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8年动荡的远东
日本人着了什么慌?
因为此时日军正在全力以赴的在中国国内进行武汉会战,这场总计投入十多个日本师团,加上参战的陆军航空兵和海军,可以说得上是日本军队自明治维新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嗯,刚刚刷新了上海作战的上一个之最,日军自从进入中国以来就在不停的刷新之最了。所以现在让日军在东北去和一个强大的敌人苏联对战,这是不符合日本利益的,所以日本高层方面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是非常急于在东北方向寻求停战。
于是,到8月中旬,日本政府主动出面,建议向苏联方面和谈,而此时,苏联官方因为其军队在战争中的拙劣表现,战事一直没有进展,也无意再战,双方在谈判桌上很快一拍即合,各自作出了退让,各自退到战争发起前的出发点,张鼓峰之战就此结束。
张鼓峰之战给日苏方面都造成很多影响。这里我们不说太多,只提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苏联方面:苏军认识到自身经过大清洗后,部队战斗力下降很快,而且也意识到苏军在战斗力方面和日军有着显著的差距,张鼓峰之战中,苏联常常是在绝对优势的步兵、炮兵、坦克、航空兵下,也无法攻取劣势日军兵力把守的阵地。认识到这些以后,苏联远东军区包括莫斯科方面开始更加倚重于外蒙白鲁台根据地军力,苏军已经意识到,以苏军现在的战斗力可能在近期很难在日军身上讨到便宜,而苏军更重要作战方向在西面,对于远东强大的敌人日军,必须要有其它力量来加以制衡。
日军方面:张鼓峰之战日军可以说是战术上取得成功,政治上却是失败的,但经此一战,日军也坚立起了对苏作战的信心,日军包括关东军在内都意识到苏军战斗力的低劣,关东军在此时提出了日本1个师团相当于苏联个师的狂妄提议。但与此同时,关东军也痛切的感受到,当前日本参谋总部和日本政府的全副注意力都在中国国内,对于东北的局势,日本的政策依然是以防御退让为主。关东军7年以来的华北作战计划,经过张鼓峰一战以后,相当于被彻底否决掉了。
关东军此时已经明白,除非是中国关内的战争结束或是进入低潮,否则日本军队高层是不可能同意关东军的出动出击计划的。因为无论是关东军方面还日本参谋本部都明白,要进行华北方向的作战,那么必须在华北方向至少投入4-5个步兵师团,而现阶段下,关东军自保不如,上海—南京一线正陷入苦战,华中方面正在不停的向国内要增援,而国内的新师团还在新建,可怜兮兮的日本人拿什么兵力去填华北这大坑呢?
在搞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也让关东军上下为之沮丧,看来想报复日则岭之战的期望又再次落空。
此时关内的战局发展如何呢?7月中旬,日军沿江进攻部队占领长江战略要地九江,北路攻击部队进入大别山一线,与国军防御部队在山区展开激战。由于国军的顽强抵抗,以及在山地战中日军的火力优势无法发挥,补给也越发困难,这样一直到8月,日军在大别山一线攻势陷入苦战,个主攻师团下属步兵中队平均只有40-50人,附带着,日军只得停下其它两路进攻。
与此同时,在台儿庄作战取得胜利的国军,主动出击,对临沂一带日军进行了攻击,临沂仅有日军一个台湾旅团,苦苦支撑,日军只得迅速从国内动员起一个准备用于海南登陆的师团在连云港登陆,支援台湾旅团。
另外,在徐州南面的宿州,日军增兵一个师团, 以个师团的兵力准备再度发起对徐州的攻势,这样一来,中国关内就出现两个主战场,一方面在武汉方面,那里集结了日军10多个主力师团,另一方面在徐州方面,日军也已集结个师团又1个旅团。
现在再来看看欧洲,世界大战的另一发源地,这会儿德国人已经合并奥地利,并刚刚吞下苏台德地区,一时间德国人气粗肉壮,可怜的捷克被英法出卖,英法希望能将德国"祸水东移",而苏联正在骑墙观望。简单的说,欧洲现在是个大火药桶,导火索已经点燃,就等着暴了!
*******************************************************
白鲁台方面得知日苏在张鼓峰方向的战斗以后,就积极派人去了解情况,热情的苏联远东军军方甚至邀请了一些抗联军官到前线指导工作,并和根据地方面联系,希望在东北敌后的抗联部队能配合苏军作战。
在前线的抗联军官既惊异于苏军在装备方面钢铁动员能力,也惊异于苏军战场组织的混乱,从前线发回根据地的报告中,充满形容苏军素质低下、指挥僵硬、各兵种配合不力的措词。
邓宏把报告扔在桌上,对几个回来的军官说道:"你们呀,就总看到别人短处,别人长处呢?"
"报告司令,苏军长处也有不少,一次突袭集中100多架轰炸机、进攻中组织了上百辆坦克掩护,还有他们的重炮非常集中,尽管射击精度很差。"几个军官一起说道。
坐在后排有个高个子年青军官站起身,把一份报告递到邓宏桌前。
"报告司令,这是我关于在此战中,苏军战争组织和日苏关系走向方面的报告。"
邓宏拿起报告仔细看了看,报告写得很细致,在结尾处写着这样一段话引起了邓宏的注意。
"...纵观这次张鼓峰之战,只不过日苏关系长期激化的一次暴发,今后几年日苏关系会持续恶化,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日苏关系会走向缓和,甚至有可能会缔结合约..."
邓宏看完后抬头对这个高个军官说道:"写得不错,有专攻,那个部队的?"
高个军官立正说道:"报告,张明辉,副营级,东方陆军学校1期毕业,后留校任战术类教官。"
"你对日苏关系有过研究?"、
"报告邓司令,我原来在东北大学主修的欧洲历史,对欧美的历史政治发展有一定了解,后来随炮兵总指挥官郝冬生去过德国,我个人想法,苏联的利益永远在西方,他们在东方只会是守势。德国人,英法都会是苏联更危险更大的敌人。"
这些军官告别以后,邓宏让人事部找来这个名叫张明辉的军官档案,这个张明辉在东北大学上了两年大学,随后投入义勇军中作战,后来撤到苏联,最终来到白鲁台根据地,人事部和东方陆军学校对他的评价是"机敏,坚定,肯钻研问题,精通数门外语,了解欧洲政治历史军史背景。"
晚上,邓宏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把各个军官送来的报告通读了一次,除去前面提到的内容,还有人在报告中提到苏军的军事素质和配套装备,苏军的坦克等技术装备很多,但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尤其是一线技术装备出现故障以后,操作人员不会修理,甚至团一级部门都无法处理,很多装备的使用交通大打折扣。
这一点到是和在日则岭战役中抗联部队的表现有些相像,抗联的技术装备虽然不像苏军那样多,但特点是这几年来技术装备的增加简直是突飞猛进,这样一来,造成各方面的操作人员跟不上,很多部队上报装备时可以说本师装备了多少炮、多少汽车等,可这次日则岭之战,光是为了给各师配齐汽车司机,都花了一番功夫。结果也导致在战场上,各方面操作维修人员严重不足,很多卡车甚至是坦克因为故障而趴窝。
这之后,在根据地迅速建立起一系列技术学校,这些专业技术学校主要对部队在役技术人员、部队在役想从事技术专业的人员、已完成6个月基础训练报考技术学校的人员。这三大类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汽车修理、坦克修理、汽车维护、飞机修理维护、各种发动机维护、卫生医疗等等。
技术学校学制为1年半,学校毕业以后直接被授于特殊的专业技术军官级别。
到8年下半年,根据地的氨合成工厂、煤液化工厂、炼钢厂、汽车制造厂等工厂先后投产。
氨合成工厂解决了根据地自产TNT炸#药的最后一道难关,煤液化工厂开始用根据地的煤自产汽油和柴油、炼钢厂生产出钢材、而汽车制造厂正在组装生产吉普车和农用拖拉机...
8年年底,第一支用根据地自产的钢材生产的步枪式步枪走下生产线,这样,根据地在轻武器和弹药上彻底实现了自产自足,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