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15”打假日媒体曝光了许多造假企业,人们还不知有多少伪劣、假冒产品流向市场,特别是哪些生活用品和食品假冒伪劣老百姓深感痛恶,打假更应强烈些。
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打击假冒、伪劣的行动,唯独古玩行业没有打假活动,这是为是么呢?
这要从古董的历史渊源和特性説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中华大地悠久灿烂文化和先民聪敏才智创造出许许多多的文化艺术品,历代王朝都藏有前代的珍宝,而历代文人雅士更是喜爱。
像唐太宗喜爱王献之的兰亭序帖就把她连同自己埋葬了,后人只能赏识到历代文人的摹本,至于仿品更是多如牛毛。这样看来,古董珍宝原始的仿制是为了保持他的文化血脉和赏识,完全是仰慕爱。
并不是像当代、现代一样大都为了盈利去大肆造假。远的不説,就説国画大家张大千吧,年青的时候还没出名,著名书画家陈半丁因收到一石涛的山水册页而喜气洋洋邀许多文化友人来品鉴,一旁的年青后生张大千语出惊人:这是我早几年仿石涛的册页,张如此高的艺术仿制,连当时的鉴赏大家陈半丁也骗过了,可见张大千的仿古书画艺术是多么的高超。
但是古人仿制前人的艺术是充满虔诚崇拜而传承了艺术,更何况大多是文化艺术人仿制本来也是一件艺术品。
因此,仿品大多也是一件件艺术品,像我们在大多数博物馆看到的宋、元名家书画大多是明、清艺术家的仿品,但艺术价值、商品价值、艺术价值优在。
我们刚开始收藏瓷器是,经常遇到瓷器上写有“仿元人画法”的款,这些多是清末、民国后绘制的,尤以浅降彩画瓷最多,这是因为浅降彩瓷画多是文人绘制,他们仰慕宋、元绘画而在瓷画中流露出现,这就不难理解这几年画得好的清末、民国浅降彩瓷器价格也上去不少。
可以这样的説,解放前的古玩交易市场是不存念“打假”的而是因古旧的古董多。那么“打眼”为历史上传下来就是这样的规矩,买卖双方一个愿出一个愿进,很少示人讲明。
但如今不同了,哪个古玩市场不是百分九十以上是仿品、赝品,大多数挂货铺(古玩店)也在出售假古玩,就是小的拍卖大多也是靠不住的拍品,这就是古玩行的规矩,买卖成交古董交易卖家是不保真的,买家只有通过自己的眼力判断真、假,吃亏、见便利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打眼”(卖假)与“捡漏”(卖好东西)买卖双方一般从不反悔也不大言语。
再一个,古玩市场若打假那整个市场百分之九十上都要退出,市场几乎关门。更何况古董的鉴别标准从来就没有一个定准,最近苏轼的功甫帖国内外专家闹了这么多场也没有定论。那么怎样在这鱼龙混杂的现代古玩市场中卖到真正的古董呢?可以説“捡到漏”是需要先做足功课的。
先前讲了玩古玩一要有多余的现钱,拿养家糊口的票子来“捡漏”不值得也太冒险不现实。
在入古玩行之前先要有一颗热心,大多古玩人是痴迷与自己这种活法,那个没有几次“打眼'的深刻教训,但大多无悔的忠心与自己喜爱的事业走下去,俗语説: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就是幸福。最后説説做足功课,先要看懂你喜爱的哪方面的古玩几本权威著作,如中国陶瓷史、中国书画史、中国玉器等等,弄懂了这类古玩的渊源、分类、基本属性后,再结合鉴定方面的书到古玩市场去多看、多摸,少购。特别注意与有眼光的老玩者交流学习,我的初入门没有师傅李的指引我不知多吃多少亏,少打了眼。
我的经验是:市场尤其古董市场是古玩人学不完、永远也学不全最好的老师,如今这么多古玩贩子、古玩商人、艺术品拍卖公司能生存下去,就是因为这个市场还是可以锻炼人、养活人的,只要你爱她,没有什么事做不到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