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赶忙拉住正要起身的张飞,阻止道:“三弟别闹!敌人人多势众,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
赵二可不这么认为,这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就剧县这千把人算个屁!
当初在济南,李大目部入侵的时候,老张一个人追着上万人(没那么多……)跑,也没见有啥闪失。
不过刘备毕竟是头儿,他说了算!自己不发表反对意见。
众人思考了一会儿后,简雍忽然建议道:“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找此地的齐国国相借些军队?也不需太多,有个三五百的就够,再凭借关张二人之勇,破那围城匪寇亦非难事。”
简雍说得没错,如果有三五百士兵跟随,那的确会好很多:一方面可以安刘备的心,另一方面,在击溃敌人时,这三五百人可以参与追击,扩大战果,多抓些俘虏过来。
刘备点点头,觉得可行:“宪和说得有理,那么……”
他看了看其他人,见众人都没意见,便决定道:
“双飞,你去跟那位齐国相说一下,借些兵来吧!”
赵二自无不可:“没问题,我这就去办!”
这刘备终于打开心结,开始指挥我了啊!
这样很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一切就由刘备做主吧!自己就清闲会儿,偶尔提提意见什么的,也算放松下。
就这样过一段时间,刘备就会彻底放下官位的芥蒂,当回原先的老板。等那之后,自己再怎么表现、怎么专断都没事了。
刘老板,加油啊!
商议完毕,赵二就去见齐国相。这临淄城既是刺史府所在地,也是齐国国都所在,所以都不用出城,走着就到了国相府。
国相府的门子才不敢收刺史大人的门包,直接跑去通知齐国相去了。
进去后,赵二也没等多久,也就换个衣服的工夫,他就见到了那位齐国相大人。
简单行了一礼后,赵二也不跟他废话,直接说道:“齐国相不必多礼,本官今日来此,是有件事想请国相大人帮忙。”
齐国相也不敢得罪刺史,忙问道:“不知刺史大人想要本官做些什么?”
本来刺史只是个六百石官,齐国相是堂堂两千石官。但是没办法,刺史这个职位没别的权力,就专有管太守、国相的权力,他们不得不低头——就如同三国演义电视剧里,身为百石吏的督邮可以在四百石的县尉刘备面前趾高气扬,而刘备只能对他毕恭毕敬一样。
赵二对他挑明直说道:“本官接到朝廷旨意,欲平定东方北海国的匪乱,这个你是知道的。但是问题在于本官现下手中兵力不足,故而希望国相大人能够支援本官些许兵马,待本官先收复了那剧县,完事后自会还你。”
“这个……”齐国相开始犹豫起来。
赵二不悦道:“怎么,齐国相不肯?”
心说我又不跟你多借,还没说数
量呢你就犹豫上了?
只听齐国相支吾道:“并非本官不肯……只是……只是……”
这齐国相虽然归自己管,但毕竟是比自己位阶高一大截的国相,赵二也不好训斥他。
但赵二也懒得配合他问“只是什么?”,于是就坐在那,静静地看着他,等着他下文。
那齐国相犹豫了半天,见实在敷衍不过去,就只好坦白道:“刺史大人,有件事您可能不知道。”
只见他脸色一红,承认道:“其实城里的这伙郡兵……不听本官的。”
纳尼?
你特么逗我?你堂堂国相,一国之主宰,说什么士兵不听你的,谁信啊!
赵二当即忍不住了,面色不虞道:“国相可是在戏耍本官?”
心说你这厮敢拿我当白痴,是不是想让我给你好看?
那齐国相就知道赵二会不相信,于是赶忙解释道:“上差息怒,息怒!并非下官戏耍上差,而是……怎么说呢,下官还是从头说吧!”
于是齐国相便慢慢叙述起了事情原委:
现如今驻扎在临淄城内的士兵,除去那些守门站岗的外,其余士兵大都集中在城内军营里。这军营里的士兵并非是从齐国本地招募的良民,而是最近才从匪寇中招安过来的。而这伙匪寇也十分有来头,居然是从南方扬州丹阳郡过来的丹阳人。
丹阳郡出精兵,这个可是连赵二这个不怎么看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的事。《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说“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意思就是说丹阳这地方民风彪悍好斗。
还有人列举了不少丹阳兵的战绩,什么曹操屠徐州时,陶谦用丹阳兵对抗曹操,刘备早期用丹阳兵对抗曹操,晋灭吴时吴国以丹阳兵抵挡晋军……
三国时期那些被吹上天的几大名牌部队,天天被人吹捧,赵二想不知道都难。
然而了解些古代历史的赵二也知道,这几大名牌里,其中言过其实的有不少。别的先不谈,就说这丹阳兵吧,吹来吹去,无非就是一个民风彪悍,所以组成军队战斗力强,没新鲜的。
对赵二来说,兵源所在地的民风彪不彪悍不重要,因为在赵二看来,一支部队士气高低,在于训练方法是否正确以及训练程度如何,而非士兵本身多么好斗。如果一个人过于胆大好斗,在戚继光看来反而不适合当兵,因为这样的人普遍不爱遵守纪律,难以训练。
但对于匪寇来说就不同了。对匪寇来说,你是否遵守纪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胆子大,敢杀人。只要你够狠,就能混出一片天。
而这只由以民风彪悍著称的丹阳人组成的匪寇,一到青州,立刻成为了青州众匪中的佼佼者,大哥大。上打天、下打地,中间打空气,在相继击败了几大本土势力后,便纵横整个青州无人敢惹了。
尤其是在陈氏兄弟“失踪”后,整个青州愣是找不出另一个能镇住他们的人。
后来,这匪
寇界的事情,渐渐地就传到了官方人物的耳朵里。官方觉得,既然这些丹阳佬这么牛比,那么放着不管肯定是要成祸患的,但是去剿灭他们吧……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便派人去跟他们联络,试探下他们的意思,是否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
自从黄巾之乱结束后,各地匪患不断,当地官员在镇压不住时,便倾向于招安他们,这样既可以少了一个麻烦,还可以用招安来的部队去压服其他匪寇,一举两得。
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自然是黑山贼张燕了,他一个黄巾余孽,居然被朝廷封为平难中郎将,还有官方承认的辖区(虽然是山区),等于是被官方彻底洗白了。
青州这边的官员自然也想效仿,想要把这支丹阳“兵”招安过来,归为己用。而令他们欣喜的是,对方也同意了。
于是这支丹阳匪寇摇身一变,就成了齐国的郡兵。
当时的官员一见完成任务,便高兴地松了口气升官离开了。但继任者就倒霉了,他们没想到这支招安过来的丹阳兵十分得不听话,别的招安部队仅仅是“听调不听宣”,这支部队干脆连调都不怎么听,完全是自行其是。
除了不公然抢掠外,基本上是想干嘛就干嘛,今天高兴去郡里其他县巡视巡视,明天累了直接呆在县城里不走了,谁的命令也不听。粮饷物资还照领,敢少发一点便立刻闹事,比大爷还大爷。
所以今天赵二来找他借兵,他才会犯难。
“嗯……居然还有这么一档子事!”不过赵二不愿节外生枝,便问他:“那除了这支丹阳兵外,你手里就没有其他部队了吗?”
齐国相想了想,而后向赵二一一列举道:“有的。首先,本国齐王的卫队就在城里王宫中,他们平时负责守卫齐王,大人您要是想征调他们,最好跟齐王商量下。然后,站岗巡哨的那些士兵也并非丹阳人,在必要的时候也是能够作战的,只是抽调走他们的话,城里就没人站岗了。最后……城外的郡兵中,尚有部分郡兵听我指挥,不过他们此时正在执行剿匪任务,一时也回不来。您知道的,只有他们才听我的,所以通常比较忙……”
齐王就是齐国的国王,现任齐王名叫刘承。汉朝制度,皇室子弟成年后就会被封王,然后去封地过一辈子,永远不许回京,也不能出封地。那些什么齐国、中山国、北海国、平原国就都是那些王爷们的封地,只不过王爷们只享受当地部分税收,没任何权力而已。
赵二才懒得去见什么齐王,见了估计又要行大礼什么的,麻烦!而且去抽调人家卫队去当炮灰,也实在不合适。
那该怎么办呢?
算了,回去再想想办法!
于是赵二对齐国相吩咐道:“本官先回去想想办法,你那支部队回来后通知我下!”
--
注:此时的齐国相史书无记载,有记载的前任为著名的桥玄,早在桓帝时就离任了。后面记载的则是已经废国为郡的齐郡太守徐宣,那是建安十一年的事了。
另,现实中的丹阳人不要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