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国,淳于县,某处河岸。
管承是青州附近海域最大的一支海贼的头领。除他之外,尚有无数中小势力,但大多不成气候,管承也懒得跟他们计较。
管承的崛起还是托了黄巾教的福。当初为了给家人治病,管承信了黄巾教,成为黄巾信徒中的一员。后来黄巾起义,朝廷征剿,害得无数人民流离失所,成了流民。这些流民大多在半路上饿死了,最终活下来的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其中很多人要么被大户人家收为奴仆,要么落了草,成了匪寇。至于其中的大部分渔民,则成为了海贼。
管承适时吸收了这些渔民,一跃而起,成为了周边海域最强大的海贼。同时还借着陆上黄巾贼的力量,收编了部分北海国官军的战船……虽然其中大部分已经残破不堪,但修补过后,还是很好用的,毕竟其中有不少大船。
只是无奈这黄巾高层与大汉朝廷一样,对海上力量并不重视,所以管承的势力也常常被他们所忽略。
后来青州的陈氏兄弟围攻青州城时,也压根没去通知管承,更不可能叫他去防备海上。
于是一支庞大的、拥有数千人的运兵船队,就这样从他眼皮底下开进了青州。管承不知道他们的目的,而且对方数量也不少,所以管承就没有去拦截他们。
真要拦截的话,凭着管承的海战技术,就算无法完全拦下,也至少能让他们损失一半人——船上的人一看就是旱鸭子,一落水几乎必死。
管承曾经派人去向陆上的其他黄巾势力报讯,但根本没人当回事。在他们的眼里,海上是海上的事,陆上是陆上的事,完全是两个世界。
朝廷的官军们尚且还不时地需要水军来帮着运粮,而黄巾贼们压根就没有后勤可言,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粮,通通不需要。他们只要随着走,随地抢,连人一起协裹走就好了。
就这样,青州的黄巾贼势力迅速被龚景等人平息下来。而管承,也幸运地因为官军同样不重视海上的事,而免于被清剿。
一年后,青州黄巾势力复起,管承同样没有受到同伙们的重视,他也依旧在海上飘荡,亦不去管他们。
倒是管承有个族弟名叫管亥,整天想着在陆上发展,另外拉起了一支队伍,干得有声有色的。
管承也不去管他,人各有志,也强求不得。
谁知道一个月前,管承这位族弟突然带着少数亲随,一身是伤地跑到自己这里来,求自己收留。
管承原以为他是跟陆上某伙贼寇争雄失利,管承还想带人去给他找回场子——自己好歹也是元老级别的老黄巾了,居然如此不给我族弟面子。
没想到居然是官军进剿。从他口中得知,青州新来了个新刺史,手腕强硬,只带少数亲卫来到北海,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练兵,然后突然爆发,几路出兵,凭着新训练出来的几千新兵——据说那些新兵几个月前还是毫无抵抗力的流民,硬是轻松地就击垮了北海的几大贼寇势力,震惊整个北海。
而且这位新刺史手段极为凶狠,所遇贼寇,全部诛杀干净,一个不留。整个北海的匪寇,被他杀了个精光。(赵二:“狗日的贼寇,又造我谣!”)
而管亥要不是运气好,外加手下忠心,拼死护着他出逃,怕是如今也见不到他了。
于是管承安慰他说,那你以后就先跟着为兄混吧,这海上虽然不如你陆上能耍威风,但也落得潇洒自在,不受官军为难。
没想到刚说服自己这位弟弟安心当海贼,手下人就来报,说新刺史打算出手对付自己。
哼,对付我?你个连船都不会划的旱鸭子,以为海战是那么好打的么?
陆战跟水战可完全不是一回事!你敢来,我就会教教你什么叫隔行如隔山!
正当他这么想着,忽然又有手下来报,说官军已经行动了,有大军正在朝着淳于而来!
现在整个北海的匪寇势力就只有自己一支了,大军来淳于,那除了来对付我,不会有别的事情。
于是,
“弟兄们,活动起来,上船!我们来给这些狗日的官军一个教训!”
然而想象得很美好,实际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些北海国官军,压根就不跟自己打水战,而是靠着陆地上的优势,联合乡勇一起封锁了所有渡口,所有临河的村庄、房屋都被控制起来。那些潜伏在村民中的部下也一一被官军找出来杀了。
管承一开始是怀疑有叛徒出卖,但下面人传来消息说这次官军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把很多不是他部下的无辜村民也一并杀了,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要知道这些水匪虽然号称自由自在,但也是无法完全脱离陆上社会而单独存在的。他们也需要跟陆上人进行贸易,获取生活补给。
自然地,同乐毅的商队的接触也不少。而且还更加频繁——陆上人民还可以男耕女织凑合过一辈子。海上人能光靠吃鱼么?用不了一个月就得得坏血症!
现在陆上补给点都被封锁了,连那位神秘商人(乐毅)都联系不到了。如果继续下去,管承也没法继续逍遥下去了。
不过管承毕竟是海贼,不是内河水贼。海贼比水贼有个更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选择出海,去别的地区避风头。
你北海不是要封锁我么?没关系,我可以转去乐安,或者东莱。这两个地区那么宽广的海岸线,你封锁得过来么?
于是管承便带着手下所有船队,浩浩荡荡地出了海。
没想到刚一出海,便遇到了乐安郡陆康的水军……
这特么的……是你们事先商量好的,还是单纯因为我运气不好?
这乐安郡陆康的水军可并不好对付!
要知道这乐安郡原本水军也很一般,虽然船不少,但操控它们的水军是很堕落的,经常对沿海海贼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后来陆康一上任乐安太守,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陆康别看年纪老了,治理地方上可算有一套。不仅陆上的陆军被他整治一新,连水上的水师也被他弄得改头换面,虽然船还是那些船,但上面的人可变得难缠不少。
自陆康一上任乐安太守,这些水师就如同一只昏睡的猫咪,突然变成了饥饿的老虎,见到海寇就要咬一口。很快就把管承的势力驱逐出了乐安。害得自己只能偶尔过去打打秋风。
以前这陆康受朝廷规定限制,不允许跨境出兵,所以只要自己的船
离开乐安海域,就会变得很安全。没想到今天这陆老头是吃了豹子胆,还是受了谁指使……
对,一定是这样,那个青州新刺史,一定是他授了权,让陆老头能够跨境击贼。
手段真狠!
陆上封锁我,我可以去别处躲。但水面上有水军追杀,那可就逃无可逃了!自己能去的地方,对方也能去!
X的,这陆老头是怎么把时机把握得这么巧的,之前自己手下可没汇报乐安那边有什么风声。不可能是事先埋伏。
那肯定就是事先约定好了日期!不然两地相隔甚远,不可能协同到这种地步。
完了完了,这可怎么办是好!
“渠帅,这陆老头点子扎手,要不咱们去东莱?”有手下建议道。
黄巾之乱平定后,渠帅不值钱了,谁都可以自称渠帅,李大目可以,他管承自然也可以。
东莱么?那里的水军倒是不算强,而且那边海岸线更广。不过,既然那青州刺史邀请了乐安郡的水军,那没理由不去邀请东莱的。
然而万事难说,或许那青州刺史就是没通知东莱呢?
于是管承派了几艘侦查小船去东莱那边,自己则率大部队往北方开去。
直接往北那就是奔幽州方向了,青州刺史能量再大,也无法调动幽州的官军来对付自己,况且那边现在正在闹张纯、张举之乱,官军才没空搭理自己。
只是有个问题在于,这时代的海军可都是近海船只,完全没有远洋的能力。
一般从青州走海路去幽州的话,有两条航路:一条是沿着海岸线向北,途径冀州,而后到达幽州。这需要中途在冀州进行补给。最关键的是在这之前,还要经过乐安。
另一条航路是走蓬莱仙岛(今庙岛群岛),从这条岛链一路向北,可直抵辽东。走这条路线的话,需要经过东莱郡治的黄县,东莱的唐太守或许不会鸟青州刺史的命令,但看到海寇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可不会坐视不理。
如果是那种海路专用的大海船,也可以不走这两条路线,不用中途补给一路到达幽州。不过那种船也无法进入内河。
管承手里显然没有这种大海船,他手里的都是航海与内河通用的小船,稍大些的也只是从官军中缴获的楼船……而楼船虽大,却也同样属于通用船只,无法直接到达幽州。
当然,如果运气好,风平浪静,也不是不可以。但海上的事,谁也说不准,真的是变天比翻书还快,比女人翻脸还快……
一切都只能靠运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但凡有一线生机,谁也不肯……
就在管承的船队向北方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手下来报,说刚才派去东莱的侦查船只回来了,说东莱那边没有派水军来剿,看起来很安全!
“哦?”
自己早先就听说过,东莱郡的唐太守一直跟青州刺史部的人不对付,经常发生矛盾。虽然现在青州刺史换人了,但新刺史难免要受到刺史部的人所影响,而与唐太守有些间隙。
看起来这东莱的太守,不是很买新刺史的帐呢,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