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艾琳·艾德勒来到伦敦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等待歇洛克·福尔摩斯完成自己的委托, 拿到光照会利用魔鬼脚跟研制出的药方治愈自己的爱人。
所以即便身为巴黎歌剧院的著名歌唱家,来到伦敦后她并没有通知任何人。除了自己的邻居班纳特姐妹外,艾琳谁也没见。坐落在塞彭泰恩大街的别墅安静又孤寂, 若非艾琳时常还到玛丽这边坐坐,几乎可以说彻底闭门谢客了。
而从玛丽注意到停在艾琳家门口的马车外, 她开始有客人了。
起初只是有人偶尔拜访,不仅仅是玛丽好奇, 连经常在塞彭泰恩大街跑腿的报童在同玛丽闲聊时也忍不住嘀咕,说“那位住在别墅里的美丽女士,最近时常有客人,这真稀罕”。
不等玛丽开问, 他自己就继续说了下去:“我有一次看到,那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绅士,是艾琳小姐的父亲吗?千万要是父亲啊, 不然的话……”
“不然的话?”玛丽接道。
“我, 我不想艾琳小姐被有钱人追求。”报童鼓起勇气说道。
“为什么, ”玛丽有些惊讶,“你不希望她幸福吗?”
“我当然希望!”
报童把报纸递给玛丽,无比自信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我要努力卖报攒钱, 等到我长大了有钱之后, 我要向艾琳小姐求婚, 由我来给她带来幸福!”
玛丽:“……”
她顿时失笑出声。
行吧,有志向是件好事。出于人道主义,玛丽就不把艾琳·艾德勒女士有位爱人的事情告诉小孩子, 破坏他的美梦了。
不过,五十来岁的老绅士,会是谁呢?
玛丽没问,艾琳反倒自己过来说了。
她不仅没遮遮掩掩,甚至在几天之后,向来大门不出的艾琳竟然叫了辆马车离开了别墅。第二天她照例到玛丽家做客,和莉迪亚闲聊巴黎时尚的闲余时间,两个人谈了谈昨晚的事情,玛丽刚好在场。
“还是有人得知了我来到伦敦的事情,”艾琳很是无奈地说,“我怕有人疑心我来此的理由,在几位老相识的盛情邀请下,不得不到他们的私人聚会和沙龙里偶尔露露面,唱唱曲子。”
“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啊。”莉迪亚无比憧憬地说。
“这有什么,”艾琳一笑,“等你有了名气,莉迪亚,以后就到巴黎去,那里才是属于设计师的天地。”
“我、我可以吗?”
“只要你不放弃。”
艾琳鼓励道:“我相信你。”
但愿如此吧。
玛丽也发自真心希望莉迪亚能够成为可以在伦敦与巴黎来去自如的顶尖设计师。哪怕不像香奈儿女士那般划时代,至少能在贵妇人之间传出口碑,做个私人订制的小裁缝也是了不起的事情。
现在看来,虽然当时做出决定的玛丽没有多想,只是觉得不能让莉迪亚继续在母亲的偏袒和宠溺下肆意妄为,但把莉迪亚从朗伯恩带出来无疑是个正确的选择。
呆在乡下的莉迪亚只觉得成为舞会的焦点是一名女性最为光辉的时刻。然而现在对她来说,成为焦点很难吗?难的是像艾琳·艾德勒一样,走到哪里都是中心,且永远受人喜爱和尊重。别的不说,自从认识艾琳起,艾琳说一句话,比玛丽和她吵一百句都管用。
就凭这点,作为报答,玛丽也非得帮艾琳找到治愈爱人的办法不可。
不过……她也不能着急。
这几天以来,案件进展不多:华生医生正在同爱尔兰工人们一起追查贫民窟的线索,顺带他还搬出了在米尔顿做的教案,积极地帮助工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普及卫生知识。
追求女孩的同时还不忘记自己热衷的“事业”,只能说华生医生天生闲不住,非得要把这个好人当到底不可了。
而福尔摩斯这边则在利用所有资源调查图腾和爬虫的事情,可惜收效甚微。这几天他又进入了没空回复的状态,玛丽几次询问都没回应,倒是他会固定每隔几天托人带来一些消息。也算是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不搞消失,不自作主张,至少让玛丽得知了他在做什么。
侦探也不建议玛丽主动找上布莱克伍德爵士,毕竟拒绝了他的求婚,两个人就算再大方随意,也得冷却一阵。
所以玛丽干脆利用这段时间,开始整理起新连载的创作思路来。
从构思第一篇《连环杀手棋局》开始,玛丽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她总是把故事结构想的过于粗糙。
满脑子想法和灵感使得玛丽并不着急于缺少创作思路。但她不止一次觉得,想法这么多,下笔自然如有神助,然而到了真正落笔时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艰难,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bug。
“唉。”
玛丽趴在书桌前,看着被自己废掉的打印稿开始上愁。
这样不行啊!
虽说她专职写作,有的是时间一遍又一遍废稿,直至达到她满意为止。但这样效率太低了,撕稿子的过程也相当打击人心。
所以这一次,玛丽决定写写大纲试试看。
她没有着急动笔,反而在整理完大概思路后,向主编询问了一些关于金融经济方面的知识。而主编的反应也无比称职,收到玛丽的信件后,给出的回复简短直接:“有新的创作思路了?过几天登门拜访。”
好吧,先和主编聊聊也不错。
自己看好的作者搬来伦敦常驻,霍尔主编可以说是乐见其成。虽然朗伯恩距离伦敦也不算特别远,但到底是南方乡下,书信来往仍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现在玛丽来到伦敦要方便的多,之前因为各种事情他没有上门,眼下终于有了时间。
与霍尔主编一起来的,还有新一期《海滨杂志》的样刊。
“《狂欢之王》的反响还不错,”主编说,“上一期杂志发售之后没多久,一次聚会中就有评论家问我,菲利普·路德是不是疯了,刚写完一部正经作品就敢这么做,他会毁掉自己的创作生涯。”
玛丽:“……”
她勾起嘴角。
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好不好?
如果不是希望看到反响,玛丽也不会选择巴纳姆作为故事原型。既然连霍尔主编当初都同意了她的构思,就别怪玛丽当一回马戏团团长普鲁托本人了——闹得越大,关注越多,买杂志的人自然也就越多。
不论是对菲利普·路德,还是对《海滨杂志》,这都不是坏事。
“别人的反馈,我可以从读者来信中大概猜到,”玛丽说,“但是霍尔先生,你从来没对我的作品发表过意见。”
霍尔主编扬了扬眉梢:“难道过稿不是我对你的肯定吗?”
玛丽:“……这话听起来你就不喜欢我的作品,先生!”
霍尔主编大笑出声。
在杂志社工作几十年,主编先生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得到玛丽恼羞成怒的责怪神情,霍尔主编才心满意足地收起了揶揄意味。
“你是个很有才气的新人作者,”霍尔主编说,“从不拘泥于创作风格和创作手法,这是一件好事,玛丽小姐,但充满才气的新人在文学业界并不少见,你的特点不在于此。”
“哎?”
玛丽倒是没料到能得到这般回应。
她本来觉得,对于主编来说无非就是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问题而已。就像是他所说的那样,过稿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肯定了。
却没料到霍尔主编还的确对她的创作有些独特看法。
“你的特点在于,”霍尔主编说,“你敢下笔,玛丽小姐。别人没想到的东西,你敢写;别人想到不敢写的,你也敢写。我本来以为,一名乡绅小姐描述犯罪现场就已经是很大胆的事情了,没想到你第二个故事直接采用了巴纳姆作为人物原型。如果是一名经验老道的记者作家,我能够理解,可你今年不过二十岁。我希望你能将这份大胆和才气保持下去,玛丽小姐,积极探索崭新的领域和题材,你会在伦敦的文艺界立足的。”
对于一名还不出名的作者来说,这样的评价,还是来自于《海滨杂志》的主编,无疑于莫大的肯定了。
玛丽双眼一亮:“所以,你是真的认为《狂欢之王》不错。”
霍尔主编有些惊讶:“你一直觉得我不喜欢它?”
玛丽:“你是个正派人,先生,我不认为一名正派人会认同巴纳姆的作风。”
这话换来了霍尔主编莞尔一笑。
他坐在玛丽的书桌对面,脸上挂着笑容,但眼神里的笑意微微收了一收:“我要是那些‘正派人’,意识到你是一名未婚小姐时,就应该当场退掉你的稿件,让你安心找个好人家嫁了,而不是搬到伦敦来。”
说着,他的视线在玛丽的打字机上停了片刻:“而且,《狂欢之王》你处理的很巧妙。”
“比如说?”
见玛丽一副跃跃欲试等待夸赞的模样,霍尔主编忍俊不禁。
到底是年轻姑娘啊。平日里玛丽总是胸有成竹的模样总是让主编忘却了她还很年轻。而现在这幅等他开口的期待神情,倒是让霍尔主编想到了自己没比玛丽小多少的女儿。
“比如说,”主编神色一缓,“故事连载到第二期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看出来,你并没有把刻画重点和噱头放在马戏团老板普鲁托身上。”
玛丽确实没有。
霍尔主编带来了新一期的样刊,玛丽大概翻了翻,第二期的连载卡在了最后的谢幕表演之前。
一万余词的连载内容曲折离奇,却并没有特别多的悬疑部分——《狂欢之王》的侧重点本就不在悬疑上。
菲利普·路德来到巴黎,见到普鲁托之后,马戏团老板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大张旗鼓的宣传。无数报纸上把路德的名字和普鲁托相提并论,竟然轰轰烈烈地制造出了一副“侦探和宣布要偷画的马戏团老板成为了宿命对手”的假象。
这让生性低调的路德看普鲁托格外不顺眼,加之案件本身并不复杂,普鲁托掌握着关键线索,只要找到那些意大利人,阻拦他们就可以了。这种程度的追捕根本不需要菲利普·路德出场。
路德不想沦为马戏团老板宣传自己的工具,也不堪记者和好奇看客的骚扰,自然萌生去意,打算直接放弃这个案子。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之前,有人拦住了他,是普鲁托马戏团的成员们。
在马戏团为菲利普·路德一人表现的未完成演出中,最令路德印象深刻的是那位穿着体操服的空中飞人女郎。
让路德注意到她的不是女郎黑珍珠般的肤色,也不是她窈窕的身段和美丽的面庞。
而是她年纪不大,不过十四五岁左右,要是路德和妻子有孩子,应该同她一样年轻。
黑美人年轻且美丽,她画着过分成熟的妆容,却有着属于少女的眼睛。大胆的女郎在酒店门口一把拦住了他,全然不顾旁人的目光,出声指责:“我没想到堂堂菲利普·路德是个懦夫!你竟然打了退堂鼓,难道《蒙娜丽莎》的去留还不比你的名声重要吗?”
路德嗤笑出声。
她不客气,路德也不客气:“我的名声?恕我直言,小姐,并非我把名声放在《蒙娜丽莎》之上,是你的老板把自己的‘名声’放在了《蒙娜丽莎》之上。不想当他的宣传工具,难道还是我的错吗?”
“普鲁托怎么宣传,和你破案又有什么关系。”
女郎直接说道:“他宣传也好,不宣传也好,你总要追查小偷们不是吗?何况你又打算让普鲁托怎么做,他只是个白手起家的马戏团老板,难道你让他一个人同整个盗窃团伙对抗?”
“他可以报警,巴黎有一整个警察系统。”
“警察是破案,你也是破案,又有什么区别?你既然在场,难道还要眼睁睁地看着盗窃发生而袖手旁观吗,若是如此,那可真是普鲁托高看了你。”
“……”
路德当然不会把这种流于表面的指责放在心上。
他默不作声地盯着女郎看了许久,久到黑美人有些不太自在了:“你看我做什么?”
路德:“普鲁托平日对你们应该还不错吧。”
女郎:“说不上好,马戏团老板到底是老板,但至少我们拿到的薪水都是我们应得的。”
路德:“和在其他马戏团工作一样?”
女郎:“和在其他马戏团工作一样。”
路德:“那你为什么不跳槽呢?普鲁托的马戏团已经有了世界巡演的规模。想要挖墙脚的同行一定不少,他们会为你开个高价的。”
女郎沉默了。
黑美人恶狠狠瞪了路德一眼:“你不会懂得。”
“你告诉我,我不就懂了吗,”路德失笑,“你是来劝我留下的,小姐,和我这么说话,你还指望我能听你的不成?”
听到这话,空中飞人女郎气势汹汹的气势顿时一扫而空。
“普鲁托他……”
年轻的姑娘深深吸了口气:“他从来不关心我们是怎样的人。”
路德:“你是说,他不把你当回事。”
女郎大大翻了个白眼。
“他从来不关心我们,我,”女郎指了指自己黑色的皮肤,“是怎样的人。”
菲利普·路德顿时懂了。
“你多大了,孩子?”他突然问道。
“我十五岁,”女郎困惑地歪了歪头,“你问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
路德冷淡地从怀里掏出了香烟和火柴。
“叫你在门外等待的同伴们走吧,你也走,”他无视了女郎失望的神情,“我会留下,但不是为了普鲁托,也不是为了盗窃案。”
而是这些希望他留下的马戏团团员。
一名十五岁的黑人姑娘,她年纪轻轻,已经是最为著名的马戏团成员之一了。如路德所说,想要挖墙脚的同行肯定不少,但是她没有走,反而要出声维护自己只懂买卖交易的老板。
为什么?
因为对于普鲁托来说,马戏团团员就是马戏团团员,能为他这个老板带来金钱。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在乎。
不在乎他们是不是健全的,不在乎他们是不是白人,不在乎他们理应在寻常人眼中是“怪胎”和“下等人”。在普鲁托心中,他们除了雇佣关系之外毫无关联。
不在乎也就意味着不歧视。
在十九世纪,这份一视同仁的冷漠对待,对于马戏团团员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尊重”了。
十五岁的姑娘,要是普鲁托的宣传没有结果。《蒙娜丽莎》被意大利盗窃团伙偷走而非展览于巡演最后一场的马戏团表演上,普鲁托身败名裂、被当成嫌疑犯,那么这位十五岁的姑娘该怎么办?
她也会当成嫌疑犯,她的同伴,那些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其他马戏团成员也是如此。没有人会在意一名黑人少女是否冤屈,想毁掉她的一生太过容易了。
路德讨厌普鲁托,可他不能冷眼看着马戏团成员的人生毁于一旦。
所以他选择了留下来。
当天下午,菲利普·路德便直接找上了巴黎的警察局。他把普鲁托透露的线索贡献给了当局政府——反正在普鲁托轰轰烈烈的宣传下,整个巴黎已然进入了极其夸张的戒严状态。在警惕普鲁托的同时,顺便排查一下当地的意大利人也并非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路德还是不放心。
他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不情不愿地找上了普鲁托,请他在今后的宣传中着重点名《蒙娜丽莎》会出现在最后一天的演出上。一定要强调是最后一天。
路德的主动合作又换来了普鲁诺一个大大的拥抱,马戏团老板心满意足地拍了拍侦探的肩膀:“我就知道我们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路德:“……”谁和你是朋友了!
一面请普鲁托转移宣传的重心的同时,路德也找到了马戏团团员。
在追查线索方面,他们可要比普鲁托有用的多。
马戏团表演在普鲁托声势浩大的宣传下几乎成为了近期以来巴黎最为热闹最为时尚的娱乐方式。上等人看不上眼,那没关系,反正意大利的盗窃团伙也不是由什么高尚人士构成。
那名过目不忘的中国人被安排在了售票处,他记得意大利人的长相,一旦来买票一定能认出来;马戏团的助理被路德委托警察混进了卢浮宫,协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盯紧来客;空中飞人兄妹,还有其他的成员,则在表演之余,反复出入于鱼龙混杂的酒吧,人来人往的街头巷尾,为得就是吸引意大利人的注意,好叫他们反过来注意到盗窃团伙的存在。
最终是混入卢浮宫的助理找到了突破口。
想要偷画,总得先找到画的位置才行吧。意大利的盗窃团伙被普鲁托搞出来的全城戒严吓了一跳,他们竭力低调行事,经历了无数曲折,终于找到了一名卢浮宫的油漆匠。
他们说服了这名油漆匠,要他协助他们偷画。几个人绘声绘色地讨论,却没料到就在他们没注意到的扶拦另外一边有人全部听了进去——正是马戏团的侏儒,他只是打算找助理讨论一些事情,却没想到撞了个正着。
侏儒因为自己的身高“优势”,在听完墙角之后大摇大摆的离去,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这下,他们不仅知道了意大利人的内奸,还知道了他们的住所。
这样意外收获,可给了路德大大的惊喜。眼下只剩下确定他们的盗窃计划,连同警察来个守株待兔了。
——这一期的连载到此为止。
“巴纳姆的风评不是很好,”霍尔主编总结道,“因而你没有重点刻画马戏团团长,而是展现马戏团团员的智慧和特长,这不仅规避了未来的风险,还让你大大逃过了当下一劫。”
“当下一劫?”
玛丽有些困惑:“什么当下一劫?”
霍尔主编一笑:“实际上,这才是我的真正来意,玛丽小姐。你平日不读外国报纸,自然也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说着,霍尔主编就像是变戏法般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掏出了一份折叠好的旧报纸。
那上面写着的仍然是英语,但玛丽一眼扫过去发现是华盛顿的新闻报刊。紧接着她的注意力就完全不在报纸名称上了。
因为报纸头条上印着的竟然是菲利普·路德的名字。
《p.t.巴纳姆宣布复出重新组织马戏团表演——起因竟是一篇英国小说,他说“作者菲利普·路德是未曾谋面的知己》。
“这个免费广告,”霍尔主编笑着说,“够不够大牌啊,玛丽小姐?”
作者有话要说: 所以《狂欢之王》讲的就是一个硬汉碰上臭不要脸的故事。
普鲁托:我的老朋友!!!
路德:sjxoxxbeksf谁特么和你是朋友!!!!
老样子,涉及历史和真人真事的地方都是我瞎编的。玛丽这篇文我刻意模糊了时间线,严格按照老福的年代来讲其实那会儿巴纳姆已经去世了才对。他本人不会出场,但是既然都写营销了,那玛丽营销一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对不对!
以及,谁说这篇文感情戏少的,大家可以去评论区找找何来共鸣姑娘的总结长评,特别是97章的两条,明明老福和玛丽相处起来全是糖,甜哭了好吗,理直气壮.jpg
感谢 mob、zoey27040、天空之阁、颠梦、何来共鸣x2 的地雷,感谢 鲜红之翳x40、某不愿透露姓名的咕哒x50、随风流逝x10、天蓝琉璃x26、雨滴x21、冰蓝の枫叶x10、lq22、雪弥x10、懒得取名字撒x10、梓月衣x10、cygfix20、念慈庵皮皮啪x6、被被我家的x10、时江江x30、永远x2、西弗勒斯的小坩埚x5、笙歌ヾお浮生未歇?う、一盘绿豆糕x25、晚风x10、!!、gloriax10、irisx5、无所谓雪x5、顾瑾x2、mobx20、清情x5、每天都在开新脑洞 的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