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定国离去之后,很快又一只部队从都督府出发,前往加强北门的防御去了。
安排好了这两件事之后,周三畏才对着黄少校说道:“我现在回去休息一下,除了城外援军入城的消息外,其他事情你都可自行处理。
从现在开始,叛军将领或是士绅派人来联络的,一律让他们候着,不必理会。援军入城前派人来的,给他们找间房子候着;援军入城后派人来的,就让他们在都督府大院内候着;至于天亮后才来的,就让他们在广场上候着…”
两只队伍分别派出之后,守卫都督府的兵力顿时下降到了300人左右,这几乎还不到投降乱军的四分之一人数。作为保卫都督府和武器库的军事主官,黄少校还是极为紧张的。
不过看着上官周三畏这样一副大势底定的姿态,倒是让他镇定了不少。而之后事态的发展,也让这位黄少校越来越安心了。
和都督府这边的失利相比,由姜瓖亲自带队攻打的巡抚衙门这边,乱军显然就顺利了不少。
虽然巡抚衙门已经接到了都督府的通报,不过出于保密的缘故,周三畏直到兵变的下午才派人通知了巡抚衙门,这让巡抚衙门的准备做的有些不足。
而作为一个早就存在的老衙门,虽然早期修建巡抚衙门时还有着军事上的考虑,但是年久失修加上百余年来的改建,现在的巡抚衙门已经失去了作为城内军事据点的大部分功能。
唯一能起到一些防御作用的,还是衙门内外的那些高墙和复杂的建筑布局。姜瓖虽然对巡抚衙门的布局很熟悉,但是他舍不得拿自己身边最精锐的家丁去冲击守在高墙后的巡抚衙门守军,眼下这些家丁可是唯一能够让他信任的自己人。
但是被他驱使进攻巡抚衙门的守备军普通将士却迟迟没能打开局面,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一来是这些普通将士本就缺乏训练,虽然巡抚衙门的守军只凭借着区区几堵高墙,也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其次便是,他们原本是来向朝廷讨要公道的,但到了巡抚衙门前却变成了叛乱,这个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些。姜瓖显然没给这些部下们做什么心理建设,因此使得这些将士们士气低落,大多数人都是出工不出力,只是观望着事态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本来战力和守备军相差不大的标营,才能以弱敌寡坚持到了都督府援军的到来。
而等到败退的姜琳、杨振威带来了攻打都督府不利的消息,此刻才不想保留实力的姜瓖,却发现事情已经难以挽回了。逃回的乱军把攻打都督府失利的消息传开后,他的部下顿时就混乱鼓噪了起来,不少人悄悄丢下武器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这不是姜瓖今晚听到的唯一一个坏消息,很快他派去督促城外援军前来支援自己的部下也逃了回来。向他汇报道:“…吴将军、何将军不仅不听从大帅的军令,还把姜有光大人给抓了起来,小的还好逃的快,要不然连给大帅报信的人都没了…”
围在姜瓖身边的将领听到这个噩耗后,很快就有人失去控制的说道:“表叔,咱们不能再打下去了,赶紧出城去吧。
都督府和巡抚衙门都没打下来,吴、何这两个叛贼又堵住了西门和南门。北门和东门也没什么消息传回来,看来有人早就走漏了风声,要是等北门外的官军冲入城来,大家可就真被瓮中捉鳖了啊…”
听到这话,顿时有人就不满了,“逃出城去?没有了大同城作为守备,我们能逃到什么地方去?难道你打算在野地里同那些骑兵对抗吗?”
“是啊,是啊,刘将军说的对。而且就算我们能逃出城去,城中将士们的家眷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丢给朝廷吗?就算我们能够下这个决心,将士们恐怕也不会跟我们走的…”
听到身边这些亲信将领七嘴八舌的讨论,脸上又青又白的姜瓖终于忍不住暴怒的大叫了一声:“吵什么吵,老子还没死呢,眼下还轮不到你们来做主。”
虽然姜瓖暂时压制住了部下们的四分五裂,但是他也一样没想出解决眼前困局的出路。到了这一刻他倒是开始后悔了,早知道如此他又何必同朝廷唱反调。
以他的身家,哪怕就是把超出规定的金银交出去,他也依然不失富甲一方的地位。现在可倒好,仅仅因为不想给朝廷占了便宜去,倒是活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叛贼逆党了。
眼下不要说家产,就是自家的性命都难以保住了。想到这里,他又不由在心里埋怨起朝廷来了,为何朝廷过去对于他们这些边军豪强如此放纵,现在却又变得如此强硬,这样前后态度变化不一,难道不是给他们这些人挖坑吗?
就在姜瓖脑子里一团浆糊的时候,李定国的援军终于赶到了,本就军心不稳的乱军,仅仅被李定国所部一次冲锋就溃散了下来,许多人干脆绕开了姜瓖所在的街区,直接从小巷子里逃亡了。
在城内的巷战就是这一点最为不利,因为各种建筑物的阻碍,使得主将很难观察到整个战场的局势,也很难控制住各只部队的动向。
比如攻城方占据上风时,往往会脱离战场冲入民居劫掠。同样守军处于下风时,也常常会丢下武器逃跑,因为有着建筑物的阻隔,守将根本无法时时监控这些部下们。
所以在封建王朝时代的战争,基本看不到巷战的例子。因为这个时代的士兵基本都是被强征入伍的,平时的待遇也不好,只要有一线可能,都会脱离队伍逃亡。
也只有在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加上军队后勤的改善,逃兵才渐渐不再成为军队的首要问题,据守城市抵扣的巷战才渐渐成为指挥官们可以选择的作战方式。
而在巷战中威力最大的,自然是火炮和火枪。受到地形的约束,使用冷兵器的队伍往往会摆出密集阵型,而这也就成为了火炮、火枪最好的靶子。
李定国率领的援军虽然只有一个连多一些的人马,但是在这样的巷战中,却几乎打出了一个营的威力。乱军很快就被李定国所部的火力给打蒙了,他们下意识的认为城外的野战军已经入城了,自然也就不肯继续跟着姜瓖去送死了。
当姜瓖收到各处将士逃亡的消息时,他也已经无能为力了。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带着最后还能掌握的数百人做出了逃亡出城的准备。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上其他人的家眷了。他偷偷令姜琳去总兵府把自己的儿子接出来,然后去南门请求守军放他们出城逃命。而他自己则带着杨振威等部下强攻东门,为姜琳等人出逃创造机会。
姜瓖此时也是死马当成活马医,毕竟作为叛军的首领,他可不指望朝廷还能赦免自己。就算他现在投降了,能给自己留给全尸也就不错了,因此怎么样都要搏一搏。
只不过,他此刻虽然觉悟了,想要放手一搏,但是他的部下们却并不这么想。他们此前硬架着姜瓖出头闹兵变,那是觉得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哪怕兵变失败,朝廷最多也是处置了姜瓖这个领头人,对于他们这些底下的带兵将领,朝廷多数是以安抚为主。
现在兵变明摆着已经失败了,哪怕就是逃出城去,他们也不知道该往哪跑。南面是五台山和吕梁山,西面是黄河同吕梁山,北面就是丰镇军事要塞,东面则是宣府重镇。
失去了大同这个要塞作为根据地,这一地区就是一个囚笼,除非他们把所有部下都丢弃,带着少数亲信跑进山里去,那样的话他们今后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看不到希望的杨振威等乱军将领,终于在姜瓖指挥部队攻打东门时发难,将其捆绑了起来,并杀散了姜瓖身边最后十余名家丁。
面对杨振威等人的背叛,姜瓖甚至都没有做出什么抵抗,他反倒有一种一切都结束了的放松感。事实上杨振威更希望直接处死姜瓖,毕竟他在兵变中可也是出了不少主意的。
不过其他人却挡住了他,这些人觉得一个活的姜瓖比一个死的姜瓖更容易获得朝廷的赦免,毕竟他们可不是杨振威,并没有为姜瓖尽心尽力的出谋划策。
倒是去说服城外将领的姜有光比较惨,当这些将领反正时直接就砍杀了他,交到周三畏面前的只有一颗不肯瞑目的头颅。
从姜瓖发动兵变,到曹变蛟带兵入城平息叛乱为止,这场兵变的时长还没有超过12个小时。也就是说,当第二天天亮时,大同城内就恢复了宁静。
虽然有不少平民家中还是被乱兵劫掠了,有几个街区也被放火烧毁了数幢建筑,但是总的来说,本次兵变中大同城受到的损失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当阿敏接到消息赶到大同时,城内几乎已经看不出兵变留下的痕迹了。这让阿敏颇为失望,毕竟初来咋到的他,还是很希望能够借助这样的平乱事务来树立自己的威望的。
当然,虽然阿敏没能捞到平乱的功绩,但是在战后清洗地方豪强的过程中,他倒是借此提拔了不少亲近自己的官员,算是在丰大总督府站住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