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大文学移动版

m.dwxdwx.com

第60章 点映开启(求推荐收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三月份的脚步无可阻挡的迈入到了莱曼的生活中,距离圣丹斯电影节过去了大半个月,《三傻大闹宝莱坞》依然还是没有在各地院线上映,不过,按照他们的那个计划,也就快了。

这一边,欧罗巴影业交给派拉蒙影业代理的美国渠道发行工作和最终敲定的点映档期也跟原来一样没有变动,安排在了3月的第二个周期的开头,也就是3月10号。

影片将会在洛杉矶和纽约的21家艺术院线率先举行点映,随后的扩映步伐还没有决定,将会根据市场的接受度和票房情况的反应进行调整。

随着时间越来越临近电影的上映档期,莱曼也终于从媒体上看到了《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新闻和广告。

他此时还在美国,中间虽然回去了一趟法国戛纳,但很快又赶了回来。

团队里的成员依旧没变,接下来他们在这边还需要配合派拉蒙影业的工作,以及处理一下相关的事情。

宣传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洛杉矶地区二三流报纸的娱乐版面上,出现了影片获得圣丹斯观众奖项的认可和将要上映的消息;某些影评人的专栏,也通过或赞扬或吹捧或质疑的方式,在竭力的吸引人的眼球;部分院线的大屏幕上,间隙的播放影片的预告片......

3月3号,周一,《三傻大闹宝莱坞》低调的发布了电影在北美的首款宣传海报。

海报之上,三个主要角色排成一列笑着看向前方,背景图是一个美丽的校园,他们虽笑着,但眼神却很落寞,眼底流露着无奈与彷徨。

仅仅只是一款海报,却像是将电影的故事都道尽了一般。

......

3月10号,《三傻大闹宝莱坞》正式登陆了北美院线,与此同时,法国、英国、德国等地也开始了上映工作。

就如同莱曼的想法被欧罗巴影业忠实的执行了一样,这将会是一次全球的同步放映。

而在美国,这一场点映意外的吸引了诸多视线,一来是因为圣丹斯的影响;二来是因为网络上自发性的出现了不少参加电影节的观众的真实呼声,他们纷纷表示,只有真正看过了这部电影之后,才能感受到那种震撼,仿佛亲身走进帝国工业大学,真实的感受到那个环境之下带来的压抑、不安、悲伤和绝望。

大家发表着自己对于观影之后的看法和观点,结合派拉蒙影业最近的宣传工作,悄无声息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好奇和期待。

3月第二周在院线大规模放映的影片一共有两部,《我们曾经是战士》和《迫在眉梢》。

前一部是梅尔-吉布森、格雷戈-金尼尔、山姆-艾利奥特等演技派主演的战争动作片,也被一致认为是本周的周末票房冠军最有力的竞争者。

后一部则是丹泽尔-华盛顿、金伯利-伊利斯和罗恩-阿纳贝尔联手演绎的美国犯罪类电影,但因为题材是聚焦一名在工厂打工的工人的故事,不免有些格局太小,这对一部主打讲述犯罪的电影来说,是个硬伤,再加上导演本身的能力有限,所以注定在票房市场难以作为。

两部新作虽然各有各自的话题和宣传焦点,但是冷淡的三月档期却并没有因为它们的加入而显得热火。

如此尴尬的时间段,在加上年轻一代票房主力军都不在,也确实让两部电影难受到了极点。

投入如此巨大,两部加起来制作成本都过了一亿美元的大关了,每日的市场收益却不高。

而此前上映还没下画的影片作品们,也都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了各种颓势。

可以说,整个的三月档期大范围公映的电影无一称雄,全都是在比烂罢了。

而错过了年末颁奖季的点映盛况后,选择在这个档期上映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独立电影公司发行的真正独立作品,像那部《个人速度》也就被米拉麦克斯丢到了这个时间段上映。

而比起哈维根本不重视这部夺得圣丹斯大奖的作品,《三傻》就显得有规划多了。

两者的宣传也都不是一个档次。

这样一对比,《三傻大闹宝莱坞》的诸多话题很轻松的就占据了艺术院线们的那些电影爱好者的谈资。

两个地区,笼统21家影院在上映电影之后,派拉蒙影业再度发力,一时之间,又有多家媒体进行声援。

而作为过去一个月里,能在圣丹斯斩获大奖的电影作品,一向自誉为艺术思想代表化身的影评人们也不愿错过这个口碑极好的电影盛宴。

于是,在上映后的第二天里,一共有二十几家媒体对《三傻大闹宝莱坞》做出了点评,这在一众放到艺术院线进行点映的作品中,堪称一个突出。

《纽约时报》、《电影评论》、《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等媒体都是一致的肯定与夸赞。

而在他们刊登的影评中,着重推荐的指数也占了大部分。

而剩下的也都毫无例外的选择了比较正面的评价,这种压倒式的舆论优势拉开了电影的点映狂潮,更是将圣丹斯电影节上面的媒体狂热姿态进一步推向了高峰。

似乎所有人都在惊叹着《三傻大闹好莱坞》的横空出世,位列好莱坞两大业内专业杂志之一的《综艺》,在最新一期的发售中,也是说道:“上帝,这位导演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

与其他媒体关注作品本身不同,《综艺》着重介绍了作品的导演,还把这一切的赞誉都归功于他,“尖锐、凌厉、敏捷......莱曼-拉斯特在他人生执导的第二部作品中,将他的才华酣畅淋漓的宣泄了出来,在这部大胆的以印度大学校园为视角的作品里,他向我们展示出了无与伦比的控制能力。鲜活明亮的影像色彩结合转换自如的表现手法,使得整个的故事剧情行云流水,更是以前半部的喜,变成了后半段的悲,如此巨大的情绪波动却又显得无比的自然,不得不赞叹一句,他执导手法的老练。”

“他不像是一个刚出道的新手,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个老江湖,但事实上,这确实才是他的第二部作品,而他的处女作不知道有多人看过,名字叫《活埋》,拍摄的也很大胆,我也推荐去看看。当然,院线上是见识不到了,不过电影的录像带还是有发售的......”

“......我很期待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未来能带给我们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正如《综艺》里的评价所言,整个好莱坞都在纳闷,这位执导手法异常老练的、才只有27岁的导演在此之前只有一部电影上映,但却看起来就像是有过很多拍摄作品的经验一般。

虽然说人们总是崇拜着年少成名的天才,但是在好莱坞,或者确切的说是全世界范围里的电影圈,在导演这个位置上,除了与身俱来的才华与天赋之外,还需要纵观全局的控制力,更需要一些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加持,所以,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大部分导演都是在40到60岁之间迎来自己的创作与执导生涯的巅峰。

三十岁以下,对于导演,真的算是刚起步的稚童而已。

而就是这样的一位“稚童”,他接手了一部时代群戏的作品,还真的拍的很不错。

众所周知,刻画时代背景的戏总是格外的会增加拍摄的难度,更何况还是一部聚焦印度地区教育视角的电影,这就更让人纳闷他是如何做到故事的流畅性与戏剧本身的冲突性,融合的如此和谐的原因。

就连整个的电影氛围的转变,都是那么的无迹可寻,却又显得合情合理,就像这个故事,本身就存在过,也该如此进行才对。

真实,是所有一致的评价。

不过,对于这种疑惑,人们往往会有方法来解释。

《娱乐周刊》就以“圣丹斯再次见证天才崛起”为标题,再次为电影的导演莱曼,献上了赞叹。

他们还与同样顶着天才名头的“昆汀-塔伦蒂诺”,让两者之间做了一个对比。

昆汀拍摄《落水狗》时,在圣丹斯扬名,年仅三十一岁。

莱曼拍摄《三傻大闹宝莱坞》,也在此扬名,年仅27岁。

在文章的最后,他们除了给予一致的好感推荐之外,还在评论中表示,“两者都有极其亮眼到惊艳的执导天赋,也都有天马行空的灵感,又是在同一个地方声名鹊起,这让人很容易就把他们两个拿来做个比较,不知道,在未来,两位又会各自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真让人拭目以待!”

这充满无数信心和赞扬的评论,清晰的展现了属于影评人们的积极态度。

一波接着一波的肯定无一不在说明电影本身所拥有的质量,那么观众的选择性呢,市场的接受度呢?这部作品到底是叫好又叫座呢,还是一如既往、如出一辙的艺术大过收益呢?

21家艺术院线的点映成绩刹那间吸引住了人们的注意力,到底会是怎样呢?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热门小说
盖世双谐反叛的大魔王绝对一番终末忍界奸夫是皇帝玄尘道途你老婆掉了信息全知者五胡之血时代我只有两千五百岁
相邻小说
国势阿炳的诸天生活金球铁卫重生后我回苗疆继承家业末日之刀锋战士北唐单挑好莱坞金融巨兽金融之王金融小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