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的零陵北部都尉有事求助,那可不适合在吵吵嚷嚷的乐乡大市里说。
一行人回城入府。雷远与习珍径入一间偏厅,屏退众人。
随着地位渐渐稳固,雷远身边服侍的人也多了些,不再是侍女阿堵一人忙前忙后。这时候,便有名唤阎宇的新收侍从奉上茶水。茶水是雷远喜好的口味,茶饼不经炙烤,直接掰碎用热水冲泡,另外还加了几片橘子瓣,气味颇显清淡宜人。
习珍的心思不在茶上,两人闲聊几句,稍微润了润嗓子,便转入正题。
“以伯玉之才,履任部尉当非难事,何必如此紧张?”
襄阳习氏是房支众多的大族,但近年来出仕的,多任文职,习珍是其中少有的武人。他虽年轻,但在玄德公收取荆南的战斗中立有功劳,因而升迁为中郎将,其部下多以习氏私兵为骨干。
当代的选官、用人,很多时候用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而是这个人背后的宗族势力。比如习珍前往昭陵,必会带着自家宗族里的管事僚佐、私兵部曲。习珍的就任,也就代表这包含文武的一支力量受玄德公所命填充入零陵北部,开始与东吴当面争夺。
东吴所属的武陵太守黄盖这些日子本就应付艰难,如果还要应对渴欲建功立业的习珍所部……不是雷远看不起黄盖,但老将不以筋骨为能,还须好好保重身体才是。
这样想来,雷远完全不觉得零陵北部尉的职务会对习珍形成挑战。
“倒不是有什么为难……”习珍稍作犹豫,换了个比较明白的说法:“主公是能够亲率戎马的一方雄主,麾下多有强兵猛将,如我不能称职,主公可随手立遣一人替换。到那时候,荆襄旧族俱无颜面。所以,此去必得干脆利落、万无一失!”
原来如此。
习珍这么一说,雷远立刻就明白了。
昔日刘景升为荆州牧的时候,军队掌控在荆襄士人之手,如蔡瑁、黄祖等人,都是允文允武的实力派。然而赤壁战后,荆襄士族四分五裂不提,其领有的军事力量历经惨烈战争,几乎十不存一。
眼下左将军、荆州牧府的军事力量,主要由关、张、赵等元从大将分领。孔明虽出任军师中郎将,但不直接掌兵;魏延、傅肜那一批义阳人,靠的是与玄德公在汝南并肩作战的关系;至于近来被玄德公看重的黄忠,那是行伍中的老卒出身,更与荆襄高门不是一路。
这样算来,习珍竟然是左将军府中第一个真正出任中高级军职、掌握实权的荆襄士人。这或许是荆襄旧族重新把手伸进军队的良好开端,习珍决不能容忍自己失败。
“那么,有什么地方是我能帮上忙的?”雷远放下茶盏,沉声问道。
“有三件事情,想要麻烦续之。”习珍道。
“请讲。”
“第一件事,续之带领淮南豪右之众抵达荆州时,除了庐江雷氏本部以外,其余各族都被安置在了昭陵。我想,续之昔日与他们并肩鏖战,必有交情。如果可以的话,还请续之予我书信数封,以方便我与淮南豪右们的往来。”
雷远愣了愣,笑了起来。
在灊山与曹军作战的淮南豪右联盟以庐江雷氏为首领。陈氏、梅氏等大族为辅弼,包括有数十家地方宗族。抵达荆州以后,根据玄德公与雷远的商议结果,整个联盟被拆分为二;除了庐江雷氏本部在乐乡落脚,而其余豪右人丁继续南下,直抵昭陵。
为了避免嫌疑,自从来到乐乡以后,雷远便从不提起昭陵的事务,专心经营自家的势力。但自家与淮南豪族的关系毕竟还在,哪怕他不提,有心人总会记得,果然这时候习珍前往昭陵就任,便眼巴巴地上门来求助了。
既然身在荆州,总得慢慢地把影响力扩张出去,何况这是为了公务,没什么需要避讳的。雷远颔首道:“这是小事,伯玉尽管放心。”
习珍振奋精神,又道:“第二件事,襄阳习氏的部曲数量尚有不足,恐怕难以震慑昭陵以北的东吴势力。如若续之允许,我打算在此向各部蛮夷渠帅征兵数百。”
“这……”雷远微微沉吟。
“续之,莫非有什么不便?”
“并无不便。”雷远道:“我近期招揽了不少蛮人奴隶,用来充作各地农庄的苦力。本拟从中抽调精锐,以补充自家部曲的,然而此辈实在性格粗野而不受约束,遂熄此想。这些人平日里放在汉家部伍之中,便如害群之马;而用之作战的话,胜则一拥而上,败则哄堂逃散……伯玉你如果急着前往昭陵,途中如果这等人彼此抱团勾连,恐怕不容易应付,到时候不仅不足以成为武力上的依凭,反成祸端。”
习珍愣了一愣:“这倒是个问题……然则,唉……然则我自家的部曲数量确有不足,如之奈何?”
“我有一策。”
“续之,快快讲来。”
“募兵之事照旧,我建议,你可以直接与沙摩柯联系。近期他在武陵作战,颇有些熟蛮陆续依附,但这些人自拥实力,又使得沙摩柯颇觉尾大不掉。你去寻他,就说要招募武陵熟蛮为兵,他必定会答应你。招募之后,就在乐乡设营训练。相对生蛮而言,这些熟蛮稍知法度,估计一两个月后,训练就能有所成效。待到彼辈令行禁止,再南下前往昭陵。”
“我与那沙摩柯素无往来,续之可否为我介绍?”
“今日我与沙摩柯交割人丁,原本约了晚宴,伯玉一起参加即可。这沙摩柯喜好汉家制度,最近沉迷于奢绮华丽的仪仗,伯玉不妨稍作准备。”
对于襄阳习氏这等大族来说,这可太好办了。习珍当即应了,随即又问:“蛮兵训练有成,那是数月之后的事了,眼前的部曲不足,又该如何解决?”
雷远立即道:“实不相瞒,我虽设了乐乡大市在此,但自家族中,却无可用的商队,未为不美。如果伯玉允可的话,我会组织一支商队与伯玉同往昭陵,商队的护卫可以多些,就作为习氏部曲使用。待到商队回返的时候,数百蛮兵想已训练有成,正好替换,你看如何?”
某种程度而言,庐江雷氏与习氏面临的状况颇可互补。雷氏有掌控荆蛮的名分,有官方背书的互市场所,也有足够强横的军事力量为支撑;但他们是荆州的外来者,既无人脉,也缺乏对整个荆州的了解。而襄阳习氏正相反,在荆州根深蒂固,世交、婚娅遍布州郡。庐江雷氏没有的,他们都有,庐江雷氏有的,如今正是习氏所缺。
雷远所提出的建议,恰可将双方的利益进一步捆绑,习珍可以确定,如果这一操作顺利的话,大规模的合作还在后头。
习珍举起茶盏向雷远示意:“就这么定了。”
“既然第一件、第二件都已说定。”雷远问道:“第三件呢?”
“第三件事……”习珍笑了起来,神情却隐约有些腼腆。
前两件事既然说定了,其实习珍前往昭陵就任,已有把握。这第三件事,是兄长习祯专门提出的,将在此前两件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两家的关系。
他略微压低声音:“续之,可曾考虑过,与襄阳习氏联姻?”
“联姻?”
雷远下意识地想到:莫不是襄阳习氏看上了自己,打算嫁个女儿过来吗?
这也不是不可以。
在这个乱世,所有人都朝不保夕,婚姻的价值在于延续家族和血脉;每一个婚姻中的人,都是被命运投进干涸水塘里的鱼儿,只能相濡以沫,必须彼此扶助。至于夫妻情投意合与否,那得碰运气。
只是……雷远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期待。正因为在这个乱世中看到了太多的冷酷和狰狞,他才会格外期盼美好,甚至幻想从婚姻中得到一些上天的恩赐。所以,或许不该这么着急?
他拿起茶盏,小口啜饮,又慢条斯理地添了水:“谁和谁联姻?伯玉,我正在服丧,恐怕不合参与此事。”
习珍笑道:“如果我家的女儿能够嫁给续之,那是再好不过。可惜续之的婚姻大事,轮不到我们安排。”
“所以……”习珍拍了拍自己的胸口:“续之觉得我怎么样。”
“什么?”雷远吃了一惊。
习珍稍整袍服,向雷远微微躬身:“听说续之有个异母的妹子尚未出阁。待到孝期满后,我娶她为妻,如何?”
雷远沉思了片刻。
站在宗族联姻的角度看,两家宗族确实有合则两利之势。站在婚姻双方的个人角度看呢?习珍无论是家世、相貌、才干、性格,都可称荆楚佳士,堪入雷远之眼,既然是地位相当的两族联姻,也不担心他苛待了自家妹子。至于自家那个异母妹,雷远想了想,除了名叫容姬、相貌尚属清秀、有些胆怯以外,竟然想不起其他具体的情况来。
这个陌生的亲人,下半生的命运就在此时决定,雷远觉得有些荒诞。但他自然不会说什么需要自家妹子决定的蠢话。自古以来,婚姻大事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雷绪既已离世,雷远长兄如父,自可以代之安排。非要说些别的,那就等于是砌词拒绝了。
雷远想了会儿,慢慢地道:“我以为,伯玉此议甚好。然而两家联姻,乃是大事。我这边又在服丧期间,所以不必着急。相关之人心中明白即可,待到时机妥当,再依照礼数而行。”
习珍大喜:“我是襄阳习氏嫡脉,娶的乃是正妻。自然一切都循礼来办,续之尽管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