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镇南将军府后院。
“天色大变,战乱即将降临荆淮,将军如此闲情,想必对将来的大战已经胸有成竹了。”孙灿身后突然响起一个温和悠然的年轻声音,“七十万大军即将降临于面前而毫不在意,视若无睹,难怪能得主公如此推许,常言‘当世劲敌为孙子羽一人而已’。”
孙灿闻言遗憾的笑道:“那是孟德谬赞了……灿此次备战以谨慎为主,自信可以瞒过任何人,还颇自以为得计。哪知先生初来乍到,一眼就识破了灿之意图。先生大才,真令孙灿钦佩不已。”
那发话之人正是曹操派来的使者,荀彧的侄儿,荀攸荀文若。他长得跟荀彧颇为相似,不过全然没有荀彧的那股高雅沉稳的气质,反而愚钝懦弱,看起来目纳胆小,但荀彧却评价他为“外愚内智”。
他双眼闪过一丝神采,说道:“那日拜见将军,见大人案几上有镇南将军的印鉴。印鉴者,将军亲令也,有它可号令荆州十数万大军,断然不会将此印鉴搁放在案几之上,唯一解释就是将军常常使用,为了方便行事,才暂时搁在桌上。而大人印鉴尊贵无比,只有大事方能使用。
荆州大治以久,纵然有大事,也需盖一印即可,无须将印鉴放于案几。非政事,那便是军事,故此随口一猜,能够料中,纯属偶然。但却不知将军为何如此不智,竟然出此愚昧之下策。”
三天前荀攸奉曹操之命来到襄阳,意图结盟,共抗袁绍。那时,孙灿已经和众谋士商议好了。
曹操实力已经大大的减弱,无法在帮助自己消耗袁绍的实力,便打算趁机奇袭官渡,趁曹操对付袁绍 的时候,出轻骑攻打曹操大营,将他至于死地。
而荀攸来访的时候,他正在拟订调兵令,却不料他一语就道破了孙灿准备调兵攻打中原的意思。
孙灿听了大惊失色,这个方法只有军中少数人才知道,荀攸竟然一言就中,顿时明白此人才华并不逊于自己麾下的几大谋士,立刻就有了将他留在襄阳的念头。对他百般款待,并让荀彧帮忙劝说。
不过,荀彧一口否决,他太了解自己的这位侄儿了,他既然已经投入曹操的麾下,就断然没有在改投他人的可能。
孙灿由不死心,依旧想尽办法招募,但荀攸始终没有任何改投自己的意向。
这日,他明白自己是和荀攸无缘了,于是,准备跟荀攸摊牌。
孙灿没有直接回答荀攸的话,而是有些凝重的想着刚刚看过的那些从北方报上来的情况。
袁绍、曹操现在依然在官渡进行了数次交锋,双方拼得不分胜负。说不分胜负其实就是袁绍胜,曹操负。毕竟两人的实力不同,曹操的力量是越消耗实力越弱,而袁绍则在怎么消耗,他的实力依旧是强横无比,远在自己跟曹操之上。
他现在在考虑一个问题,究竟要不要出兵,解决曹操这个后患。
曹操此人的潜力不只是刘华一人知道,他、荀彧、郭嘉、贾诩都清楚明白。现在曹操已经稳当的将袁绍拖了一年零三个月,实力本来就小的曹操几乎筋疲力尽。即便要抵挡也不可能抵御袁绍多少时间了。
如果这时在曹操背后插上一刀的话,那么不但可以解决曹操这个劲敌,还可以顺利的入主中原。
但他转念一想:中原,百战之地,四面环敌。如果没有稳定地实力,始终危如累卵。曹操虽雄据一方,拥戴献帝,却有可服天下的威望。但是,他北有袁绍、南有自己。
所以,自己早已是曹操的肘腋之患,即便袁绍在强,他也决不会放松一丝一毫对自己的警惕。
看来曹操此次派荀攸来,并非是为了虚伪的结盟,共抗袁绍。而是,看清楚了时势,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战胜袁绍的机会,打算放弃中原,另求发展。但他怕自己落井下石,便让荀攸来劝说自己不要挥军北上,断他后路。难怪荀攸一猜就中,原来他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来的。
想到这里,孙灿笑道:“愚昧吗?那还望先生指点一二。不瞒先生说,孙某已经集结了三万大军,随时都可以直接在孟德的胸口上插上一刀。”
荀攸不答反问:“将军认为我主如何?”
“非常之人,灿之大敌,不得不除。”孙灿已经打算出兵断曹操归路。
荀攸对孙灿的语气,视若无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主既被将军视为大敌,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那是当然!”
“很巧,在我主的眼里,当今世上能和他争风的也只有将军一人而已。”荀攸笑道:“我主还说过,他凭生知己也仅有将军一人。”
孙灿默然不语。
荀攸接着说道:“将军既然被我主视为知己,想来也很了解我主的能力。”
孙灿还是没有答话,荀攸的想要说什么,他现在根本就听不懂,不知道荀攸在耍什么花样,贸然答话可能会陷入对方布置的陷阱里去。因此,他选择了 沉默,他用目光示意荀攸说下去。
荀攸接着道:“将军有雄兵十五万左右,而袁绍却有雄兵七十万,你们交战,胜负乃五五之数。但是……”荀攸如果抬高了分贝,道:“如果我主投奔了袁绍,那么将军是否还觉得将来的孙、袁之战,将军您还有五分胜算了?”
孙灿脸色微微一抖,心里翻起了滔天巨浪。他明白了荀攸的意思,如果自己将曹操逼得太急,当他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便投奔袁绍,帮助袁绍对付自己。本来,刘备出现在袁绍军中,让袁绍的实力大增,若曹操在归入袁绍的麾下,那么自己这边将会毫无胜算。
好一个曹操,在如此落魄的时候,竟然能威胁到毫无损伤的自己。
孙灿有些不甘心的沉声道:“袁绍岂会接纳曹操?”
“哈哈!”荀攸大笑:“将军这是明知顾问了,袁绍也曾是你的朋友,他的为人难道你还不知?只要我主投降,袁绍那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性格,定是觉得自己乃真命之主,四方来贺。高兴不及,怎能不纳?”
PS,临时有事,更新晚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