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难以抑制自己的兴奋,将自己记在笔记本上的关键词又浏览了一遍,便打开电脑中的word文档将自己的想法编辑了下来。
标题:《生命就像一场游戏》
生命就像一场游戏,只是不可重来。
上面这句话是我本篇论文要讲的论题,听起来像句公益广告词,但确实是我要写的论题。
原本我是想写一篇关于长寿的论文的,于是我来到霞邑县的有名的长寿村进行访问。
访问时间是2000年1月1日晚7点15分左右到9点左右,访问对象是115岁的老人孙长贵,他的日常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7点;访问的内容我不想说,我想说的是:我访问完第二日天,老人就去世了。
我自然不会加害老人,也没有谁会害这位可爱的老人,用村长的话说就是:老人活到头儿了,属于寿终正寝。
但后来我想了想,这可能和我是有点关系的,是我打搅了老人以往的作息时间,加速了老人的生命值消耗:假设老人生命值所剩100,老人以前早睡早起除了吃饭就是晒太阳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每天生命值消耗是1,那么照这样下去,老人应该还能活100天,而我的采访让老人感到兴奋;让他产生思考、回忆,还打扰了他的休息,再加上那天吃得确实有点多,生命值消耗直接到了100,所以老人提前寿终正寝了。
这里声明一下:我已经赔付过对方钱了,目前没有法律责任。
在采访之前,我正在玩一款叫《忍者神龟》游戏,正如曹操所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当游戏中的神龟生命值被耗尽,就会game over。
于是乎,机缘巧合之下,我有了一个新的观点:生命就像是一场游戏。
并总结出生命三定律:
定律一:游戏开局是公平的,所有同类生物都有等同的初始生命值上限。
定律二:游戏规则是不变的,生命值存在消耗和补充现象,且消耗始终大于补充。
定律三:游戏难度是递增的,生命值消耗会由量变引发质变。
以下是具体论述:
定律一:游戏开局是公平的,所有同类生物都有等同的初始生命值上限。
我认为我们的生命就像一场游戏,都会像游戏刚开始那样,有个初始生命值,而且我们同类生物的生命值是相等的。
为什么要强调是同类生物?
很明显,树和草同样是植物,一个能活几万年,一个就能从春天活到秋天,这显然玩得不是同一款游戏。
有人会说,同样是人,有的人生下来就死了,为什么会说同类生物是生命值相同呢?
假设:我们初始生命值为10000点,只要生命形成,游戏便宣布开始,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消耗我们生命值,所以,为了尽可能活得长久,我们就要像玩游戏一样尽可能的躲避伤害,降低生命值的消耗。
如果我们受到大于10000的消耗,血槽就会立刻见底,生命值消耗殆尽,game over。比如我们摔落山崖;被汽车碾压;被一枪爆头;被人一刀扎了透心凉。
这就像我们玩的游戏中,比如掉进深坑,掉进熔岩和直接血槽见底是一样的道理。
一生下来就夭折的生命,对不起,肯定是在你腹中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
定律二:游戏规则是不变的,生命值存在消耗和补充现象,且消耗始终大于补充。
如果受到小于10000的消耗,我们的生命值就会减少,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到补充。
在游戏中比如被小兵砍一刀,中个飞镖什么的,血槽会下降,但如果打到生命药剂,就能补充一定生命值。
而在我们现实中,我们思考,走路,甚至心跳,呼吸睡觉都在消耗生命值,我们通过吃饭来补充生命值,而我们吃得蔬菜、昆虫、鸡鸭鱼肉原先都是生命,它们身上可能有类似于游戏中血瓶一样的物质,可以为我们提供生命值补充。
不仅是动物,植物也存在用其他生命补充生命值的现象,庄稼地里上粪长得好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生物的残留物中蕴含的生命值,会让植物生长的更茂盛。
那么,有人会说,我们不停的狂吃,不停的补充生命值,不就能长生不老了吗?
这显然不成立,我猜测:现实中的生命值可能是补充不全的,比如生命值损失了100,我们可能最多能补充到99,就像我们生了一场特别重的病,即便治愈,也很难恢复到有原来的状态。
再比如我们平时碰伤会留下一个疤痕而不能回到以前是一样的道理。
也就是说生命值的上限只能被不断减少,不能增加。
通过食物补充生命值,可能是取决于生命值消耗与吸收的平衡,过多食物可能导致适得其反,只得增大体型,加快生命的消耗。
所以消耗永远大于补充。
……
定律三:游戏难度是递增的,生命值消耗会由量变引发质变。
每款游戏的通关难度都是递增的,我们生命损耗是会由量变引发质变的。
比如熬夜,熬一次夜可能损耗的生命值是0.1,微乎其微,但长期熬夜就不是0.1+0.1+0.1这么简单,一点一点的消耗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等能够大量消耗生命值的疾病,甚至可能达到一定极限,会立刻消耗掉所有生命值。
这就是为什么长期熬夜会出现猝死现象的原因。
再比如病毒破坏我们的细胞:一个细胞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生命值消耗可能只有亿万分之一,但当我们一个器官或者组织,比如皮肤,比如心、肝、脾、肺、肾等任何一个脏器 10%细胞被病毒入侵,就可能迅速将我们生命值消耗见底。
我们平时所说的注意饮食,保持好的心情,保持好的睡眠这些保健方法,都是为了减少生命值消耗,或者是保持生命值消耗和补充平衡的状态。
而我们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存在生命值不正常的持续消耗,存在量变引发质变的可能性。
如果上述生命值理论成立,那么我们想要长寿的方法也就便得极其简单:一、减少生命值消耗;二、及时补充生命值。
既然生命值补充可能会取决于消耗与吸收的平衡,那么唯一能够延长生的方式就只剩下了减少生命值消耗这一条。
比如我们的医生急救病人的时候,大多是先安定病人的情绪,让你放轻松,均匀呼吸,不要想太多,这都是让人体减少生命值消耗的表现。
我们日常在生物学上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蜂鸟是非常迅捷的生物,飞行前进时速可达45公里,振翅频率由小型蜂鸟的每秒70-80次到大号蜂鸟的每秒10-15次。心跳同样快速,由休息时的每分钟500-600次到活动时的每分钟1000多次,生命值消耗很大。
但为了减少这种过度的生命值消耗,蜂鸟会在夜中进入蛰伏状态,它们的体温在蛰伏期下降20-30c,心跳降低至每分钟50次,呼吸也会大幅度减少。
由于较高的生命值消耗,蜂鸟一天之内可吸食相当于身体质量的花蜜,来补充消耗的生命值。
即便是这样,蜂鸟的寿命也仅有4~5年。
而动作慢吞吞的乌龟,据史料记载可以活到800年,因为龟的寿命长,我们民间才有“千年王八万年龟”的说法,而且乌龟不仅平时就动作慢喜欢休息来减缓生命值的消耗,在冬天北方种类乌龟还会进入冬眠状态,进一步减少生命值的消耗。
无论是蜂鸟的蛰伏状态,还乌龟的冬眠,都是减少生命值极致表现。
而且在我国佛教和道教的养生之道中,都讲究的是心境平和,生活规律,这些也都是减少生命值消耗的表现。
……
我前面没有提到采访内容,也是没有价值的,我从采访中发现:长寿的老人平时多都是无所事事,身体不需要过多的动作,大脑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孙长贵老人甚至下象棋这种思考都懒得做;并且他们会有足够的时间来睡眠休息,孙长贵老人一天午休加晚休总共会有12小时是用来睡觉,所以生命值一直处于低耗状态,这也许就是他长寿的原因吧。
……
这让我想到了人体冬眠技术,据说世界上已经有很多科学组织在研究人体冬眠技术,我现在也很坚信这一点是可行的,如果人类能够通过冬眠,将生命值消耗降低到一定程度,将像我们的游戏可以按暂停键那样,那么我们实现永生,也是极有可能的。
还有,具长寿村的村长说,所有长寿的老人都喜欢长时间的晒太阳,我们知道植物是可以通过晒太阳来获取能量进行光合作用的,这也是补充生命值的一种方式,但动物能不能呢?
还有很多生命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
……
余生从下午一直写到深夜,才吃了点东西,满意的睡去。
于是,他又梦见自己回老家,一群村里人拉着横幅接待他的情形。
第二天一大早,余生就被自己诺基亚手机里的闹钟吵醒,
他洗漱完毕,再一次打开电脑看了看自己写的文章,发现这一切真的不是在做梦。
照了照镜子,看着镜子中那个无比帅气的自己十分满意。
想到回去见到和自己打赌的舍友的情形,余生扬起下巴自言自语到:“嘿嘿,杨超,这次,屎是吃定了!”
余生收拾好东西就高高兴兴出了旅馆。
他望着村头延伸远方的那条土路,
感觉像极了自己将要踏上人生巅峰的那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