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与神秘主义挂钩的宿命论多少还是给自由意志留下了余地,或者那时候人们并不真的明白什么是自由。
蛊真人取出宿命蛊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他们的命运,宿命蛊即是可以控制天下万物的命运,让世间万物各归其位,按照既定的路线发展,当宿命发生改变的时候,也能及时更正,将一切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不过光凭宿命蛊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蛊虫的力量,那万毒蛊也被蛊真人取来,万毒蛊是万毒之王,他的身体也是治愈万毒最好的良药,加上往生蛊和复活蛊。
这些人原本的命运就是在战争中死亡,可是在蛊真人的施法下,他们原本的宿命改变,抹去了战争带来的死亡,宿命回到之前的轨道,可以重新开始之前的生活。
几个蛊虫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蛊阵,名字叫做起死回生大阵,顾名思义就是能够逆转生死,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大阵缓缓运转,绿色的光辉照耀而下,那些原本成为丧尸的人们身上的尸斑逐渐消去,渐渐恢复成正常的颜色。手指上长出来的锋利可怕的指甲缓缓缩回去,变成正常的样子。
不光是体外的样子,身体里被病毒侵蚀的细胞也恢复活性。这些丧尸还在挣扎,可渐渐放弃了挣扎,原本早就停止跳动的心脏开始重新跳动。
等到这些人身体机能都逐渐恢复之后,纯洁滴小龙终于出手,“就是现在,去往地狱的灵魂,你们本不该死,现在你们终将归来。”
纯洁滴小龙说完之后,那些灵魂仿佛听到命令似的,眼中似乎闪过一丝精芒,飞下来寻找自己的身体。
他们虽然之前被丧尸病毒感染早已死去,但是他们依旧想要回来人间。死者复活原本是不可能的,可是在两位神级作者的合力之下,生生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那些灵魂一进入身体,便很快没入其中,片刻之后,已经有些原本的丧尸能够睁开眼睛,光芒一进入到眼睛里,刚开始感到有些刺眼,适应了一会之后,才能看到眼前的事物。
“我活过来了,真的活过来了。”她惊喜的大叫起来,这一跳可不得了。变成丧失的这些天,她失去了五感,身为丧尸自然不会在意洗衣服什么的问题。
可是当他们复活过来之后,发现自己衣衫不整,那些爱干净的女生自然惊叫起来。
这些暂且不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纯洁滴小龙和蛊真人看到他们复
活成功之后,就悄悄地离开了。两人来到大气层外,漫步虚空,仿佛是闲庭信步一样简单,纯洁滴小龙对蛊真人说道:“我们有了实力后,能不能再多讲点情怀。这话是烽火戏诸侯在一次讲话中讲到的,我觉得这个话说得很好,让我很有感触。”
小龙喜欢情怀这个词:一本书作者有没有往里面倾注心血?有没有全身心投入在每个故事里面角色?对于这些,读者是能感受到的。在小龙看来,没有情怀的作品,可能匠气非常重,就像流水线生产的东西。
“像现在很多作者赚了钱之后,大部分有点暴发户的心态。他们一开始创业的时候当时真的有情怀,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孤注一掷,那个时候激情迸发,想象力处于一个巅峰。赚了钱买了车之后,就没有以前那么拼,情怀就没有了。人性都是这样的,不管哪个行业其实都是这样的。”
小龙说他也曾有过暴发户的心态。当年在阅文大学修行的时候,纯洁滴小龙就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实力进步飞快,到了大二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上架境界的网络作者,每个月能赚到数万张月票,手头宽裕后纯洁滴小龙还给自己买了炫酷拉风的交通工具。
纯洁滴小龙形容那段日子时说道:“身上有了月票很惬意,那时候就想躺着赚月票。”
“我以前有个朋友就形容我,许多网络作者写小说一旦出成绩会写得很长很长,而且会焦虑下一本书会不会扑街。许多人都就佩服我一本书两三百万字成绩这么好,完本就完本,开下一本新书,不担心扑街。
因为对自己比较有自信,而且我写的不是那种潮流风尚,什么潮流我就模仿什么,跟风什么。我就自己写自己喜欢的故事,只要我自己不忘初心,应该不会说哪天写作上、人气上、成绩上出什么问题,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就看你是不是还有情怀在,还有梦想在,这两点,我现在还是在坚持,以后也会一直坚持。”
方天行听到这些神级作者在讲修行路上的心得体会,每一个神级作者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他们的作品充分想象,随心所造,不受历史的拘束。多采用纪传体写法,人物多为草泽英雄,可真可幻,若实若虚,而其基本结构格式则是以某一个英雄人物或英雄群像为线索展开故事,铺排历史。
蛊真人开口说道:“开书以来,我一直有个期待,想看到真正的勇者,真正的圣人,这个角色了解自己的希望与追求,知道自己为何而生
,面对抉择不会迷惘,面对困境信念坚定......可以战胜一切难关。
正因为现实的无奈,自己的无力,才希望塑造出一个向神靠拢的凡人英雄。然而这样的角色的确难以找到,看过的书中只有蛊真人比较接近,虽然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英雄,更不是圣人
在各个地方看到的对蛊真人的各种看法,都没有我想表达的,不过想来也只有自己来说才能说清楚吧,既然想要说的东西没有人说出来,我也只好自己为自己发言,
觉得有趣的人自然会看下去,不感兴趣的人都无所谓啦。
所谓人性的善恶实在是难以言说,孟子支持性善说,荀子支持性恶说,一直是学术史上,未曾解除之悬案,两说对峙了二千多年,抗不相下。
孟子说:人性皆善,主张仁义化民;宋儒承袭其说,开出理学一派,创出不少迂廖的议论。荀子生在孟子之后,反对其说,谓人之性恶,主张以礼制裁之。
他的学生韩非,以为礼之制裁力弱,不若法律之制裁力强,遂变而为刑名之学,其弊流于刻薄寡恩。于是儒法两家,互相诋斥,学说上、政治上生出许多冲突。究竟孟荀两说,孰得孰失,我们非把他彻底研究清楚不可。
其实人的关注和同情心有限,表现出亲疏远近的圈子状,第一圈是自我,第二圈是亲人,第三圈是兄弟,第四圈是邻人,第五圈是本省人,第六圈是本国人,第七圈是外国人。
细玩此圈,即可寻出一定的规律:“距我越近,同情越笃,同情与距离成反比例。”其规律与地心吸力相似,并且这种现象,很像磁场现象。由此知:人之性灵,与磁电相同,与地心吸力相同,故牛顿所创的公例,可适用于心理学。
人性从未改变,可自孟子荀子眼中看来,就成了性善性恶,极端相反的两种说法,岂非很奇的事吗?
并且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孟子看来是善,荀子看来是恶,那就更奇了。例如我听见我的朋友同一个人打架,我总愿我的朋友打胜,请问这种心理是善是恶。
假如我们去问荀子,荀子一定会说:这明明是性恶之表现,何以言之呢?你的朋友是人,他人也是人,你不救他人而救友人,此乃自私之心,不知不觉,从天性中自然流出。历史证明,世界第一次大战,德意日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无非起于一念之私而已。所以你这种自私之心,务须把它抑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