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江左朝廷正在为,到底是先给车胤同志开追悼会,还是筹集救济粮食拨付到荆州之时,原本纷乱的江北局势却终于尘埃落定了下来。
早在今年二月之时,由于恶劣的天气和战局不利的因素,北魏军中的部分人便开始人心浮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早点回到属于他们的草原。
北魏大军的组成,其实是北魏国部队为主的联盟军,这些联盟军除了拓跋鲜卑之外,还有一些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征服的部族;他们之所以追随拓跋珪进入中原,显然是为了抱团取暖,为了到中原来打秋风来的,他们所要掠夺的财富包括金银珠宝、牛羊、妇女、儿童等等。
可拓跋珪进入中原之后,却开始严肃军纪,以争夺“民心”为己任,这与追随他而来的各个部族希望得到的东西是格格不入的。
由于各个部族频出怨言,拓跋珪对于那些不听话却又有本事的部落首领,也就渐渐动了杀机,魏军大营上空也因此被一股阴云笼罩起来。
拓跋珪的别部大将之一没根害怕被杀,只带着几十个护卫就投降了后燕;后燕国主慕容宝对没根的投降大喜过望,随之以他为镇东大将军,封为雁门公。
可惜慕容宝并没有曹魏武“用人不疑”的心胸,所以没根提出要夜袭拓跋珪时,只给他一百余骑而已。
是夜,没根依照北魏的口令,带人一直杀到中军大帐,拓跋珪才发现惊觉有变,狼狈而逃;没根带来的人实在太少,只得带着几百具头颅回到城中。
拓跋珪逃跑之后,继续顶住人心浮动的压力,转战到信都,很快将信都攻了下来。
打下信都之后,北魏军在邺城再一次遭到了挫折,围城的拓跋仪和贺卢两军各自为战。拓跋仪的司马丁建甚至与后燕的慕容德暗中勾结,在拓跋仪与贺卢中间挑拨离间,并将军营中的内情写成书信用箭射入了邺城中。
丁建一直在寻找机会继续无间道的勾当,等到某一天贺卢军营中走水时,他便指着火光对拓跋仪说,“贺卢焚烧营地造反了。”拓跋仪听说后随即领兵撤退,贺卢听说拓跋仪后撤,也随即带兵退了下来。
丁建则在混乱中带着他的部众投降了慕容德,并且建议慕容德,趁着拓跋仪的人疲惫不堪时给予一击。慕容德随即派遣桂阳王慕容镇、安南王慕容青,率骑兵七千追袭他们,大胜而回。
同一时刻,后燕国主慕容宝又派左卫将军慕舆腾,率军攻陷了此前被北魏占领的博陵等地,并将拓跋珪安排的官吏全部杀死。
因为反复无常的战局,拓跋珪先前征服的平城以及塞外大草原接连发生**。
没根的侄子丑提听说叔父降了后燕,担心会牵连到自己,于是也带着自己的军队回草原叛乱去了。贺兰部落的首领附力眷、纥邻部落的首领匿物尼、纥奚部落的首领叱奴根等,也都纷纷加入了反叛者行列。
联盟的附庸部族开始将他们的情绪表现了出来,他们已经不想为拓跋珪卖命,而是希望回到草原继续他们的游牧生活。
即便是拓跋部本身,也有人起了异心,留守在草原的拓跋顺在拓跋珪生死未明的情况下,也开始妄想自摄国事。
国内危机重重,河北局势又僵持不下,拓跋珪已经意识到如今的士卒们早已丧失了来时的锐气,随后就做出了撤军的决定。
拓跋珪派出了使者拓跋涉延前去中山求和,并打算用他的弟弟作为人质,其诚意是显而易见的。
慕容宝收到拓跋珪的请求后,却看到了一举消灭魏军主力的希望,所以一口拒绝了他。
其后,慕容宝开始尽出宫中珍宝和宫女作为赏资,在各郡县招募山野亡命的强盗匪徒,扩充新军;又派使臣前往北魏军营,斥责拓跋珪忘恩负义。
随后征调了步兵十二万人、骑兵三万七千人,全部开拔到曲阳的柏肆驻守,在滹沱河的北岸立下大营,以拦截撤退的北魏军。
随后北魏军到达滹沱河,在南岸扎营。
慕容宝趁着北魏军立足未稳,便用招募来的一万多名盗匪组成敢死队连夜渡河以袭魏营,他则亲率大军列阵于敌营之北以为援兵。
当敢死队突入大营时,北魏军随之大乱,刚刚惊醒的拓跋珪光着脚丫子就跑出了大营外。
只是慕容宝的性格实在是太优柔寡断了,他此时并没有下令大举进攻,而只是等待敢死队传来好消息罢了。
敢死队员却在此时发现了北魏军营中的黄金珠宝,于是他们顿时就忘记了自己来此的本意,开始大肆抢夺起来,甚至做出了自相残杀之举。
拓跋珪惊悸之余,当即命人击鼓,他的卫队和中军将士很快就集合在了他的旗下。
当拓跋珪的骑兵聚齐起来之后,后燕的敢死队也就失去了斗志,他们被北魏的骑兵冲撞了几轮之后便溃败而逃,纷纷退回燕军本阵。
慕容宝以为此次偷袭就此失败,所以命令大军后退,回到了北岸。
事实上,拓跋珪此时聚齐的将领和士卒也并不是很多;若是慕容宝将逃回的敢死队收拢后,便带领本阵杀向拓跋珪,结果多半还是会大败拓跋珪的。
可惜慕容宝的胆子实在是太小了!
次日一早,拓跋珪整顿好队伍后,便带领大军逼近了后燕军营;慕容宝看着自己的人士气低落,只得选择回师中山。
拓跋珪带着大军一路追杀,几次将跑得慢的后燕军部队杀散。
当时风雪交加,慕容宝害怕被魏军追上,命令士兵将袍甲枪杖尽数丢弃,轻装而逃。
无论是逃跑还是追杀,肯定是骑兵更为有利,慕容宝带领着两万骑兵先一步逃跑,剩下的十余万步兵可就不是那么好跑了。
狂风暴雪之下,许多后燕国士卒被冻死杀死,后燕国的数十万兵器甲具,能够带回中山的十不足一,许多后燕的将帅大臣也都成了北魏的俘虏。
柏肆一战,后燕国的国力十去其九,此消彼长之下,再也无法与北魏军抗衡了。
而北魏军赢得了这场战役之后,又都纷纷恢复了信心,拓跋珪也就决定不再班师,于是又将中山围了起来。
大将庾岳率一万骑兵回草原平叛,很快就讨平了几个叛乱的部族,北魏国的内乱终于平息了,拓跋珪也终于可以一心一意地对付慕容宝了。
一场大战之后,拓跋珪和慕容宝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一次轮到后者提出求和了,他的条件是送还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以及割让常山以西的大片土地。
拓跋珪同意了这个条件,谁知他才刚下令撤军,慕容宝却又自食其言,反悔了。
拓跋珪再度将中山城围了起来,并且开始思考自己此次与后燕大战,进展缓慢的真正原因。
他意识到,一定是因为自己先前在参合陂杀俘的行为引起了后燕人的仇恨,所以自己每到一地,才会遭遇他们的浴血奋战,不死不休。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拓跋珪开始抚慰最近归附自己的将士,对柏肆之战的俘虏也不再杀戮,并罢免一批杀人过多的将领。
为了争取中原地区汉人的支持,他又在张衮等人的推荐下,大量起用汉人中杰出的人才做官参军国要务,先后任用了崔宏、崔逞、屈遵等人。
因为拓跋珪重用汉人的政策,北方也出现了四姓门阀,即,——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同样显贵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虽未列“四姓高门”,但其李宝一支亦被定为甲族,最终也成“四海大姓”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四姓高门”都与当时掌握重权的陇西李冲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五个大姓发展到隋唐之后,便是“五姓七家”了,这当然都是后话。
拓跋珪通过文治武功,总算是将河北的战局稳定了下来,由此也争取到了部分百姓和汉族豪门的支持。
而此时,中山城内却发生了一场叛乱。
慕容宝原本是指望镇守龙城的慕容会发兵解围的,后者却因立太子之事,对慕容宝大感不满而虚与委蛇。
在慕容宝不断地催促下,慕容会才算是勉强答应下来,但他率领的大军到了蓟城之后,却又停了下来。
拓跋珪长期围困中山城,慕容会的援兵却又迟迟不到,城内的将士都有心出城与敌人决一死战。
慕容隆对慕容宝说,“拓跋珪是屡获小胜,但大军在中原已是羁了一年,他的士卒兵马早就死伤大半了,而且人心思归、诸部离解,此时正是打败他的最好时机。加之举城思奋,以我军之锐气,攻敌军之衰弱,没有不胜的。如果现在还犹豫不决,等到将士们丧失了斗志,环境又一天天艰苦;时间一久,只怕会发生变化,到那时候再想利用机会,只怕也不行了。”
慕容隆想冲出城去渔死网破的战术,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慕容宝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得点头答应了下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