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132章 荥阳郭诵(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世家大族的文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以教育传家传名是世家大族保持声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文化的学习与运用上与时俱进,赋予其时代的新意义,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皆有建树。

相对于这些士族的手段和底蕴,寒门弟子是拍马也赶不上的。但是刘家因为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加上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建设,可以不依靠士族阶层的力量把最底层的民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作军事指挥你可以不用机变百出,用兵如神,你只管按部就班打仗就行了,为官者也不要求你聪明绝顶,精通五经,只需要把分内的事情干好就行。

钱凤在国学馆的图书室沉下心来研究刘丹的《为百姓服务》和其他一些书籍,对于刘丹提出的立国之本,组织建设,军队建设,方针政策逐渐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

“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

“我们的工作方针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人民战争是为谋求最广大人民的福祉或反抗外来侵略,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进行的战争。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对于书中的真知灼见也是叹为观止,钱凤发现自己以前有点小看刘家了,以为他们就是一群暴发户,现在看来刘家的底蕴深不可测。如果这套思想和制度能够贯彻落实下去,刘家的崛起势不可挡!

钱风也是熟读历史的人,对于秦末农民起义和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造反映像深刻,当手无寸铁的农民被鼓动起来之后,这股力量是非常的强大的。但是历代文人都把目光盯住那些登高一呼的首领身上,没有看到追随的广大民众,这是太史令们的最大失误。

钱凤不知道这套东西在后世是如何登峰造极,创造奇迹,把一个积弱已久的大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改造成一个全方位领先的现代化国家。阿三也吹嘘过赶上日本美国,最后超过中国成为第一,也忽悠了不少人,其实他们有致命的弱点,永远也成不了一流国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把中国作为他们的背景,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第一,就是他们的种姓制度,贫富分化严重,他们的民主、自由、平等都只是宪法上的,表面的。而中国早就实行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第二是他们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机关和基层组织。“当正确的政策方针制定之后。干部是关键!”一声令下,全国人民都蹲在家里不出门,谁能做到?只有中国!当然,也许日本等一些亚洲国家也能做到,但是在印度或者西方国家这是不可想象的。这个政治制度的建立,从周公旦制定礼乐至今,到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里面包含了古代中国历代君臣的政治智慧,这是现在的任何国家政权都无法比拟和效仿的。

第三,印度历史上统一的时期非常少,大都数都是一盘散沙,

小国林立,思想、文化、民族融合的程度相当不够。印度的宗教特别多,几百个都不算夸张,而大英帝国在印度殖民的时候有意助长了印度多神教的状况,最后导致教派冲突不断。思想不统一的弊端在民主制度下放大了无数倍,导致印度政府的工作效率极度低下。

印度历史上有三次大一统的时期,分别是孔雀王朝(前324年-前188年),著名的阿育王就是这个王朝的;笈多帝国(320—500年),是中世纪印度的黄金时代;莫卧儿帝国(1526年-1857年),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

在卧莫尔帝国建立之前,是由突厥人建立的“德里苏丹国”,但是这个国家只是统治了先印度半岛的北部地区,印度半岛南部还是一些小王国,直到1526年被卧莫尔帝国取代。

而阿富汗则是长期属于一些帝国或王朝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的存在。如亚历山大帝国、波斯帝国、孔雀王朝、贵霜王朝、大唐帝国、蒙古帝国、大清帝国、大英帝国和苏联等。古代中国叫阿富汗为“大月氏国”,印度著名僧人莲花生大士出生地“邬金刹土西北隅”,就是位于阿富汗。

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王朝灭亡。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当然,后面事情的发展就是阿富汗成为帝国坟墓,而大英帝国有幸成为坟墓中的第一人,1921年11月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接着躺进去的是苏联、米国。

因为印度统一的时间很短,他们的官方语言就非常多,简直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印度主流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和英语,印度人用英语很好理解,印度这个国家就是从英国殖民统治中独立而来的,在近代,印度前前后后被英国殖民统治了数百年之久。印地语就很复杂了,印地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是由古梵语演变而成的一种现代印度-雅利安语言。不仅如此,印度境内不同的邦和地区还有其他十六种半官方语言,至于其它小语种简直多如牛毛。

虽然中国也是拥有非常多的方言,但是官方语言却只有一种,中国之所以变强,那是我们有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文化,同一个声音。印度本身就是七凑八凑拼起来的,而且是人家帮他拼起来的,这样的印度不分裂就不错了,能超越中国成为强国吗?

有人说印度人的羸弱是因为佛教的熏陶,其实佛教在印度衰落的原因在于印度教的崛起和伊斯兰教对印度的入侵,要知道,在古印度的正统教派是婆罗门,而佛教只是异端教派。所以印度佛教自戒日王死了以后便开始走下坡路,并始终被印度教所打压排斥。

后来星月教兴起,佛教信仰范围被逐渐蚕食,中亚的佛教徒完全改信了星月教。并在公元9-13世纪,阿拉伯人和突厥人不断地入侵印度的情况下,佛教在印度彻底的消亡了。

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卡尔积带兵侵占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那烂

陀僧侣逃往西藏避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辉,并渐渐被人遗忘,变成废墟。

公元1203年,当时印度佛教最具代表性的寺庙--超戒寺被毁去之后,直接就宣布了佛教在印度的灭亡。

钱凤在图书馆读书,没想到在这里认识了故去的司州刺史李矩的外甥——郭诵。钱凤见郭诵虽是平常打扮,却是目如寒星,一脸英气,心生敬佩,起了结交之心,上前自报了家门,自称早年随王敦转战各地,和李矩见过一面,两人还喝了酒。

郭诵见钱凤紫面黄须,目光锐利,满面风尘,言词犀利,知道是非常人,又见他提起舅舅,原来是舅舅的故知,忙执晚辈之礼见过钱凤。两人一起来到资政院里的一座茶馆,找了个安静的单间长谈。

今年石勒派部将石良率领精兵五千攻打李矩,六月,石勒部将石生屯兵洛阳,侵犯并劫掠黄河以南地区。因为敌众我寡,加上部下密谋叛投后赵,李矩无力镇压,投归朝廷。行到鲁阳县,坠马而死。李矩死后,郭诵率部众一百余人及其家属经方城、南阳辗转至襄阳,将李矩安葬在襄阳的岘山。

李矩说起来也算个流民帅。他是代郡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勇猛刚毅,颇多谋略,心有大志。永嘉二年(308),前赵皇帝刘渊进犯平阳,百姓四处奔走躲避,李矩平素受到乡亲们的爱戴,大家共同推举他为坞主,组成自卫的武装力量,东下屯兵荥阳,后移到新郑,抵抗前赵入侵,保护晋愍帝,拜荥阳太守。曾打败刘畅与石勒,加封冠军将军。晋元帝即位,拜都督司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司州刺史,封平阳县侯。率军平定叛乱,消灭贼寇,并屡次击败前赵军队。

和李矩一起在北方抗击胡虏的还有魏浚、邵续等将领,他们在北方能抵御入侵,保家卫国,是真的非常不容易。后世评价道:“邵、李、魏、郭等诸将,契阔丧乱之辰,驱驰戎马之际,威怀足以容众,勇略足以制人,乃保据危城,折冲千里,招集义勇,抗御仇雠,虽艰阻备尝,皆乃心王室。而矩能以少击众,战胜获多,遂使玄明愤恚,世龙挫衄。惜其寡弱,功亏一篑。方之数子,其最优乎!”

这次李矩兵败身亡,钱凤不知详情,于是问及此事。郭诵介绍道:今年五月,石勒派部将石良率领精兵五千攻打李矩,李矩迎击失利。郭诵之弟郭元被石良俘虏,石良派郭元以书信劝说李矩:“去年石勒东平匈奴曹嶷,西击鲜卑拓跋猗卢,你如同牛角首当其冲,何不归顺过来?”

李矩将劝降书交给郭诵看,郭诵说:“过去王陵的母亲被敌人扣押,王陵尚且不以为然,何况现在我只是一个兄弟陷于敌中。”石勒又派人向郭诵赠送尘尾马鞭,以示殷勤之意,郭诵不予理睬。

六月,当时石勒部将石生屯兵洛阳,侵犯并劫掠黄河以南地区,李矩、郭默(颖川太守、流民帅)的军队多次战败,又缺乏军粮,郭默再次劝说李矩依附刘曜。李矩被石良打败,只好听从郭默的劝告,派使者到刘曜处联系。刘曜派堂弟中山王刘岳屯兵河阴,准备和李矩一起攻打石生。石勒派遣将领围攻刘岳,刘岳闭门不敢出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信息全知者绝对一番玄尘道途反叛的大魔王奸夫是皇帝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五胡之血时代终末忍界你老婆掉了
相邻小说
这就是套路巨星我的老千生涯(全)天唐小仙女她总想靠学习致富天才学习系统超级公务员漫威之无限人格混世农民之无双奶爸和豪门大佬网恋后我红了重生东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