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二十九章、乱法犯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李汲早早地便在刘希暹身边暗布了棋子。

此番刘希暹受张皇后诱使,协助发动宫变,杀李豫和李辅国,扶越王李系为太子,受诺事成之后,升为神策大将军,实掌北衙,或者外放为一镇节度使。他知道难免要和英武军起冲突——虽然没想到马燧的决断那么快——不敢带出那些常吃李汲宴请的部将,而让他们全都留守衙署。

但还有几个曾经跟李汲交好,却在李汲与刘希暹撕破脸皮后,便及时“悔悟”,再不赴宴的将领,刘希暹就没那么警惕了——实话说也警惕不过来,真要是把所有曾染“污点”的将领全都留下,他本人也接近光杆司令了,很难掌控得住数千兵马。

这些将领原本还在犹疑,虽说李汲事先给透露了一些风声,说宫中恐有变乱,刘希暹妄图谋反,终究形势不明啊,而且李汲也不在……原本围将上去,是想劝说刘希暹赶紧结束与英武军相争,尽量尝试靠谈判来解决问题——

这仗打得莫名其妙,输了暂且不论,若是打赢,必然与英武军以极大杀伤,则咱们将来如何跟二郎交代啊?

谁成想刘希暹急切、恼恨之下,一时嘴快,竟然说出了“等皇后、越王杀了太子和李辅国”的话,这几名将领不由得对视一眼,随即同时举刀,恶狠狠地劈向了刘希暹……

刘希暹既死,此战不足一刻,便即落下帷幕。马燧命反正诸将勒束部众,而将刘希暹的党羽十余人尽数擒下,捆绑起来,并刘希暹的尸身,囚于英武军衙署,随即发兵控扼外朝和中朝。

马洵美打的如意算盘:我只要掌控住了英武军,再拿下神策军主力,占据含元、宣政二殿,就可以从为人驱使的棋子,摇身一变,成为棋手之一。不管宫里打生打死,最终谁胜谁负,都不可能忽视这支庞大的力量,而必须加以安抚——换言之,哪怕皇后赢了,我也可以当功臣嘛,皇后被迫只能将预定给刘希暹的赏赐,转授于我。

那若是皇后妇人心胸,罔顾大局,一定要与他放对呢?

马遂才刚掌控住局面,便请人出宫去请李适和宰相们——没请李汲——则若宰相在手,就多了一份可与宫内谈判的筹码;而若李适在手,大不了奉那位皇长孙为旗号,起兵为太子报仇啊!

只是李适和宰相们尚未请来——前者也根本就请不来——马燧派人入宫探查,大概明了了局势发展之后,便应李辅国之召,亲率五百英武军入宫,同迎李豫于跑马楼前。

这时候已过午夜,长庚初现于东方,宫中局势基本底定,众人围绕着李豫,请其示下。李豫先问李辅国:“圣人安否?”

李辅国躬身答道:“老奴命人远远地拱卫长生殿,未敢惊扰圣人……恐是还在安睡呢。”

李豫点点头,又问:“皇后如何?”

“在蓬莱殿,老奴发兵围……保护之,无恙。”

李豫轻轻叹了一口气:“何至如此啊……”顿了一顿,顾左右道:“是否应当先去禀报圣人?”

李适建议:“可命李汲去向圣人禀报。”

李汲瞟了他一眼,问道:“可要着甲?”

他明白李适的意思,是想让自己做当代尉迟恭。

想当年“玄武门之变”,尉迟恭率七十骑来援秦王(太宗李世民),亲手射杀了齐王李元吉,旋即奉命入宫告变。当时高祖李渊在海池泛舟,压根儿不知道儿子们在外自相残杀,忽见尉迟恭披甲执矛,大步而来。李渊大惊,问:“今日是谁作乱?卿来此何为?”尉迟恭禀报道:“秦王因为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杀,唯恐惊动陛下,特遣臣来宿卫。”

李世民可够狠的,他自己不先去向老爹禀报,说我杀了大哥、三弟,而派部将尉迟恭前往,抑且还甲胄齐整,手执兵器。想必当时的李渊,心中肯定一万匹草泥马呼啸奔过,心说老二你啥意思?向我示威吗?我若是不肯追认你这场政变的合理性、合法性,眼前这黑大个儿会不会当场奋起一矛,把我给捅了啊?!

因此如今李豫有些胆怯,不敢直接去面对老爹,才刚一犹豫,李适就提出来:“可命李汲去向圣人禀报。”思路跟当日的李世民别无二致。李汲当即会意,心说尉迟恭是披甲前往的,这才迫使李渊连磕巴都不敢打,捏着鼻子认可了李世民所为,那么我是不是也最好穿上甲胄再去见李亨呢?

虽然知道李适这是把自己当枪使,李汲却并无退缩之意。因为他也挺想看看,那混蛋皇帝见到自己之后,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是跟在文书记载中李渊似的,“其意乃安”呢,还是脑子一抽,竟敢勃然大怒啊?

谁想到问话才出口,李豫当时就火了,瞠目叱喝道:“李汲住口!”随即觉得这样不大好,又转向李适:“适儿住口!”

恰在此时,左右禀报:“皇后遣人来见太子。”

李豫闻言一愣:“是何人?”

“是申山人。”

李辅国派人包围了蓬莱殿,并且搜捕“五贼”,则没有他的命令,任何宦官、宫女,都不可能被放出殿外,唯有这位“申山人”,地位特殊,兵不敢阻。

“申山人”名泰芝,乃是湖、衡之间著名的修炼家,据说擅道术,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遂被李亨闻名召入宫中,深受帝、后的宠信。潭州刺史庞承鼎曾当申泰芝在外游历的时候,以妖言惑众之罪逮捕审讯,结果反倒被李亨召还申泰芝,下庞承鼎于狱。大理司直严郢为庞承鼎辩诬,为李亨所斥退,终杀庞承鼎,而流严郢于建州。

因此就连李豫,也不敢轻视申泰芝,便即招手请他过来。申泰芝羽冠鹤氅,翩然而至,到了李豫面前深深一揖,说:“太子殿下,皇后有语,命我转告殿下……”

李豫本能地把身子朝前一倾:“皇后复有何语?”

申泰芝大袖一摆,猛然间从袖中探出一柄匕首来,寒光一闪,直刺李豫!

这一下促起不意,李豫根本来不及防范,就连闭目待死的余暇都没有,只能眼睁睁地瞧着匕首临近其胸……

电光火石之间,侧旁突然飞出来一脚,正中申泰芝肋侧,“嘭”的一声,将那妖道踹出一丈多远,一个狗吃屎趴在地上,就此晕厥过去。

出脚的自然是李汲。旁人都敬这位“申山人”,唯有李汲,向来瞧不惯搞封建迷信的和尚、道士——正经宗教家,往往倒不会自称有什么法术、神通了;尤其我哥也是道士啊,也是山人啊,你瞧他何尝会玩儿什么妖法?

因此旁人都不提防申泰芝,李汲可一直斜眼盯着他哪,不等申泰芝探出匕首来,李汲便见其人目光闪烁,于是本能地便迈上一步,抬起腿来,就此踹飞了申泰芝,再次救下李豫的性命。

李豫吓得魂不附体,半晌缓不过来,李辅国却连连搓手:“此必皇后所遣也……这皇后,真的留不得了!”

李豫疾速喘息几声,稍稍镇定了情绪,先朝李汲微微颔首,权当是致谢了,随即转向李辅国:“李公不可,孤不能背负弑母之名……”随即一声长叹:“只能由孤去向圣人进谏,请求废后了……”

没办法,只能我亲自去见老爹啦。

于是在众人拱护之下,直往长生殿而来。到了殿门前,李豫一摆手,诸人止步,他独自一个犹犹豫豫地迈步而入。李汲心说可惜啊,不能亲眼得见李亨听闻宫变时的有趣表情。

过不多时,突然间殿内传出来李豫的哭声,随即一声大叫:“圣人,驾崩了!”

李汲吓了一跳,心说不会吧,难道是被你所弑?!估摸着李豫没这胆子……应该是被你给吓死的吧……

死的好,死的妙,死的呱呱叫,别别跳!也省得再重新打扫太极宫,把李亨当上皇圈进去了。

且说殿外诸人听闻噩耗,俱都屈膝跪拜,伏地大哭,李汲也不好鹤立鸡群,只能照做。当然啦,他仅仅空嚎几声而已,随即微微侧头,一瞥李适,小家伙倒貌似是真哭啊……也对,李亨虽然不堪,私下说起来混蛋皇帝的种种昏招,李适也常捶胸顿足;但李亨一惯待这个长孙不错啊,真论起亲情来,李适跟老爹的感情,绝对没有跟祖父来得深。

哭了一阵,李辅国先收悲声,起来朝李适深深一揖,然后迈步入殿,过不多时,便把李豫给搀扶出来了,口中劝说道:“圣人遐升,国家无主,还须殿下总筹诸事,不可过于悲恸啊……以老奴之意,宫中事,暂为殿下主之,殿下当出外见宰相,以安人心、定国事。”

李汲闻言,赶紧表态:“臣愿领英武军,卫护殿下出见宰相。”

李辅国说“宫中事,暂为殿下主之”,言外之意,他要将禁军全都掌控起来——老阉妄图总领北衙已经很久了——李汲闻弦歌而识雅意,当即提醒李豫:起码英武军还是交给我来带保险,不能全都落老阉手上。

只是也不知道以李豫的智商,能不能够领会了;李适是肯定能听懂的,只怕悲伤失神之际,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李豫抽抽噎噎地道:“一切都仰赖李公了……”顿了一顿,又说:“神策不可信,可调往皇城,外朝由威远军接防。”

“喏。”

李豫一指李汲:“长卫,英武军还是由你统领;神策由马燧暂掌,威远则予李晟。”

三将齐声领命,李辅国愣了一会儿,想要苦笑,却又不敢——苦笑也是笑啊,这皇帝才死,怎么能笑——只得扁扁嘴,垂下头去。

旋奉李豫出紫宸门,与宰相们相见,行监国之礼,李辅国与李适一人一句,向朝臣备述了前情。当日下诏,大赦天下,并恢复年号制度,且仍以建寅月为岁首,即从本月始,定为“宝应”元年。

也跟李亨似的,先把老爹那些虚名花活儿给更改了,恢复原状。

次日即在两仪殿为李亨发丧,宣读遗诏——天晓得哪儿来的。百官恳请,国家方乱,贼势尚炽,大位不宜久悬,于是李豫便在柩前继位。

继而废先皇后张氏,幽于别殿。杀朱辉光、马英俊等“五贼”,及山人申泰芝;越王李系、兖王李僩俱赐死;张氏所亲者女道士许灵素等,及神策军附逆将校三十余人远流;张氏之兄、驸马都尉张清贬硖州司马,其弟延和郡主婿、鸿胪卿张潜贬郴州司马,其舅鸿胪卿窦履信贬道州刺史。

惩罪之后,自然就是赏功。李豫首先下诏:“国之大事,戎马为先,朝有旧章,亲贤是属。故求诸必当,用制于中权;存乎至公,岂惭于内举——特进、奉节郡王适为天下兵马元帅。”复以兵部尚书、判元帅行军、闲厩等使李辅国进号“尚父”,飞龙闲厩副使程元振为右监门将军。

其下,李汲、李晟、马燧三人功劳居首。升李汲为正五品上兵部郎中,仍行英武军长史,实掌英武军;升李晟为从三品左威卫将军,行威远军指挥使,实掌威远军;升马燧为从六品上著作佐郎,兼神策军长史,实掌神策军。

百官面前,李豫称赞李汲,说:“李长卫仗键而立宫门,使朕得脱大难,可称‘键侠’也!”

李汲心说皇帝也来虚的,我明明是堵着飞龙厩衙署之门,怎么就变“宫门”了?而且啥玩意儿,“剑侠”?我是使刀的啊……难道你说的是“键”侠?嗯,没有在中间加一个“盘”字,足感盛情……

“阁老”杨绾起身奏道:“陛下虽欲奖掖李汲,然而此言不妥。‘侠’非好名,斯所谓‘侠以武乱法’是也。”

杨绾素来看重李汲,又是他娶亲的媒人,加上素性耿介,不避权贵,因此站出来进言,纯出一片好意。他担心李汲从此挂上个“侠”名,近江湖而远朝堂,近武而远文,对其前途不利啊。

只可惜李豫久在东宫,压根儿就不清楚杨绾和李汲的交情,只当是老头儿刻意贬损李汲,或者要给自己这新皇帝来个下马威。于是冷冷地注视杨绾,徐徐开言道:“又云:‘儒以文乱法。’”

杨绾大惊,只得伏地请罪,承认失言——你一儒家信徒,跟朝堂上瞎引用法家的话干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反叛的大魔王你老婆掉了奸夫是皇帝盖世双谐玄尘道途终末忍界绝对一番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
相邻小说
仙魔编辑器我有一座无敌城睡龙无限残说恶毒妖怪只想种田[快穿]战国修罗传(御宅烟魔)在影视世界里降妖除魔武道神皇神尊皇妃在异世万火神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