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大举入侵沙俄,连连取得胜利的时候,德国总参谋部认为打破欧洲战场僵局的时刻到了。
德国统帅部的冯?法金汉认为东线战场已经没有悬念,因此停止向东线增兵,反而计划在西线打开缺口。他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因此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德军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170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凡尔登是巴黎的东部门户,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法军统帅部也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
1914年2月,德国皇太子亲率21万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凡尔登的保卫力量比较虚弱,但由于气候条件不佳,德国的进攻推迟了,为法国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法国调集了两个师进入这个地区。
德军第3军、第7军、第18军,总计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雷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
在主突方向上,德军步兵比法军步兵多两倍,炮兵多4倍。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
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F.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2月21日8点10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德**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9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多发炮弹,然后在空军大批机群的掩护下,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用三个军(第三、第七、第十八军)的兵力进攻,先头部队首次使用从中华帝国进口的火焰喷射器来扫清战壕。
下午,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日占领第一道防御阵地。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法**队被迫后撤。
2月25日,法军统帅部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H.P.贝当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5月1日起由R.-G.尼韦勒继任),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
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能阻止德军的进攻。
自27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
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
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白磷弹,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进攻。
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
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
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24日,法**队被迫放弃第二道防线,25日德军用强大的火力进攻占领了杜奥蒙要塞。
就在英法联军在凡尔登战役中处于被动局面时,他们从中华帝国进口回来的第一批50两M07式战车完成了训练工作,于是英法联军准备在索姆河发动一场战役,以便牵制和吸引德军主力,减轻凡尔登战区的压力。
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这场战役的设计目的本来是为了减轻东线俄**队的压力,但东线很快陷入了僵持,俄国在中华帝国的暗中支持下,稳住了战线。反而协约国遭到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变得非常的被动。
协约国最高统帅部制定索姆河战役,最终变为牵制凡尔登前线的德军的作战计划。
法约勒将军的法国第6集团军和罗林森将军的英国第4集团军在福煦将军的统一指挥下,突破囤驻在富科库尔、埃比泰讷(40公里)地区的德国冯?贝洛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同时,协约国联军司令部将骑兵兵团调向法军负责的佩罗讷、莫伯日和英军负责的巴波姆、康布雷准备打开突破口。
英、法联军为索姆河战役准备了足足5个月,共有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一个战车团五十辆M07式战车,英军为了防止德国间谍发现,将战车装进了巨大的水箱中,于是协约**队便将M07式战车起了个外号叫坦克。
另外,英法联军还准备了2189门火炮,1160门雷击炮,约1300架飞机。飞机当中,协约国获得了来自中华帝国的H1N1型轰炸机,对外宣称O100型,一共100架。
德军方面,阵地防御由3道阵地组成,全纵深为7至8公里。德国第2集团军则有8个步兵师,672门火炮,300门雷击炮和1114架飞机。
英法联军首先进行了7天(6月24日—7月1日)的炮击,接着出动战斗机跟德国空军的战斗机进行了大规模空战,借着战斗机掩护,100架O100型轰炸机携带300多枚航空炸弹,几乎完全摧毁德军第一阵地,部分摧毁第二阵地。
7月1日,英国第4集团军(由罗林森将军指挥)从马里库尔至埃比泰恩25公里正面向巴波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由英国第3集团军第7军在其左翼掩护。法国第6集团军(由法约勒将军指挥)从罗西耶尔以北索姆河两岸向佩罗讷方向实施辅助突击。
当日,法军和英军右翼动用了50辆M07式坦克突破撕开了德军第一道阵地外围的铁丝网和拒马等防御设施,突然出现的坦克吓傻了德军,德军大呼妖魔,迅速丢了防线,英法联军轻易占领阵地。
但英军左翼因为没有坦克开道,为德军壕沟阵地所阻。英军采用密集队形突击,遭德军马克沁机枪的强大火力杀伤,一天时间就损失近6万人,被称之为绞肉机。
7月2—3日,英法联军右翼攻占德军第二道阵地,法军一度占领巴尔勒、比阿什等德军防御要地。
此后数日,由于德军投入预备部队以及英、法联军本身在突破战术和指挥调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缺点(对各地区的突击规定繁琐,限制了军队的主动性等),加上英法联军对于M07式战车的保养和维修还不过关,战车履带行走两公里就断了,以至于攻击部队无法挡住德军的猛烈攻击,不得不暂停,等待战车修好了在前进,以致整体推进速度缓慢。
德军很快得知了英国人的坦克就是中华帝国的装甲战车,由于当初中华帝国对外展示的是M10式战车,如今协约国用的坦克其实是M07式战车,二者差距很大,因此德国这次没有向中华帝国抗议,但是提出了让中华帝国方面也出口一批战车给德国陆军。
中华帝国同意了德国的要求,但是战车交付德国陆军至少要等一个月之后。德军自然是等不起的,因此向中华帝国寻求破解之法,于是中华帝国将反战车步枪出口给了德国陆军。
7月19日,德军指挥部又投入新一波预备部队,为便于指挥,将第2集团军分编为由贝洛将军指挥的第1集团军和加尔维茨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并在防御上加长纵深,构筑了补充防御地区。
7月中旬,英、法联军仅向前推进数公里,未达成作战的预期目标。原因是德**队出现了反战车步枪,刚好可以击穿M07式战车的装甲,很快便将英法联军的30多辆战车都给摧毁了。
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联军将其部队增强至51个师、飞机增加至1500架;而德军增加到31个师、飞机增到1300架,由于作战的迟缓、胶著,遂转变成为消耗战。
9月3日起,法国米舍莱将军的第10集团军、英国加夫将军的第5集团军分别投入战斗,战场正面范围扩大到50公里宽的战线。德军增强至40个师,又不停加强阵地的防御工事。因此英、法军队的推进速度平均每昼夜仅有150至200米。
在正面狭窄的地段上,接连实施多次突击来突破阵地防御的战术,成效不大,而且极有可能耗损巨额兵力。进入秋季后,气候开始恶化,由于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斗渐渐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不过,协约国发动索姆河战役,却是迫使德军从凡尔登抽调部分兵力去对付北面的英法联军。
到了秋季,德军已经非常疲惫,德军总司令保罗?冯?兴登堡撤换了法金汉将军,任命埃里希?鲁登道夫为凡尔登战役司令。
10月21日法军发起反攻,使用了新式400毫米口径的大炮和徐进弹幕射击技术,10月24日夺回杜奥蒙要塞,11月2日德军放弃沃要塞,12月11日德军完全退到战役开始时的战线。
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凡尔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当面法军。
经数月苦战,德军虽在凡尔登以北、以东地区楔入法军防线7~10公里,但未能达成战役突破。
8月29日,E.v0n法尔肯海恩被免职,P.von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德皇批准停止进攻。
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堡和沃堡。
12月15~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凡尔登战役至此也结束了。
在10个月交战中,双方共投入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创造了战争史记录,使凡尔登和索姆河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这两场大规模战役之后,由于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德意志帝国从此失去主动进攻的能力,虽然英法联军损失更为严重,但没有达到德军预想的2:1水平。
凡尔登战役虽然使法国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但还没有崩溃,贝当由于坚持战场上的部队必须定期轮换,致使70%的法军都参与了这场战役,而德军只有20%参与了。残酷的战斗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几乎导致法军叛变,由于答应士兵今后再也不参加向德军进攻的严酷的战斗,才使叛变没有真正发生。
这样,此战过后,以后的法军士兵拒绝进行进攻性的战斗,只是守在战壕中进行保卫战。法军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机枪、迫击炮、强力弹弓(发射手榴弹)对抗来袭的德军。
欧洲战争打到这个份上,交战国双方都失去了进攻能力,完全就是拼消耗了,看最后谁的国力强,谁能够坚持到最后。
欧洲的这个情况,才是中华帝国最想看到的结果,此后中华帝国通过对欧洲各国出口军火和物资,继续掠夺欧洲的财富,大批的黄金、白银被运往中国,而各个交战国只能眼巴巴的瞅着,一点辙都没有。
中华帝国一边在欧洲大发战争财,另一边却在积极对倭国进行军事打击。
光华十四年初的登陆九州计划被一拖再拖,鉴于福江群岛登陆战的教训,帝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不得不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以便找到损失最小的合理登陆战法。
登陆作战计划被拖延,于是中华帝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也不用在西海进行战斗值班了,而是分成12个航母战斗群,每个航母战斗群被分配给太平洋舰队各个战队,分别开赴倭国各个港口城市和重要军港,实施攻击行动。
在光华十四年的阳春三月大空袭当中,帝国海军先后摧毁了大阪、神户、名古屋、鹿见、横滨、东京等倭国100多个重要的港口城市,给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令倭国70%的工业遭到破坏,仅有内陆的一些工业城市幸免于难。
同时,中华帝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和海军主力战舰,陆续摧毁了倭国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吴港、横须贺、水户、青森、千叶、仙台等,倭国的长门级战列舰3号和4号舰,以及全部四艘丹后级战列巡洋舰,还有倭国海军大规模建造的巡洋舰、驱猎舰、潜艇、补给舰等,大大小小300多艘,连教练舰和在港等待拆解卖废铁的战舰也尽皆被摧毁,至此倭国海军全军覆没,没有一艘军事用途的舰船。
与此同时,对倭国周边的海上封锁也进入到了最严格的时候。中华帝国反潜驱逐舰队连续在北海、东北海、太平洋、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利用先进的声纳探测设备,陆续击沉了倭国和美国用于货物交易的潜艇42艘。其中一半是美国潜艇。
对此,美国海军坚决没有承认,宣称他们的潜艇失踪,避免跟中华帝国发生摩擦,生怕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