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过后,春夏之交,先生要外出采药,这已成惯例。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尽管在集市上或药店里都可以买到药材,但在先生看来,买来的不如采来的珍贵。况且,采药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采药很有些学问,时令最重要。春末夏初,气候适宜。药材经过一春的生长,药效饱满,药力强劲。这时候入药,不温不火,恰到好处。采药的地点也很有讲究。同样一种药,生长在不同地域,性能也不同。如甘草,柴胡,先生喜欢到江北去采;而当归,熟地,先生喜欢菩佗山的。
同安堂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医他人所不能医。医得准,还需治得好。医得准赖于先生高超的医术。在他手里,几乎没有医不好的病。同安堂掌握一千多个秘方。这些方密不外传,非先生配不出来。配方很有些学问。庸医只会配平和之药,治不好病,也治不死人;而有些病非虎狼之药不可,药力强劲,稍有闪失,即可致人死命。高明的医家因人制宜,药到病除。正所谓“打蛇要打七寸”,药下得准,即可直攻病灶,不伤其它。有些医家挖空心思学同安堂,学得了标,学不来本。同安堂配有大量成药,以备一般之需,而对疑难杂症,则需随机配方,而后者正是同安堂的高明之处。
每年的春夏之游,先生是在伙计的陪伴下成行的。而今儿不同了,同安堂新添了徒弟。师傅理应带着徒弟遍访名山大川。外出采药是先生庞大授艺计划的一部分。他需教会阿浦有关草药的知识,同时,将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的家风传给他,有朝一日,把同安堂这块招牌交给他,虽无创业之艰,但守成也很重要。懂得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安堂得以传家,仰仗高超的医术,敦厚的为人和勤俭的家风。
世代以来,同安堂的主人都告诫他的传人要刻苦学艺,不可误人误己,艺不惊人誓不休。在为人方面,同安堂奉行多做善事,不求一时得失的宗旨,宁可少赚钱,也不能坏了“仁义”二字;同时,不因富有而奢靡,居安思危,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黄氏家风,薪火相传。
最近,先生心情不错。自从阿浦踏进这个家门,他就喜欢上了这个踏实能干的年轻人。阿浦有文化,人聪明,在高人指点下,进步很快。先生已盘算好了,要全力把医术传授给他,在适当的时候,收他作义子,然后,把同安堂这块招牌名正言顺地交给他,以实现功德圆满,然后和女儿坐享其成。
师徒俩共同为出行做准备,先生对新徒多有教诲。晚饭过后,师徒俩进入客厅,筹划出行。得知阿浦要和阿爸远行,阿琬魂不守舍。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好看的小嘴喃喃自语个没完。她打算和阿浦话别,可偏偏没有机会。师徒二人谈性正浓,她不便打扰。她去为师徒俩送茶。他走进客厅,为师徒俩斟茶,然后装做拾掇房间,摸摸这里,动动那里,故意多停留一会。当意识到再没有理由呆下去了,才讪讪离去。
情人的离别是缠绵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含蓄的。他们的爱情还刚刚开始,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将开未开,似开未开,羞羞搭搭,彼此注释久了,都要脸红,含蓄得很哩。
阿琬回到卧室,坐在床上,手托下巴痴想。她的表情阴郁了,看得出,思绪把她带回到爱情遭遇危机的那一刻,一会儿,阴郁的脸“多云转晴”了,可想而知,爱情“拨云见日”了。多情的姑娘,为爱哭,为爱笑,享受这只有青春才有的权利。
想够了,她拿出绣品,认真地绣起来。那绣品是一对翠鸟,小巧玲珑,栩栩如生。她绣了很久了,一直没有绣完。她打算尽快绣完,明儿个一早,为心上人送行时送给他。她飞快地绣着,慢慢的,她打起了磕睡,她坚持不睡。她绣呵绣,手绣疼了,眼睛绣累了,她仍不罢休。当绣完最后一针时,黎明将第一缕曙光送进窗子,她竟通宵未眠。
清晨,师徒俩背起行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上路了。天气格外晴好,连阴的天终于打开。昨晚下过一场雨,把路面,垂柳,房舍洗刷一新。好天气给出行的人和送行的人都带来好心情,好像老天都在祝福师徒俩一路顺风似的。阿婆,阿琬,阿娇和管家,还有两个伙计,站在宅门前向师徒俩挥手告别,那情形好温馨。阿琬趁人不备,偷偷抹去眼角的泪痕,他怕让伙计看了笑话。今儿她特意起了个大早,和阿浦话别,依依惜别的话说了好多。
师徒俩登上火车,一路北上。经过一天一夜的旅行,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扬州。师徒俩在旅店住了下来。翌日晨,师徒俩做足了准备,随身携带绳索和镰刀,向渺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而去。扬州城外西北六十里有一地界,为岩溶地貌的空旷山野,山势奇险,钟乳林立,生长经年草药,药效饱满,药力强劲,一向是医家最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