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身着藕荷色撒花云缎长裙的女子问林七弦:“妹妹啊,你要起个什么样儿的花名?”
见她不回答,旁边另外一个穿对襟蝶纹烟罗衫子的姑娘便提议道:“妹妹年纪虽小,但容色清丽,依我看,不如叫‘姝颜’吧?”
先前发问的女子抚掌笑道:“姝颜,好名字。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姝颜,谁与发华?孟歆姐姐起名字的功夫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被唤作孟歆的姑娘也笑起来:“会起名字算什么,我要是得三分熙月妹妹这样的好才情,孟歆就死而无憾了。”
燕二娘也点头,对林七弦说:“既然如此,从今以后,你的名字就叫姝颜好了。”
姝颜。
林七弦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可她不得不答应。
从此,豫章歌楼就多了一位名为姝颜的歌女,而乱世江湖中却少了一个叫林七弦的孩子。
群玉山自是日日夜夜莺歌燕舞,一派烟花之色。然而在遥远的漠北边城,又是另外的一番景象。
萧影玄只身一人,回到了当年被流放的地方。五年前,他身为囚犯被一路押解到河西,五年后,他却是以护羌校尉的身份进入了边关戍扎的军队。
玉门关外,黄沙依旧绵连万里。
并没有多少人记得那个缄默寡言、喜欢独自吹奏箫管的孩子,唯有当时和他同队戍边的几个役兵对“萧影玄”这个名字还依稀留有一些印象。
当年戍边的伙伴们都以为那个叫萧影玄的孩子已经感染霍乱而死,好些人亲眼看见他的尸体被从帐子里抬出来,早就全无生息。
可是当他们穿戴整齐去迎接新上任的护羌校尉的时候,那站在千万士兵之前的少年,分明有一张惊人的熟悉面孔。
昔年戍守过玉门关的士兵见了新校尉之后都引以为骇。
谣言往往起于少数人,然后迅速蔓延至多数人,三人成虎。军队里渐渐传开了这样的故事:说萧影玄是因为怨恨当年同伴们对他见死不救,所以才还魂在校尉的身上,来索命来了。
这谣言不知怎么,便传到了长安李妃的耳朵里。李妃轻飘飘地撂下话来--“我弟弟明明还活得好好的,谁说他死了,那才真的是该死。”她这话一出,当年亲手在囚犯名册簿子上勾掉“萧影玄”这三个字的长官,立马就因为失职而被削除官籍。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原不是假话。
五年前,先帝曲禜川的一道圣旨手谕,让萧、李两家六族上下几乎全被灭尽。然而,先帝归元,新皇继位,多年过去,李家的遗孤非但没死,还在后宫得了宠。新皇曲祭音不顾众人反对,先是破格提升她为八品婕妤,后又赐封号为李妃。
据说,曲祭音的封妃诏书上还附带了这么一首诗词:
春到长安桃李开,凡花谁共为伍。
明月曾惊枝上色,不似人间百姝。
李柔柔封妃不久后,曲祭音便给萧、李两家翻了案。恢复萧逸的丞相头衔,赐谥号睿清,追封为睿清侯;恢复李集御使大夫的头衔及一等公爵位,赐谥号毅文。
世事的变幻莫测不可谓不讽刺。
又据说,在下诏任命萧影玄为护羌校尉的时候,曲祭音曾这样评价他:“影卿乃是朕少时玩伴,幼年已有奇才,熟读兵书,胸有韬略,定能担当起扫平匈奴之大任。”
朝堂上的很多官员都认为,曲祭音是要替先帝补偿萧家姐弟多年来所受的苦。
不过,萧影玄心里很清楚,曲氏王朝如今正面临着重大的内忧外患--内有党派之争,不少势力向着宁王曲无岑,不服曲祭音的管束;外有匈奴百越犯境,朝廷在漠北和东南地区已经吃了不少败仗。所以,曲祭音只是想借他萧影玄的手,对内平衡势力,对外铲除大敌。
曲祭音虽身在高位,实则孤立无援,急于寻求一个助臂,壮大起自己的势力。而作为他儿时好友的萧影玄,无疑正是最佳人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