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口亦称葫芦湾,位于襄江下游。
虽然烈日当空,但是这儿微风拂面,清凉宜人。孙灿依着记忆沿着蜿蜒的小道,石阶蜿蜒而上,绿树掩映,一路上孙灿和赵云、许褚欢声笑语,全然没有主臣之别。
孙哲隐居之处,正于葫芦口的最深处的上腰上。
“轰隆、轰隆”的声音渐渐传入耳中,孙灿知道快要到家了,心情特别的愉快,笑道:“前面有一处瀑布,我家就在瀑布不远的山腰上。”
走着走着,一道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仿佛是一匹白练挂在峭壁上,远远望去像一个大葫芦,真美!
孙灿介绍道:“这葫芦口跟葫芦特别有缘,襄江支流进入葫芦口后,就奇怪的形成了一个大葫芦,进了葫芦口深入,这里的瀑布也很象葫芦,这山顶上还有一块葫芦石呢!”
走过一处吊桥,来到一处小溪旁,突然,发现一个白衣书生正在溪边喝水,他一身洁白,腰间还插着把白羽扇,年纪轻轻大约二十岁左右。
只见他甩了甩手上的水迹,取出白羽扇轻轻的摇了摇,昂头看着瀑布,赞叹道:“好一处人间仙境,他日功成名就,天下太平之时,我也来此处隐居。天天播种栽苗,布衣躬耕,何其快哉。”
“若天下人都向公子一般,事前为百姓鞠躬尽瘁,乐意致死。事后功成身退,不求虚荣名利,天下又怎会有如此多的纷争战祸。”孙灿虽然只见此人背影,但是他的志向却值得称赞,无论眼前此人才学如何都值得相交。
那人突然听得身后有人拍掌叫好,他回头望去,只见三人站在他的身后不远处,拍掌的是一个青年,细细观看,来人英俊威武的青年,虽然穿着便服,可是气势不凡。那气度怎么看都比自己认识的那人强上三分,而且在他的身上有着一股惊人的亲和力,让人如沐春风,心生好感。
这类人物全天下都难得一寻,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莫非……他就是……
他目光一扫,见对方腰间,有一块椭圆的硬物,更加确定了他自己的想法,在看另外两人一个目光锐利,英武不凡,一个面貌丑陋,虎体熊腰,亦是一员虎将。
他上前抱歉地道:“一时有感而发,惊扰阁下,真是抱歉。”
孙灿见眼前此人面容清瘦而俊雅,目光如电,长得十分俊美,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然、洒脱和飘逸,单看外表就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所谓气质决定一切。
这东西看是诡异,却确有其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帝,一位征战沙场,立功无数的大将一见到皇帝发怒,就会不自觉的手脚发软,本能的跪在地上,惶恐不安。皇帝可是养尊处优,手无缚鸡之力,若是真斗起来,一百个皇帝都不会是杀敌无数的大将的对手,但这大将却对皇帝畏惧如虎。
哪怕皇帝身旁没有一个士兵,这大将也不敢放肆,即便皇帝下令将他处死,他也只能磕头求饶,不敢有半点更他抗衡的念头。
当然不能说这大将胆子小,而是皇帝天天高高在上,本能的就产生出身为皇帝的那种君临天下的威严,让别人不敢触碰他的龙须。
还有久经战场的战将,身上也会自然的露出一丝凛然的杀气,这种气质只有亲身经历,自然形成,外人是绝对学不出来的。
而他眼前这人气质超凡脱俗,非一般人可有。单以气质而言,此人也许将来有不凡的成就。
凡事也有例外,也有的人面上正气凛然,背地里却干着透鸡摸够狗事情。
不过,对于人才来说,孙灿是宁可错过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微笑着摇头道:“那里的话,若非公子出声,那么在下岂不是要错过公子这位壮志英豪了。”
他微微一笑,谦逊道:“山野村夫,岂敢称为英豪?”
孙灿打量了对方许久,才道:“山野村夫那又如何!我朝高祖皇帝不就是一市井之徒吗?兴汉数百年之韩信,也不就是一个受尽欺辱的跨夫?有志不在年高,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有心,即便无才也值得称赞,只要有才,山野村夫照样能够大放异彩。”
那人道:“公子说的甚是。”他顿了顿,直报姓名道:“在下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此行乃上山拜师求学,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到此意欲何为?”
孙灿目中闪过一丝古怪的神色,心道这山中只有我爹爹一人,难道他想拜我爹为师。我爹那么迂腐,不会误人子弟吧。于是,道:“这山中只有孙哲一家,难道 你打算拜孙哲为师?你 就不怕……”最后一些孙灿说不出口,毕竟那人是他的父亲。
诸葛亮竟然知道了孙灿的意思,正色道:“孔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孙先生虽行事有些迂腐,但是一身才学却是天下罕见,只有不断求得名师才能不断充实自己的才学。”
孙灿被猜中心事,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疑问道:“这么说来,公子有许多恩师喽?”
诸葛亮微笑的答道:“若今日拜师成功,亮既有五位恩师。前四位分别是‘水镜先生’司马徽,‘鹿门隐士’庞德公,岳父黄承彦,渔叟廖九公,亮跟司马徽学舌辩,纵横之法;跟庞德公学,天文地理,星象五行之术;跟黄承彦学习阵法阵战之能;跟廖九公学习战法韬略。此次上山也意图学习孙先生之圣人之言,济世安民之道。”
孙灿咋舌道:“这么多东西一个人学的过来吗?”
诸葛亮面色肃然,说道:“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世上还有什么学不成的。”
“有道理!”孙灿点了点头,说道:“那么我预祝你学业有成,早日完成心中理想。”
诸葛亮点了点头,叹道:“我也希望如此,早日完成心中理想,天下就早日太平。百姓也就早日过上安逸的日子。”
“是啊!”孙灿想到战乱中的那些百姓,心中感慨万分,不自觉的吟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诸葛亮听后,双眼大放异彩,叹道:“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尽了乱世所有的苦难,想不到……大……兄台如此有才华。”
孙灿脸一红,不好意思道:“这首诗,是我师傅写的,方才一时感触就不自觉的念了出来。”
诸葛亮点了点头,故意说道:“令师是???”
孙灿道:“新野刘华!”
果然是孙灿,诸葛亮暗自想道,“此人坦荡,丝毫不做作。为什么三将军说他是个卑鄙小人,恶意中伤吗?难怪二将军当时走了出去,以二将军高傲的性格应该是看不习惯三将军的恶意中伤吧。刘使君已经可以下床走路了,还是早机会劝说他离去比较妥当,算是还他在泗水之畔的救命之恩。”
兴平元年,夏天。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十四岁的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和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上任,路上正逢曹操进行的大屠杀,家乡父老除了他们以外无一人存活,他们侥幸先走一步,暂时逃过一劫,可是运气不佳,在路上被曹操的追兵追到,本以为必死的他们正逢刘备来援徐州,救了诸葛亮一家。
随后,诸葛亮就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达了豫章,辗转反侧最后到达了荆州定居,转眼就过了数载。
建安二年,孙灿麾下大将徐晃破荆州,刘备等人见大势以去,就向南方突围。突围其间,刘备被孙灿军的强弩射中三箭,几乎命绝。
关羽、张燕等人拼死杀出重围,逃到了鹿门山,无巧不巧,当时诸葛亮正打算上鹿门山拜‘鹿门隐士’庞德公为师,向他学习天文地理,星象五行之术。
路上,正好碰上关羽、张燕一行人,诸葛亮念刘备仁义不忍看他就此死去,中心又想到当年的救命之恩,于是,就将刘备等人救到了葫芦口他的岳父家中,治疗伤势。
强弩劲到异常厉害,刘备直到前不久,伤才算好了大半。
“怎么了,诸葛兄?”孙灿见诸葛亮沉没不语神色有些异样不解的问道。
诸葛亮一惊,急忙拜道:“诸葛亮拜见镇南将军,先前不知道大人就是镇南将军,冒昧之处罪该万死,请大人恕罪。”此举刚好掩饰也他先前不自然的表情。
孙灿觉得有些不对,但也没有深究,毕竟他跟诸葛亮不熟悉,他的私事自己还是不追究的好,免得废话太多惹人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CMFU.,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