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的战争准备显然要快于海军,尤其是对伊犁早有野心的大明。
其实,大明远不像世人想的那么保守。伊犁地区虽然是乾隆打下来的,但是,伊犁地区也不是世人想的那样,全是沙漠戈壁,同样有富庶肥沃之地。
伊犁河谷位于乾隆设置的伊犁将军区西北角,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挡住了冷冽的西伯利亚寒流,并通过山峰的积雪融水灌溉了山下的土地,素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之美称,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
沙俄原在在此有近十万驻军。只是由于欧战爆发,国内兵力紧张,而此地驻军又大多是精锐之师,不得已从中抽掉了四万精兵回国,导致此地虽有五六万兵力,但是仅仅是伊犁西北角,也是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不是这么点兵力所能防护的了的。
反观大明,却在迪化(后世的乌鲁木齐)东面的哈密地区早就囤积了十三
万大军。甚至,在沙俄将兵力回调的同时,大明却在向哈密地区悄悄的增兵,兵力已接近二十万。大明其实早就有图谋伊犁河谷的野心,新华夏以为大明无心它顾,为了促成大明西进,还给予了不少的资金补助,算是做了一个冤大头了。
1832年8月,大明十五万大军兵出哈密,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奔西面的迪化。
迪化是沙俄掌控伊犁地区最重要的两个据点之一,另一个在后世的伊犁自治区,被命名为哈萨。作为伊犁地区东部的门户,沙俄虽然兵力紧张,在迪化依然驻留了三万大军,超过在伊犁地区其余部队的总和。
然而,面对五倍的大军,差距实在明显,最重要的是,沙俄军队一向缺乏火炮这样的重武器,一是伊犁距离沙俄统治中心圣彼得堡实在太遥远,运输困难,二是沙俄军工落后,即使本土精锐部队也缺乏火炮。
在加上迪化的城防落后,沙俄仅仅在此用木栅栏、土墙建造的城墙,防范流民土匪还行,面对正规军的火炮就完全不够瞧了。
驻守此地的沙俄统帅,迪卡波中将,是一个左眼瞎了的的独眼龙,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形,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神情十分凶悍,“明军都是软脚虾,虽然数量众多又如何,我从来没将他们看在眼里。”
边上副官有些担心,“可是,明军毕竟数量众多,我们想要守城,实在是太困难。”
迪卡波一拍桌子,“既然受守不住,我们就不守了,直接攻出去。”
沙俄民风彪悍,能够当兵的,更是其中翘楚,闻言同样兴奋起来,“攻出去,打死明军那些软脚虾。”
此次出兵伊犁的明军统帅叫张元之,毕业于金陵军事学院,也曾经在新华夏深造过,在军事报刊上曾经多次发表文章,被公认为军事理论专家。也因此获得了这次出兵伊犁的明军最高统帅一职。
然而,他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实战经验。他觉得,面对自己一方如此巨大的优势,俄军只能死守,主动进攻,只会死的更早。
曾经有参谋建议,行军途中必须严加戒备,以防沙俄人偷袭。
然而,张元之毫不在意,“沙俄自保都难,哪可能再敢出来进犯,不过,你说的有理,可以下令骑兵扩大戒备范围。”说是这么说,却没有实实在在的下命令,导致明军依然以正常戒备状态行军。
距离迪化三十里处,地形开阔,明军打算在次扎营。
却不成想,哥萨克骑兵从左侧杀了过来。这支哥萨克骑兵数量并不多,只有三千多人,但是事出突然,少经战阵的明军竟然乱作一团,左侧营地直接被凿穿。虽然,最终消灭了绝大部分的哥萨克骑兵,但是明军损失更大。死于哥萨克骑兵手下的,只有不到千人,但是自相践踏造成的损失却十倍于此。
当明军变阵意图全歼这支胆大至极的骑兵时,对面迪化城的俄军却从正面掩杀了过来,原本就因为变阵而变得散漫的阵型变得更加散乱。
虽然各级大明军官在声尽力竭的约束士兵们排好阵型,以便于组织防守。但是被凶残的老毛子吓破了胆的明军只顾往后躲,哪可能听命?
明军中军原本还是大致的圆型,却因为俄军的突入逐渐变成了月牙形,眼看着,军阵就要再次被凿穿。若是当真如此,处于中军后方的明军统帅部就要被斩首了,等待明军的只有败亡一途。
关键时刻,直接护卫统帅部的禁卫军第三镇从中军后方冲了上来,顶住了压力。大明军队这些年以来少有战阵,仅有的几次战争经验还是来自海外,比如吕宋、安南、缅甸等地。这些年以来,大明与新华夏争夺南亚及东南亚的领导权。几经交锋,新华夏放弃了对大明周边国家的渗透与控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东南亚的海洋国家,大明周边的邻国则大多交给了大明,让大明恢复了在这些国家的宗主地位,并借此获得了大量特权,涵盖经济、政治各方面。
不过,现在的形势不比古代,西方国家比如英法等海上强国对于这些地区也在逐渐渗透。且手段更加激烈,这就导致原本就是大明藩属国的这些小国几乎全部倒向了大明。但是,他们没有独立对抗西方列强的能力,自然就要求助于大明。
所以,大明的军队也有不少被派驻到了海外,自然避免不了战斗。大明禁卫军第三镇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
在第三镇的殊死抵抗下,老毛子进攻的势头终于被阻滞住,在周围军队的配合下,终于收紧了对俄军的包围圈。
不过,老毛子的军队士兵大都身经百战,在军官的命令下,留下一队士兵殿后,超过一半的士兵还是从缺口逃了出去。虽然俄军损失惨重,但是明军损失更大,损伤是俄军的2倍以上。
更糟糕的是,沙俄人的彪悍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在战场上,这群悍不畏死的哥萨克骑兵几乎个个满身鲜血,面目狰狞,再加上他们身高体壮,毛发茂盛,迥异东方人,让这些大多几年前还是淳朴的农家男孩的年轻士兵十分惊恐,在他们眼中,沙俄人几如恶鬼。
因此,明军虽然有所损失,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数量,损失可以承受,然而,对明军士兵心理造成的损伤,却是巨大的,畏战情绪在军队中蔓延。
张元之心中很是愤怒,但是更多的却是担忧与惊恐,这才知道,当初接任这个西征军总指挥时,自己的祖父,一个曾经的清军老将对他的忠告,“老毛子的军队作风强悍顽强,你即使拥有十几万的大军,对之也必须慎之又慎,绝不可轻敌。”
张元之表面唯唯诺诺,心中却十分不屑,在他想来,老毛子再善战,自己兵力数倍于它,装备精良程度还要过之,有什么可担心的?老人看到张元之的表情,心中叹息,却知道已经改变不了自己这个一贯顺风顺水、仕途得意的孙子了。
结果,自己这个理论专家就被老毛子狠狠的打了脸。
边上,有几个好战的高级军官对着张元之叫嚣,“元帅,我们请令,派出先遣军,直奔迪化,为死伤的兄弟们报仇。”
边上,却有参谋劝阻,“元帅,现在我军士气低落,末将建议,原地休整整编,待重新组织完毕、士气回复后再行与老毛子决战。”
张元之想起祖父的教导,不顾几名军官的教导,下令全军原地待命。
迪卡波虽然突围冲出,却并没有直接体会到迪化,因为他知道,一旦死守迪化,就成了被明军包围的饺子,再也无法翻身了。仅派留了少量的老弱士兵留守迪化,主力却停驻在城边,只要明军围城,他们就将离城而去,力图以运动战消耗掉明军的精力,并获得最终的胜利。
半个月后,明军在修整后,终于抵达迪化。由于俄军主力已退,明军轻松占领迪化,当天夜里,明军驻扎迪化。
半夜里,迪化突发大火,将大半个城市掩映在火中。这时候,迪卡波才率领老毛子从远处冲了过来,意图趁乱掩杀。
不成想,明军却从道路两侧杀了过来。
原来,张元之确实是理论派,但却不代表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所谓小心无大错,张元之再也不敢小看老毛子。再加上看过类似的事例,比如当初还很弱小的新华夏远东军对抗清军,就曾经让出永明城,就更加小心了。轻松占领迪化城,并没有让张元之得意忘形,却更加谨慎起来。他发现,迪化城的建筑以木头、茅草房为主,十分惧怕火灾。此时又是天干物燥的春季,十分容易着火。
当天,明军虽然大多进驻迪化,但是在夜晚,又悄悄的撤了出去,并在主干道折了埋伏。
迪卡波虽然有些策略,但是面对以计谋著称于世的汉人,还是显得不够高啊。他确实在许多建筑下面埋藏了*、燃油等物,只待明军入城,晚上就点燃,来个火中取栗,却不成想反被明军算计了一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