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东征西讨(三)
这一次进攻薛廷陀,李彦不要那么多兵是有原因的,因为从这里进入漠北作战,路途很远,军队越多,粮草越是沉重的负担。虽然有从长安到肃州,长安到定襄这两条快速干道,但这时候运输大部分是马车,不只是人吃,牛马也需要吃的。所以,从出发带的粮草,到地方只能剩下三分之二就不错了,打仗就是烧钱啊。
这些年,大唐是比较好,但也只是刚刚脱贫而已,算不上多富裕。不过加大商业和工业税,加上矿产税收,大唐已不再是贫困户。如果不是岭南、东南、台湾、吕宋不断有运进来的粮食和物资,李世民哪敢两面开战。
十月份,李世民已离开长安前往洛阳,李彦他们却没有快速出兵。李靖在整编军队,骁卫军一直是李彦的老牌部队,但是二十几年过去,一些新上来的府兵,战斗力减弱,和其他兵一样,连原来周景龙和孟厚也早已致仕,所以根本和其他十六卫没什么区别。
李彦要骁卫军也不过就是对这个名字亲切而已,如今平阳公主不在了,柴绍也于李秀宁死后第二年重病去世。由于李彦的出现,两个人算是走完了一生。
对此,李彦只能是心中感叹,这些从历史上留下一笔的重要人物,在李彦的注视下离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凌烟阁已建成,上面的二十四位功臣,如今已好多都去了。让李彦知道的时候,心中很有感慨。那是去年的时候建立的,按着房玄龄提出,应该有李彦一个位置,但被李彦拒绝了。
其实李彦功劳确实不小,也很多人不反对,但李彦一句话,让所有人都称赞和佩服。李彦告诉李世民,他不是遵守道义的人,也没有为大唐的奠基做什么贡献,以他的资历是不应该登上凌烟阁的。如果李彦上去,那些和他一样为大唐做出贡献的人呢?那不是太多了?
李世民表示同意,其实李世民心中多少有对李彦的不满和提防,只有他自己知道。
从内心深处,李彦并不是认为自己功劳不够,他是随李世民进长安的,虽然没有参加晋阳起兵,但李世民的一系列大事,李彦都参与了,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李彦可是保全了李世民全家。
就这一个功劳就无人能比。但他明白,历史已让自己弄得面目全非,按着后世的推论历史,他在某一个点上改变,那么他后面的历史就将全部消失,会形成一个新的历史,即使穿越者再回去,也不会认识那段历史。
按时间空间定律,其实在李彦做出足以改变历史的事情时候,后面他来的那段历史已不再是李彦来时的历史。即使李彦再穿越回去,也是他回到了未来。那就是他进入大唐的时候,已变成了大唐的人,从那一刻起,他不再是原来那个时空的人。
这是时间理论,因为时间是永恒的,也可以说是一维的,但空间是三维立体的,李彦的影响多大也就注定了他会改变多大范围的历史。当他足以影响世界的时候,那么全世界的历史也会随之变化。
所以,李彦不想改变大唐,他认为只要李世民不变,大唐历史就会走下去,中国就会按着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发展,但是不是李彦想的那样,他就不知道了。
其实,这些也是李彦自己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到底是不是,李彦永远也不会知道,只是心里抱着那一丝希望,让他从来没想过夺取李世民的天下。尽管他在极度不满的时候也动过推翻李世民的想法,但最后还是放弃。对未来一切的不可预知,让李彦十分小心,尽可能不去做大的变动。他经历的很多事还是能看出来,很多事物已不再按着李彦知道的方向发展。
起码,李锦儿的出现,完全是改变了西域的发展,吐蕃被灭了,西突厥也提前被灭,但吐谷浑却比历史中多延续了好几年。如今薛廷陀是不是历史上在贞观十八年被灭的,李彦根本不知道。
这些源于他对原来历史的不了解,其实,确实李世民没有变,历史就会按着他原来的轨道前进。历史上,薛廷陀确实是在贞观十九年到贞观二十年之间被灭的。但那是征伐高句丽之后,可历史还是出现了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灭薛延陀之战提前了,和李世民征伐高句丽同时进行。
李彦并不精通历史,如果精通,他会知道,既然李世民没有变,那他征伐高句丽就会走与原来历史一样的道路。如果知道,可能历史变化更大,但李彦不知道。所以,他和李靖领兵进攻薛廷陀。李世民进行对高句丽战斗,还会是原来的样子。
以大唐现在的国力和军力,李彦相信不应该像原来那样,应该更容易一些,所以,他不再管李世民的征伐高句丽,而是一心准备自己的事情。李靖虽然老了,但他的能力却没有减少,相反,用兵更加老练。
和李彦研究后,李彦才知道,李世民进行这次作战,对高句丽用的不是府兵,竟然是募兵,采取自愿参战的原则。十万大军是自愿军,并非是十六卫的府兵,所以才大方的对李彦说需要多少人,他给李彦。
但李彦没多要,只是要了左右骁卫,这一来,只是两个卫的兵力,共计一万人。因为是调府兵,从全国各地向北集结,要比李世民慢的多。对于用兵,经验丰富的李靖在李世民前往洛阳的时候,他也离开长安,前往夏州,准备在那里集中兵力,集结作战物资。
薛廷陀占据了*厥的地方,主力在渃真水一带,而他的牙帐在原来颉利可汗的牙帐,阴山以北,也就是碛口一带。李靖决定从定襄集中兵力,进入夏州,也就是原来的朔方城,再向前,从朔州可直接进攻渃真水,击溃他主力之后,直接进攻碛口,再来一次灭突厥的战斗。
对这个计划,李彦没有反对,对于用兵之道,李靖超过李彦太多,他不过是仗着知道很多后世的战法而已。单论古代用兵,李彦根本不行,所以,他把总管的位置让给李靖,自己还当好自己的参谋就行。
李靖先期离开,李彦并没有走,一来,他通过李丽质在准备一些物资,二来,他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按李世民要求,李治留下监国。但他并不在长安,而是要求李治前往洛阳随驾。当李世民宣布的时候,李治脸上的不情愿,李彦能看出来。因为什么,李彦也知道,毕竟他偷听了李治和武媚娘两个人的谈话。
除了说李治没出息以外,李彦想解决两个人的事情。其实,李治一朝,武则天并没有篡权,只是李治身体不好开始,武则天逐步掌握权力。当她的儿子上来之后,帝后之争越来越厉害。为了自己说了算,武则天连着把三个儿子全废了,最后才自己称帝。
如果他的儿子表现的强一些,武则天未必能篡权。对武则天的治国才能,李彦还是承认的,也是后来历史学家不得不承认的。只能在她个人生活作风上,大肆贬低她。
所以,李彦决定找来两个人谈一下,有自己监督,有周围庞大的力量,武则天如果明智,她可以协助李治治国,但不能篡权。这也是李彦的小心思,他想利用武则天的能力。
起码李彦看过的书中知道,武则天开文武两科科举,同时,大力打击世家,重视商业和农业,对外强调用兵,取得平定西域和吐蕃的军事胜利,也成功灭掉高句丽,如果没有武则天,李治那性格未必有永徽之治。对于武则天能否篡权,能不能还政于李唐,李彦根本不考虑,只要有自己在,这些都不成问题。
这种心思也是因为李彦不想彻底改变历史的心理作怪。这次自己接过来进攻薛廷陀,也是想让锦儿好好发展她的新汉国,不要和大唐争,以她新汉国现有的领土,那几百万人口,连一千万都没有,给她再多的地方也没用。
贞观十八年,大唐人口已突破四千万,如果把李泰、李承乾、李书同的人口都算上,大唐人口总数已接近五千万,这不是锦儿能比的。
既然这样,她还不如好好发展,然后向西、向南和阿拉伯抢夺中东地区。那是后世石油产出的地方,李彦是决不想给阿拉伯,现在的大食人。
他们根本没那能力,弄得后世中东地区战火不断,一个个小国不大,没能力保护那些地方,既然有先知先觉的头脑,没理由不向那里扩张。
所以,李彦让李泰向印度方向扩展,抢占印度。李承乾向印尼方向发展,控制印度尼西亚,李书同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进攻,控制那里。如今和窦彪达成协议,让他把弥勒教的人向那里集结,其实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澳洲。
上那里去建立一个大夏国也不错,西有锦儿的大汉,中有大唐,东再有大夏,那才是真正的华夏天地。对于李彦如此安排,窦彪是感激涕零,发誓坚决听李彦的。
经过了严密的思考和算计安排之后,李彦让李靖带人先去夏州,自己暂缓前去,要把这些事情安排好。再说,这是初秋了,向北已经开始冷了,本来应该是明年春天作战,但李彦想来个出其不意,发动一场冬季作战,和上次灭掉*厥一样。
李靖历来是用奇兵的,也同意这个方案。李彦知道,用不了多长时间,李治也会去洛阳,随李世民出征过黄河,所以不再耽误,让王恒进东宫,通知李治来他的永王府。
李治确实很害怕,他不知道李彦怎么发现的,但李彦警告过他,想当太子,就不要接触武才人。但自己太喜欢她了,在自己登上太子之位过程中也帮了自己不少忙,还成功打掉了韦贵妃她们。为此,还得到父皇的夸奖,让两个人更分不开了。
可御书房李彦那一眼,让他心惊胆战了好几天。但李彦仿佛忘了,专心忙自己的事,让李治安心不少。过几天自己就去洛阳了,听说过完年,李彦也要去夏州。
可听说李彦找他,吓得没主意了。对王恒说:“你先回去禀报永王,我有点事处理,随后过去。”
王恒点头答应,返回永王府。无论怎么说,李治是太子,一人之下,所有人之上。也就是永王,其他就算一朝宰相见了李治也得恭敬的施礼。自己的王爷有这么大权力,连太子都小心翼翼的,让王恒特得意。
他如果进宫里,连后宫第一人赵坤都十分客气,那些后宫妃子都不敢惹自己,因为王恒还有一个后台,那就是代替了皇后位置的长乐公主。
身上越来越有她母亲风范的李丽质,虽然是女儿,却把持了李世民的后宫,最为严重的是,她掌握着皇家产业,对此,李世民十分不满,自己朝里朝外到后宫,成李彦两口子说了算。
但有长乐在,和皇后当年一样,后宫从来不出事,一切平稳。丽质也大了,懂事很多,再也不像以前,对父皇找其他女人也不那么反感,毕竟皇后已死多年。自作主张的李丽质比皇后还霸道,过一段时间就给李世民的后宫换人,没有被临幸的,年纪大一些的就派遣出宫,也为李世民找来一些年轻貌美的。这让李世民很贴心,也乐不得不管这些。
大唐出现一个奇怪现象,后宫不是皇后和妃子说了算,是已出嫁的公主说了算。但李彦一直是一个人,现在不能走路了,也只有一个侍女侍候,让李世民很欣慰。
李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哪能不害怕李彦夫妇?他真担心自己有一天登基也是姐姐说了算,那可怎么办?对自己,长乐更厉害,父皇怎么说也是父亲,可自己是弟弟啊,他打发走王恒就跑了出来,赶紧找武媚娘。
武媚娘没什么事,她是一个才人,地位很低的。可无论她表现的多好也没用,贞观十四年进宫,如今已过去四年了,自己一直在李世民身边,但却没有被李世民召唤过侍候,这让她如何能安心?有头脑,有心计的她看准了李治。
果然投资投对了,有太子罩着,她地位大不一样,特别是帮助李彦,让她很是威风了一段时间。可李彦飘忽不定,又连续去吐蕃,也不长在宫里。再后来,皇上说后宫调查不用李彦,这时候,武媚娘的头脑显示出来,向李世民推荐,由太子负责。
这样,两个人几乎公开在一起也没人说什么。也就是这段时间,让武媚娘喜欢上李治,因为在李治面前,她完全是高高在上的感觉。有李彦,李治的话,武家也一步登天,两个哥哥除了溜须,哪敢说一个不字。可是,没有李彦,她出宫的机会很少。
这几天,她也很期待,毕竟李世民走了。今天正算计李治什么时候来呢,就看见李治从外面进来。本来很高兴的迎上去,但李治并没有像以往那样,过来搂着她又亲又摸的。有些奇怪:“九郎,你怎么了?”
李治说道:“刚才永王传话,让我去永王府,我有些担心。”
武媚娘笑了:“你是太子,他是王爷,你怕他干什么?”
李治说道:“我不是和你说了,那天他看我吗?我担心,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武媚娘摇摇头:“不可能,如果他知道,不可能不和皇上说。再说,这样的事,他怎么会知道?你这样担心,反而让他看出来。”
李治也就是心里没底,有点做贼心虚,听武媚娘这样说:“那我就放心了。”
他一放心了,立即开始不老实起来,武媚娘一边躲一边说:“不是永王找你吗?你还不快去?”
李治说道:“没事,我怎么说也是太子,我说有点事处理,一会儿再去。过几天我就要去洛阳,这一去恐怕很长时间见不到你了。”
武媚娘也不大,二十几岁,无论她历史上多强硬,那毕竟是后来,此时还是一个女人,也有些不舍的搂着李治:“九郎小心一些。”
李治说道:“没事,我是留下来监国,并不是上前线,当然没什么危险。”
武媚娘说道:“这对你是一次考验的机会,好好把握,皇上一定留下辅佐的大臣,多听他们的意见,我不在了,你要多学会动脑子,如果这一次给你父皇留下好印象,你的地位就牢不可破。”
对这点,李治并不担心,毕竟其他的哥哥弟弟都是其他嫔妃生的,两个嫡亲哥哥,一个在海外,一个在东南,是威胁不到自己的。但还是点头说道:“我知道了。”
武媚娘说道:“你见到永王,可千万别承认,说什么也不能承认,小心他诈你。连皇上都忌惮他,你根本不是对手。记住一点,你是太子,他不能把你怎么样。”
李治点点头,叹口气:“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武媚娘也有些黯然,她知道,除非李世民死了,可是,即便李世民死,以自己的身份就能留在李治身边吗?她还真要好好想一想,如何能跟着李治。为了在李世民死之后不被遣送出去,那只有被皇上临幸过,可那样,自己又怎么能跟李治呢?再说,李世民也从来不招幸自己。留下武媚娘在那里想,李治离开皇宫,前往永王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