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众人也都是以一副看热闹的心态。
凡是有路过的,或者没事干的,还都会和那些修路的工人们聊聊,打听这到底是在做啥。
“木轨道?这是啥?”
听到了这等新名词的百姓,不懂。
“就是路,一种走的特别快的路,等修好了你们就知道了,这可是陛下花钱给大家修的。”
这些工人们早就得了范宁的指示。
要是有人问起来,就夸一夸陛下。
谁让人家把出钱的份子全包了呢。
陛下也得要名声不是?
“真...真的?修路?!感谢陛下啊!”
那些听闻了的百姓,激动的就差没给这些人跪下了。
别说在古代,就连清末民国时期。
乡间村镇,都把修桥铺路这种事,当做是积德行善的大好事。
毕竟,在过去没有机械、没有水泥的年代。
修路这件事,可不是一般人能承担得起的,很难。
而且路建好,交通通了,自然而然地方就能富裕。
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因此,当修路、修木轨道的事,被百姓乡民传开后。
凡是洛阳沿线受益的百姓们,便开始给修路工人们送各种东西了。
有米面菜蔬的、还有衣服布匹的,甚至还有人送手工纳鞋的。
不要都不行。
“这修路,可是大好事,咱别的也给不了,送点自家做的东西,也是应该的。”
范宁对此是哭笑不得。
而且有些壮劳力,甚至还主动过来问,需不需要帮忙,不花钱都行。
这等事,范宁便也不好拒绝。
毕竟工期这么赶,嫌啥也不会嫌干活人多。
不过,也因此,范宁在伙食上,倒是毫不吝啬,只管让大家往肚饱了吃。
这修的路。
一条是双向的木轨道。
方便两站相向而行,不冲突。
距离木轨道几十米的平行距离旁,还有一条可容纳两辆马车的水泥道。
毕竟在范宁看来,反正都是花陛下钱。
而且顺便,再多修一条水泥路,也是有百利。
工人们每天吃得好,再加上又有热心的沿路百姓帮忙。
长安与洛阳之间的木轨道,仅用了一个多月,便修好了。
在试通车的那天。
陛下虽无法亲到,但她身边的几位大臣,以白尚书为首,却是一齐到了现场。
“几位大人请随我入马车箱内。”
站在站台上,范宁示意站台上负责的伙计,将带着特制木咕噜的马车,搬运到木轨道上。
“如今是试运行,等将来开通后,每人每次乘坐,只需花上少许几文钱,便可体验到比骑马还要快的速度了。”
待到几位大臣入了车厢内,外面的站台服务伙计,便牵来一匹马。
并将马和马车连接好。
“这是高速路,中途若无紧要事,切记莫要拉扯缰绳,免得出啥意外。”
经过培训的伙计,对车厢内众人说完注意事项。
便驾驶了马车,开始疾驰在木轨道上。
如飞一般的感觉。
而且还很平稳。
车厢内只有微微的晃动,丝毫没有颠簸感。
“若不是看到外面景物在动,真难以相信,这都已经跑起来了...”
白尚书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