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神龙元年,六月初八,隋帝逊位,陈帝登基。
陈克复新皇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得大封文武。无数跟随他征战过来的将士们,此时自然也到了功成名就之时。陈克复不是一个吝啬之人,也深知朝廷需要以封赏来稳固群臣,以此获得他们继续对自己的忠诚。
新皇即位当天,陈克复册封长孙无垢为皇后,为陈深上尊号太上皇,母亲沈氏尊为太穆皇太后,立长孙无垢所生嫡长子陈煜为皇太子。册封杨吉儿为贵妃,李秀宁为淑妃,冯婠为德妃,翟无双为贤妃。又加张出尘为昭仪夫人、契丹妃子阿丽娜为昭容夫人,东瀛妃子苏我野丽纱为修仪夫人,靺鞨妃子玉兰为修容夫人,突厥妃子阿依古丽为充仪夫人等正二品九嫔。又册封了杨吉儿之子陈炫为晋王,阿丽娜、野丽纱、玉兰三人之女为公主。
末了,还在众人的惊讶之中,册封了新罗公主金胜曼为正二品九嫔之一的修媛夫人,册封他与金胜曼的儿子新罗王太孙陈煐为辽王。对于册封金胜曼母子两个,本来房玄龄等人是反对的,虽然他们也知道这个陈煐是陈克复的儿子,但毕竟他母亲是新罗国的公主,而且他如今已经好几岁了,而且还是新罗的王太孙,这样也没经过对方的同意,就如此册封,未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不过对此,陈克复只是说了一句话,公开未来的新罗王是自己的儿子,将来新罗王即位之后,那这新罗国自然也是他的了。到时派些兵马入新罗,这新罗还不自己的。老子皇帝派兵去儿子国王的属地之上,难道不是最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事情?
只一句话,马上就让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李奔雷、李靖等军中将领们齐齐喊好。就连原本喊着陈煐不能入皇室宗谱的毛喜,也马上笑面如花的说要马上把陈煐列入陈氏宗谱了。
对于关外的新罗、契丹、百济、靺鞨、库莫奚等部族王国,新朝中的这些武将们最就是目光一致,那就是有机会了一定要把这几个小蛮国吞并,把整个东北的关外与高句丽半岛,彻底变成朝廷的大后方。只不过眼下时机未到,只要中原一平,这些如今已经被大陈各种奢侈之物腐坏了的部族贵族们,到时又有谁能阻挡的住。
朝廷的文官们虽然表面上一直喊着儒家仁义,但实际上跟着陈克复房玄龄等人都渐渐与陈克复产生了默契,外儒内王,才是新朝崇尚。有吞并关外各部,彻底免去东北各部族之乱的机会,他们当然不会如一般的腐儒一样只喊仁义。跟着陈克复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凡事都得先将利益摆在最前面。
甚至本已经退居二线的毛喜也重新焕发了第二春,天天以自己挂着太师之职,所以当守职而整天绕着陈克复,说是要与天子坐而论道。至于他论的道,其实很简单。就是从陈克复要立陈煐为辽王之事中,找到了灵感。因此,现在天天缠着陈克复,要陈克复马上与契丹妃子阿丽娜,靺鞨妃子玉兰,东瀛妃子苏我野丽纱,还有突厥妃子阿依古丽他们使劲,以好早日生出皇子,然后把这些皇子全封为各部族的王,将来派大军护送着皇子们回外祖父家,好趁机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把那些部族王国全吞并了。
甚至为此,本来以前一向反对与那些外族联姻,说是会坏了陈氏血统的毛喜,这个时候反而主动提出,要再向契丹大贺氏,百济国,东瀛,库莫奚,铁勒,突厥等再索要王女和亲,以便将来多生皇子,好名正言顺的去吞并了对方。满心激动的毛喜,甚至已经在策划准备让张仲坚麾下的水师舰队出海,去一一拜访那些东洋南洋的岛国,及南洋沿海的王国,去跟各国求亲,求他们的王女下嫁陈克复,好实行他的教化蛮夷,华夏天下的目的。看他那模样,已经完全把陈克复当成了一个播种机。
害的到了后来,陈克复不得不见到毛喜就绕着走,远远就安排了侍卫站岗,只要听到毛喜来了,马上就躲。开玩笑,陈克复虽然在新罗国的事情上,确实是打的这样主意。可好歹是因为新罗国王无子,那孩子已经当了好些年的王太孙了。更何况,就算真的在其它部族王国上也弄这计划,可这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啊。更何况,如今新朝初立,最重要的目标是统一天下,而不是去吞并那些塞外部族。
皇子们虽还小,陈克复却已经对皇子的将来有了安排了。陈克复虽然年青,可事实上陈氏宗族全在江南,他这个皇帝实际上完全是个孤家寡人,完全没有宗族守护支持。为此,考虑良久后,陈克复准备实行藩王制度,不过考虑到汉朝的七王之乱,与西晋的八王之乱,还有明朝的靖难之变,以及后来的宗室养猪状况,陈克复也在综合了前后的因素之后。
最后决定,还是实行藩王制度,不过要避免藩王将来做乱,或者只是一味的养猪。陈克复决定,所有的皇子与藩王的王子们在十五岁成年前,全部在京中居住教育。十五岁后,皇帝与朝廷朝廷考核,品德与能力俱佳者才能封王,并且在满二十岁后,就封藩国。而且还专门规定,所有的藩王必须封在大陈神龙元年之后开拓的疆土之上,就是如今最边疆的琉球岛,耽罗岛,漠北行省、海东、海西,越南等行省都不行。
所有的藩王必须封在建朝后开拓的疆土上,而且藩王没有管民权,也没有统兵权。藩王每人可以拥有一府千人的护卫,坐镇边疆,他们行的是对地方官员与军官将领们的监督权。而且藩王的护卫没有皇帝的命令,不准出藩地,藩王护卫的军官也全由朝廷任命。
但是藩王对地方有监督与守护职责,如有敌人入侵,他们必须率护卫协助防守,作为朝廷最忠诚可靠的力量守卫在最边疆。而万一中原有人叛乱,则诸藩王可以立即受皇帝诏令率军回中原勤王。并且为了限制藩王的力量,除了护卫的军官都由朝廷任免外,护卫兵马也会五年一轮调。并且蕃王有亲王,嗣王,郡王三级,亲王的藩地有一县,嗣王藩地则只有一镇,郡王的藩地则就只有一座城堡。
而且规定藩王的儿子五岁起须在京城教育,十五岁考核,除了世子外,其余考核不佳者不能封王。所有的王爵,藩王的世子袭爵须降一等袭爵。而藩王的其它儿子们,就算考核过关,也得降两等袭位。而一旦爵位降到郡王以下的国公,那么就不再拥有分封藩国的权利。而皇族子弟没能封王者,朝廷有专门的俸禄优养,但不会太过丰厚。皇族子弟的爵位一旦降到子爵以下,就可以参加文武科举,可以为官。
这一整套的藩王制度,对比于之前的汉晋等朝代来说,可谓是十分的苛刻。但陈克复实行的就是精英化,优秀的皇族子弟镇守边关,普通无才能的皇族子弟则留在京城。而严苛的获封资格,也是为了限制和避免出现如后世明朝那样,天下各地一年的税收不够藩王们食禄的情况。
有藩王坐镇边关,就能加强朝廷对边关的监督与守护,也能减免诸王全在京城时的各种争斗。而分封到最边疆,并严格限制藩王的权利,则能避免出现藩王作乱的情况。一旦发现藩王作乱,朝廷就能调边关部队捉拿。甚至让他们远离京城,也能避免藩王谋反。就算藩王谋反,与中原京城相距遥远,他们也难以杀回来。有皇子留在京城,也是藩王的人质。
层层限制,既要合理的发挥这些皇权们的力量,制约那些武将及朝廷中的臣子,也为避免皇族内部的争斗。陈克复还不到三十岁,他相信只要经过二三十年的时间,这套藩王制度也就完善了。
对于这全新的藩王制度,朝中大多人是持反对意见的。毛喜和鲁广利等老臣都以为这样做,对皇室成员太苛刻,而且优秀的成员全藩王在外,不免皇族力量削弱。容易给有野心的臣子们机会,出现远水解不了近火的忧患。而如房玄龄等文臣们意见又不同,他们担心的是藩王制度最后容易变成如汉朝与晋朝那样的藩王坐大,最后反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可能。
对于此,陈克复也只能细心的和他们交待。曹魏当年几代人杰,最后一统汉末乱世,建立曹魏。可最后却很快被司马篡位,其中有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曹魏虽能臣名将很多,甚至兵强马壮,可皇族却一被朝廷压制,没有分封诸王。以致于最后曹魏的大权被司马篡夺,最后被司马氏篡国。
而司马氏篡国自立为晋后,也正因考虑到了当初曹魏的灭国教训,他们大封诸王,但诸藩王的权利过大,甚至不但管民还拥军,最后完全成了一个个的国中之国,这才有八王之乱,最后灭国。而历史之上,唐朝不封藩王,结果武将集团势大割据之后,无人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