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二三八章 攻占巴格达(2)
巴格达城位于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中不偏北,跨底格里斯河两岸,距离另外一条著名的河流--幼发拉底河也不过三十多公里,因为两河文明,这里自古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和繁华的地带。和其它西亚和欧洲的大城不同,这座在阿拉伯*历史是有过重要贡献和地位的城市,在古代是修建有高大坚固的城墙的,如果要找时间,那就是公元前的事情了。城墙到了现在随着人口增加城市扩大已经差不多消失了,有的只是成为土堆和废墟。该城曾遭蒙古旭烈兀和帖木儿军的两次洗劫,大量建筑古迹文物遭到摧毁,城墙也被推倒过,所以现在已经看不到像样的城墙了。
此时的巴格达城,人口约有三十多万(百度了一下,1930年整个伊拉克的人口也就330多万,所以这里是一个估计的数据),百分之九十九为阿拉伯*居民,很少一部分为外来经商的非*教人。随着战争的到来,城里经商的商人早已经离开,甚至有一部分原居民也选择了离开,当然是一些有钱的富人,携带着家产和一家老小向北去了。
对于这么一个历史名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何况他们已经丢失了南部的巴士拉和大片的土地,让德国盟友非常地不高兴,所以决定一定要死守此城。援军未到之前,奥斯曼帝国军事大臣、总参谋长、控制土国的三巨头之一恩维尔帕夏将军就已经命令第七第八两个集团军必须要坚守巴格达,不得后退。可惜他的电报到达时两位司令官已经离开了巴格达,到了基尔库克,那里距离巴格达两百二十公里。尽管这样,司令官桑德斯和贾巴赫尔两人也不敢怠慢,商量了一下,就命令自己集团军在巴古拜和拉马迪的两个师掉头南下,进入巴格达城,协助城里原有的的两个师共四个师的兵力防守。想到军事大臣的手段,他们两个又从保护自己的部队中各调出一个师,南下前进到巴古拜,作为守城部队的接应。
其实两位司令官并不是没有对巴格达城的防守做什么准备。巴士拉城丢失以后,两人就立即着手在巴格达城外修筑防御工事,还将外城一部分居民房屋进行加固兼修,作为士兵的抵抗点使用。由于巴格达城绝大部分在底格里斯河东岸,所以防守的重点也在河东,西岸只是象征性的安排了一个旅的部队进行牵制性防御。这里虽然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但实际上远不是其他各地平原那样,这块平原还包括了沙漠和荒地,土军两个集团军防守的部队就在城外沙漠地荒地挖坑挖战壕进行防御,当然是在有土石的对方,不是在沙漠地上。这些,都是紧急赶来的德国士兵的指导下进行的;随着第七集团军司令官桑德斯的职务被德国骑兵上将冯·里斯特代替,德国人高效率的调运了一批自己国家的士兵,赶到了巴格达,协助土军作战。土耳其人不希望自己输,而德国也不想看到自己在南边的盟友被中国军队打败。不过相比德国人,奥斯曼帝国军事大臣恩维尔帕夏有更大的野心和想法。
去年的抵抗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登陆的战斗中,因为成功的挡住了英法的登陆,恩维尔帕夏顿时雄心万丈,认为自己国家的军队,仍然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盛时期相同的战斗力。他疯狂地认为,自己的军队既然可以打败英法军队,那一定也能够打败中国远征军。只要打败中国远征军,他就可以组织土军再次向俄国发动进攻,占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这时,恩维尔甚至幼稚得认为,只要派出三个军的兵力,就可以在沿途人民的支持下,从伊朗一直打到印度;再从印度打到印度支那,攻占中国,实行他大突厥斯坦的梦想。
恩维尔帕夏常说自己是“上帝派来拯救土耳其民族的”。大战一开始,恩维尔在德国军官帮助下制订了一个庞大的两线作战计划,在苏伊士运河区反对英国,以夺取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在高加索对付俄国,以夺取高加索、克里木、伏尔加河流域和中亚,再延伸到蒙古和远东。只不过现在他又头脑发热自作主张的加上了一个第三线作战任务,那就是从伊朗印度到中国。所以对于第七集团军司令官桑德斯的失败,他是不能容忍和接受的;在考虑再三以后,在和内务大臣塔拉特、海军大臣杰马尔(这两位是现在掌控土耳其帝国的最重要人物)两位主要的人物商量以后,他立刻撤换了桑德斯,让德国将军冯·里斯特来代替。他甚至有将南部作战指挥权全部交给这位德国将军的意思,考虑到哈利勒·萨米军长(第三军军长)的感受,这件事最后被搁置了。
接到任务的冯·里斯特将军此时还在布拉格,他只能坐飞机赶到巴格达上任;就是这样,等他到巴格达时,中国军队已经将巴格达城南部的一些要点全部占领,只留给土军一个马哈茂迪耶,那里距离巴格达城二十七公里,并且已经被中国军队围上了。里斯特拒绝了守军将领土军第七集团军第四十三师师长阿卡杜拉·马哈迪撤军的要求,命令他一定要坚守阵地;第一次和中国远征军交手,德国将军必须了解一下对手的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中国远征军对马哈茂迪耶小城的攻击在十二月十七日开始的,比冯·里斯特将军估计的快了三十分钟,阿卡杜拉·马哈迪的四十三师只坚持了三十多分钟队伍就散了。中国人竟然用火炮引爆了埋在城外的*,炸开了一条通道,将攻击部队送了进去;密集的火炮和不怕死的冲锋,让将军派出的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战场的参谋都心惊肉跳。而当轮式战车出现的时候,这个观察的参谋也是惊呆了--中国人,竟然真的有这种装备;之前曾经听上面的人提过,中国军队好像有一种可以自行移动的装备,今天终于看到了。
接到参谋报告的冯·里斯特虽然对土军一个师守一座小城没有报上面希望,但也没有想到会在半个小时就失陷,他可是计划了一个小时。听到轮式战车的出现,将军本人明显也是有一丝的停顿:还真的碰上了!对着急匆匆从基尔库克灰头土脸赶回来的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贾巴赫尔,德国人问他:“之前你们有遇上这种装备吗”?连夜赶路,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的贾巴赫尔连忙回答到:“是的,将军,我们之前,不、是第七集团军之前就遇到过这种带有火炮和机枪,可以自己行走移动的怪物,我们对它也是束手无策”。
“这么重要的战场情报,怎么没有听贵国军事部门的人提起过”?看了一眼有些拘蹉的贾巴赫尔,里斯特好像明白了什么,随后自言自语道:“真是可惜”,也不知道他可惜些什么。回过头来,里斯特对自己的同胞参谋说到:“卢卡斯,将这个消息报告回国内,他们一定非常渴望知道这个情况;另外请参谋部的那些家伙帮助我们制定一个对付这种武装汽车的办法”。
“将军阁下,我想我们自己可以做的到,比如用铁丝网等”。
“哈哈,我相信,卢卡斯;但是他们想出来之后对于欧洲战场可能会好一些,我估计作为盟友,中国人一定会将这种装备提供给英法,我们在西线的部队也会遇到”。
“谢谢你将军,你的考虑永远是对的,我这就去执行”。参谋卢卡斯敬了一个礼之后出去了,屋里只剩下冯·里斯特和贾巴赫尔两人,里斯特朝土耳其人一努嘴:“来吧将军,我们商量一下怎么样能够在这里见中国人拖的更久一些”。他没有说健中国人挡在这里,也没有说打退中国人;从马哈茂迪耶小城的短暂战斗来看,这里的土军远不能和在达达尼尔以及北高加索地区的土军相比,他们还要差很多。所以,对守住巴格达城德国人是不抱什么希望的。他只想多拖中国人一段时间,等候土军精锐南下。
“武装汽车”,根据卢卡斯的报告结果,冯·里斯特将军给中国人奇怪的装备起的名字。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差不多,只是他没有想到这种武装汽车防护力是那么强悍。在亲眼见识到它变态的防护之后,将军又将这个称呼改为“铁甲防护武装汽车”,跟赵天一“装甲车”的称呼差不远了。卢卡斯领导的参谋人员还是很有效率,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就考虑出用宽大的战壕来阻挡武装汽车的前进;铁丝网不是没有考虑过,可能性很低,挡住汽车还可以,但对付有大炮的汽车可能不行。这个设想被冯·里斯特将军立即采纳,并传达给城外的部队,要他们在合适的地点加挖反武装汽车壕沟。命令很好被下达,只不过结果如何要将军本人看到以后才知道。
十七日下午,中国远征军另一支沿底格里斯河而上的部队,攻占了小镇迈达和高艾罗,并向阿拉迪亚拉推进。布置在那一线的土军防守队伍,虽然接到了挖壕沟的命令,但是由于行动过于迟缓,加上士兵偷奸耍滑,所挖的壕沟也就三四十厘米深、一米宽不到,根本防不住什么。缺少火炮的第七、第八集团军,就算士兵英勇顽强也无法抵抗远征军的攻击;何况他们还远谈不上这四个字,失败是必然的。攻占马哈茂迪耶的中国军队也没有做过多停留,很快推进到拉希德和拉德瓦尼,这里距离巴格达东城城也就十几公里而已,距离西岸的城镇区,不足十公里。
土军第三军第十九师的部队在抢夺了沿途居民的一些马匹车辆之后,已经于昨天晚上秘密抵达了巴格达西北方向六十公里的费卢杰。但师长穆斯塔法·凯末尔中校却拒绝第七集团军新任司令官冯·里斯特将军要他率队进城守城的命令,准备在这里让他的部队好好休整一下,再沿幼发拉底河隐蔽南下,插到中国军队后面去,对中国军队来一个前后夹击。所以他通过第三军军长哈利勒·萨米将军给第七集团军去电报,反过来要求对方的部队配合自己完成这次的突袭。
穆斯塔法·凯末尔中校有理由认为这里的第七集团军必须配合自己,对于这场情况的把握,年轻的师长对自己很自信。中国人从巴士拉开始,一路势如破竹毫无败迹的打到了巴格达,所遇土军基本上都不是其一合之将,相信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早已经心生傲气目中无人。这个时候也是他们防范最疏松的时间,只要自己隐蔽得当,运动神速,快速插到中国人毫无防备的被背部,突然来那么一击,中国人必定阵脚大乱。然后在巴格达两个集团军的反攻之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们全部击败。
凯末尔中校的十九师虽然是战争爆发初新组建的部队,但和第七第八集团军这样战争后才组建的部队完全不同。首先他们有从其他各部队或者各驻外武官中抽调来的成熟的军官;其次,他们有充裕的装备----战争刚爆发军队的装备武器能够满足,不像后期因为军队扩编太厉害变成人多枪少的姿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和英法打第一仗的时候正好在海峡边利用加里波利半岛上,独特多山的复杂地形和早就修建好的岸防炮台给了守军至少心理上的帮助。英法联军沿着陡峭的海边悬崖攀登到一半时,在半岛沿岸制高点的十九师士兵突然开火,英法登陆部队恰好正在攀岩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击溃退回海上。这样单方面的攻击自然很快铸就凯末尔和他士兵的勇气,多次战斗下来士兵由菜鸟变成“经验丰富”的老兵。
奥斯曼土耳其军队一般一个师通常有三个团,十九师的三个团(五十七、七十二、七十七团)在经过这种方式,长达三四个月的战斗后,士兵的战斗力和心理素质自然提高了很多。三十四岁的凯末尔中校,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官学校,曾参加过土耳其与意大利在的黎波里塔尼亚(今利比亚)进行的战争,有过实际战场指挥经验。战争爆发前在保加利亚担任武官,战争爆发后才从那里调回国,被任命为十九师师长。也正是靠着这一点,他在加里波利半岛上的战斗,有超过他人的表现;现在,他要把对付英法军队的手段用到对付中国人身上,而且相信一定会成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