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002章 刘家坞堡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从襄阳而下,汉水右岸是一条狭长的通道,后面是蜿蜒的群山,只是在龙舌这里拐了一个大湾,冲积出一大片的平地。一条溪河从后面山谷蜿蜒而下,绕过村庄流入汉江,刘家村有一条五十米长的街道,两旁建了两排商铺,每月逢十有一个集市,周围几十里地的乡民都会来这里赶集。因为北方战乱,关中、河南的一些流民来到襄阳,带来了大量的北方手工艺,刘正也是乘着这个机会招揽了大批的作坊手艺人,沿着溪河建立起了陶瓷、纺织、砖窑、冶铁、木器、造纸等一些作坊。东晋现在大都数是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现在刘家村有四百多户人家,按照人口算应该是一个乡镇,其中一百多户是关中工匠,他们大多数都是拖儿带女,一个群落一个群落地迁徙过来,刘家为了争夺他们,花费了不少精力和银子。

延绵的大山下是两个坞堡,虎踞龙盘,威不可犯。刘家坞堡有点像现在闽南、赣南客家人的围屋,墙壁的底部用花岗岩条石筑就,整个坞堡呈正方形,边长约100米,墙高10米,厚2米,有三层楼。坞堡前有一个半圆形状的大池塘,半圆的直径和坞堡平齐。坞堡的正面有三座门,一大二小,第一层楼的墙壁不开窗,二三楼开一个竖立的小窗,这些都是为了防御外来入侵的需要。在刘家坞堡的外围有一座小型的坞堡,这是给外来的工匠修建的。

坞堡分外围和内围,形成一个回字,内围只有两层楼,里面分别有楼门、门厅、环廊、天井、围屋和厅堂,天井之下皆被鹅卵石所铺砌,中间挖了几口水井。整个坞堡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这个中心就是祖宗神位,供奉神牌的正厅俗称香火堂。香火堂是敬神祭祖的礼堂,平日议事的会场,又是新春团拜的地方。如遇婚丧喜庆,这里便是行礼、宴饮的场所。厅堂作全楼的中枢逐步扩展、卧室、仓库、厨房、过道、回廊、门窗、楼梯口等,安排讲究,严谨有序,采光合理。

刘丹走近坞堡的时候,池塘内有些下人正在池塘洗衣服,见到刘丹都朝他打招呼:“九郎回来了?”刘丹都含笑一一点头,温文尔雅,礼貌谦逊。刘丹这一辈有兄弟十六人,刘丹排行老九,姐妹有十二人,刘婷六岁,排行老八,深得哥哥姐姐们的宠爱。

穿过坞堡楼门,刘丹走入内屋二楼东南角自己的住处,这里有卧室,书房,客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房笔墨纸砚都有,但是书架上的书很少,有简书、帛书、纸书,但是大多数都是手抄本。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再加上帛娟和纸张昂贵,所以现在的士族基本上垄断了文化的传播。

士族集团的崛起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首倡儒术”后开始,研习儒家经学的学者垄断了儒家孔孟一门经典学说的解释权,并在家族内部代代传袭,进而掌握了整个国家文化制度的话语权,最后造成南北朝时期“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王朝”这一特有的现象。从刘宋到唐朝,历代的帝王都在想方设法削弱门阀士族势力,直到唐朝末年的屠夫黄巢,打着“为民除害,天补平均”的旗号,残忍暴虐,所到之处无一不血流成河,哀嚎遍野,这些门阀士族才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刘丹拿起一本书《五经章句后定》,这是刘表编纂的。这本书删除浮辞,让学者较快通晓经文,关西、兖、豫学士都来

到襄阳,为荆州学派和魏晋玄学奠定了基础。也许是穿越黑洞的福利,刘丹的前世记忆非常清晰,看过的书都历历在目,而且这一世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记忆超群,过目不忘。不过刘丹不想做一个皓首穷经、寻章摘句的雕虫,他的本来的愿望是做一个网虫,能上网不干活,最好能屌丝结缘白富美。只是没想到来到东晋乱世,雕虫网虫米虫都不能干了。

刘丹拿出笔墨,开始抄写,现在刘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毛笔字太差。小时候虽然临摹过柳、欧、颜、赵的字帖,但是没有下过苦工,后面都是电脑打字,就连钢笔字都写不好。还有一个问题是繁体字,刘丹不得不重新从识字开始。自从八王之乱以来,胡族的一些风俗生活用具也传入中原,床榻就是其中之一。这时的几案几乎与床榻平齐,文人主流作书姿势是执书,即一手执纸、绢,一手执笔,在胸前悬空书写,这个高难度动作对于刘丹来说无疑是练杂技一般。特别是跪坐,时间长了这腿就像东瀛人一样又短又粗,没奈何,刘丹只好叫人打了一套书架、书桌和椅子,这样就舒服多了。

对于刘丹的离经叛道、斯文扫地,爷爷和老爹是辞色俱厉,大加呵斥,但是刘丹一再坚持,死不改悔,声称跪坐久了会腰肌劳损,腰椎盘突出,加上他大病初愈,几个女眷也在一旁劝和,最好只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哀叹这个孩子毁了,就凭这样的读书写字的方式,想要挤入士林之中是别指望了。

晚上吃饭,刘丹的爷爷一家人在一起,男丁一屋,女人带着孩子一屋,都是用长食案,刘丹现在算是男丁,和大人们在一起。刘正昂藏七尺,目光炯炯,不怒而威,原来是行伍出生,在军队里混过一段时间。刘岩长得和父亲很像,高大威猛,剑眉星目,刘丹的刘家基因遗传不多,倒有点像母亲,温文尔雅,眉清目秀,多了几分儒雅之气。。

襄阳因为战略位置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民众崇尚武力,编练民团,抵御外侮,特别是三国混战和八王之乱后,传统世家门阀遭受了极大破坏,刘家乘势而起,现在已经成为地方一霸。刘家出武夫,这是襄阳本地人的共识。现在刘正想实行家族转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孙子辈到襄阳习jia参学,家里也办了义学,请了一个老学究教刘家子弟读书。只是孙子辈中大多数才具平平,没有一个文采斐然的人物,唯有刘丹天资聪颖,文思敏捷,刘正寄予极大的希望。没想到一场大病让这个孙儿几乎夭折,大病过后像是丢了魂,抑郁沉闷,呆如木鸡,失去了少年的朝气。看着盘腿坐在席上的刘丹,刘正长叹一声,这个孙儿算是废了,现在只有敦促儿子们赶紧再造出几个小人来。

刘丹坐在食案前,哀叹不已。眼前的菜肴是芹菜、豌豆,一小碟豆豉,加上腊肉,全是水煮的。这个时期铁器很少,主要是用于铸造兵器,大家用的锅都是陶制的,大户人家用青铜的,都是不具备炒的功能。对于从舌尖上的国度过来的人,这些菜肴太难下咽了。看来要改善生活还得先弄出沙锅来,想想有哪些食材现在可以搞出来。

吃罢晚饭,刘丹来到父母的住处,刘丹的母亲孙氏,娘家是襄阳的三等士族,庶出,刘丹的姨娘罗氏,出生商人家庭,现在掌管整个刘家的账本。刘丹作礼请安完毕,道:“阿爹,阿娘,明天我想进山里找一点东西。请爹娘准许。”

刘岩奇道:“咱们刘家集市在周围五十里地还是比较有名的,东西的种类不少,还有什么买不到的?”

孙氏也很惊奇,道:“丹儿,要什么东西跟为娘说,娘叫人给你找来。”

刘丹道:“孩儿要的东西也不知道山里究竟有没有,只是想进去看看,明天叫旺财和阿贵跟着我就行,一个来回,不会走远的。”

爹娘互相看了看,见孩子态度坚决,只有同意,孙氏道:“现在世道太乱,山里也不安宁,明天我让叶教头跟着你。我会跟厨房打招呼,让她们给你们准备好干粮。”刘丹见父母答应,告辞出来。

刘岩问孙氏:“这几天丹儿怎么样了?”

“丹儿这两天气色好多了,今天回来得很早,开始看书写字了。旺财粗心大意,我想让冬梅去伺候丹儿,这样我才放心。”

“你让冬梅看着他点,不要什么事都顺着。”

“我会吩咐她。”

这个儿子自从大病之后就没有好好看过书,刘岩自己也不敢多问,父亲明显有些失望。儿子刘昊、刘毅现在都在习jia学堂跟着习嘏先生学习,很少回家。习嘏先生博览经籍,性情闲雅,在玄学、儒学、史学等方面颇有造诣,曾为临湘令﹑山简征南功曹,莅官举大纲而已,不拘文法,时人号为“习新妇”。现在赋闲在家开了个学堂,有教无类,不论士族寒门都可以来听课,襄阳和附近郡县多有学子来这里求学。本来刘岩也准备把刘丹送过去,这一病,什么事都耽误了。

第二天刘丹一身劲装打扮,和旺财背着行囊、短刀走出坞堡,却见阿贵、叶教头和两个少年早早在坞堡外等候。叶教头身躯凛凛,相貌堂堂,腰间挎着一把短剑,阿贵背着一个大箩筐。两个少年正是自己的玩伴刘天和叶瑾,也背着行囊看着自己微笑。刘天敦实、虎头虎脑,叶瑾眼如点漆,帅气俊郎,倒是有一副好皮囊。

刘丹急忙迎上前去,向叶教头和阿贵施礼道:“有劳叶叔阿贵叔了。”

叶教头笑道:“九郎不用客气,就在附近走走,谈不上劳累。”

两个少年也走上前来,拉着刘丹的手道:“丹哥儿,你这么久没来学堂,我们都无聊死了。”

刘丹奇道:“你们俩怎么不要上学?”

叶瑾道:“你忘了今天逢十休沐。昨天我也是听阿爹说你今天要进山,所以和阿天陪你一起去。你不知道,自从你病了,我们和大头仔干了一架,咱们没赢,他们也没落下好。”

叶教头呵斥道:“你这小子不好好读书,尽给我惹事。丹哥儿,咱们进山。”

于是一般人沿着两座大山中形成的沟壑溪流一路向上,在刘丹的印象中这里没有这条溪河的。峡谷的环境优美独特,流水潺潺。昨夜一场短暂的阵雨之后,山水树木都换了颜色,从山顶流下来的溪流,就像大自然纺织出的绸带飘然而下。山谷内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桃花、李花、迎春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山坡上的小草也悄悄地钻出地面,嫩生生,绿油油,这一片,那一簇,点缀着这陡峭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这里正好有李花需要的艾草、迎春花、桃花、薄荷……刘丹大喜,吩咐大家采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这就是套路巨星我的老千生涯(全)天唐小仙女她总想靠学习致富天才学习系统超级公务员漫威之无限人格混世农民之无双奶爸和豪门大佬网恋后我红了重生东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