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章 混乱清末(2)
一九一〇年六月,大清朝五原抚民理事厅下的包头镇九原梁家营子,一片房屋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这片正在修建的房屋和当地的房屋明显不同,结构不但是不同于清末的土坯草平房,还是罕见的水泥砖石的三层楼房,从已经建好的楼房结构规模来看,显然修建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因为建好的房屋最少已经有上百栋,而且还在修建。这一天,建筑工地上来了七八个人,一边走一边还拿着手里的图纸指指点点,好像在议论中什么。走近了一看,这七八个人中间竟然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洋人,五六个还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正围着两个洋人说着什么。
“王先生,你们的进度还要加快,我们老板可是说好了要在八月底之前完成十五万人的住房,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刚才去了东河的邓家营子和大王庄,那里的工程已经快完成了。你看要不要找他们的人过来帮忙”,高个的男洋人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一位穿锦袍的中年男子说到。“亨利先生,请你放心,知道您关心进度,这个事不止先生你着急,我们老爷也是着急。这可是我们小少爷特意从美国传回来要求的事,谁也不敢怠慢。不过您也知道,我这里可是比刘麻子那边多了两个军营和训练场的活。也不知道这妻弟怎么想的,不但要盖这么多房子,还要修什么工厂、兵营,唉,也就他们赵家钱多才这么乱花”。“你们老爷也没有钱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的老板赵先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美国的亿万富翁了,我们这些人都很佩服他,要不然我们夫妻也不会这么老远的从美国跑到中国来干活。这里面除了赚钱之外也是因为年轻的赵老板很精明很能干,没有想到你们中国人,连没有成年的小孩子赚钱都那么厉害”。亨利说了几句,就带着自己的老婆坐上一辆马车走了,准备去下一个工地看看,留下五六个人在原地。
见洋人走了,看着远去的马车王满仓才出声问到:“舅老爷,这些洋人真是烦,仗着是小少爷从美什么坚派来的,就对我们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前天还说我们的墙不结实、地面部平整。哼!要知道您可是赵府的二姑爷,小少爷的二姐夫,怎么也比这些个洋人亲近,还看他们脸色”。听了王满仓带抱怨和不服气的话,赵府的二姑爷米石禄并没有生气的感觉,反而盯了一眼自己的跟班“我说满仓,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这些人虽然是洋人,但是一个个本事都不小,更别是还是小少爷派来的人,连老爷对他们都很尊敬。你看他们建造的楼房多漂亮,不要说是大同、太原,就是大上海的十里洋场也不过如此。昨天老爷派来的人不是已经说了,东北三省水灾遍地,仅黑龙江省淹地达二十万余亩,难民达四五十万人,还有江浙安徽也是大雨成灾、苏北各地饥民遍地,他都已经派人去接引那些逃荒的人去了。我们的房子要是还不盖好,到时候这些灾民来了住什么?你们几个下去在催促一下,让民工们加快动作。还有老张,你骑马去一趟砖厂和水泥厂,三锤去后营子木材厂看看,看看给我们工地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这些东西,老爷的厂子还是少了些,就那么六七个厂,还要往外面送,不盯着点就被人抢跑了”。
昨天赵府来人还有些话米石禄没有说出来,那些都是赵家的秘密。到现在为止他都搞不清楚,自己那个现在也才十六岁不到的妻弟,到底在美国做了些什么。他走的时候不但自己带走近二十个和他一起学习过的人,还把十几个人送去了什么欧洲的英国德国去学习,还规定他们要学些什么。为了照顾这个妻弟,岳父不但将大姐和大姐夫一家送去了美国,还安排了四十多人去那里做家务服侍妻弟。刚去的时候大姐夫来信还说妻弟到了一个列什么星顿的城市,进了当地的一家贵族学校读书;也就六年时间而已,他就考入了当地的一家军事学院的少年班,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学当兵的去了。为此岳父大人可是没有少生气,连带大姐夫也受了不少责骂。后来还是多亏了在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的三妻弟劝告,说时下朝廷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各地暴民不断,公子可能是为了自家家业的安危着想,这才去学习军事的。听了三女婿的话,赵老爷一想自己祖宗不也是讲究习武学军,这才好受一些。米石禄可清楚的记得当时自己挑担说过的话:“各省督练公所都在抓紧练兵,老佛爷和皇上也感到江山不稳,连我不也是听了公子的话才去这个新军里面担任这个职务的吗!这年头,手里有兵才安稳,要不然岳父家里面这若大的产业如何守护”?
从这往后,赵老爷也就不怎么生气了;除了自己三女婿的劝说,自己妻弟从美国寄回来大把美元才是他放心的真正原因--自己的儿子虽然在读什么军校,这赚钱的本事一点不比他老爹差!自从三年前大姐夫写信回来说不需要加里寄钱,只需要送人过去之后,自己的岳父就按照儿子的要求往美国送去了五六批人,除了少数几个之外都是一些家族和四邻中年轻的最少都是念过私塾的后生,差不多五六百人了!从那时开始,妻弟就从美国往家里寄东西,一年比一年送回来的东西多,开始的时候是一些什么机器设备工厂设施,到后来就是什么步枪小炮武器弹药,不但送物件,最后连人也一起送了,就连老爷也不知道小少爷要干什么。这些东西大洋船送到天津以后就上火车,不过火车只能到张家口,剩下的这上千里的一段路,都是用大车一车车拉回来的。也幸亏家里有人在新军里面,要不然这一趟趟请护卫都得花不少钱,家里面这两三百多护卫可不够。直到从美国运回来几本书和妻弟的一封信,这才让岳父明白自己的儿子要干什么,他是要建立一支军队,要保家卫国!唉,小时候聪明也就算了,这年纪大了倒越是让人操心起来,以前是岳父一家人操心,现在是七个姐姐和姐夫一起操心,老赵家一家子,包括了赵、刘、米、朱、王、黄、郑家都在围绕这个妻弟在转,谁叫老赵家生了八个孩子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呢!而且还是最小的一个。
妻弟的决定老赵家六个女婿全部知道(还有一个老七年龄不到没有嫁人),主要就是在离归化城(后世的呼和浩特)以西三百多里的包头修建工厂、修建楼房、修建兵营;当然什么钢铁工厂是在靠近乌拉山地方,就连那些水泥厂砖厂也是在大青山下的榆树沟铜铺窑一带,兵营也在那附近,只有几大片的居民楼(妻弟的叫法)在平川里面。还在万水泉那里修建了好几座学堂说是要让灾民的孩子上学;另外还有七八间大仓库,里面全部是从美国运回来的粮食,上好的大米白面,还有许多用铁罐子装的肉,说是什么“罐头”,味道还真不错。昨天岳父派人来告诉自己,明天有第一批三万余人的灾民就要到了,要自己好生安顿,后面马上就会来更多的人。这些都是次要的,岳父竟然要自己从这些人里面选出年纪十八岁到三十岁的男性,开始是两千人,用来做护卫兵用。还好只是叫自己选人而不是训练,否则自己可就抓狂了,这活只有在新军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做教官的老三(妹夫)才行。不过这年头,手里是得有一支武装才行,听这次运送美国回来物资的护卫讲,京师又在闹什么革命党,抓了不少人;沿途的路上碰到的土匪股也比以前多了,流民出现的次数也多了,这都不是什么好预兆。北面还好一些,听说在南方,杀革命党同盟会的人就像是砍瓜切菜,血都流成河了!
一年前,在美国和德国学习的几个人回来了,九年不见,原来的孩子都长成了少年,有几个还变成了青年。不管是少年还是青年,每个月身上都有一股子相同的味道,那就是个个英武逼人、气势非凡。难道这洋人的饭菜和水土不一样,待上几年就能把一个普通人变一个样子?你看后院喂马的老左,儿子从德国回来后他自己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谁让人家的儿子现在也是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就好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一样。有了这些人回来,那群护卫队就紧张起来了,天天天没亮就起床出去跑步,说是叫什么十公里负重训练。跑回来以后还得在训练场摸爬滚打,还要进行射击训练,不过都是些护兵,这样训练也没有什么,老爷给他们的伙食可是足足的。不过到了晚上要进行什么文化学习识字学习这就让人搞不懂了,一个个护兵全部都是大老粗,当兵混饭吃就得了,认什么字。不过这群杀才经过一年的训练,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个个不但身体棒棒的,而且行动起来步调一致很有一种强军的味道。就连在八十六标做标统的三妹夫看了以后都暗暗吃惊,自己的兵比起这些护兵差的可不是一截两截。
从一九〇五年开始,南方相继爆发了萍浏醴起义(一九〇六年十二月,又称“丙午萍浏之役”)、黄冈起义(一九〇七年五月,又称“丁未黄冈之役”)、七女湖起义(一九〇七年六月,又称“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钦廉防城起义(〇七年九月,又称“丁未防城之役”)、镇南关起义(里七六十二月,又称“丁未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起义(一九〇八年三月,又称“戊申马笃山之役”)、云南河口起义(一九〇八年三月,又称“戊申河口之役”)、广州新军起义(一九一〇年二月,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等起义,清政府开始内乱起来,而由此产生的流民灾民也多了起来,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