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谷内的张鲁运粮队全部晕倒在地,东方胜一挥手,左右的士卒鱼贯而出将躺在地上的张鲁士卒全部用绳子绑起来扔到一边。
同时东方胜下令将这些粮草全部集中起来直接运走,焚烧粮草这种浪费的做法是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做的。
做完这一切之后东方胜摘下面具,长舒了一口气道:“反攻时刻到了!”
这面具是东方胜仿制后世的防毒面具而制成的,用的是铁制的外壳,内里用棉布加砂石和木炭制作而成,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这次张鲁的运粮队,东方胜不会残杀那些无辜士兵,不过张鲁必须得死。
原来张鲁之所以会遇到那个老头,得知近道,后面又被伏击,完全就出自东方胜的设计。
东方胜故意让一个老头赶着特制的牛车在张鲁面前经过,而后故意让老者透露近道的消息来勾引张鲁上钩,当然这老者本身就是斥候营的一员,他本身也真的是一位商贾,演技更是炉火纯青,张鲁本来就心急军粮送不到,自然分辨不出真假。
当然东方胜为了节省兵力,用了特制的药草燃烧之后用木制的大风扇采取人力启动的方式将烟雾吹进葫芦谷,最终将张鲁他们全部迷晕。
不过要完成这样效果,必须要对方在原地待着,而张鲁他们的运粮队正好就符合这个条件,粮草车被两旁的滚石和圆木所砸,张鲁必须要再次整顿粮草车才能出发,所以就给了东方胜充分的时间来做准备。
所以张鲁被坑也是无可避免的,东方胜未耗费一兵一卒便将张鲁的运粮队拿下,这一手可谓是汉中之战当中最为经典的案例之一。
与此同时,夏侯惇他们苦等军粮未到,心里面也隐约的有些担心,只不过他们在蜀郡的进展虽然缓慢,可是也有点成效,所以一直没想着撤兵,只想能破掉蜀郡之后获得诸葛亮留下来的粮草便能解决燃眉之急。
谁知道夏侯惇他们没等来张鲁的粮草,却等来了三股诸葛亮的援兵。
这三股兵力从他们的后方杀到,一股为西凉兵由张郃率领,一股为荆州兵由蒯越带领,另一股为江东兵由陆逊带领。
这三股人马虽然兵力合计在十五万左右,和魏军仍旧有些差距,可是胜在以逸待劳,他们没有经过接连的攻城战,没有疲惫不堪。
这三股兵力一加入就让夏侯惇他们军心有些动荡,不过这三股兵力却没有马上展开攻势,只是静静的守住三个方位,空出中间的位置,好像在等待谁一样。
三天后,夏侯惇他们终于知道这三股兵力等的人是谁了,因为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之前被夏侯惇打得狼狈逃窜的东方胜。
两军对垒前,东方胜压着一人在夏侯惇他们面前,正是替夏侯惇运送粮草的张鲁。
张鲁此时已经精气神尽失,他知道自己的下场是身首异处,所以也不多废话,没有破口大骂,更没有跪地求饶,这份骨气倒也配得上他的枭雄形象。
东方胜轻挥一下,两旁便有士卒展开一块白色的绸布,在绸布的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谢元让送粮!’,这让在阵前的夏侯惇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心情。
不过接下来东方胜直接将张鲁的头颅祭旗,同时展开了最猛烈的攻势,这就让夏侯惇笑不出来了。
东方胜一马当先,手持猩红色的残血犹如战神再世,他身后的儿郎一个个精神饱满,雄姿英发,犹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魏军。
紧接着那三股援兵也同时发难,犹如三把锋利的尖刀一样刺入了魏军的阵型当中。
夏侯惇还没来得及反应,在他的后方就又冲过来另一股兵力,那是从他们之前一直在围攻的城池中的士兵,不过冲出来的士兵明显比他们围攻时候的士兵数量要多许多。
三股队伍好似潮水般的涌在一起。
诸葛亮趁机在城内反攻,而东方胜直接在两军阵前将张鲁就地斩首,这对于本来就缺粮的魏军来说无疑是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刚开始夏侯惇他们还能凭借着人数优势和东方胜他们硬抗一会儿,可是没多久,魏军便开始溃败,士气不足,粮草不济。
而反观东方胜他们,士气高涨,一个个义愤填膺。
四十万魏军溃不成军,夏侯惇、曹仁和曹真三人仅仅带了几万人突围而出,其余的魏军全部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
这一战,魏军被杀的血流成河,降兵不计其数。
汉中之战后,东方胜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击再次洗刷了之前的耻辱和挫败。
至此,汉中之战才完全的结束,以东方胜反败为胜为结局。
曹丕遭此一败虽然还没有完全伤到根本,可是对他的影响也是不小,短时间内曹丕不可能再次兴兵了。
什么是底蕴,曹丕这就是,四十万人马损失对于他来说会痛,可是却不会伤到筋骨。
而东方胜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之后打算再扩充军队的数量,在州郡招募一定量的士兵充当常备军,同时还在各郡县设立预备兵役,预备兵役平时会不间断的参加训练,闲时可以回家务农或者做其他事情,战时则可直接征调过来参战,同时加快对麾下控制州郡的全部掌控。
为此,东方胜开始实行中央集权制,将州郡县的权力减小,同时减少私兵数量,州郡的武力全部由驻扎在州郡的武将所持有,而武将和州牧又分属不同的系统,互不干涉。
武将直接听命于中央,没有中央凋令不得随意行动,而州郡的最高长官同样也是如此,而且州郡不再蓄有私兵,平时只留一些基础的武装力量用来维持治安用。
经过一番整顿之后,东方胜将兵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心里,同时在打算年底的时候宣布将要登基称帝,而幽州的北平城的建设也进入了尾声,随着幽州的开放建设进行,吸引了一大批的流民涌入其中,幽州的人口也随之上涨不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