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陈子昂一声斥责,颇为不悦的言道,“我陈子昂前来考取进士,所仰仗的乃是真才实学,岂会依靠这般裙带关系?!”
闻言,段简原本心内有些动怒,然而他还希望凭借陈子昂与陆瑾的这层关系,为自己的明经及第铺路,故而装作浑不在意的笑道:“哈哈,贤弟啊,何必这般迂阔?既然你前来参加省试,陆瑾绝对会对你进行照顾的,哎,改明儿咱们不如前去拜访陆瑾一番,也顺便说说咱们的事情,我相信这个忙陆瑾一定会帮的。”
陈子昂再也忍不住了,冷哼一声撇下了段简一人,转身气冲冲的拂袖而去。
段简好气又好笑的望着陈子昂离去的背影,摇头叹息道:“唉!此人空有其才,可惜却是一个不识时务的书呆子,可惜,可惜啊!”
※※※
九月中旬,洛阳城秋风呼啸,萧瑟而又寒凉,一年一度的科举省试在贡院内正式举行了。
今年前来应试的举子比往年增长了许多,足足有六千三百来人,其中明经科四千五百人,进士科两千一百人,规模人数都是巍巍宏大。
待到开考的前一天,陆瑾带领着吏部与礼部一干负责科举事务的官员,对科举考场进行了最后一次巡视,当即指出并解决了几个所看到的不妥问题,务必使得科举考试中不发生任何的意外。
陆瑾念及当年自己参加科举时,被知贡举许叔牙偷偷整治,故而在挑选监考官员的时候,陆瑾尤为慎重,最后一天还临时对监考官员进行了相互调换。
而在科举当天,陆瑾更是坐镇在科举贡院寸步不移,处理着考试过程中的一应大小事务。
明经科只考取帖文、大义十条,另加时务策两道,一天半时间便已是结束。
而进士科除了明经科所考的内容外,还加设杂文一篇,时务策五道,时间也是整整两天。
待到科举结束,陆瑾立即令官员们封存了所有的科举试卷,并派遣金吾卫将试卷押送进入皇城,就在吏部一间空置的院落内开始评卷事务。
而在评卷期间,所有参与其中的官员均是不能离开吏部,每日饭菜也是专人提供,即便是贵为知贡举、吏部侍郎的陆瑾也是不能例外。
陆瑾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担忧有人会对评卷工作进行干扰,所采取的不得已之法。
就这么足足过了七日,官员们初审评选出了欲通过省试的四百份明经科答卷,以及五十来份进士科答卷,送到了陆瑾的公事房内。
按照以前的惯例,原本进士科与明经科都是通过省试,便视为了及第,故而当初的知贡举权力极大,世家门阀对科举制度干扰也是非常的深。
但在调露二年,朝廷在进士科省试之后,又设立了殿试,以殿试合格为进士及第的最终标准,故而从此以后进士科便多加了一场殿试。
对于明经科的试卷,陆瑾并没有太过仔细的审阅,每份试卷草草一睹便挥毫书“可”。
盖因明经及第向来容易,几乎每十个举子就能有一个高中明经,陆瑾事务繁忙,是无暇仔细察看及第的四百份明经试卷,他的审卷重心,是在通过省试的进士科试卷上。
待读罢进士科的那五十来份试卷,有三人的试卷给陆瑾的印象尤为深刻,分别是赵彦昭、卢怀慎、陈子昂三人。
陈子昂的试卷自然不容提,此君原本就是名满长安的名士俊才,昔日更被上官婉儿赞叹为海内文宗,调露元年陈子昂初次参加进士科时,盖因在时务策中言辞过于极端,妄议朝政而惨遭落地,这几年用功苦读此番挟志而来,所作的试卷自然是让人看的叹为观止。
特别是其所作的时务策针对大唐日渐瓦解的府兵制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提倡罢府兵而发展专业军队,从而应对日渐崛起的吐蕃,虽然略失激进,但却切中时弊,可谓非常难得。
而赵彦昭则以一首气魄雄劲的杂文诗篇让陆瑾对其刮目相看,故而将其记在心里。
至于卢怀慎,对于陆瑾来讲可谓是熟人了,此君出生于七宗五姓之一的范阳卢氏,昔年在秦淮河中秋雅集上,还曾与陆瑾较量过诗篇,没想到他居然于今科参加应试,倒也让陆瑾颇觉意外。
尽管陆瑾对七宗五姓的子弟都没有什么好的印象,然而对于卢怀慎所作的策文,却还是赞赏不已。
几经思忖,陆瑾提起毛笔,亲自确定了省试榜单排名,这才亲自送到上阳宫,拿给天后过目。
待看罢通过进士省事的这五十人姓名,武后蹙眉问道:“陆卿,不知七宗五姓的子弟有多少?”
陆瑾早知武后会关心这个问题,故而已是有所准备,立即拱手回答道:“启禀天后,共有十六人。”
“嗯?竟然还是这么多!”武后神情一变,两条好看的娥眉皱成了一团,“那不知寒门士子有几多?”
陆瑾如实答道:“只得十一人。”
说完之后,他轻轻一叹,接着言道:“天后,这次臣审阅试卷也算是公平公正,然而就实而论,寒门之家的举子的确不比上世家子弟,盖因世家子弟蒙学之后,所接受的教育均是非常完善,特别是如七宗五姓这般的世家,教育蒙童的老师皆是学富五车之士,故而在理解诗文方面,世家子弟已是占据先机了。”
“而且世家当中藏书甚丰,可谓诗书传家,世家子弟自然能够博闻广见,汲取书本中的精华,反观寒门士子,许多人家徒四壁,为求一本学问书籍,只得前去借阅抄录,书卷的阅读数量远远比不上世家子弟,故而这一点也是占不了便宜。”
“现在虽然朝廷已是实行了科举制度,不问出身,量才取士,但是却因民间优质的教育资源均是被世家所掌握,可谓垄断了知识,垄断了文化,寒门之士想要考取进士,肯定要比世家子弟付出更多的努力,故而,教育不公之患依旧是制约寒门之士为官的重大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