方从哲、赵*南星这样大明官场上威震八方的大人物抗衡了,肯能就是连何宗彦、朱国桢等人他都不必了。”“剩余的楚党领袖吴亮嗣、黄彦士也都是御史、给事中出身,跟动辄便是六部要员,内阁重臣的东林党掰腕子,想来也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齐党的两位领袖亓诗教跟周永春倒是可以用用,他们在被东林党扫地出门之前,一个做到了河南巡抚的位子,一个做到了辽东巡抚的位子,怎么说也算是封疆大吏了,应该有资格同东林党人掰掰腕子了。”

天启帝翻看了半个时辰,翻来翻去发现三党之中似乎除了一个辽东经略熊廷弼(楚党)可堪大用之外,并没有特别出众的人才。天启帝摇了摇头,怪不得要被东林党人扫地出门,一个个都什么人啊这是。

“三党中人大都不堪一用,真是扫兴。”天启帝将书信放下,头疼起来。

到底该让谁去制衡尾大不掉的东林党人呢?

既然外臣不堪一用,那就用内臣好了!

天启帝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想到了后世鼎鼎大名,遗臭万年的“魏忠贤”的名字。“还真是怪了,为何都到这会儿了,魏忠贤还不出现?难道是历史记载错了?压根就没这个人?”天启帝独自琢磨着,实际上他从两年前就开始秘密调查宫中的人事,可并没有在卷宗中找到“魏忠贤”的名字。

天启帝身为穿越者,对魏忠贤这么一号大奸臣,大权阉可谓是没有一点儿好感,后世的大部分文学作品都在讴歌东林党人以及批判魏忠贤,这让天启帝如何能够对魏忠贤产生好感?所以两年前天启帝秘密调查魏忠贤这么一号人物,是想着在魏忠贤还没有得势的时候,就将这个以后会祸国殃民的大奸臣除掉,处死!

可是现如今,当他终于得偿所愿,登基称帝以后,对魏忠贤的观感却发生了180°的转变。魏忠贤是什么?不就是个太监吗?连个男人都不算。历史上有过贵族乱政,有过文臣武将黄袍加身,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过草莽出身的地痞、和尚最终逆袭称帝,但就是没出现过太监称帝的不是?

历史上出现过男性皇帝,也出现过女性皇帝,但唯独没有出现过不男不女的皇帝不是?

作为穿越者,天启帝有无数个理由斩杀了魏忠贤,永绝后患!

可魏忠贤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能让天启帝回心转意,那就是——魏忠贤是个阉宦。

所有人都以为天底下只有皇帝一个孤家寡人,实际上阉宦又何尝不是?他们注定没办法生育,注定为士林所不齿,为百姓们唾弃

。这就注定了他们永远也无法真正威胁到皇帝的地位。特别是在文官集团空前强大的明代,背后没有皇帝支持的宦官,就什么也不算了。这也是为何崇祯皇帝能够在入主紫禁城后,迅速剪除掉魏忠贤势力的缘故。

天启帝用手指敲了敲茶几,头脑之中忽然灵光一闪,魏忠贤!魏忠贤!假如历史上真的没有这么一号人物,自己又为何不能够创造历史呢?

其实有没有魏忠贤真的很重要吗?

没有他,还会有李忠贤、王忠贤,总之,魏忠贤作为一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启帝需要一枚趁手的棋子同东林党博弈不是?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天启帝心情愉悦起来,他唤来骆养性,问道:“魏进忠回来了吗?”

骆养性答道:“魏公公正在骑马赶来的路上。”

天启帝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他抬眸瞥了骆养性一眼,笑道:“以后你就跟在朕身边,寸步不要离开了。”

骆养性连忙跪倒在地,道:“遵旨。”

天启帝看着骆养性,头绪却又飘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现如今宫里宫外都是东林党的党羽,他谁也信不过,所以只好让骆养性留在宫中,以备不测。这个骆养性虽然志大才疏,不堪大用,但他毕竟是骆思恭的长子,他有没有才干并不重要,只要他还在,就是一种政治信号,就表明了天启帝仍旧信赖跟倚重骆思恭,就表明了天启帝不甘心任由东林党摆布的决心,就表明了天启帝下一步谋求政治平衡的意图!

正在天启帝胡思乱想的时候,王安走了过来,禀告道:“皇爷,罪臣杨镐带到。”

天启帝挑了挑眉,整理了一下衣衫,正色道:“把他带进来。”

对于这么一个曾经在壬辰战争中有过出彩表现,却又因为隐瞒军情,贪图军功被罢免,最后因为辽东局势吃紧,再被启用,却落得个身败名裂下场的杨镐,天启帝还是很感兴趣的。

很快,天启帝便如愿以偿的见到了一生都颇具争议与传奇色彩的杨镐杨京甫。

杨镐原是个很富态的人,或者说大明朝的文官大都很富态。不过自打萨尔浒战败以后,他就被下了诏狱,诏狱那地方虽是大明朝最高级的监狱,但环境仍旧堪忧。虽然仅仅入狱数月,可杨镐也已瘦了两圈。要知道杨镐年纪可不小了,在重新启用他为征讨东虏的最高统帅之前,他便已经过了退休的年纪。

穿着囚衣囚服的杨镐见到天启帝后,诚惶诚恐地匍匐在地,口称:“承蒙陛下垂青,老臣得以觐见圣颜,死而无憾矣。”话音未落,杨镐已经哽咽出生,加上这些时日他被诏狱里的各种手段折磨的颇为狼狈凄惨,这一哭,竟是搞得天启帝颇为通情,生出了恻隐之心来。

甩了甩脑袋,天启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重新审视着匍匐在脚边的杨镐,暗叫一声老狐狸。亏他做得出来,说哭就哭,好歹也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了,抱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痛哭流涕,这份儿功力,没个宦海沉浮二三十年的经历,还真的做不出来,即便是做出来了,也不似杨镐这个老家伙这般信手拈来,将苦情计苦肉计演绎的炉火纯青。

果然,政治人物是不能光看表面的。

天启帝起身,亲手将杨镐复起身来,见状,一旁侍奉的王安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是啊,政治人物不能光看表面,可是谁都知道政治人物的每一个面孔,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无数层含义!你不看他的表面,还能看什么?

天启帝自然留意到了王安的失态,事实上,他就是故意作为王安看的!

以王安与东林党之间的瓜葛之深,想来很快“皇帝陛下亲手扶起罪臣杨镐”的事情就能传遍整个大明官场。

杨镐更是受宠若惊,痛哭的更煽情了。当他在狱中听闻陛下要召见自己的时候,混迹官场多年的杨镐便预感到这一次可能就是自己苦苦等待的翻盘的机会。他又想过新皇帝会赦免自己的罪过,用来彰显自己的仁德与大度。毕竟刚刚登基赦免监狱里的罪犯是惯例,可他从来没有想过新皇帝如此的礼遇自己这么一位“丧师辱国”的罪臣。假如说刚刚的哽咽抽泣还只是为了搏得皇帝的同情的话,那现在他是真的有点儿感动了,虽然对于政治人物而言,他们的情感往往稍纵即逝!

天启帝盯着杨镐略显浑浊的眸子,轻声道:“杨大人,受苦了,萨尔浒一败,朕已知之。辽东战败,九边糜烂,非一臣一将之失也。”

闻言,杨镐愣住了,他满眼不可思议的注视着面前不及弱冠年纪的天启帝,终于再也难以遏制心中的苦涩,嚎啕大哭起来。

“圣明无过陛下!”

“老臣......老臣......老臣无以为报啊。”

杨镐老泪纵横,哭泣道:“陛下,辽事崩坏,臣身为主帅,固然难辞其咎!可这场大败局,难道就真的只是臣老迈昏聩,不能知人善任,不能统兵识将吗?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妄想拿老臣这颗人头,来搪塞,来遮掩,来掩饰他们的龌龊吗?陛下——臣冒死进言,东虏羽翼渐丰,占据辽东以后,更是如虎添翼。可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还在昏然酣睡,以为区区东虏不过是肘腋之患,竟都置家国大利于不顾,热衷于私斗内耗,长此以往则朝局危矣!大明危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信息全知者反叛的大魔王终末忍界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你老婆掉了我只有两千五百岁奸夫是皇帝
相邻小说
万历恶霸地主万历三朝万历四十六年李富贵修仙传抗日之浮空基地天庭地府微信群东京灵探魔君再就业日常女配沉迷科学[快穿]异时空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