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娘两个兴高采烈的数完钱, 李秀英又数了一次, 不可置信的喃喃道:“我了个天啦,居然有一百块钱1!”
说着把钱递给了顾庆海, 让他也过过瘾。
顾庆海接过去厚厚的一沓,用手指沾了沾嘴皮子,一分一角的数起来。
越数嘴角翘的越高, 心想这么多钱, 不枉自己得到消息后特地把近十年存的油票都给用了,还借了别人家不少。
等他数完钱, 把钱往眼巴巴看着的李玉香手里一塞:“来, 给你也过把数钱的瘾。”
李玉香长这么大哪摸过这么多钱, 手忙脚乱的接过去,一张一张的数的可认真了。
等一分一分数完了,才有些意犹未尽的把钱交还给了顾庆海。
顾妩看这一家子的财迷样, 不知怎的,心里也有些高兴。
“我看我小姨妈跟小六两个都要钻进钱眼里去了,以后干脆学会计吧, 整个单位的钱都让你们管。”
李玉香想象了一下自己每天数钱数到手软的场景,砸吧了一下自己的嘴:“这好, 我就学会计, 以后上银行当会计去,每天数钱数到手抽筋。”
真是想一想都美滋滋的!
顾小六隐约也知道银行是存钱的地方,而钱可以买好多糖回来, 所以也跟着起哄:“当会计,当会计,小六也要当会计。”
顾妩:“……”
开个玩笑而已,再过些年银行点钱都用机器,真要靠人数,以后世那通货膨胀的程度,非得数残了不可。
————————
因为吃到了甜头,自那以后的几集,顾庆海两口子晚上发好几大的缸的面,早上三四就起床,然后尽可能多的炸好油饼,才推到集市上去卖。
但由于他们两口子上一集卖油饼卖的太快了,不免也有其他人家学着一起出摊卖油饼。
不过因为三一二国道正好穿过宁远镇,过路跑长途的运货车数量着实不少。
李秀英做的油饼、麻花又比其他家的分外好吃些,所以尽管多了不少竞争对手,但两口子卖的油饼还是一出摊就被抢光了。
看的其他几家时不时过来眼热一会,还有姓王的一家特意买了李秀英那的油饼,试着吃了吃。
王婆心里直嘀咕:这李秀英以前做的饭是好吃,村里村外的哪家过红白事都喜欢请她帮忙掌勺,但也就比自己做的好吃那么一点儿,怎么才几天过去,就好吃成这样了呢?
这比起百货大楼那里卖的点心也不差啥了,还一直热乎乎的。
这么冷的天,也不怪那帮司机们一闻到味儿就跟饿狼扑食一样了。
顾妩看自家便宜爹妈挣钱挣的这么起劲,心里不免也有些痒痒。
更何况以顾家现在的情形,未来几年这边又没有大灾荒,倒是不用担心家里吃不饱。
可有光明正大把空间的东西往出来拿的机会,她也不会放过不是。
而且能把日子往美了过,谁愿意整天吃糠咽菜的,手上还连一毛钱也拿不出来。
所以她在知会了顾庆海两口子以后,接了五块钱,就跑百货商店买了红纸、毛笔、墨汁回来。
当天晚上带着一帮小的,把纸裁成了两长一短的对联模样。
等开集的时候把家里的桌子往卖对联那块儿一放,先出手挂了一副,就戴好解放帽,定定的坐在那等生意上门了。
论理,其实上头前几年有红头文件,倡导大家过革命性新年,不但对联、门神不让贴了,连烟花炮竹也不让放。
刚开始规定的两年,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执行的还挺严格的。
但这边几百年祖祖辈辈都是热热闹闹过来的,猛不丁的不但不让置办,甚至连年夜请祖宗都不让了,大家越过越觉得心里憋得慌。
不知从啥时候起,大家该贴还是贴,该置办还是置办,那年过去也没见上头来人说啥,就又没人管了。
而且可能是物质生活不够美满的原因,大家伙对贴对联,请门神这些活动,反倒越来越上心。
要是哪家的对联写的寓意又好,字又好看,那一正月都会有闲着没事的人跑过来围观。
其实想想也没办法,这时候虽然已经有电视了,但价钱贵着呢,别的地方怎么样顾妩不知道,但宁远镇是没有的。
这要是不冷的时候,还时不时有幕布电影下乡来,让大家乐乐,但这气候,还真没人冒着耳朵都冻掉的危险跑这地方支援群众来。
所以大家伙是娱乐活动那是相当的匮乏,除了自己找乐子——扭秧歌串门,就是窝家里睡觉去了。
可坐了好一会儿,买对联的人没等到,倒把一群卖对联的给引过来了。
“小丫头,帮你爷爷看摊子呢?”
这对子寓意好,字也有点意思!
顾妩闻言抬头甜甜的一笑:“没,我自己挣点零花钱。”
问话的那人听了小丫头这话转头跟一帮子老友们一起乐乐,才笑着说:“调皮。”
这笔力,打眼看去就知道至少也得练个二三十年,个小丫头哪写的出来。
顾妩知道自己说着话挺没说服力,干脆把手从袖筒里往出来一取,就想让老爷子们自个瞧瞧。
但她一接过墨汁瓶一晃,发现盖子居然冻上头了。
顾妩过来也有些时间了,虽然失望于不能修真,但内力的练习她可从没停下过。
有灵泉水的帮助,眼下七层的内力马马虎虎也练到了两层,运功化瓶墨汁基本跟玩的一样。
所以她默默地运了运功,踩着小矮凳,当场就提笔写了一副。
她写的过程中,路过看见一小姑娘踩着小凳子写对联好奇的;找不到别的摊主顺过来的;见大家伙都围着一圈跑过来看热闹的。
不一会儿,顾妩的小摊就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她刚一收笔,就有懂行的叫了一声:“好!”
然后见猎心喜的过来细心琢磨了一下,越琢磨越觉得写的有滋味。
而刚领头过来围观对联的韩老头子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顾妩写好的对联,有点不可思议。
“丫头你这字跟谁学的,练了有几年了?”
“跟我顾爷爷,练了也有那么三四年吧!”
村头的顾老头是个传统老中医,虽然药方开的一般吧!但他确实写的一手好字。
不知道是因为碰巧都姓顾的原因,还是顾小五背书过目不忘的原因。
对谁都一副臭脸的顾老头,对顾小五那是相当耐心,时不时还给她买些好吃的。
个五六岁的小孩子知道个啥,哪有好吃好喝的就往哪钻呗。
哪管去那里要不要背汤头歌,要不要学那一排药柜上各种各样的药。
那时候顾庆海忙着给一大家子当牛做马,盖房、挣工分、上大坝那里修坝,基本没啥功夫回家。
李秀英也忙着做饭、养猪、上工,基本也没啥功夫管孩子。
索性这时候的女孩子不咋金贵,放外头也没人偷,就随顾小五跟着大孩子们东家走西家窜的玩了。
后来上学她有处去了,除了按饭点回来,还真没人管这帮毛孩子上哪霍霍去啊。
所以顾老头没死之前,那里就是顾小五的零食铺加秘密基地。
反正只要背药方背的好,顾老头对她那是言听计从。
不仅能在那边拿顾老头赤黄热的小秤称药材玩,还能定时有好吃的投喂。
当然,这毛笔字就是这期间强被制性的学的一点,顾庆海他们也是知道的,不过顾老头死了以后没人督促,她那点基础也就荒废的差不多了。
但顾小五荒废了,自己却没有啊!说实在的,她写的这一笔字,那可是当初在康熙眼皮子底下被硬生生逼出来的。
说一句夏练三九,冬练三伏也不夸张。
不过苦是苦点,但效果也好,没看当年康熙的收扇子任务,就数她被点到名的次数最多吗?
而且根据民间书法大家那里的评价,历代的皇帝里,她的书房都能进前三了。
再加上顾小五这具身子现在被她调养的还真不错。
所以眼下这一笔字虽然没有前世的笔感,但糊弄糊弄大家还是够用的。
“老韩要不要上去比一比?”
这韩老头解放前是个在私塾教书的,书法很有两把刷子,后来参加革·命的时候断了腿,当时就安顿在安宁一家老乡家里。
后来腿瘸了回不去部队了,干脆就向上头打了报告,在这边安了家。
因为这个原因,当地政府对他特别照顾,时不时有人送温暖,加上他自己的工资,平时不缺吃不缺穿的,就爱找几个同好比一比书法。
偶尔心情好了还摆个书法摊子显摆一下。
不过今儿这小姑娘的字,懂的一看都知道,比老韩写的好几个跌。
韩老头闻言瞪了瞪眼:“比不了比不了。”
这帮坏怂就是想让自己出丑,不过顾爷爷?
也就那老头了,老顾倒是运气好,临死临死了,还收了个天分这么好的徒弟。
作者有话要说: 21号的
1问过物价,当时一个油饼两角钱,一根□□花三角。
卖100块大概就是三百多个油饼,一百个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