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见义勇为救了个小孩不慎车祸卷入滚滚穿越洪流中的新人, 孙舆绝不怀疑,以他对历史的了解, 无疑将迎来出任ceo(并不)迎娶白富美走上巅峰的美好人生。
虽然他的身体才十六岁, 但没关系,有志不在年高啊。
听到谢安大名之时,孙舆就知道, 这是魏晋时期。
他以为他要走的是马上定天下的开国武将之路, 穿到的是一个南北相争气势恢宏的历史剧,直到他听说本地有个穷书生叫梁山伯……
不得不感叹卧槽这世界竟是个生离死别恋爱剧……
他决定提前跟这位除了爱情运其他运气爆棚的书生打好关系,最好能借此与那位据说把握祝家全局的老太太见上一面。
毕竟, 听这里的人说起祝家庄是皇商, 富可敌国……
他并不缺少知识, 只是,还缺少一个契机。
但现今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山里的村子穷的叮当响……连他家也不例外。别说去书院求学, 连去书院的路费也没有。
最初孙舆决定发愤图强,想以知识改变命运。然后发现……晋朝的文字和他从前所学的,有点不太一样。
之后他决定以武战八方。可他又发现, 从前武校里练的那两招算不得什么。基本上村里稍有家底的, 都能把斧头换成长刀抡的呼呼响。
最后他决定去种田,听闻佃户收成先给地主交四成,不得不又一次放弃了。
并非是吃不得苦或是什么,只是,在这个时代, 租地种田绝不是改变生活的好方法。且不论那最初租地所耗费的铜钱,即便是之后每年四成的佃租,将是家族极大地负担,何况此外,还有朝廷近年征战,时常征收军粮和壮年。现今的时代,可以说完全是靠老天吃饭,如逢灾年,恐怕劳作一年的佃户却不能留下半点粮食,只能饿死。
孙舆只好等了。
等到马文才上尼山娶亲路过这条马家祝家必经之路,救下祝英台,马祝两家一定感恩戴德。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胜过七年耕田啊。
孙舆就在家里等。完全不在意他的举动一定会直接破坏那个美好爱情传说的后果。
等啊等。
等到头晕眼花。都没见几个迎亲队伍经过。
三年过去了,他努力去了趟县城。
听闻有位荣宠无比的马将军今年圣上特赐衣锦还乡,问名字,名佛念,字文才。今年这人去尼山教书了,众人无比期冀的表示希望前去近处瞻仰英姿。
孙舆惊了。随手抓了个身边人问:“马文才?”
被问到的老人想了想,拨开他的手,本地乡音浓重,“……哦。咱听是个这名字。”
孙舆讪讪,幸而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与人交流已没有问题,又有疑问等人解答,没了脾气,和和气气问,“敢问老人家,这位马将军是何来历?”
“杭州太守的儿子。打回了北边狗贼,皇帝开心,现今人是朝廷一品将军。”
“将军可有婚配?”
老人左右看了下,在他耳边偷偷压低了了声,还怕周围一众眼里只有将军的老太太小姑娘听到自己脱不了身,“婚配?那可算个杀神,听说是三大五粗青面獠牙的,寻常女娃娃没门。”
孙舆微怔,有些不解,“那马将军如何称为杀神?毕竟……他也保卫这半边国家多年。”杀神……他可半分听不出来这二字在周围人口中的褒义语气。还青面獠牙,那不是贬人用的?……
他并未低声,周围瞬间一片冷光,孙舆:……
老人闭嘴了下,过了会,见周遭关注渐渐散去,责了句道,“你这小娃好没眼色。”可知周围这些老小姑娘战斗力不比当年看死卫玠的那群低……
然后解释道,“听战场上的老兵说,那将军脚下累累尸山骨海……可不仅是秦贼。哎,煞气重的很呢。”
孙舆:“老人家倒说得好像真的见过。”
“年轻人……老头子是没见过,但我邻家的大兄弟的三姨他哥的儿子,可是在人手下混过的。那小子还乡之时都一脸凶相,更别说那马文才是他们的主将。”
“……”
“老人家既不知那位将军模样,如何断定人家青面獠牙。”
老人莫名其妙地看着他,理所当然道,“人不都这么说的。”
“……”果然人云亦云……
按理说马文才文武双全……理应极为受人欢迎……
却不知马文才究竟什么德行?祝英台竟死都不愿意嫁。
……等等,马文才怎么去打仗了?他不娶祝英台了?
“那……老人家知道祝英台此人吗?”
这次那老丈人还没开口,旁边凑来了另外一个头,“祝?难道是会稽那户姓祝的皇商?”那人提到此事,脸色难看许多,愤然道,“……靠穷人发财,我呸。”
孙舆听人说话,言语对于祝家极为不满,也懵了,“……怎么说?”
按道理说吧,这祝英台梁山伯算是真真正正的主角了,身家背景定然都清白无比,要么受人尊敬要么富甲一方。后世的梁祝凄美传说,化蝶之事更可见世人对二者崇高赞誉,如此情况之下,就算是家族有些问题,往往也不会被人指名点姓。
自他来到这个世界,满眼都是祝家缴皇粮富裕务必,听到的是祝家天下第一皇商的美誉,从未有人如此,耿直,的表达对祝家庄不满。
“小兄弟很关注这事……哎,看你这模样,叫我一声兄台,做兄弟的也给你指条明路。你去太守府上,做个掌簿,有些事,听着听着就知道了。”
“可是,兄台见笑,我不太识字。”
“……”
“会些功夫么?”
“勉强是会些。”
“这便好。你有些功夫就好,正好听说太守大人事务繁忙,最近欠了人手,行,这样,我带你去县衙。”
哎?
“????”
“不过么……要是此事成了,兄弟可得关照关照我。”那人嘻嘻一笑,指尖一搓,意思相当明显。
孙周意会,“这是自然。若是兄弟找了着落,有了钱财,自然会付给兄台报酬。”这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就算是他的时代,工作中介还要收一大笔中介费……别提这人所说的,是县衙的公事,正儿八经的铁饭碗……
何况,现今哪里是他挑来挑去的时候,为了不吃原身家里的白饭,他自然得赶紧找个差使做,免得看那两个白头父母各种劳作自己却在家中无所事事,良心不安。
那人微微点头,“我看你也是忠厚端正,不是那奸诈之人,便信你。桓太守虽出身上流,对门第却无太多见地,平素待大家又是和蔼可亲。他来着一年,我们杭州四周流寇近乎都已招安了,百姓们都安定了不少,他是个好人。你踏实做事,他会喜欢你的。”
“桓太守?可是那位桓伊大人。”
“不错。桓大人奉儒学,可惜近年战乱频发,前几年桓大人才不得不提前完成学业。大人有意设学堂,左右教授民众礼仪,到时候你也可以去认认字。”
“可我家中拮据……”
“无妨。大人并不在意钱财,听闻他家族显赫,恐怕也不稀罕那些。”
“!多谢兄台!”
……
孙舆留在杭州府,又一月了。
近日太守府有些异常,太守桓伊本人时常外出,不见踪影。因此即便是在太守府做了衙役,距今为止他所见到桓伊的次数,也就是刚来之时,桓伊敲定衙役人选时那一次而已。
看着,二十五六岁模样。
年轻的很。
与他前世相比,都小了三四岁。
这人留在尼山读书,出校短短数年,又官至太守。即便有家族为后盾,也不乏自身努力。
活在后世,也会是优秀的人才。
因此孙舆虽自认年长桓伊多年,社会经验丰富,此刻也只是老老实实做个衙役。
很快,桓伊的繁忙便有了解释。
会稽祝氏。
杭州所追踪的最后几批流民之一,露了马脚,就在会稽附近。
兼之,会稽祝家庄兼并土地私藏北方流民之事……即便孙舆对本世的法律尚未条条熟悉,却也知道,私藏流民,事关重大……
这是大罪!
皇亲国戚,曾有匿藏流民,在当时的宰相桓温手下,都没有活过一个人去。
何况祝家论起地位,也不过士农工商中第二位……偏偏一向决断认真的桓伊一直未曾出手。
似乎,是因尼山书院之故。
桓伊竟也是尼山学子!
与梁山伯祝英台差了七届。
如此说来,便可知他有些反常的暂停调查了。
今人多重师承,众学子一脉而来,基本如同家人之间的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人又重名,若此事一发,且不论祝家如何,忧只忧祝英台身在尼山,牵连到整个尼山书院。届时恐怕不仅是祝英台倒霉,连尼山前前后后出去的同门师兄弟,都免不了声誉受损。
他人提起时,恐怕就会是一句,此人便是那个匿藏流民吃人血肉才富甲一方的祝家人的同门!
孙舆知道,这对于桓伊,对于那个尼山书院,都是一个难题了。
这意味着,如果他能解决,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此时,皇帝暴毙,新帝坐了三月的皇座,就要禅位与人……短短数月换了三个皇帝,频繁的可怕。
暴毙。
虽不知京城具体情形,许多人却也明白,这暴毙二字,恐怕不太简单。
新帝是马文才。
这个具体的消息传来,孙舆大概知道,此世怪异之处,在于何人……
马文才。
能做到如此地步。
名为马文才,不知究竟是何方神圣。
……
还未清闲几日,这位新帝领兵北伐了。
孙舆对历史不是十分熟悉,只大概知道,晋时,中原以长江为界两分天下。
晋要统一,最大的阻碍便是北方苻坚。
两地分隔百年,都未能合一。
直到之后门阀贵族混战之时,李唐世家崛起,才一路征战统一天下建立唐朝。
看如今马文才举动,大唐恐怕也要被蝴蝶掉了。
蝴蝶了也没什么,反正他孙與又活不到唐朝。
若是现今能统一,也不错。毕竟,从今日所能查到的资料中可知,北地汉人的生活,简直是猪狗不如……实在令人痛心无比。
仅从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那般屈辱和任人鱼肉,对于他这个生长在团结又和谐的社会中的人来说,都是一把血腥的利刃。孙舆甚至无法形象,北地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桓伊也因此次战事,不得不暂时搁置祝家庄。
作为临近京城的太守,战时他必须更慎重的对待流寇所带来的辖地安全问题,另外出兵意味着征粮征兵,近十年来,大小战役不断,民众难免怨言,需要安抚……日常还有大大小小的纠纷打架斗殴失窃案件有待府衙处理……
所以说,高高在上的父母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夜色。
今日值夜巡逻的,正是孙舆。
从正街晃了一圈回来后,已是午夜,宵禁了。
他开了锁,进门,远远听到一阵幽长清冷的笛音。
庭院竹影深深,转过角去,太守大人站在月色下,横笛而立。
不得不说,古代的世家子弟,真正认真学习的,没有一个不是多才多艺的。
听说君子六艺都是最基本的。
举一个有名的例子。王羲之。
后世记载,王是散文家诗人书法家将军加宰相……
全才。
因此看到这位出身世家的太守没对着案牍上累累文书奋笔疾书,还能拿着竹笛吹奏乐曲,似乎也没什么可惊讶的。
乐声渐低,收尾余音在耳时,桓伊转身,看到身后站着个人,微怔,犹豫了下,才道,“抱歉……是打扰到大家了?”
如今夜深人静,的确不宜奏乐。只是白天公务繁忙,一直没有时间练习。
惊鸿掠影。
这曲子短音多且繁复,转音层叠,长久不练,即便天分再高,也会生疏的。
孙舆摇了摇头,“卑职今日值夜,才回县衙。”因此完全谈不上打扰。
桓伊:……
可真是实诚。
“很好听。”
桓伊失笑,“哪里好听?”
“卑职浅陋,只知道好听。”
桓伊:……
然后,厢房转角伸出几个头,齐齐赞道,“……卑职们也觉得好听。”
桓伊:“……”果然……深夜扰人清梦了。
也都是府衙的衙役。
他们都醒了,桓伊也不催他们回房去睡了,反而道,“这曲子却不是我谱的。”
众人异口同声,“那是何人?”
桓伊顿了下,“当今,陛下。”
“……”
“???”
“!!!”
孙與出口便问出了大家共同的疑问,“大人认识当今陛下?”
桓伊一笑,“你们莫非忘了,当今陛下,也曾在尼山读书。”
“……”言下之意,他们是尼山同届学生?!
有人扳着指头开始算了,“当今才十八岁,按照大人的读书年纪往前倒十年……”算了好一会,又确认了几遍,惊道,“陛下八岁就去尼山书院了?”
“嗯。”
“……”众人瞬间沉默了。尼山是当世有名的学府,招收弟子一般都已是十二岁至十五岁以上的学子……
八岁就进入尼山书院,能做皇帝的人果然也不同常人。
“但他学了两个月,就去参加北府兵了。”
众人:“……”所以八岁参军?可把他厉害的。
桓伊又道,“……项城之战,是他的计策。”
是指气晕王邵水淹项城吗?
孙與闻言,默默抬手,开始鼓掌。
666,666。
这绝壁是个大佬啊。
无论他是什么来历,他都是个大佬啊。
这才是传说中的出任ceo迎娶……
嗳?
孙與忍不住问了一句,“陛下十八了吧?那陛下正宫是哪家贵女?”
听这一句,围聚而来的衙役们心照不宣的嘿嘿一笑,等着桓伊的回答。
桓伊懵了懵,“正宫?”他有些不确定了,“……陛下,没娶妻吧?”
孙與道,“难道臣子们不关心陛下的后代吗?”
桓伊同情地扫了他一眼,“上一次关心的已经给外放了。”还好这傻衙役不是天子脚下的官,不然他这得流放几次啊。
孙與:“……”我去,好一个坐拥三千佳丽的机会,就这么浪费了……
衙役里又混的熟的似乎看出了他的遗憾,安慰道,“小弟别可惜了。咱这太守府都是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皇帝还在打仗,估计也没那闲工夫。”
桓伊敲了敲手中的长笛,“怎么?太守府的活计太累了?”
孙與果断的不能再果断的回答,“没有。小的们不累,最累的是大人您。”
桓伊顿时绷不住了,笑道,“你这臭小子,看着老实,却滑头的很。”
孙與才十六,在这县衙是最小的一个,平日大家都会让他些许。这孩子出身虽差了些,但一身功夫不错,学东西也快,做事又灵巧,是个好苗子。
夜色深沉,月已至中空。
桓伊看了看天色,“行了。都子时了,速速回房休息。”他想了想,吩咐道,“明日鸡鸣卯时,准许你们辰时中集合。”
众衙役眼睛发光,齐声道,“谢大人!”
桓伊无奈摇了摇头,摆手驱道,“好了好了,快快散了。”
至于说孙與翌日清晨收拾完毕,看到太守坐在桌前已批了一堆公文。
不知何时起的,但显然不是辰时。
他给别人放假,自己倒还是勤勤恳恳。
孙與突然愧疚了下。其实公差一直有休沐,底层衙役虽繁忙了些,逢年过节还是放假的。他们工作期间放假,大人想必为难的很。
正巧桓伊看到人,招手唤他过来,“孙與,来。”
“过几日你去随张师爷学学律法,回头刑狱旧案典籍,你去查一遍。若是存疑便拿过来,重新调查。”
“是,大人。”
孙與应了一声,要离开时,桓伊忽而叫住了他,问,“壬辰年颁布有关于土断的律法,你了解多少?”
他所言,指的是当年宰相王导执行的壬辰诏书。
孙與答,“诏书有言曰,占山护泽,强盗律令,赃一丈以上皆弃市。”即是跟占山或为王沾边的,全部都得死。
当初法令一下,上上下下有一半权贵都倒了霉,剩下的一半,都收敛了许多。
相对的,多年来匿流民万人,占良田千亩还安安稳稳的祝家庄,如今变得格外显眼。
桓伊不明白,连不少皇室贵胄都因匿藏流民而灭门,祝家何以能如此安稳的不断收容流民?
而且这多年以来,还一直无人查问。
好像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忽略了祝家庄的经济来源。
“今日若有人违反此令,但是,碍于种种原因,不宜直面指出,也不能以此法治人,该如何?”
孙與就知道,他指的是祝家了。“大人既然说,不能直接指出……其实,只要他们没有犯错便好。”
“……”他所说的,的确是桓伊能想到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若要这样做,实在有些不太合乎常理。
孙與道,“大人,若是他们没有了错误,那便不需要执法。此事稍作变通,也不碍君子之行。”
“不错……的确应该如此。”他总算是下了决心。
正在准备之时,祝家庄被劫了。
县衙逼得流寇太紧,对方狗急跳墙,联合祝家庄的佃户抢了祝家庄。
因为之前查到祝家匿藏北地流民,桓伊对此地一直非常关注。祝家庄才事变,桓伊就收到了消息,调了杭州及周遭衙役和部分军队,直接清扫了那一批流寇,将参与的佃户也一并算了进去。
此事过后,眼见着祝家兄弟姐妹之间的闹剧,彻底让他对祝英台这位素未谋面的师弟的关照之心一降再降,加之北地战局愈加激烈,桓伊对自己捋秃了祝家羊毛的事,再没了半点愧疚感。
毕竟是为了大晋统一。
却不曾料到,天下是统一了,统一天下的人,却不在了。
“先帝是圣人。”
升级为右宰的桓伊偶尔提起先帝时会说的话。
名不见经传却因一纸遗诏登基至今都莫名其妙的孙與总会点点头,附和道,“是个神人。”
作者有话要说: 嗯,基本完结
撒花撒花~
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
其间因为人物性格转变刻画不足,致使部分小天使对某些片段有些意见,因为作者心态还不够平稳,有时针对文章和主角的评论想不开的时候,态度不好,在这里说一句抱歉
因第一次写这么长长篇,中间的确存在一些描写过度,或者是人设把控不到位的情况,之后修文时会适当改正。以后我会更加注意这些细节,谢谢大家指正也谢谢大家关怀
关于中间断更无数次的事,再说一句抱歉
总之,感谢各位小天使陪着这篇文到最后
另外,请相信,作为被陪伴的那个,他心里也是感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