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堂的每一个早上都是温馨的,就像永恒的太阳;太阳亦有阴霾,而同安堂绝没有。在这个五口四姓之家里,一切都那么有秩序。长辈慈祥而有权威,为年轻人垂范;晚辈善解人意,顾全大局,以维护家庭和睦为己任,从不肯任意妄为。
这个家庭凝聚力非凡,如磐石般坚不可摧,究其原因,这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字——爱。
同安堂的一天,是从阿琬在后宅庭院晨读开始的,那声音圆润悦耳,与枝头上小鸟的鸣叫组成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好听极了;接着是阿婆起床,到柴房抱柴,为一家人准备早饭。随之,大宅院的一家之主黄先生,还有管家和阿娇陆续醒来,他们起床,做着各自该做的事情。
黄先生洗漱完毕,来到堂屋,撕下一页黄历——新的一天开始了。“新年开诊就在今日!”先生喜滋滋道。说到开诊,先生神情为之一振。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对工作情有独钟,家庭和工作占据他生命的全部。
这些日子,管家是同安堂最忙的人了,他为新年开诊积极做着准备,他跑前跑后、忙里忙外地张罗着。新年要有新气象。早在开诊前数日,为了给新年开张讨个好彩头,管家就着人把同安堂里外粉饰一新。新年开诊之际,他要让患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同安堂。
阿娇是新年开诊最清闲的一个,她无需做很多准备工作。她打开药房的门板,轻轻拂去正月里积下的灰尘,就算完成新年开诊的准备工作了。诊室那边先生还没开出药方,她懒散地坐在柜台后,似乎又要进入梦乡。
开诊首日,黄先生坐在他那窗明几净的诊室里,开始坐堂问诊。透过窗子,他看到伙计们陆续返回,心中不禁升腾起希望。“伙计们是那样生龙活虎,许是年过得舒心,他们个个面容红润,身体矫健。”他挪动衰弱的躯体,意识到自己真的老了,“该把同安堂交给下一代了!”他自语道。
伙计们无一例外到他跟前问安,他一一答对。
“先生,我是来向您辞行的。”伙计祥哥来到先生面前。
“怎么?”先生颇感意外。
祥哥与先生有了感情,欲说分离口难开,神情之间难掩不舍,不过,沉吟半晌,还是道出情由:
“老娘在乡下给我说了一门亲,等我回去成亲。她年岁大了,干不动农活,要我回去顶门立户。庄稼人就要做庄稼人的事,老娘等着抱孙子,我要守着她尽孝心,不在外面奔波了。这些年多亏在同安堂挣了些钱,有了根基,也有了娶亲的钱,今后种好家里的几亩地,照顾好老娘和弟弟就行了。”
先生也不舍祥哥。“他做事勤恳踏实,从未让人说出个‘不’字。”分别在即,先生却有话说不出,几度哽咽。
“俊生,领祥哥到账房领两个月的薪水。”他对走进来的管家道。
“这使不得!”祥哥忙推辞。
“莫在意,每个离开的伙计都有。”先生道。
祥哥听罢,方才跟管家去了。
先生蹒跚回诊室,酸楚再一次袭上心头。祥哥的离去似乎在告诉他:他老了,而该做的事还没做。
“祥哥离开同安堂,同时憧憬一段新生活的开始,而我却在想做的事情上裹足不前。伙计们都该成家了,而同安堂连个可以言传身教的人都没有。”他倍感凄凉。
正月里,收徒是黄先生想得最多的事情。关于这个问题,他一直很纠结:收徒,则有违祖训,不收,则会使同安堂后继无人,进而被断送,“真是左右为难!”他反复盘算,觉得与其医术失传,不如收徒授艺。他想,有传承祖业这个大前提在,相信祖先是不会怪罪的。
“这徒弟将来是要做接班人、替黄家顶门立户的。做接班人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首先,他要有灵性,有悟性,把同安堂的全部本领学到手,并且发扬光大,就是说技艺要精;其次,他要与黄家贴心,成为黄家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如果说他虽技艺精湛,但与黄家离心离德,那么,他就是再优秀,黄家都不需要。”先生盘算着。
黄先生想好了,在把徒弟变为接班人前,一定要认他作义子,以维系和巩固黄家与他的关系。
他把管家找来,按照正月里的约定,他要管家去唤阿柳。管家第一时间找到阿柳,告诉他,“先生要与你面谈。”阿柳不知何事,忐忑地一路走来,站到了先生面前。
“我有意收你为徒,你意下如何?”先生开门见山道。阿柳听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慌忙点头。先生见他应允,又道:“今后不要做杂务了,守在我身边专心学艺。另外,你还需继续做领班,负责药材加工,闲时到天井多走走,为药材加工把关。”
“这是真的吗?”直到先生交代完,他还不住的问自己。他知道老爷子一直以来都在选徒,可从不曾想到这天大的好处会落在自己头上。他喜得合不拢嘴,当即表示,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不辜负先生的期望。他大喜过望,忽而意识到不该在先生面前喜形于色,于是,极力掩饰,离开先生,回去干活了。
决定作出后,先生像是完成了一桩大事一般,倍感轻松,那情形就像一个迷路的人,终于找到方向似的。他来到后宅,在供奉祖先牌位的房间里焚香祷告,祈求先祖的谅解。祷告完毕,他返回大堂,静候患者到来。他把目光投向窗外。当他看到街上一片狼藉时,无奈地发出一声叹息:
“怎一个萧条二字了得!”
由于正月里焚烧日货的缘故,整个镇子陷入不景气当中。以往商号店铺过了初五就纷纷开门营业,如今正月已过,有些商家还不见开张。倘大一个绿柳街,只有同安堂等几家店铺在营业,好不清冷。
从同安堂往街上望,正月里焚烧日货留下的斑斑残迹还在。再看同安堂内外,焕然一新,和绿柳街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绿柳街上的大小店铺,恐怕只有同安堂幸免于难。看着满大街的劫后惨状,黄先生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