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战风波 第一四四章 唯一的机会
朱尔典和莫理循见面之后,两位同是大英帝国女王座下的子民,却为了各自服务的对象不同而相互沟通交谈。莫理循同意指甲剪尽力劝说袁世凯出兵欧洲,但前提是英国政府必须向日本政府施加压力,不允许日本对华进行任何形式上的挑衅,维护袁世凯北京政府的尊严和威信。同样,两个人在由谁的军队前往欧洲,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赵天一和他的手下;当朱尔典把赵天一对他所讲的一番话说给莫理循听了之后,莫理循也是大加赞赏,认为赵天一说的非常在理。
“亲爱的约翰,赵将军说的很正确,想要中国人派出军队前往欧洲,以现在他们军队缺乏必要的训练以及合适的装备这种样子,是无法和德国人对抗的,上了战场就是送死,这对他们来说是极不公平的。赵将军说一年以后才能出兵这个决定都让我感到吃惊,按照我的设想,最快也得一年半时间,到一九一六年三月份才可以。况且装备问题也的解决,英国在印度不是有不少武器仓库吗?那里应该还有不少装备,我看可以运到中国来,装备去欧洲的部队”。
“乔治,你越来越会替中国人考虑了,我看你已经不像一个澳大利亚人了。山东那位将军既然已经说了他可以在一年以后出兵,那就一定有办法在一年之内训练好他的部队,我现在头疼的只是装备问题。大英帝国在印度是存有不少武器,那是为扩张远东准备的物质,只不过现在欧洲战争爆发了,我们只能推迟在南亚的行动;原本我们是准备和法国人在泰国和安南发生的事情的,但现在,只好运到中国来了。我回去后就向国内发电报,询问一下这些装备的事情,国内应该能够答应。不过这些物资的费用应该由中国政府来出,我想国内以及印度总督查尔斯·哈丁男爵可舍不得把这些东西白送给中国人,那里面还有不少火炮呢”!
随后的几天里,朱尔典一面和莫理循一起到袁世凯那里积极劝说中国政府组建军队出兵欧洲,一面有和国内紧急联络,就印度仓库的装备问题进行磋商。那批物资本来是留给远东扩张用的,现在军方又把它作为欧洲战场的储备物资在使用,新任陆军大臣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元帅反对见这批物资运到远东装备中国军队,但海军大臣丘吉尔和外相格雷却同意将这批物资交给中国军队,以装备中国人派到欧洲的军队。现在,双方还在扯皮,最后只能等首相阿斯奎斯来做决定。朱尔典可等不了这些,他的先劝说中国的总统组建欧洲远征军,至少想训练起来;人等装备可以,但不能到时候装备来了军队还没有训练好。
在出兵欧洲的问题上,赵天一早就和王士珍在山东的时候进行了沟通,陈述了利弊;又发电报和北京的蔡锷将军也做了这方面意见的交换,在这两位的积极游说下,袁世凯已经基本上同意了这件事。只是在如何利用这次出兵的机会,向英法等国换取对中国更大的利益上面,大家还在进一步协商之中。按照赵天一的设想,出兵欧洲的军队,装备全部要由英法两国提供,而且在庚子赔款上面也要和这些欧洲列强谈一谈。上次和德奥帝国选宣战时,中国政府就已经对外说明取消了这些国家在庚子赔款中的余额支付,不承认与这些敌对国家签署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在外交是取得了不错的声誉,再一次赢得全国民众的支持。
除了庚子赔款,辛丑条约里面有关英国人控制中国关税的事情也得好好谈一谈,怎么说也得让中国人自己收的关税上调几个百分点,不能老让英国商人的货物进入中国内地不收税或者只收很低的税。只要欧洲战争进行到英法等国支撑不住,需要世界其它国家伸出援手时,就是和他们谈这些事情的最好时机,赵天一在耐心等着。
终于,经过朱尔典不停的奔波和莫理循“努力”劝说,袁世凯终于同意先组建中国欧洲远征军。初步计划组建二十各师三十万军队,其中直隶地区五个师,河南地区五个师,山东地区五个师,安徽、江苏、湖北地区五个师。之所以这样组建军队,一个是这几个省人口相对其它地方多,兵员充足;另外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都是听中央政府话的地方,要是把命令发到南方各省,那些人指不定会闹将起来,反而不好。军队有了着落,指挥官不出意外果然落在了赵天一的身上。当然反对的声音非常的多,主要来自原北洋系统的那些高级军官们。比如冯国璋、段祺瑞、曹锟、段芝贵等,但这一次袁世凯顶住了这些压力,在王士珍、袁克定、孙宝琦、曹汝霖等人的支持下坚决任命由赵天一担任这支远征军的最高指挥官。
这里面王士珍是凭借他对赵天一的赏识和关爱,再加是赵天一确实有这个能力,所以支持。袁可定就是想利用自己这个便宜妹夫手中的兵权,帮助他的父亲坐是皇帝的位置;而孙宝琦和外交次长曹汝霖,则是因为赵天一指挥军队打败了日本人,夺回了青岛,让他们这些外交人员真正的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了一会,所以选择支持。至于袁世凯这一次驳回了自己几位班大将的反对意见,坚持任用赵天一,除了和王士珍一样认为赵天一有这个实力之外,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赵天一马上就是他的女婿、成为他半个儿子的关系。
随着北洋军队体系里面冯国璋、段祺瑞日渐坐大,手里的军队越来越多,越来越不怎么服从和配合袁世凯的领导,袁世凯心里面对这几人渐生隙心;现在突然有了赵天一这么一位能打能拼的女婿出现,怎么能不好好的提拔和任用。七女儿袁复祯已经派人偷偷去察看过自己这位未来的丈夫,除了年龄比自己大七八岁之外(赵天一对外的年龄是二十二岁,其实今年才十八岁,比袁复祯大三岁),其它的一切都非常合适。自从赵天一指挥山东军队夺回青岛打败了日本人,全国都传遍了他的名字,小姑娘自然也从报纸上看到了许多相关的信息,对赵天一芳心暗许,平日在袁世凯面前也不自觉的会多问几句。人老成精的袁世凯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女儿的心思,也是深感怀慰;他已经嫁出去的几个女儿,虽然也是这这次一样带有很明显的政治联姻目的,但没有一个真心喜欢过。现在七女儿对他挑选的夫君感到满意和高兴,他袁世凯自然也就高兴,这一高兴,远征军指挥官的职务就更加在赵天一头上戴牢固了。
很多人眼红三十万人军队的指挥官位置,但赵天一却不怎么热心。这些军队要重新编整不说,光是合适的军官配置就让他非常的担忧。对原来那些军官他是一个也不想留,除了指挥观念陈旧,服从性差以外,不是自己的人他用起来也不放心啊!再说了,自己的军队可是要装备许多先进的武器以及先进的战法,不能让外人知道这些。最后一个,到欧洲那可是去打仗,要死人的,不是去游玩;打仗当然会死人,但是不能让欧洲那些国家随便当枪使。算来算去,也只有他去最合适;而且赵天一可没有想着直接到欧洲战场上去作战,他眼睛瞄上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从新疆方向出兵,经哈萨克斯坦,从沙皇俄国的土地上去打仗;以战争的名义将这个强盗国家的家园顺便破坏一番,进一步消弱沙俄的实力。等到一九一八年列宁领导的运动在沙俄起事的时候,再看情形做下一步决定。另一条路就是坐船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达西亚的波斯湾地区,从那里上岸攻打奥匈帝国的土耳其;当然目的并不是攻打土耳其,而是控制整个西亚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产地,将后世什么科威特、沙特、阿联酋、伊朗、伊拉克、卡塔尔、巴林这些盛产石油的地区全部控制起来。不管走哪一条路,赵天一都不会让自己的部队去拼命,为英国人和法国人当炮灰;也不管怎么打,欧洲、沙俄发生什么变化,赵天一都要利用这次机会将远东地区包括库页岛、海参葳、双城子、伯力以及蒙古、唐努乌梁海这些祖先的土地收回来。
历史上一战后期,沙俄十月革命成功以后,为了缓和自己多面受敌的窘态,列宁曾经表示废除在某一时刻起的俄国对话不平等条约。但这个表态只是“废除”一八九六年以后的各项条约,并不包括一八九六年以前的包括《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领土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沙皇俄国侵占我们国家领土最多的,恰好就在一八九六年之前的一系列条约中。可见列宁的这个表态多么虚假和空洞,言行不一和背信弃义是这个国家历来的传统文化精髓,列宁拿来再用一下也不过分。但赵天一这一次不准备给沙俄也好苏俄也罢任何机会,就是想借助一战俄国北严重削弱以及红色革命给他们带来的内乱这种大好斯基,拿会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唯一的机会;纵观从一战开始到二战结束,再没有像一战快要结束时俄国那么软弱和自顾不暇。
处于这种考虑,赵天一最后还是接受了袁世凯的任命。一九一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星期六,赵天一和袁复桢在这一天举行了订婚的仪式。各省各地的将军大员几乎全部赶到北京参加了这个仪式,一方面是袁总统的爱女,另一方是手握重兵的将军,没有谁敢轻视他们的组合,何况还有袁世凯这个总统存在。最后来参加仪式的客人超过了六百位,包括英法等国家的公使,事后赵天一光礼金就收了四百多万,还不算礼物。
九月二十七日,赵天一正式1开始着手组建欧洲远征军。原计划从河北、河南、安徽、湖北这些地方组建的军队中,所有的连长以上军官在发给他们一些大洋、再解说一些这次去欧洲可能会回不来之后,这些中高层军官基本上全部都回原部队了。剩下的那些班排长,赵天一也准备进行甄选,不合格的也照样送走;为此他计划哪怕多花费十多万大洋,也要换来了部队的清新和纯洁。但最后的结果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因为他成功的说服了袁世凯,将不在各地方军队中选派部队,而是组建全新的远征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