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十一节 祭灶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转眼之间,进了腊月,高乐和儿子一路赶着回新洛阳与家人团聚。一路上到处是建设队伍,铁路修通看来还需要点时间,父子俩人不畏劳顿,倒是单独相处的机会难得,十分珍惜。高乐深知,这个年龄的少年问题多多,不过这是人生的必要过程,自己终究会想明白。做父亲能给他的只有支持与关怀,说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身教?那是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不是现在。

周海妹得知高海投入自己门下学习,就火火的跑来接了,见面就拉着高海说个不停。回想过去、体会今天、畅想未来。在她眼中,小高海是她最优秀的学生,无疑也会是最好的研究助手和将来的接班人。

周海妹领导的研究机构除了算学所,还有常青、柳大华等一大群搞理论和实验的人,如果马明带领的工部称之为技术部门,那周海妹带领的就是科研部门。她的工作量绝不比任何人少,加之本身对研究充满激情,生活往往陷入混乱。

算学是个奇妙的世界,深入之后,她与别人水平越拉越大,连个交流的人都没有。高海的到来使她燃起了希望,她坚信,用不了多久,高海就会跟上她的节奏。

高海很快被他六婶儿的算学命题和激情感染,渐渐的融入进去。众人悄悄退到别的房间,留下那陷入奇妙世界的娘俩。

“谢谢你,老十。”作为周海妹的丈夫,张志宇有时也苦恼,自己在制造部门,经常请求妻子的理论指导,却无法给她学术上的帮助。

“是小海自己喜欢。”高乐摆摆手, 对马明说:“我一路上看,铁路进度快了不少,找着办法了?”

“这些人乐天知命,不思进取,还崇尚死亡,以前还真没什么好办法。”马明说的是事实,让那些俘虏努力工作,还真是件难事,大家也不是什么暴虐之人。“不过最近我们用酒来奖励,矿石开采和路基建设速度加快不少。我估计四月份就可以建成,最多五月份就可以通车。到天津也不会超过十月。”

“太好了。”

交通不便,使大家聚少离多,非常不习惯。

小别胜新婚,高乐夫妻与别人并无不同。三十来岁的女子,像午时的太阳,灼热而光芒万丈。而十八岁的苏菲就像那**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无限。激情之后的高乐十分放松,娇柔的刘巧儿匍匐在他的身上,那是她的特权,四人渐渐睡着了,满足而平静,应该没有梦。

与此同时的东北大炕上,徐海也是刚刚消停下来,这里寒冷,火炕烧得很热。怀中姑娘的绿眼睛微闭着,呼吸声渐渐均匀。女人生的两个孩子留在天津,跟他来到这里。前几年在西域,徐海见到的白人姑娘很多,但从未有人像她一样让自己留恋,也许是有那群朋友的原因吧。

明天一早还要召见日本国和高丽国的代表,徐海强迫自己睡觉,可偏偏睡不着。在当今皇上的班子里,他年富力强,边疆军政经验丰富,皇上最为倚重。来东北后,调整政策,整顿官吏,朝中对他的弹劾从未断过。徐海从不为此操心,那帮家伙绝对算是祸国殃民。明天还得安抚高丽代表,给他们擦屁股,如果不是为了宗主国的威严,早把那些家伙斩了。

倒是如何对待日本国女王的姐姐,徐海还是拿不定主意,当然那女人碰是不会碰的。自从高乐他们走后,日本国的形势逐渐失控。幕府将军眼见着日暮西山,女王支持者中由于有大量的高丽和女真人,力量也是散而不聚。几年争斗,龟绥大名实力受损不大,反而在众多势力中显得一枝独秀。如何平衡势力,徐海拿不准,还要看看再说。

关于那几个小岛,徐海很是头痛,一方水土一方人,可那地方的水土也太过分了!养出来的,怎么说呢?听说去那里没几年的高丽和女真人,也变得没法说了。绝对的鬼地。

他妈的,这觉没法睡了,徐海一把搂过身边半梦半醒的女人。

腊月二十三,新洛阳的大院里猛然间热闹起来。原来,是学徒车间的女孩子回来过年了。两三百花季少女,一阵阵的燕语莺声,大院变得花团锦簇,这里也是她们的家。其实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是家。刘天祥、高海两兄弟,是姹紫嫣红中的两片绿叶。灶王爷啊!绿叶还需红花伴哪!

刘巧儿、赵萱两位母亲,双眼,不,一共四只眼,在花海与绿叶中搜寻,寻找着蛛丝马迹。与大儿子几个月没见,一边一个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刘天祥身上看不出一点“疯牛”的影子,反倒是沉稳如山,赵萱从他身上隐约看到了徐德勇大人的风采。刘天祥展颜一笑,好像冬日午后的阳光,正要开口,周岁不到五岁的小高洋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大哥、二哥跟我一起看书。”

大院的不少女人都给女孩子们带过课,这会儿扎在一起,一小堆儿一小堆儿凑成巨大的一堆儿,叽叽喳喳的,高乐带着三个儿子躲开好远,还是觉得耳边嗡嗡的,没法儿说话。

“凑在一块就这样!”军旅的锻炼使刘天祥练出了一幅大嗓门。

“太吵了。不理大哥了。”高洋气的一扭头。

“哈哈。”刘天祥抱起小弟弟原地转了三个圈儿。

“咯咯。。。。”

黄昏入夜之时,开始送灶,大院的灶王龛供的是男女二人,也就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祭灶也不忌男女。原先在海河边,小院就不兴跪拜,来到乐州,高乐就彻底废了跪拜之礼。

自从发生了“牛头王”一事,乐州大院就统一称为‘乐王府’,实际上就是求个名正言顺,或者说是‘拉大旗扯虎皮’吧。今日主祭就是那小小的乐王--高洋,也只有他一人跪拜。高洋用的是范大成的《祭灶词》,童音朗朗: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流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不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天津话“四”,“事”不分,听小高洋念起来别有一番意趣。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高洋双手一伸:“我、要、炮!”

年复一年,往事如烟。看着孩子们渐渐长大,高乐觉得心中很多东西渐渐模糊,只有亲人的音容越发清晰。

家,天津人恋家。其实,哪里有亲人,哪里就是家。天津人恋的是那浓浓的亲情与温情。即便在后世,物欲横流、人情淡漠,天津这座城市仍然打着温情的烙印,痴心不改。这里,一样的温情,一样的家。到目前,这儿仍然称得上世外桃源。恍惚之间,高乐对自己的作为有些疑惑,对吗?

。。。。。。

忽忽悠悠,忽忽悠悠,如作梦一般,时间就过去了。

。。。。。。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高洋祭灶的词儿还事那套,声音已经不稚嫩。原来转眼之间已经是公元九年的腊月二十三了,天津卫移民军户到乐州已经七年多了。

这些年,北乐州的变化地覆天翻。十字交叉的两条铁路贯穿南北,东南西北中五座大城,几条小运河连接水域。人口总数达到两百九十万,儿童比例大,男丁仍然奇缺,预计未来二十年,人口可能达到千万,男女比例才会趋于正常。农业发达,工业基础健全,机械农耕开始普及,人民富足,经济繁荣。

海军一万两千人,海军陆战队一万六千人,陆军一万两千人,完全进入了热兵器时代。这四万军人,是最受敬仰与欢迎的人群,也是以青鸟部落为首的母系氏族仍旧保留传统的重要因素。

南乐州与北约州联系紧密,海运贸易异常繁荣,成了主要的矿石和橡胶供应地。东部各部落与印加帝国战争相当频繁,在战争中,东部的部落联盟逐渐强大起来,隐约有了与印加帝国分庭扛鼎之力。

以林天祥和高海为首的小院下一代逐渐成长起来,严格的教育和先天优势使他们绝大部分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新锐,正在努力学习着接手父辈的工作。今日众人集中在新天津的大院里祭灶,虽然是灶王龛被请到院里,众多的人口也显得过于拥挤。

“也许,”张四虎看了一眼兄弟姐妹,“他们应该分出去了,形成一个新的小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玄尘道途终末忍界绝对一番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重生之我的宦官生活宦官之上我开创了一个神系盛唐纨绔进击的大唐驸马爷聊斋之长生皇道金丹最佳姑爷我不想当姑爷造化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