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左所城的弱点也反应了郑家御敌于海上的作战特点,自从与天策军变为敌对关系后,中左所城也做过了加固和修缮,最主要的措施还是加强武备。
城头上的三门从澳门葡萄牙人手里买来的红夷大炮,就是防备措施之一。
但是闻听马尼拉和巴达维亚被天策军攻陷之后,郑芝龙对欧洲人的火器对战天策军也失去了足够的信心。
红夷大炮毕竟是他重金购置的,有总比没有强。
事实也证明了红夷大炮在天策军面前不堪一击,一五五毫米榴弹炮的炮击是在三公里外发动的,由于厦门岛路况崎岖,并不平整,榴弹炮发射的位置竟然在射距之外。
并不是榴弹炮已经远在超视距的范围,而是它们被障碍物所阻挡,即使郑军使用望远镜也看不到它们的位置。
红夷大炮的最大射程可能能够达到三公里,但是准头只有上帝知道了,它们最佳炮击距离其实只在五百米内。因为它是滑膛炮,而且本时空的炮兵也没有计算炮击参数的概念,凭着感觉走而已。
一五五毫米榴弹炮在视距外炮击,只不过是一种新的尝试而已,练兵罢了。
十二门榴弹炮对着中左所城就是一顿猛烈的炮击,由观察手依次提供炮击诸元,在如此近的距离上,现代版自行榴弹炮拥有计算机计算参数,所以炮弹几乎无一落空,全部砸在了城头。
首先被炸飞的是三门红夷大炮,它们的个头够大,目标明显,其次是其他位于城头的各型火炮。
郑家作为海上世家,火炮的拥有量还是很可观的,几乎所有的中大型战船都配备了火炮,所以城防火炮数量也不少。
一五五毫米重型榴弹以每秒一千多米的高速,击中中左所并不厚实的城墙,造成的毁坏性是惊人的。
仅仅几轮炮击,南城墙上的各类火炮不但不翼而飞,城墙已经多处坍塌和损坏,威力巨大的重型榴弹将包砌城墙的砖石崩飞出一百多米远,这些砖石大多都因惯性飞进了城内,犹如下起了砖石雨。
第一轮炮击后,城墙上已经看不到人影,勇敢的人已经被炮火撕碎,最悲惨的是那些炮兵,榴弹之下尸骨未存。
城内的郑军哪里见识过现代重型火炮的轰击,他们对炮击的概念还停留在青铜炮实心弹的范畴,在这样的炮击下,即使不死,剩下的也是心胆俱裂了。
炮击开始后,城内已经一片大乱,靠近城南的郑军,大呼小叫着抱头鼠窜,而天空中也是砖石飞溅。
中左所留守统帅郑芝豹被亲兵拼死护卫着向城内退去,郑芝豹因为天策军火力之凶猛也有些傻眼,等他反应过来时已经被亲兵带到了中左所的衙属,原千户所驻地。
离炮击的位置远了,郑芝豹也反应过来了,他推开亲兵大声道:“天策军炮击结束就会进城,命各部归拢将士们,准备御敌。”
城外那一战,见识了天策军火铳的威力,郑芝豹也知道中左所难以保全,他现在的任务就是拖住天策军大部,为郑芝龙争取撤退的时间。
惊魂未定的郑家各头目连忙领命,准备在城内给天策军以迎头痛击。
十几分钟的自行榴弹炮炮击过后,中左所南城墙基本被摧毁,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数个巨大的豁口呈现在天策军面前。
城内还有两万多郑军,这是调查军特工的汇报。所以天策军没有立刻攻入城内,位于胡里山炮兵阵地的迫击炮在无人机的指引下,开始向城内守军发动了炮击。
厦门岛作战毕竟是本土作战,所以一五五毫米榴弹炮没有参与城内炮击,以免误伤更多的平民。
城内郑军刚刚将部队归拢的有点样子,迫击炮炮弹就从天而降,密集的爆炸声在城内响起,炮弹专门奔向郑军人群,炮弹落地后弹片横飞,收割着无数的生命。
郑军随后崩溃,继续逃窜,虽然郑军的作战意志要强过内地的明军,但是这样的战争他们无法面对。敌人长什么样子还不知道呢,这炮弹却像长了眼睛一样追着他们的屁股打,还让不让人活了?
郑芝豹完全傻眼了,天策军的炮打的太准太狠了,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整队迎敌?关键是这样劈头盖脸的炮击,对士气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作为郑芝龙的亲兄弟,他的责任无可替代,即使失败已经在所难免,不得不死马当活马医,否则天策军就要长驱直入了。
“散开,散开,让各部都散开,如果天策军冲进来,我们就各自为战,旁他们知道我们郑家不是吃素的。”郑芝豹大声吼道。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讲究的是士气、队形、各兵种之间的分工合作。弓兵、刀盾兵(郑家的藤甲兵)、火铳兵、长矛兵各有用途。城破通常就已经算是失败,士气通常都会低落,各自为战,通常也代表了会被各个击破,不过郑芝豹已经无法可想了。
城内城建制的郑军已经被炮火打散,陆战总指挥冯源山命令天策军向城内攻去。
因为分出了四十辆装甲车用于追捕郑芝龙,所以攻入中左所城的装甲车数量减低到三十辆,所有的装甲车辆中包括了海军的两栖突击车。
装甲车辆突击入城后,没有遇到成规模的抵抗,只遇到了零星的攻击,车载机枪声在中左所城内响起。
“郑家军的兄弟们,我们是朝廷太子少保、兵部侍郎、辽东经略、应天巡抚王思华大人的天策军。我们同为朝廷的官军,只是与你们与你们的郑芝龙将军有些误会,所以爆发了这样的冲突,但是我们不是来杀你们的,只要你们投降,定不会害了你等的性命,我们天策军说话算话。”
车载大喇叭开始循环播报劝降语音,郑军也不是人人该死,王越还是要争取一下的。
劝降语音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不少人纷纷从藏身之处钻了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