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009 好大一座宅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作者说:喜闻乐见的扮猪吃虎情急……

——————————————————

翌日一早,郑荣便让亲信请来赵老爷子和赵黑子,连同三十几辆银车一起去赵举人宅子上讨说法。

河北为朝廷养马之地,仪之倒也粗通御术,于是郑荣让左右牵来一匹半大的骏马同仪之并骥而行,一路说说笑笑。秋仪之自小未曾有过父亲,母亲赵氏对其管教甚严,每年田上收的租庸除去必须的开销,都用来交私塾学费,赵氏本是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也经常检查仪之的作业。仪之知道母亲苦心,虽对老学究教的那套没什么兴趣,却也已将圣人经书学了个通达。加之秋仪之生性聪颖,又不懂世俗礼教的顾忌,一路上妙语连出,将郑荣逗得心花怒放。

走了不多功夫,秋仪之忽然打断交谈,挺身抬手一指,对身后的郑荣说道:“那里就是舅舅家了。”

郑荣循着手指的方向远远望见好大一间宅院,别的不说,光一边围墙就有两三里长,足可见其主人巨富。

又走了一会儿,方到赵宅门口。昨夜钟离匡已同郑荣商量过了:赵抚义强占村中田产之事查无实据,即便查明,也不过是令其退还田产而已,动不了根基;又想必赵抚义家中巨富,行事又如此嚣张,必有言行僭越之处,到时候寻几个岔子小题大做,定个大不敬的罪名,方能好好整治。

因此,将将能够看清,钟离匡便早已眯着一双近视眼上下打量。赵宅上下之繁华,仅从墙外所见便不止一斑。那围墙高有丈许,同本地民居皆以黄泥坯制不同,而均由泥砖垒成,砖头之间皆用石灰抹平,又涂抹一层红漆,显得庄重肃穆。墙上连绵有树枝跃出,尽是些松、柏、樟、杏之类的高大乔木,目测上去少说也有七八丈高度、两三百年的树龄了。墙上朝南开了一扇丈八见方的朱漆大门,门上二十五颗大钉虽然数量未曾违制,却大得夸张,竟有婴儿脑袋大小,在风沙之中依然熠熠生辉,想必如不是纯金打造,至少也是镀金的。门口两尊石狮子更是巨大无比,足有一人多高,然而无论狮子造型还是胸前的铜铃数目都合着举人的礼制,并无僭越之处。

钟离匡整个检视了一番,没寻到纰漏,便对郑荣轻声耳语道:“这赵举人倒还算是精明,不曾犯得一条明令。”

郑荣生平最恨这些压榨百姓、谄媚官府之辈,忍着性子点点头,又坐在马上低头对秋仪之说道:“你带赵老爷子和赵黑子一同去叫门,不过莫透露本王的身份。”

秋仪之是个聪明孺子,虽然不知郑荣的用意,倒也清楚其中必有玄机,于是下马依着郑荣的话去叫门。

赵黑子性如烈火,刚到门口伸手就抢在两人前面拿着门环往上不停地敲。敲了该有五六下,大门便隙开一条缝,里面探出一个尖削的脑袋。赵黑子认得是赵府的门子,大声说:“村里赵老爷子要见你们老爷!”那门子话也不说,直接将大门一关,让赵黑子吃了个硬钉子。

黑子忿怒,也不用门环,朝着木门便是拳打脚踢,直打到手脚发麻,府门这才又开启。黑子刚要咒骂,秋仪之却抢先说道:“认得我吗?我要同我舅舅评理!”

秋仪之是赵府小姐的儿子,又在赵府内住过几年,府内下人当然认识,愣了一下,恬着脸骂道:“哪个认识你这小野种?”说罢,又“砰”地一声将大门紧闭。

秋仪之几乎被他骂哭出来,强忍着眼泪,从墙头挖出一块泥砖,交给赵黑子。赵黑子心领神会,手拿砖头就朝着门上拼命地拍,把好端端一扇木头门砸得坑坑洼洼。

砸不了几下,赵府大门忽然洞开,黑子抬眼一望,只见赵府管家站在影壁之前,反背着双手冲着这一老一少一幼三人破口大骂。那管家是山西人,语速甚快让三人都不能听得清楚,三人只觉得管家左脸上一颗大痣上下翻腾,甚是热闹。管家骂了一阵,觉得无趣,啐了口唾沫,抬手一招,从影壁之后跳出十几个长短不一的汉子,个个手拿哨棒,呼喊着就要来打。赵黑子虽面无惧色,身后一对黄童白叟却被这阵势吓住了,仪之口中忙叫声“噜噜”,身后的小白犬便蹿上前来,朝着凶神恶煞般的庄丁狂吠。

仪之三人几次三番叫门,郑荣在后都看得清楚,见赵府将要行凶,急令手下勇士前去制止。昨夜郑荣已同麾下宣布,螟蛉秋仪之为义子并同另三位王子一视同仁,今日就见王子将要被打,兵丁武士个个义愤填膺,几步就冲了上去。赵府家丁平常横行乡里尚且欺软怕硬,面对百战余生的将士便似小鸡一样没有丝毫还手之力,三两下就被缴了械,一个个都被强按在地上。

这时郑荣才挎着马缓缓进门,看着被两个虎背熊腰的将士捏成一团的赵府管家说道:“在下乃是路过贵地要去幽燕押解粮草的军官,同你家小少爷有缘,现已认为螟蛉子,特来此地攀亲。”

管家虽然看不见郑荣的相貌,但听他说话很是得体,心中有些疑惑,却毕竟有几分骨气,想起“输人不输阵”的俚语,冲着地面骂道:“什么小少爷?不过是个死军汉留下的野种,今也脱不了军汉的死性,居然又认了个死军汉做义父,真实死性不改……”

一连四个“死”字,骂得郑荣火起,冷冷对麾下说道:“掌嘴,给我着实打。”三四个武士唱声诺,将管家提起。管家见马上这名军官身穿金线雕花团龙大红战袍,头戴猩红逍遥巾,一双凤目炯炯有神、两道剑眉刺穿苍穹、三缕长须随风飘动,好似天神下凡一样,顿时消了气焰。还未等他猜测来者身份,左右武士就已解开他腰间的牛皮带,抓成一股,往他面颊上拼命地抽。管家叫不得痛,只好咬紧牙关勉强承受,不一会就已被打得血流不止、面目全非了。

郑荣看也不看,对下属吩咐道:“尔等押银车进府,派两百人看守,其余三百人随我去见见这位赵举人。”说着,催马绕开影壁,就往赵府深处走。

影壁之后就是一座大园林。中心一座水潭,比丞相杨元芷家的还要大上几倍,潭中遍植荷花,花下锦鳞游泳。围着水潭便是亭台楼阁、假山花木,俱用碎石小路连接,可谓疏落怡然,一步一景。郑荣久闻江南园林之秀甲于天下,却无缘得见,今日在赵府中所见恐怕也不遑多让,更何况要将其建在北地干旱之处,其用心用力比之江南又强了几倍。

秋仪之在赵府中长大,虽然母亲生前绝不允许他四处游晃,但府中格局还是知道一些的,就凭着记忆指点郑荣径朝赵府正堂走去。拐过几座假山,一座厅堂出现在郑荣眼前,堂前匾额上写着“凝和堂”三个大字,圆润隽永,应是名家手笔。厅堂建筑倒算不得大,建造却极为精美,木石砖瓦、斗拱飞檐、彩绘浮吊无不精巧浮华。

郑荣刚要下马进堂,却见不远处有百余人手拿木棍铁棒,气焰熏天朝这边赶,索性在马上坐稳,静等他们上前。那边领头的正是赵抚义。赵抚义昨日吟风弄月歇息得甚晚,刚才还同小妾睡着,却接连有家丁来报说:赵家埭几个人不知从哪里找了些当兵的把管家打了,正往正堂里走。赵抚义立刻火起,简单穿戴一番,便点起百余个家丁,朝凝和堂杀来。赵抚义远远看见堂前果然有一队官兵,带头的居然骑着马就走进园林,也不知踏坏了多少苍苔,更加愤怒。便加紧几步走近一看,只见那骑马的军官眉目庄重,不知底细,反倒客气了几分,拱拱手说道:“不知阁下高姓大名?何故闯我庭院,打我庄客?”

郑荣听他语气并非穷凶极恶之辈,便卖他几分面子,下马扯个谎:“在下姓名不值一提,是自京城洛阳往幽燕押解粮草的,暂充百户一职……”

“哈哈哈,小小一个百户,也敢如此放肆!”赵抚义立刻打断了郑荣的话。按照大汉官制,军中授予品级的最低也是千总,百户及以下什长都在其下。赵抚义虽然中不了进士,但凭举人的功名,上下活动,当个七品县官还是不成问题的,加之家中巨富又结交了地方不少官员,哪里会把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放在眼里?挥手招来身后的家丁,道:“给我抓住了往死里打!”

郑荣马后的赵黑子吃过赵举人家打手的亏,见他们一拥而上唯恐那位官军因管了自己的闲事而被打,连忙闪在郑荣身前,手里拿着那块还是在门外捡来的泥砖,就要做困兽之斗。黑子固然担心郑荣安危,但担心的却绝不止他一人,身后三百兵丁早已冲杀出去,三两下就将赵府的打手们统统制服,只留下赵抚义一个人垂着手呆呆地站在凝和堂前。

郑荣带着胜利者的微笑,彬彬有礼地对赵抚义说道:“孝廉公,既已至此,为何不请我等堂上一叙?”

赵抚义脸上抽搐着发出模糊的声响:“请,请……”

几人按宾主落座,幕僚钟离匡坐在郑荣下手,义子秋仪之则站在郑荣身后。赵抚义只是吩咐侍女沏茶,便似经霜的白菜一般有气无力地坐在主人位置上。郑荣举起茶盏,吹开几片茶叶,抿了一口细细品啜,果然是极品雨前。正回味间,有军士跑上堂来在郑荣耳边轻声道:“赵府上有几个家丁翻墙跑了,似是去报信的。”

郑荣似没听到一般,又抿口茶,说道:“由他们去吧。”

一盏茶没喝完,军士便来报告,说当地南阳县令领着三班衙役前来拿人。县衙差役本同豪富家丁无异,所能依仗的只是手中官刀而已,然而这用以缉盗的官刀,又岂能是上阵杀敌用精钢朴刀的对手?转眼间,南阳县令便已是凝和堂上坐客了。

郑荣更加得意,对县令说道:“赵孝廉家中茗茶极佳,县公不如安坐共品?”又扭头对瘫在堂上的赵抚义说道,“在下偶遇名茶,情不自禁,一盏已经喝完,有劳孝廉公续杯。”

如此又喝了一盏茶,军士又来报告:“有邓州牧及都尉,领当地兵马五百余人过来抓人。”郑荣听了点点头,放下茶盏,从袖中掏出一样物件递给军士,说道:“凭此令箭,请郡守及都尉堂前饮茶。”

此令箭是大汉调动军马、指挥作战的信物,由宫中统一督造,各级各别均有定制。邓州牧是文官,不认得此物,都尉见了却大惊失色,同郡守商量道:“此令箭绝非假造,只是末将鼠目寸光,从未见过,唯知其级别比之河南节度使更高。持令之人不知来历,还要小心应付。”商量已定,令邓州军士皆在赵宅门外候命,军政两位官员则往凝和堂上看个究竟。

已在凝和堂上战战兢兢喝了一会儿茶的南阳县令见顶头上司来访,慌忙让开座位,行了一番礼仪之后,才在都尉下首坐好。三人交头接耳商量了一番,依旧看不出对面那军官的来头,扭头看看赵抚义,也是一样茫然,只好暂时安下心来喝茶。

----------------------------------------------------------------------

PS.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是四民之末不受重视。文中赵抚义敛财之法,无非是利用自己举人可以免税的特权,大肆兼并土地、收取田租。这种涸泽而渔的方法,反而被视为正途。因此每逢土地兼并、破产农民大量增加是中原王朝衰落的根本原因。(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玄尘道途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你老婆掉了奸夫是皇帝绝对一番终末忍界信息全知者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炮灰女的逆袭行走在诸天千万寒门大官人我不要活在电影里寒门商途权臣攻略巅峰权臣蜀汉权臣地球唯一神的悠闲生活这白莲女配我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