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延年的虎口在博尔术暴烈的攻击之下已经血肉模糊了。
博尔术的攻击让所有人都有些胆寒,他手中的木枪乃是硬铁木打造而成,其重量上或许比不上铁器。
但是其坚固程度是不比铁器差多少的,但是现在这把枪,枪身之上镀的那一成放腐的红漆都被打掉了。
萧延年眼中全是狠光,头盔早已被博尔术的木枪击飞出去,连带着系头发的发髻都被挑断了。
所以他现在披头散发,整个人显得极为落魄,而博尔术却丝毫没有停下来。
博尔术整个人只有一个念头,杀了面前的这个人。
博尔术和萧延年之间的差距本来就大,更何况现在博尔术都已经发狂了。
而萧延年也逼上绝路了,他已经打着同归于尽的念头了。
他无视了博尔术刺过来的木枪,其手中的长枪直挺挺的扎向博尔术,完全是以伤换伤的打法。
让萧延年傻眼的是博尔术根本就没有回防,按道理博尔术占了这么大的优势,就算是耗,也能耗死萧延年,这以伤换伤的方法根本就应该出现在他的身上。
在萧延年的预料中,博尔术应该抽枪回防,而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用这种以伤换伤的方式来逼迫博尔术后退,说不定还能博出一线生机。
但是博尔术现在早已经疯狂了,又怎么会后退,他手中的长枪也是刺在了萧延年的胸口,而萧延年的长枪也是毫不例外的扎在了博尔术的胸口。
或许是受到了血的刺痛,博尔术脑袋青筋暴怒。
其实如果能够掀开博尔术的盔甲,那么就会发现,他俩只握枪的手臂就好像俩条烛龙一样,全部青筋都浮现在手臂上。
其手上用力一挑,居然把萧延年整个人都挑了起来。
萧延年被挑在空中,他口中流淌着鲜血,但是他也不甘心,他想要把手中还扎在博尔术身上的长枪在刺深几分,让博尔术也和他一同上路。
但是那毕竟是他所想罢了,他的身体就好像决堤的大坝一样,身上的力量都在流逝,他现在就连一个握枪的动作都是无法继续进行。
而博尔术直接把萧延年丢了出去,这也是代表了萧延年的死亡。
萧延年死了,整个大唐的军团就好像是受到了什么指示一样,四处溃逃起来,根本就不做停留,也不在和大蜀士兵做纠缠。
而在后方把这一切都看在眼中的长孙立还是有点害怕的咽了咽口水,博尔术现在的样子实在是太可怕了。
博尔术现在披头散发,脑袋上,身上都全身鲜血,其胸口也插着一把长枪。
但是长孙立又觉得博尔术现在的样子好像似曾相识一样,就好像曾经在哪里看过一样。
突然,博尔术不仅没有把胸口插的长枪抽出,而且还是向着里面狠狠的用力刺了进去。
现在的博尔术整个人的身体都被这把长枪洞穿,直接被钉在了被鲜血浸染的地上。
这个时候长孙立也是想到了他为什么会感觉这个场面他似曾相识了。
这是博尔忽死的时候的场面,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次,这次是他们输了,在其不远处躺着萧延年的尸体。
博尔术的动作也是让傍边多有的人都是一惊。
姜灵看着赵齐,眼神中透漏的意思就是我们要不要去看一下。
而赵齐摇摇头,表示还是让他一个人静一静好一些。
所以战场上也是出现了一副诡异的样子,在战场的周围,蜀军清理着这次的战利品,然后也在为同伴收尸。
而在战场中央,一个方圆五米的空间里,一个尸体俩眼怒睁,看着那个被长枪钉在地上的将军。
而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那个被长枪洞穿的将军居然在笑,他的嘴角刚开始是微微的上扬,后面幅度越来越大,最后几乎笑得几乎是站在远处都能够感觉到。
但是最癫狂的还不是如此,你看见了他的笑容,也看到了他的笑意,但是你却听不见他的笑声。
他的嘴巴上下蠕动,好像在发出什么声音,但是也没有让知道。
他嘴中的鲜血也是顺着张开的嘴巴流淌在身上。
博尔术本身就没有受伤,他唯一受伤的就是故意和萧延年以伤换伤的那一枪。
而现在从他的情况来看,他好像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求生率,显得极其的癫狂。
博尔术看着一眼倒在地上的萧延年,眼睛也是满意的闭上了,他好像看到了当初那个被唐军围杀的可怜的弟弟。
如果当初他没有选择撤退的话,那么是不是就是他和弟弟一起上路了?
而现在却是弟弟一个人上路,所以弟弟是会寂寞的。
但是弟弟现在不寂寞了,因为哥哥来了,哥哥来陪你了。
而同时,在赶往永州战场路上的李易也是得到了消息。
系统提示:“宿主手下将军博尔术未能成功入神,现在已经阵亡。”
李易也是停下了脚步,叹了口气,博尔术可谓是他最可惜的一个了,博尔术本来就是巅峰级别的人物,他的武力和统帅都是接近满值,智力也是高达九十三,可谓是最接近神将的那一批人。
但是博尔术确是做了另一个选择,他不求成为神将,只为追随自己内心的意愿。
如果博尔术成功的进入了神将大关,那么博尔术就是以后就是大蜀帝国最中坚的力量,但是很可惜,他失败了。
对于他的失败李易其实也是很明白,自从这些天他试图把博尔术从对博尔忽死亡的消息中扭转过来,而他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来。
当时的博尔术能够活下去完全是因为对萧延年的仇恨,而现在萧延年已死,那么他自然也就失去了动力。
不过李易也没有太过于在意,博尔术虽然可惜,但是毕竟是计划之外的。
谁也不知道他居然会叛北绒,转身投入大蜀帝国。
而如今他死了,也不过是让这个意外的惊喜好像没有发生一样,对李易的计划也是没有影响的,所谓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