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黑金刺临走的话起了作用,张扬并不敢贸然追击,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消失在山道的拐角处。
他现在势单力薄,一来就遇上一个与他不相上下的高手,顿时收起了逞个人勇武之心。一边让张淮两人原地休息,一边打听事情的由来。
坐镇通什峒十年,张淮对黎人的内部情况自然有着深入的了解。虽然其他人完全没有见过,但王钦之已被其认出。想起王符两家的恩怨,张淮不由心中大定,只要不是符那浑要杀他,又来了张扬这样的助手,他的安全当是无碍。
当然,这件事到底有没有符那浑在幕后指使,他并没有把握,深知此地不宜久留,反而催着张扬赶快下山。目前最安全的做法,不过于逃到附近的昌化军,有了驻军的保护,这场噩梦才算真正结束。
与此同时,鱼叉等人正站在张淮的储藏室里,目瞪口呆地看着几乎要塞满整个小屋的各种金银细软和黎族特产。
虎爪在追踪安南人时,无意中得知他们将向张淮借船出走,心知自己就算追上去也做不成什么事,便立即回来通知鱼叉。哪知等他们赶到这里时,才发现这个小城寨已经被人攻破,而且下手的人也是心狠手辣,竟没留下一个活口。
四人到处搜寻,无意中竟发现了张淮卧房里有一个建于地下的暗室,打开一看,里面堆放着他这十年来积攒下的全部身家。
唐承佑吞了一口口水,咕咚的声音连他自己也不由吓了一跳:“乖乖,这下我们可发大财了。”
鱼叉省吃俭用攒了好几年才存了两三百两银子,已经被唐承佑视为巨款,可跟这里一比,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了。
到底是人比人,气死人。张淮坐镇通什峒十年,雁过拔毛,巧取豪夺,轻轻松松就获得数万两的财富,若是再加上那些奇珍玩物,价值恐怕还要再翻一倍。
“这个,是不是不太好?”迟钝如虎爪都听出唐承佑话中的意思,不过他到底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不由质疑道:“我们之前不是跟人家结盟,共同对付安南人吗?”
鱼叉也有些迟疑。即使是他对金钱并没有太强的渴望,在面对这么一大笔财富时,要说一点不动心也是不可能的。
唐承佑白了虎爪一眼,一副教导的样子:“本来我们就是骗他的,这种情况下的结盟根本不用在意,再说张淮说不定已经被王钦之给宰掉了,这些都是无主之物,我们不拿,也只是白白便宜了别人。”
金燕儿却不耐烦了,走上前去,拉起一张黎锦摊在地上,专挑些好看的往里放:“几个大男人,啰啰嗦嗦,像这种阉贼的不义之财,还客气什么!”
采燕村也有一个镇守太监,金燕儿当然清楚这些人的套路,别看这一次被王振收拾得够惨,可平时还不是一样想尽办法压榨村民。
金燕儿开了头,几人再没有道义的负担,纷纷出手将自己认为值钱的东西装起来。很快,四个人就发现问题所在:东西实在太多,凭他们四个根本拿不走多少。
整个储藏室的东西,要想全部搬走,没十辆八辆马车根本不可能,四人就算人人天生神力,恐怕仍是力有未逮。
即使只拿现在装起来的那部分,每个人也得大包小包手提背扛。不要说还要继续追踪安南人的动向,只怕走回翡翠山城也要累个半死。
更何况,如何带走也是大问题。四人心里虽知这些都是不义之财,可就这么光明正大的拿走,不要说官府会以盗窃之罪逮捕他们,符那浑恐怕第一个就不会干。
这件事只能偷偷的做,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一旦见光,后患无穷。
商议许久,还是鱼叉果断做出选择:“把银票全部带走,其他的一件不动。”
虽然皆有不舍,可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储藏室里的几摞银票少说也有数千两,虽然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却是最不容易被人发现且方便脱手的。
唐承佑啐了一口,依依不舍得关下储藏室的暗格,不由发了句牢骚:“奶奶的,下辈子爷也要做个贪官。”
他虽然知道各地镇守太监多是贪脏枉法之辈,却没想到就这么芝麻大点的官,居然能够聚敛数目如此惊人的财富。
整个大明从宫内派出到各地负责采买的太监成百上千,再加上还有监察政务、驻军、盐铁、漕运等诸多方面的官宦,已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量。
还别提那些通过科举、举荐进入仕途的大小官员,若人人都像张淮这样,民生又如何不苦呢?
“贪官不好。”虎爪显然无法理解唐承佑为何会有这样的志向,极是认真劝道:“贪官是要下地狱的,永世不得超生。”
唐承佑嗤笑道:“这也就只能哄哄你这样的小孩子。”
他倒不是真的立志要去做贪官,只不过自小日子过得清苦,即使成为唐氏第一高手后,到手的零花钱也少得可怜。一时间难免心理有些不平衡,才冒出了这样的话。
“嘘!”鱼叉突然皱起了眉头,止住说话的二人,凝神一听:“有人来了。”
虎爪也立即施展出地听之术,不久便得到更详细的情报:“来的有七个人,两人脚步轻浮,已在三百步外。”
四人面面相觑,这个时候要是被人在储藏室门口被人撞见,那可真是百口莫辩了。没有半点犹豫,四人立即藏了起来,只希望对方也是路过,否则以城寨现在的样子,只要有心搜查,根本藏不住任何人。
来的正是张淮和张扬一行。
在城寨里走了一圈后,张淮假装不经意地路过储藏室,见暗门是关上的,不由心下大定。
财帛动人心,他跟张扬也没有多深的交情,自然不敢暴露自己的藏宝之地。他手下只有一个小安子,随便来个强壮点的人也能将他们制服,更不要说张扬素有凶名。
最重要的地方安然无恙后,张淮也没有心思继续逗留,与张扬商议一番后,离寨向昌化方向而去。
四下无人之后,鱼叉与唐承佑合计了一下,皆认为安南人最大的可能仍是走昌化这条路,况且也可以合适的时机出面向张淮询问其下落。
稍做收拾,四人远远地坠在了后面,跟着张淮一行向昌化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