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2章 教导学生
旁边的黑达看的一脸懵逼,忙问怎么回事。
不过因为要交接工作,两人还是离开了,但等到晚上王建德来的时候,黑达也来了,其他地方也不去,就直接找了朶摩尔的家里,让他再杀一只羊,他和黑达都拿着几瓶酒,当面就给了朶摩尔100元钱,不收都不行。
朶摩尔一家简直激动要跳起来了,这又是挣到100元钱了,那天早上,在杨立民离开后,他们收拾帐篷的时候就发现了那100元钱,自然知道是杨立民放的,只能满含感激收着,只是没想到这转眼又来一次,还是新镇长,而且对自己家这位恩人非常尊敬,他们简直都要哭出来了,真的事老天开眼了,幸福的日子要来了,有了这么一层关系,以后谁还敢欺负他们家啊。
杨立民也明白王建德选在朶摩尔家里来请客的意思,也不拒绝。
不过王建德处处以学生自居,的确让杨立民有些很不适应,自居被人动不动喊老师,那真的又是自豪又是无奈,不过说了几次,王建德就是不改,也就随他去了。
但是周围的牧民再次看向杨立民的目光就更尊敬了,这新来的镇长竟然还是他的学生,那的多厉害啊,很多姑娘恨不得直接投到他怀里去,当然她们也知道杨立民已经结婚了,心里不免暗暗伤神。
不过一切跟杨立民没多少关系,这又是一个美好夜晚,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杨立民也了解了王建德之所以来这里的原因了。
王家的本事秦省人,上大学的时候考进了蜀中大学,绝对是算是才子。但是那一丝骄纵之心让他付出了代价—直接被杨立民扫地出门,在同学中也颜面扫地。不过他是个倔强的人,最直接申请到基层去工作。
不过因为被开除这件事,虽然因为还在实习,杨立民也只是说不适应公司环境,并没被记入档案,但是很多地
方都不要他。后来有个老师说内蒙那边很缺有文化的干部,对这方面并不太注重,问他要不要去,于是,他就立刻答应了。
毕竟学历高,组织上为了照顾他,让在在包头市里做辅助性工作,他倒是不骄不躁做的兢兢业业很得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原本是准备将他培养成一个局长秘书的,没想到这里出了胡德邦的事情,当时选人时,他主动请缨过来。因为土右旗在行政上建制并不高,只是镇,因此也没人争,他就来了。
不过他也没想到能见到杨立民。
这一天跟黑达交接工作过程中,可不光是那些镇长的份内工作,这里节奏本就很慢,哪有那么多工作,因此顺带着问了杨立民在这里的事情,得知以后,既然是恩师的事情,他当然要全力支持,因此请客喝酒也就从饭馆改到了这里,也是体现他对杨立民的尊敬和对他事情的支持,当然,杨立民做的事对这里的牧民来说的确是一件大好事。
他是去过大城市的,相比之下,这里实在太穷了,他需要政绩,那就要带领这里的牧民致富,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向自己这位恩师请教。
酒过半鼾,王建德再次给杨立民敬酒,完了问道:“老师,我还想请教你一下,要想让这里的牧民们日子过好,你能不能给我一些指导,毕竟我太年轻,经历的事情也少,空有一些文化知识而已。”
杨立民对王建德的态度是很满意的,也不推辞,点点头道:“你的想法很对,只要你一直想着百姓,那你的政绩绝对能非常出色,日后的成绩不可限量。”
王建德苦笑道:“老师您就别这么说了,再说我都不敢在您身边坐了。”
杨立民笑笑拍拍他的肩膀道:“这里的牧民都很贫困,想要一下子发展起来很难,要先打基础。
其实说白了就是利用优势和资源,扬长避短,然后改变一些陋习很不合理的方面。
这里的最显著的优势就是交通方便,去包头、呼市、铁路,公路都有,缺少的是乡村路,草原上虽说到处都是路,但是遇到雨季不管是谁,出行都是很困难的,所以要先修路,至少让这里跟外面尤其是包头快速连通。
还有就是这里的牛羊很多,这个资源要有效利用起来,我支持他们建肉制品厂和屠宰场也是这个想法。
然后尽量储存一些粮食和牧草,这里种植粮食不多,要预防霜冻和极其严寒的恶略天气突然降临。这方面,以后可以建立一个让牲口躲避的处所,最好能让牧民慢慢稳定下来,变成跟内地其他农村一样的村庄形势,也能有效的保护草原。不然草原放牧过度,损坏严重一旦沙化,那后果是不可恢复的。
等牧民慢慢富裕起来后,可以让他们自己在家里建立大棚,就不用像现在这样的露天围场了。
保护草原方面,除了放火,还有方过度放牧,可以慢慢宣传,让牧民们定居下来,变成农户,或者出去打工,已经划定区域,换季放牧,让牧场也得到休养。这一点可以预见,一旦日子变好吗,大家肯定要增加牲口的数量,过度放牧的危害就体现出来了。
还有就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这是个关键,必须想办法提高入学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本地人才多了,自然就好的多了。
最后还有一点,这里风景很不错,注意保护好,可以发展旅游业。随着全国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有钱了,自然就想出去到处走走看看,很多人都想看看草原的,这里就很好的。
我记得这里有一个美岱召,很有历史,那就利用起来,搞人文旅游什么的,反正能赚钱就好。我也就想到这么多,其他的你以后自己在看,也可以时常联系我。”
王建德如获珍宝,在笔记本上快速的写着,等写完,满眼激动道:“老师就是老师,很多我都没想过,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