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别还没见到皇上,就先被拖下去了,这人也太大胆了。
不过,他人生死与自己何干,毕竟都是竞争者,少一个是一个。
叶清羽敲了一下连却,连却乖张的站好队伍,其余几人看到皆有默契的对视。
“学生冯末升,(何相与,叶清羽,连却,……)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十个人依礼参拜。
不过有些奇怪的是,只有一人行的是站礼,其余九人皆是跪礼。
“尔等平身,且进前几步,让朕好生瞧瞧。”陛下正是中年,可正因为长久以来的贪恋美色,流连于后宫之中,所以面相上越发的虚弱。
其实皇帝并不想来,要不是因为科举选人乃是祖制,又有老臣多次举荐,他这才离开了温香暖玉,来到这冷冰冰的大殿。
上一次是殿试,可那时候皇帝陛下在帘子后面睡着了啊,根本没有注意那些人来着。
这不,为了弥补自己犯下的错,皇帝陛下绞尽脑汁,这才想出来这么一个好办法。
加试,这样即名正言顺又能确定结果
皇帝陛下觉得等了这么久,真的是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
速战速决,速战速决。皇帝陛下默念了几遍八字箴言,才让自己安定下来。
几人站定之后。
皇帝躺在自己的龙座之上,挥了一下手臂,一旁的总管拿起册子,便开始问问题。
如今的皇帝已经不是当初勤快的皇帝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说的也便是当今这个皇帝,冷冰冰的龙座哪里有美人的怀抱温暖。
所以皇帝陛下越来越爱偷懒,以至于很多大事都交由内阁办理,就连亲自问一声这十名入殿试的人都是让太监按着内阁呈上来的时新问题提问。
听到第二个的回答时,皇帝陛下都有一些昏昏欲睡了。直到十个人,一次打完。总管,这才示意皇帝陛下龙座身边服侍的小丫鬟,小丫鬟,温声软语的叫醒的皇帝陛下。
先是一个哈欠的声音,然后皇帝陛下坐起身子腿着地坐正伸了一个懒腰,“都完了呀,大家都答得不错,答的不错。”
几人回答问题时,都是不能直视皇帝陛下的,都是直视着自己脚尖之前的那一片地方,目不斜视,专心致志,所以并没有注意到皇帝陛下的举动。
“朕记得你们几人中有个字儿写的特别满意的,叶清羽,是哪个?”皇帝陛下想起了自己那日看过去的十张试卷,其中有一人思路文笔以及他的字都写得完美无瑕。让人读起来也觉得眼前一亮,身心舒畅,所以这个名字皇帝比较急的还是很牢固的。
“学生叶清羽见过陛下。”被提到名字的叶清羽转身出了队伍往前几步,行了一礼。
“抬起头来。”
“是。”叶清羽依旧目不斜视抬起头,任由上座的人打量。
“你像极了,英王叔。”皇帝说了这么一句话。
“多谢陛下夸奖,血脉相承,学生有幸能与长辈有几分相似。”叶清羽毕恭毕敬的回答。
皇帝点点头,“对了,”皇帝陛下,想起了刚才站着向自己行礼的人,又想起自己的大内侍卫向自己呈上来的消息。
眉目有些许的清明,吹散了一些浑浊。
“你,说的就是你,”皇帝伸出手指着某个人,“叫什么来着?”
皇帝正在绞尽脑汁的搜索人名,一旁的总管进前几步悄声说道,“陛下,是连却。”
“哦!对对,是这个名字,连却。你且站出来往前几步让朕好生瞧瞧。”
听到龙座之上的人直接就点了连却,其余几人都是面上一紧,虽然不知是好还是坏,可是能被陛下注意到就很不一般了。
运气可真好。几人默默的想到。
有人羡慕。
有人嫉妒。
有人无感。
众生百态,不过十人便能看的很清楚。
连却上前一步拱手行了一礼,“连却见过陛下。”
“难得,难得。”皇帝仿佛想起了什么笑着说了两声。
连却到是个活泼的,竟然起头看向龙座上面的皇帝,笑嘻嘻的说道:“不知陛下难得什么?”
“我天铭王朝开国皇帝也未曾请到你的先祖,朕竟然有这个荣幸,自然难得。”想起往事的皇帝很是开心,这件事情足以让后人记住他来着。
万俟一族少族长参加了科举,做不做官不说,至少给了皇帝陛下一个保证。
并不是万俟臣服了自己,而是他们明确表示,会支持天铭,这种隐形的看不见的保护力量能在天铭,这就够了。
皇帝陛下的龙眼里有几丝的满意,所以面上就很是和气,挥了挥龙袖。
“来人,赐令牌。”有宦官上前,托盘里是金黄色的令牌,“朕也知道,你万俟一族只跪拜天地及先祖,此令牌可以随意出入皇宫自己不必向任何人行参拜大礼。”
金银珠宝?笑话,这人的姓就已经注定了此生是住在金银珠宝里,哪里还会缺这种俗物,整个王朝金库里的都没有人家一个仓库的多,不过,皇帝陛下眯了眯眼睛。
若是什么都不赐,岂不是显得天铭没有那份诚心?想到自己听说的万俟一族的隐秘自己刚刚自己看到的一排人中只有他一人未曾行拜礼,皇帝就已经了然于心,更加确定了。
想必这礼才算是送到他心上了,皇帝陛下表示有点费龙脑,关键是自打自己坐上这龙座,就已经好久没有这么为他人考虑过了,龙脸有点方的皇帝大人表示真的很不容易。
果然,看到宦官手持的托盘上面的御赐令牌,在听到皇帝亲自解释它的用处之后,连却表示很有兴趣。
眉眼上都写着开心的连却径直伸手从托盘上取下了令牌,放在手里左右的把玩,查看了一番之后,说道,“陛下好意,连却心领了,也就不便推辞了。”
入殿试以及面试的这十个人,只有一人为寒门子弟,其余的或多或少都与朝廷官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实这也是有理可循的。
虽说科举,可纳天下英才,但是.asxs.不同就注定了他看到的视野自及见识不同,这么说,有官员立足于基层,一定程度上他曾经受到那种环境的影响,对其有一定的了解程度。
除了历代司农,是代代研究农事的,使命以及责任所在,大部分的就像这次科举,十人只有一人是寒门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