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登东防线的这一场争夺战,整整持续了4天,印军依靠优势的兵力终于肯下了这两个高地,并且迈出了东线开战以来真正的实质性的一步。
只是,这样的胜利来临,也让印军付出了的惨重代价。
巨大的阵亡比例,使得印军的士气因此而受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从西线战场传来的全军覆灭的消息,更是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彻底的把印军的士气打击到了最低点。
就连中路大军的兵锋,也遭遇了一次伏击,由中线战场传来的战报可以得知,中路印军居然遭遇了大败,三个整编的步兵师被全歼,而剩下的另外两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旅,也都变成了孤军。
孤军陷入到了巴基斯坦守军的重重包围之中,印军中路的部队,现在已经完全成为了巴军的瓮中之鳖,自保尚且困难,更谈不上实现战前所预计的三路大军在列城会师了。
那样的的战役目标,已经完全是空想了。至此,印军战前制定的三路东、中、西联合突击的战略计划,算是彻底宣告失败。
在中路军的战场上,也正是东线战场陷入僵局之时,隐忍多时的华夏联邦军外援部队终于出手,而且一出手就送给了印度人来了一个当头棒喝。
让对方三个步兵师的番号永远的从印度陆军的战斗序列中被抹掉,并且再次让世界看到了华夏联邦军的军威之盛。
这一日。正是克什米尔东路战场印巴双方处于胶着战况的时刻。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正指挥他的部队向着原定的目标出发。
列城,是一座南亚克什米尔东部的城镇。在喀喇昆仑山东麓,印度河右岸6公里处,海拔3,514米。
目前人口约为五千人,是当地一处农牧产品的集散地。关键是有公路可以直接通往斯利纳加。由于英国人当年下的一剂猛药,现在的克什米尔也被分别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控制。
其中印控区就包括了斯里纳加,那里历来就以湖光山色著称,拉达克更是不少人心中的香格里拉。
而巴控区则以列城为中心,在文化方面很像西藏。什么都像,一声“扎西得勒”也有人能听懂,历史上也的确是土蕃王朝的一部分。
斯里纳加的特点是湖,建在水上的船屋更是闻名于世。离着列城不远,战略位置很关键
在中路军40公里的进攻正面上,印军大部队摆出了三路前进的正面攻击态势。
中间突出的是第5和第9装甲旅,这是两个独立的装甲旅,配备了大量的m60主站坦克,以及少量“阿琼”。
中路兵分已经慢慢接近了巴基斯坦的第二道防线,它的大阵东面侧翼,稍稍靠后约20公里的地方,则是第79和第81这两个机械化步兵师,也是由精锐的印军步兵组成。战斗力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十分强大。
而中路军行进队列的西面侧翼,是第15,第27和第44这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他们因为推进速度最慢,与前锋部队落后了整整一百公里。
至于整个中路军全部的牵引火炮,数量高达一千余门,而印军内配备的少量自行火炮,则是与行进速度最快的装甲部队一同行走,不与其他部队协同。
今日,东部战场上激战正酣。而印军的东路大军则完全是一帆风顺,至少在中路军的指挥官的心里,他是那样认为的。
只可惜哦,中路军指挥官的心情高兴不了多久,很快。他的好心情在这一天被完全破坏了。同东路军的遭遇一样,中路军在这里同样也是遇上了不小的障碍。…,
在列城西南部40公里处。巴基斯坦人在列城的外围布置了数道防线,甚至这道防线印度东路军在登东地区遇到的高地防御阵线更为坚固牢靠,难以攻陷。
这也不奇怪,因为这里可是华夏联邦军的一位少将亲手布置下来的,在这里进行防御部署的可是来自中国的正规军队。
这些“外籍球员”包括了一个自行炮兵团和一个自行防空团,不仅如此,另外还有两个配备了装甲战兽战车的机械化步兵团,无论是从装备上看还是从单兵素质上看,华夏联邦军的实际战斗力,毫无疑问要比巴基斯坦陆军要强上许多。
印度中路大军在赶到这个地区之后,他们在距离防线10公里外的一处地方暂停了脚步,本来还打算就地安营扎寨,对当面的巴基斯坦守军进行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可不曾想,他们竟然再次遭到了中国自行炮兵团的炮火阻击,毫无准备的印度步兵部队乱成一团,就连装甲部队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中路军的指挥官,他的好心情可是完全被这些骚扰性质的炮击给破坏了,这不比从前。在没有发生空军惨败的事件之前,陆军还可以向总部请求空军支援,就算打不到敌人,可最起码能够吓跑敌人的炮兵。
但是现在却完全是什么办法都没有了!
一路上,连吃饭睡觉都要被这些该死的自走火炮招呼,那真是吃不好睡不香,精神高度紧张,疲劳更是在深深凹陷的眼窝里显现出来。
该死的东路军,那群白痴,为什么选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去和空军闹翻?
有再大的意见和苦衷,至少也要等到战争再发难啊?现在倒好,空军直接罢工,可怜了其他战线上的陆军兄弟。
唉,搞得现在中路军也受到了牵连,不仅是失去了来自印军空中攻击机的火力支援,甚至连最起码的空中侦察机都没有了。这要对敌人如何是好?
陆军方面。本身当然也是有自己的专属飞机的,可那些飞机都是老掉牙的螺旋桨飞机,高速喷气式战斗机则根本没有,全在空军手里捏着呢。
而如果没有空军战斗机的空中护航来保护,以螺旋桨为主要动力的陆军用侦察机是无论如何也绝对不敢跑到这深入敌人区域的空中进行飞行侦察的。
更何况,现在被印度空军部门所掌握的那些制空战斗机,也没有在自己的头上提供必要的空中保护,而是全都跑到登东那个鬼地方去和巴基斯坦空军争夺的制空权。
中路军的指挥官对此自是愤愤不平:难道这里的制空权就不重要吗?
再说了,过了这么久都没有能够把制空权给完全夺取过来,陆军再一次认可了普遍存在的那句话——印度的空军还真真就是一群空耗军费的蛀虫。
要不是这些只会花钱而不会办事蠢货在整天瞎闹。说不定陆军的两个独立装甲旅也不会只配备了勉强说得过去的t-68了,假如要是能够全部配备上最新的“阿琼”或者美国出品的m-60a3,印度陆军早就长驱直入,攻到列城的城门口了。
可是抱怨归抱怨。中路军还是需要想个法子来应付巴基斯坦的这种烦人的炮击啊。
按照之前总结的规律,印军也算是明白了一些小技巧,巴军的这种炮击,一般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宣布停止的。
而印度中路军的士兵甚至已经很有经验,他们根据这一特点,在巴军的每一次炮击开始的时候就马上停止了部队的前进。…,
然后一直等到巴军的炮击结束,才重新抬起脚,继续向前推进。
经常性的这样,也就习惯了这种节奏,甚至都不用中路军的指挥官下命令。底下的部队就很自然的停止了自己的脚步。
但是这种被动的做法,完全无法持久,在主动权归对方所有的时候,意外的发生就让人的无所适从了。
当面的巴军忽然改变了攻击习惯,新一轮的炮击竟然持续了整整半个小时都还没有停止下来。这下子,可算是让印军无比纳闷了:怎么这次巴基斯坦人这会儿不继续往前跑啦?
“难道这里就是他们的最后防线?”这样的想法一冒出来,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就兴奋到有些按耐不住,被欺负了这么久,真是佛都有火啊。
“对,绝对是这样没错!”不用别人强调。中路军的指挥官就开始相信了自己的这个直觉,或者说念头,“不然的话怎么会在这里停下来了呢?”
对于印度人来说,现在这里就已经是位于列城的外围了。
而从战术的角度上来看,只要突破这处外围阵地。那么印度大军的兵锋就完全能够直逼列城城下。到时候大军压境,兵临城下。就算一举拿下列城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想到此节,印度中路军的指挥官当即是精神大振,随即开始命令印军的侦察部队前出进行侦查,去核实他的判断。
可怜的中路军,就为了印度陆军和空军之间的那点矛盾,现在连列城外围的防线这样空中侦察可以轻松搞清楚的战术情报,都需要指挥官辛辛苦苦地去摸索和判断。
还要派地面部队去核实,唉,这叫什么事啊。
印军侦察兵很快传回了情报,列城前方10公里处,那里确实有着一道防线,而且巴军的炮火也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在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之后,印军指挥官欣喜若狂:“终于可以让我大显身手了,东路既然进展缓慢,没有成效,那就首先从中路打开局面吧!”
当即下令,让右翼的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加快进军速度,并且要其迅速向先头的两个独立装甲旅靠拢,等到先头独立装甲旅就地展开战斗队形,那么就可以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而一旦接到行动命令,前锋部队就立刻向敌人的防御阵地发起冲击。
在计划中,位于左翼的三个摩托化步兵师,也必须要加快它们的进军速度,要在当天晚上到达目前的集结地点,并且全部投入对敌人防线的进攻中去。
那些步兵在这里作用不是很大。可也不能小看。至少还有1000门大炮在呢。
真要到了拼命的时候,这些大炮也肯定能够派上用场的。而现在,一切准备都以就绪,就等着夜幕低垂,一旦自己的炮兵赶到目标地段,就马上用炮火开路,然后对巴军防御阵地发起攻击了。
这算是打的一手好算盘,不过就在印军指挥官打算盘的同一时间,中事顾问也在自己的西部战场指挥部里,和手下一群军官在打当面印军大部队的主意呢。
谁是猎人。谁是猎物?
在这一次入印巴战争的中国部队中,在外援将领亲自向国防部陈情的情况下,终于是增加到了4个步兵师和1个防空师的规模。
这就将近10万人,完全足够编制起一个小型的集团军了。
并且。中国援军用1个步兵师和1个防空师,把它们分别放置在了东西两道防线上,以更好的协助巴军的防御行动。…,
而中国派来的军事顾问,实际上也握着兵权,亲自指挥这三个中国外援师,作为巴军的机动兵力来使用,并不是放在阵地上与印军消耗。
无论是战术素养还是装备层次,中国的这批外援部队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可以作为总的战略预备队,在战场上等待着敌人的破绽,寻机对西部战场上的印军实施分割。以求分别围歼。
而现在,这个机会也算是到来了,该轮到中队出手的时刻了。
华夏联邦国防部在战前秘密调遣来的这三个步兵师,装备的武器可全部都是中国国内的尖端武器制造商所开发的新型战术装备。
结合了新的“轻型部队”的这种陆军建军思想,利用华夏联邦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的新科技成果,终于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具备着强大战斗力的“轻型部队”。
在这里,所谓的“轻型”概念,主要指的是步兵师的装甲车辆轻型,这三个步兵师是机械化步兵师,装备的也全都是中国自行开发研制的“装甲战兽”步兵战车。能够搭载步兵在复杂地形下开展作战行动。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陆军,包括战术理念接受能力很强的美国,也都走的是“重型”装备的路线。
他们将配备有主战坦克的装甲师当作是陆军部队的决胜主力。可事实上,轻型化反坦克武器不断的发展。以及武装直升机和喷气式战斗机,还有远距离地对地导弹,这些新式科技的不断进步,都极大的威胁着坦克的安全。
这就让各国的主战坦克不得不一直加厚防御装甲,并且不断增加坦克主炮的口径,这样以来,设计出的主战坦克,其战斗全重也随之不断的增加。
重量的增加,更是使得机动能力受到很大局限。而且,坦克的作用也越来越低,因为战争更趋向于小型化,地面上的大规模冲突不再是主流。
所以,这就诞生了另外的一中战术思想——快速反应部队。
这种新战术,要求快速的兵力投送能力,而重型武器的研发明显与这种战术目标是相违背的。所以,才有人开始提出以装备轻巧的步兵战车做为部队的主力,这种“轻型”陆军部队可以保证突发事件来临时就进行最高效的兵力投送。
只不过也有人反对这种说辞,他们认为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强大,主战坦克的装甲都不堪抵挡,何况是防御能力不强步兵战车?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己方士兵生命安全,士兵应该在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执行作战任务,更认为所谓的“轻型”部队只能作为辅助部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华夏联邦的这种“轻型”部队,则是属于两种说法的折衷产物,兼具轻巧的身躯和相对结实的装甲,还配备有威力强大的火炮,这都是因为有了新的技术。
就是在新式武器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开发出来的先进的动力系统和电磁反应装甲,将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这两个矛盾有机的融合到一起。
和一般的机械化步兵师完全不同,这三个陆军师没有装备一辆笨重的主战坦克,而是每个师的具体编制都有所调整。
750辆“装甲战兽”步兵战车,以及其他战术车辆2000余辆,这其中主要是提供后勤支援的卡车和侦察部队使用的快速突击侦察车。
还有防空导弹系统200部,为部队提供基本的野战防空能力,进而共编成3个机械化步兵团。
为了对付敌军装甲部队,还配备了一个师直属直升机大队,编制两个营,装备黑骑兵武装直升机30架,多用途直升机24架。
在“装甲战兽”的基础上研制的自行火炮,也有140门,全部为155毫米以上口径,然后全都编成一个整编的炮兵团。
按照华联国防部对新型师的作战要求,每个陆军师在担任主要防线的进攻同时,其进攻正面还必须要达到30公里。
并且在担任次要方向的进攻时,进攻正面更是要达到40公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