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3章太子教令
骑兵新书《修财传》开始上传,现代修真类作品,非常需要大家的支持,谢谢。
虽然肖戈手中的东西,齐天都看不上,但是为了照顾肖戈的情绪,齐天还是从肖戈的藏品中选了几件东西,收了起来。“肖长老,咱们这就算是两清了。”
“不,是我占了你便宜。”肖戈不是分不清好歹的人,在大赵修仙界,五十立方米的储物袋,那绝对是有价无市的宝贝去,而齐天选的那几件东西,看似价值不菲,但是在大赵修仙界,只要稍微付出点代价,还是比较容易搞到的。两者的价值一对比,也就比较出来了。“齐天,多谢你肯把这个储物袋让给我。我算是欠了你一个天大的人情,以后但凡是有事,尽管找我,我绝不推辞。”
齐天笑了笑,没有拒绝,算是接受了肖戈的允诺。“灵石的事情,长老看着处理吧,我希望能够尽快把这里的村民安顿好,我们一直留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儿。”
肖戈点了点头,齐天杀死残害村民的几个修仙者以及端王府的百夫长,根本就不算事,若是按照正常的流程,现在早就该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了,偏偏到了现在,都没有动静,肖戈本||能地感觉到了不对劲儿,他也不愿意继续在这里拖下去了。
肖戈是定国国师府的资深长老,在整个大赵,想巴结他的人简直不要太多,在他的全力运作下,马上调集来了大量的物资,包括粮食,重建房屋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
罗侠和郝玟汐两位殿主也没有闲着,他们和肖戈达成了共识,开始发动自己的力量,一边加大联系府主肖晓武的密度,一边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向官府施压。
其实,齐天他们要是愿意离开的话,随时都可以走,而不用把时间和精力都耗到这里,凭他们几个的实力和地位,在大赵修仙界,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奈何得了他们。但这里的问题就是要如何确保数千村民的安全,齐天几乎可以肯定只要他们一走,必然会遭遇端王府和成文彬的清算,到时候,他们的生死可就要被那些权贵操纵于手了。
齐天他们几个在讨论的时候,齐天提出了将所有村民迁到定国国师府势力范围内的可能性,村民的数量虽多,但也就几千人,在定国国师府能够辐射到的州县,或者干脆就在定国国师府之内,给他们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和差事,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齐天的提议,遭到了肖戈、郝玟汐和罗侠三人的一致反对。首先,不是每一个村民都愿意抛弃故土进行迁徙的,何况还是迁徙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没几个愿意动窝的,其次,就算是那些所有人肯迁徙,如何确保几千人一路平安地抵达目的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男女老少各种情况都有,路上出现个头疼发热的,实属正常,一个处理不好,就会让村民在途中暴毙,那样的话,就是好心办坏事了。再有,就算是这两点都不成问题,可是谁又愿意接受这几千村民?这可是几千张嘴,要种地就得有耕地给他们,这就和当地农民的利益发生冲突了,就算是让他们自己开荒,也得迁入地有荒地让他们去开垦,也得官府愿意为他们提供耕牛、农具、良种等,这都是开支。
把他们全都弄到定国国师府,那就更是开玩笑了。定国国师府一直是僧多粥少的状态,就连打扫卫生这样的小事都有人争着抢着做,根本就轮不到一群村民去插手。定国国师府总不能白养着他们?何况,就算是定国国师府愿意破例一次,那下一次呢?再下一次呢?还有,是不是每个弟子做出齐天这样的事情来,定国国师府都要破例一次?
数来数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村民们回自己家,这里的山水是他们熟悉的山水,房产、耕地也都是他们自己的,什么都不需要做出大的改变,恢复原样就好。只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就可以了。
齐天不是听不进去劝的人,在仔细分析了肖戈他们的理由后,齐天最终还是选择最初的方案,确保村民们能够平安回家,长期的安居乐业,不受外人打扰。
在齐天他们的意见再次取得一致后,定国国师府发动起来的力量开始正式发威,雪片一样的奏章不断地飞到了皇宫之中,这些奏章无一例外都是对端王府进行抨击和批评的,他们虽然不敢指名道姓把护国国师府给增添进去,但是对成文彬却也没有放过。
这些年,在镇国国师府和护国国师府的联手下,定国国师府的势力范围急剧缩小,但是定国国师府再势弱,那也是三大国师府,有肖晓武这样的金丹强者坐镇,还是有差不多四分之一的州县愿意在定国国师府身上押宝,比例虽然不高,但是绝对数量可是不少,这么多的州官、县官等一起弹劾端王府,还是很吓人的。
很快,朝廷就下达了命令,让全国的州县都安分一点,不用再就这件事,弹劾端王府了。朝廷已经派出了官员,前往望津郡,处理此事。
在朝廷的钦差出京的时候,齐天他们终于收到了来自皇宫的消息,府主肖晓武亲自回得信。传讯纸鹤上说肖晓武这段时间得留在京城,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做,暂时不能去齐天那里,帮齐天坐镇了。肖晓武特别强调,只要站在道理的这一边,那么该争取的就一定要争取,决不能轻易让步,不用担心出事,一切由他顶着。
肖晓武的回信,让齐天他们心中大定,特别是罗侠、郝玟汐和肖戈三人,就像是有了主心骨一样。他们和齐天不一样,从踏上修炼的这条道路之后,就都是在定国国师府,从小到大都是听着肖晓武的事迹长大的,肖晓武之于他们,有着非凡的意义。相比之下,齐天就肖晓武的感情就要浅多了,他虽然也在定国国师府成长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从定国国师府得到的,还真不是很多,他很多时候都是依靠自己的。不过,对肖晓武,他还是挺佩服和尊重的,这位金丹强者愿意站出来支持他,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剩下的几天就是等待,从京城到望津郡可是有好几千里路,大赵境内又没有什么传送阵,必须得一点点赶过来,要是队伍中有个普通人,单单这几千里路,就有可能要走上十天半个月的。
利用传旨官他们赶来的时间,齐天继续闭关修炼,在修仙界,不管到什么时候,时刻强大自身都是没有错的。
传旨官赶来的时间要比齐天他们预料的快得多,从他们得到消息,到传旨官抵达营地这里,仅仅只是过去了两天而已。
传旨官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了不少人,每个人胯下都有一头良驹,这是皇室禁军专用的龙鳞马,据说有蛟龙的血统,日行两千,夜行一千五,而且耐力足,恢复的也快,是不可多得的良驹。
在大赵,只有皇室禁军外带经过特别准许的人,才可以骑乘这种龙鳞马,像传旨官到了好几十号人过来,这里面肯定有皇室禁军。
传旨官说起来也不是生人,曾经在一段时间内,齐天可没有少和他打交道,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赵太常寺副卿王欣王大人。
除了王欣之外,还有一个监旨官,一个护旨官,顾名思义,监旨官就是监督王欣宣读圣旨的,而护旨官就是保护圣旨安全的。
监旨官是个宦官,看起来五十多岁,头发花了一半,人干瘦干瘦的,此人王振亮,人称“亮公公”,穿着一身干净的宦官服饰,一副人畜无害的表情。
护旨官是个军官,乃是从皇室禁军中抽调出来的一位副统领,万户官,夏海清。此人极为魁梧彪悍,整个人站到那里,就跟铁塔一样。
见了传旨官、监旨官和护旨官的时候,肖戈、郝玟汐和罗侠都是一脸的紧张,齐天可能不清楚王振亮和夏海清的底细,但是他们知道呀,这两人都是大赵数得着的修仙高手,和他们一样,都是筑基九层,但是他们进入筑基九层的时间要比他们更早,他们的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他们不知道的是齐天别他们更清楚王振亮和夏海清的一些底细,和肖戈他们的认知不同,王振亮和夏海清都不是筑基九层的修为境界,而是比筑基九层更高的境界,全都是半步金丹。在大赵修仙界,金丹强者就能够称王称霸了,半步金丹仅仅比金丹强者落后半步,可想而知,他们两人若是联手,会有多么大的优势。
不过让齐天更加觉得奇怪的还是太常寺副卿王欣的情况了。上次,王欣给他传旨,不由分说,就把他征辟到了潼门西关前线。那时候,齐天就对王欣印象深刻。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那时候,王欣的修为境界并不是很高,仅仅是筑基初期而已,具体来见,也就是筑基三层,距离突破到筑基四层,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死在齐天手中的半步金丹都有好几百个了,王欣区区一个筑基期,还真很难让现在的齐天侧目。让齐天惊讶地是王欣现在的修为境界竟然已经突破到了筑基后期。屈指算来,他和王欣分开的时间,可能连一年都没有,但是王欣偏偏就能跨越这么大的幅度,从筑基初期到筑基后期,这实在是有点不太正常,这里可是大赵修仙界,不是万界城,发生这样的事情,明显不对劲。
齐天对王欣好奇,肖戈、郝玟汐和罗侠则是对王振亮担任监旨官,十分的不解。一方面,朝廷派人外出传旨,很少设置监旨官这个职位,这是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才有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就是王振亮的身份,王振亮不是内侍,他不是伺候天睿帝的,实际上,他是太子赵曦晨的近侍,是王振亮一点点看着太子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慢慢地成长为如今的心思深沉的太子。
正常情况下,怎么轮也轮不到王振亮来担任这个监旨官。
众人各怀心思,王欣的目光却是一扫众人,最后落到了齐天的身上。“各位,本官这次分明来传太子的教令,请各位恭听。”
修为境界到了齐天他们这个份儿上,对于皇帝的圣旨都可以不跪听,跪接,何况是太子的命令。
“且慢,王大人,不是说好了,是皇帝的圣旨吗?怎么变成了太子教令?”齐天直接打断了王欣的话。
王欣对齐天的印象可以说是相当深刻。是他亲自征辟齐天前往潼门西关,后来,齐天在潼门西关变现英勇,平定了赤狄人叩关的边患,但是之后,齐天鲁莽地一头冲击了赤狄境内,并且一去不还,他还以为齐天死在了赤狄人的手中,没想到时隔一年后,齐天又再次冒了出来,并且在望津郡这里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逼得太子都不得不专门下达太子教令。
王欣心里面念头百生,但是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道:“皇帝如今命令太子监国,由太子向你们下达太子教令,有什么问题吗?”
齐天道:“太子监国?什么时候的事情?”
王欣一皱眉头,问道:“齐天,注意你的身份,皇帝让谁监国,让谁什么时候监国,难道还需向你汇报吗?你别以为你在潼门西关立下了些许功劳,就能够窥伺神器。”
“神器”不是说修仙者口中的神器,而是说的是皇帝手中的权力,王欣这样指责齐天,可以说是话说的相当重了。
王振亮和夏海清一起看向了齐天,两人的目光都是牢牢锁定了齐天,大有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肖戈站了出来,道:“皇帝什么时候让太子监国,这可不是一件可以马虎的事情,若是不搞清楚这点,我们拒绝聆听太子的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