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东西之后,我忍不住要吐出来,这三年多来,虽然也接触过类似的东西,但那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就像人经常喝酒,慢慢酒量就上来,长时间不喝,再喝就很容易醉。我心想,要不是能赚到不少钱,正常人谁会接触这东西?别说看到和闻到,我就算是跟父母或者亲朋好友讲起这些东西,估计他们都会反胃,甚至对我产生厌恶。而我对这类东西的态度,这三年多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先是惊讶,再恶心,然后就是厌恶,渐渐再到麻木,而现在又重新开始感到恶心和厌恶,心里忽然多了几分抵触。如果我想多赚钱,以后还会不可避免地接触这类东西。对普通人来讲,这些都是让人极度反感、避之不及的晦气物,但我却成天为伍,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悲哀。
“要泡多久?”我忍着胃里的翻腾问道。沙明说要看师傅加持的进度,一面加持还要一面跟阴灵沟通,让它们同意被制成法器,让达林康师傅当成施法工具,以后慢慢为他们积累福报,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转世投胎为人。
我点了点头:“那也好,就算投胎到穷人家庭,也不至于是几十年前缅甸难民那么悲惨。”沙明笑着说你还挺好心肠的,我可没想那么多。我又问刚才那种黄白色的乳胶液体是什么,他说是用糯米混合鸡蛋清、石灰和猪皮胶等熬成的胶,非常粘,可以把任何有机物粘牢。
这时,高雄和阿赞布丹走出屋子,来到门口。我忽然想起阿赞布丹的那颗域耶也开裂了,就问怎么办。阿赞布丹摇摇头:“没办法,只好以后慢慢寻找了。”我问昨晚那个蛇头的尸骨头骨是否能用,阿赞布丹说之前都是用修法鬼的头骨,普通人的还没有用过。
高雄也说:“那个蛇头应该不同于常人吧,毕竟你们昨晚用阴法彻底禁锢住了他的阴灵,再也不能投胎,这种怨气肯定极大,但又无法冲破阴法的束缚。”阿赞布丹沉默不语,似乎也在考虑。
“我觉得应该可以。”阿赞达林康出来,对阿赞布丹说,“其实就跟山精是相同道理,都是被阴法长期禁锢,也许能发挥很好的功效。”经他这么一说,阿赞布丹也觉得可以试试,说走就走,我和沙明再次出发,他拿着两把铁锹,特意让我背着那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说要是再遇到野狗还可以过过打猎的瘾,我说那些野狗会不会群起而攻之。
沙明哈哈地笑:“当然不会!它们只是野狗,又不是鬣狗,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只是长年在野外,野性比普通家犬更大些,再加上平时吃死人,就会更凶猛。但要是用枪打死一两只,剩下的肯定全都逃掉。”
有他给我吃下定心丸,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我俩再次来到昨晚的地方,可惜没有遇到野狗,不知道是不是被那天沙明打死一只之后都留下心理阴影,全跑到别处安家去了。我俩用铁锹挖开昨晚埋葬蛇头尸骨的地方,把那颗头骨弄出来放进背包运回茅屋。照样由沙明清洗干净,然后放到旁边。
我问:“为什么不都放进陶缸?”沙明说当然不能,别忘了那两姐妹难民和这个蛇头可是仇敌,要是都放进陶缸,到时候根本无法加持成功。我这才想起来,把这茬儿给忘了。又看了看阿赞布丹,说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分别加持完成,如果每次都要半个月,阿赞布丹岂不是要在这里住上一个月。阿赞布丹说:“没关系,多长时间都可以。”看来对这些阿赞来讲,只要是与修法有关的事,都不成问题。
沙明没忘了我的灵蜡,把那两姐妹剩下的头骨分别挑出两块交给我,让我捣成粉末。这活我已经是第三次做,上次就在几天之间,阿赞久的助手伟克让我做的,现在又换成沙明。我用铜杵认真地在石舂中把这些碎骨捣成粉末,这次我捣得很仔细,足足捣了两个多小时,沙明过来用手捻了捻,说已经可以了。
阿赞达林康告诉我和高雄,他要跟阿赞布丹加持那对姐妹和蛇头的头骨域耶,可能要一段时间才能离开,就先帮我们制作灵蜡,然后我俩就可以先走。高雄和我连忙表示感谢,为达到最佳效果,阿赞达林康要在午夜开始制作。吃过晚饭,我和沙明坐在茅屋外面坐着,天渐渐黑下来,缅甸的深山密林空气毫无污染,比曼谷还要好得多,天上的星星也特别地密,要不是在这里,我都不相信天上居然有这么多星星,一个挨一个,比烧饼上的芝麻还多。
“你以前遇到过飞头降,”我问,“现在给我讲讲?”
沙明笑着说:“怎么对飞头降这么感兴趣,不是以后也要练吧?”我连连摆手,说别说飞头降,我连佛经都懒得念,更别说要修法了。沙明告诉我他是缅甸人,家里很穷,为了讨生计,就跟两个朋友到马来西亚,在一个橡胶园工作,包吃包住,待遇比起在缅甸算好得多。那是马来西亚东部的城市帕莱,距离印尼边境不远,当地有很多橡胶园。沙明很年轻,手脚又勤快,所以橡胶园的老板对他很欣赏,没到半年,带他来的那两个朋友就嫌辛苦,经常偷懒,最后被老板开除,只剩下沙明还在园里帮工。
做了两年,那天沙明跟老板出去要债,回来后不久老板就病倒,上面吐血,下面还便血,换了两三家医院也查不出病因,老板娘非常担忧。沙明那两个朋友还在橡胶园的时候,就经常聊天谈起东南亚的邪术,尤其是落降头,两人还在争论,到底哪个国家的降头术更厉害,一个说马来降头师法力强,另一个说印尼降头师心肠狠,其实两人都是门外汉,不知道听谁讲过几句皮毛,就拿来充谈资。沙明听得好奇,就问什么叫降头术。两个朋友给他科普了几句,他就记在心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