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24章 同姓反目(上)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魏尚忙扬起手道:“你不必再说了。”

都尉看向魏尚说道:“可是大人你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做,你可想过自己的前程?一次两次朝廷未必察觉,可这三次四次,难免不会被朝中那些御史所查,他们若是再借此弹劾大人谎报军功,徇私枉法,收买人心,拥兵自重,大人您想过后果么?”

魏尚坐下来说道:“我没想过这些,也从来不愿想这些,我只知道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为国捐躯的将士们死了之后,仍不能瞑目,家中的亲属仍要面临饥寒之困。”

“大人您是忠心为国,所做作为都堪称名将之风。”都尉忙继续说道:“可是朝中的那些御史们可不会如此想,到时大人一旦被立案追查,难免要受到那些刀笔小吏们的侮辱,属下于心不忍啊。”

“日后的事就日后再说吧。”魏尚背起双手在屋中一边慢慢踱步一边说道:“张季家中除了一位老母之外,已再无别的亲人了,他的母亲年纪已经很大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老人家还能活多久呢?在她的晚年,若是能获得大夫的爵位,吃穿用度便能由国家拨款赡养。如此,张季兄弟九泉之下可瞑目,我的心中也能好受些。”

“张季斩杀两名匈奴,按律只能获得上造一爵。”都尉看向魏尚说道:“大人,若是想让他家中能得到大夫的爵位,可是要再多报四个人头才行啊,这风险太大了。”

魏尚迈步走至都尉的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张季年纪轻轻便以身殉国了,一个少年便能一次斩杀两名匈奴,这已属不易了。他家中的母亲若是得知自己唯一幸存的儿子也殉国了,老人家又该多伤心啊。只册封他们家为上造,实在无法让老人能够安享晚年。多报四个人头,让朝廷赐张季家大夫之爵,他的老母便能得到国家的赡养。这话说回来,张季没有儿子,等他的老母去世之后,这大夫的爵位也就会被朝廷收回了。这......情理之中,国法也当相容吧。”

都尉知道自己此刻就算怎么劝,魏尚也必然不会同意,故而他只好叹了口气看向魏尚说道:“既然大人执意如此,那属下也就不再多言了。”都尉面向魏尚深深一拜说道:“我在此替九泉之下的张季兄弟感激涕零,多谢大人了。”

魏尚忙上前扶起都尉:“将军亦是大义之人。”

待二人写好了上报朝廷的公文之后,都尉站起身拱手告辞,迈步走至门前的时候,他转头看向魏尚想要说什么,可最终却是叹了口气,迈步走出了郡府。

长安城,北门城楼上。

自刘恒收到云中郡受匈奴围攻的告急文书传至京城之后,他忙召集群臣商议应对匈奴之策,周勃率先站出来拱手说道匈奴的攻势向来迅猛,当务之急必须立刻拜封一员上将领军北上驰援云中。刘恒还是皇子时,常年驻守代国,深知匈奴的一贯禀性,他们攻势快,撤退的也快,若是不能及时派遣兵马前去驰援,结果只会是两个,第一是云中城破,第二便是匈奴劫掠之后便迅速撤回草原,等到汉军赶到之后,那自然是耗尽心神,还扑了一场空。

故而,刘恒立刻询问众臣谁人可领军北上,当下宋昌,张武二将便应声而出,请命带兵北上驰援。这二人都是刘恒的代国旧部,授予军权,带兵驰援的大事,刘恒当然最信得过这二人,他也极希望这二人能够再建功勋。就在刘恒准备拜封张武为主将,宋昌为副将,周勃在此出班举荐拜封灌婴为上将军,统兵北上与匈奴骑军一战。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群臣立刻高声附和,灌婴是沙场宿将了,与匈奴这样强大的敌人作战,自然还是灌婴出马,更显得稳妥一些。故而,刘恒只好当即拜封灌婴为上将军,即刻发兵北上。

灌婴虽已是满头白发的老将军了,可他仍是不辞辛劳,受命之后,立刻整军完毕,发兵向北而去。

自灌婴的军马北上之后,几乎每天刘恒都要站立在北门的城楼之上,遥望着北方,每每一望,便是数个时辰。窦漪房知道,这是刘恒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对匈战事,她更知道,刘恒每日站在城楼上望着北方,是在等一份捷报,这份捷报对于他太重要了,如果这份捷报能够传来,那他便有了和匈奴谈判的资本,稳定了南北两方,他的变法大计,他的强国大策才能真正开始实行。

城楼上风很凉,每当刘恒站在城楼上遥望北方之时,窦漪房总会拿着一件披风上来为刘恒披在肩上。

这天,刘恒像往常一样站在城楼上,遥望着北方。不知何时,窦漪房为他披上了一件披风说道:“陛下,城上风凉。”

刘恒转头拉住窦漪房的手,望着北方说道:“不知不觉在长安已经度过将近三个年头了。哎,此时若是在代国就好了,和云中郡的距离近在咫尺,那朕必要亲自领兵,御驾亲征,和那冒顿单于决一死战。”刘恒转头看向窦漪房,苦笑了一下说道:“怎么会像现在这样,每天只能站在这里等待,等待着前线的奏报,等的真叫人心急,心急啊。”

窦漪房笑了笑道:“陛下是想代国了吧?”

自己的心事果然被漪房一猜便中,刘恒一直紧绷的面孔也舒缓了一下说道:“朕虽生在长安,但却长在代国,代国是朕的第二故乡,怎能不想呢。代国临近匈奴,北方草原上但有任何风吹草动,代国总能最先知道。哪像现在这样,所听所闻都是奏章上所写的内容,前线的情况到底如何,朕是一概不知啊......”

窦漪房沉下头道:“汉国与匈奴作战的一大不利处,便是匈奴尽皆甲骑,而汉国多是步军。这是当年陛下还是代王时所说的话,我想......陛下是想代国的养马场了吧?”

刘恒笑了起来,他看向窦漪房道:“为什么朕的心里想什么,你就能看出来什么?没错,那养马场是当年朕亲自主持修建的,朕就是想培养出来汉国自己的骏马。”刘恒回身望着北方说道:“三年了,也不知道代国的养马场情况怎么样了。”

窦漪房开口说道:“陛下,若是这次灌老将军能够旗开得胜,一举击溃匈奴,你何不回代国去看一看呢?”

刘恒缓缓点了点头,他正要开口说话时,耳边远远的传来疾驰的马蹄声,声音越来越近,只见一名军士骑在一匹快马上,手中高举一份军报,策马向长安城下奔来。

刘恒眼前一亮,他忙道:“军报!是前线发来的军报!”

送信军士在北门城下勒住马头,刘恒急忙快步而来,军士得知这皇帝亲自到此,慌忙翻身下马,纳头便拜,刘恒忙走上前来说道:“前线战况如何?”

那军士忙开口说道:“捷报!云中郡守魏尚派兵趁夜突袭匈奴营寨,匈奴全军仓皇逃窜,现已撤回了草原!”

刘恒听罢,竟一时呆在那里,云中一郡兵力竟能不等朝廷援兵到达便一举击退了匈奴,他忙伸手将军报一把拿来,展开看去,待他看罢之后,不由仰头望着天空,默然长叹道:“太好了......”

刘恒将军报收起后,看向那名军士道:“一路劳顿,辛苦了,快到馆驿下榻休息吧。”待军士走了之后,刘恒转头看向一旁的内侍道:“立刻传大夫贾谊,车骑将军薄昭,还有宋昌张武二人到宣室来,朕有要事与他们商量。”

未央宫,宣室。

贾谊,薄昭,宋昌张武四人听到天子突然召见,忙来到宣室之中等待。他们四人互相见礼之后,薄昭抚着胡须看向贾谊笑道:“贾大夫果然是青年才俊,难怪陛下如此赏识。”薄昭看了看宋昌张武二人后继续说道:“陛下今日突然召见我等,我猜想,必然是关于匈奴的战事。”

张武站在一旁开口说道:“此番匈奴来势如此突然,云中的兵力又有限,也不知道此刻灌老将军的兵马开到了没有。”

宋昌点了点头道:“常听闻云中郡守魏尚对治军方面很有一套,若是这次云中能够坚持到朝廷的兵马到来,那我们就有了和匈奴谈判的资本。”

正说话间,只听内侍迈步而入高声报道:“陛下到——”薄昭等四人忙一起向室外拱手说道:“臣等恭迎陛下。”刘恒迈步走了进来,看到自己最信任的这四位重臣竟都早早的到了,不由笑道:“朕方才在北门等待前线的军报,这军报刚到,朕便拿上军报立刻转头回宫,可没想到还是比卿等晚到了一步啊。”

薄昭等人也都笑了起来,他迈步上前拱手说道:“不知前线的战况如何?”

刘恒将军报从袖中取出来交到薄昭的手中道:“这个云中郡守魏尚,真是个将才!”薄昭忙接过军报,贾谊等三人也忙围拢上来看阅,刘恒站在一旁接着说道:“这个魏尚竟然不选择稳妥的等待朝廷的援军,而是主动出击,趁着夜色一把火焚毁了匈奴的营寨,胆大心细,是个将才。”

薄昭等人看过之后,也都纷纷笑了起来:“有良将如此,国之大幸。”

“张武。”刘恒看向张武说道:“稍时你立刻到太尉府中,将魏尚所请为云中将士封赏的事情一一核实之后即可立刻拨下赏赐。”

张武忙拱手说道:“诺!”

刘恒看向宋昌说道:“宋昌,稍时你立刻到丞相府中传令灌老将军,言说匈奴兵马已退,他可速带大军班师回京。”

宋昌也忙拱手说道:“诺!”

刘恒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觉得一向沉重的肩头此刻也似乎轻松了很多,他不由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此番我汉国只出了一郡兵力便杀的匈奴仓皇而退,什么匈奴骑军如何如何,那冒顿单于又如何如何,魏尚此举,大长我汉军锐士之气,普天之下敢小觑汉国者,这就是代价!”

贾谊向刘恒一拱手笑道:“陛下,如今南越已定,我军又刚刚击退了匈奴,依微臣看,当此之时,当立刻派遣使者入草原与匈奴再订盟约,待稳定了这伙强盗之后,陛下即可将全部心神用于强国之事上了。”

“没错。”刘恒看向宣室中的这四人道:“薄昭是朕的舅父,宋昌张武又是追随了朕十余年的心腹之臣,而贾谊是当世之大才,你们四人都是朕最信任的肱股之臣,故而,这变法强国之事,朕必须要和你们四位仔细商议一番。”

张武闻听此言,忙拱手说道:“变法强国,陛下领头,贾大夫领政,我张武披甲带剑拱卫新法,看谁敢造次。”

此言一出,室内众人皆大笑起来,贾谊笑着说道:“张武将军果然是豪迈之人!”

刘恒也看向张武笑道:“好,到时贾谊领政变法,新法颁行之后,必然要触及到不少人的利益,到时还请张武将军捍卫新法啊。”

张武拱手应诺之后,宋昌也忙跟着说道:“陛下,张武将军统管北军,平常就军务繁多,若是变法开展,只怕张将军还忙不过来呢,臣的南军平日较北军清闲的多,愿做护法军,谁要是敢反对新法,臣第一个不答应。”

刘恒看向贾谊笑道:“贾谊啊,有这二位虎将和朕的舅父为你护法,你可放手大展宏图了。”

贾谊面向薄昭张武宋昌三人,深深一拜说道:“贾谊拜谢三位!”

薄昭看向贾谊说道:“贾大夫,变法是件大事,若是操之过急,我担心会酿出些许变故来。可若是操之过缓,我又担心北方的匈奴,国内的一些藩王们会出来扰乱新法。故而,变法之事如何开这个头,不知贾大夫是如何谋划?”

贾谊闻听此言,低头沉吟片刻,抬起头看向刘恒说道:“既然陛下决意要变,臣打算先从这中央开始。”(未完待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玄尘道途终末忍界五胡之血时代绝对一番奸夫是皇帝你老婆掉了反叛的大魔王我只有两千五百岁盖世双谐信息全知者
相邻小说
天下第一足球经理我的足球我做主颠覆大清之强人穿越武道求长生综艺教父明朝小侯爷逍遥皇帝打江山旧神的万界聊天群万古邪尊万古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