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说:“那么,符咒真的可以召神役鬼、治病驱邪吗?”
萧天枢说:“道教用符咒驱邪、治病的历史,最早可追朔到远古时代。《轩辕黄帝祝由科十二序》中曰,符咒“以治男女诸疫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说的就是,在上古时期,很多医药、针灸无法治愈的疾病,用符咒反而会有奇效。历史上关于符咒趋吉避凶的记载,也是屡见不鲜……”
年复说:“那你说我为什么,时常用符咒,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也好像没多大用处呢?”
萧天枢笑道:“呵呵,那可能是你心不诚的缘故,科学家早都研究证实,对着一碗水咒骂,这水就会变得成份甚至有毒,如果是寄与这水好的愿望,这水居然还会慢慢纯净起来,你说符咒有没有用,生病了喝符咒水,我们小时候都有吧!”
年复说:“呵呵,真的假的,要是这样还真是神奇了!”
萧天枢说:“自祖天师张道陵开始,便开创了用符咒为巴蜀百姓消除病疫的先例;其书符治病、驱邪禳灾,无不灵验。其后,宋代时期,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更是将符咒大展神威,书铁符召神将,斩杀蛟龙,这才有了关羽因此被封为崇宁真君的后世传奇。明太祖时期,为了驱散瘟疫,张正常天师书巨符、焚之入井,引得百姓争相汲水,病情得以控制。朱元璋为褒奖天师,特在井上建亭,号曰“太乙泉”。”
年复说:“那可不是跟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一样,骂的海水都爆炸么哈哈哈……”
萧天枢笑道:“我那时候小时候看,还以为这水通灵了呢!呵呵……”
年复说:“对了,你说这通灵和通神的区别在哪里?”
萧天枢说:“所谓通灵,其实就是通阴,通神就是真的通神,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法术的文化中有通灵术及通神术,有几种不同的区别。第一种是直接开眼或通耳,也就是所谓的阴阳眼耳报类,大多是借助开眼,将感知到的事物化为形象在脑海中出现,从而形成视觉印象,另一种是耳报,耳报并非真的是在耳朵旁边说话,其实上是在心里说,但有些会反映在像是耳听一样,所以也称为耳报,这种与心通有相似之处。”
年复惊奇道:“这不是鬼迷心窍了?”
萧天枢说:“这种的问题在于,通常能开眼或有耳通的,受阴气影响较多,所以会有很多问题,时间久了不利于自己,所以很多小孩子如果天生有阴阳眼的话,是需要封住的,这是相通的道理。这类以天赋居多,也有修炼开的,但修炼所开的总的来说,多属阴法的范畴,却不能完全属道法正统的范畴,因为道法是走阳法的,讲究的是积阳消阴,最后修炼成纯阳,此类功能反而不利于正统修炼。不过对于修北帝法或是丰都法的来说,这类倒不是阻碍,但现今丰都法已不易求。我所知亦有所不尽,此处简说,抛砖引玉,大概知晓有丰都法,丰都法特点是有陆判笔法,大抵是分生死二笔,其拿笔分为阳握与阴握,各有手诀不同。”
年复说:“那另一种呢?”
萧天枢说:“另有是属关帝法,关帝因属阴司,所以行关帝法大多亦是与阴司打交道,此类可行一些重要的术法,因丰都法中,大抵以鬼差为主,更高是阴司执法,典型的如黑白无常这种代表(民间称为七爷八爷),与人寿元有关,可以通过一定的操作,让人生命延续下去,适当也可作为延寿用。另有常见的太岁法,即殷郊法,最大的特色在于起土谢土与驱邪灵验非常,且配有二十四节气令。其它地司诸帅的法较多,不过现今明朝本道藏的道法会元中并不是很完整,里面大多是地司法,而不属于丰都法。”
年复说:“这听起来还都是道法,毕竟有系统体系,那些通灵的神婆,出马仙一类,很多都是靠自我感觉良好的又怎么说?”
萧天枢说:“折中的感应类,这一类是可以修炼出来的,也有些人体质比较特殊,天生就有。感应类的其实是在直接通阴与修炼中找一个折中点,因为完全不能通灵的话,很多事务不好办,所以追求的不是纯粹的通灵,而是半通灵状态。这类的感应多以身中取感,或外应取灵为主,如上香供奉时,通常上完香后并不代表立刻会降下,而是要等待感应,人一身分成百神通道,每一个位置有固定对应的神明,这类通灵严格来说不讲通神,因为它还是通阴的范畴。”
年复说:“你说这些人都是怎么感应的呢?”
萧天枢笑道:“要说起来这个,你不是比我更清楚,鬼抬轿都坐着,我可没你那么邪门的坐骑……”
年复笑道:“我这不也是我爷爷传授下来的东西,我自己感应要是好的话,昨天就去捉那女鬼了!还能在这里呆着。”
萧天枢笑道:“属于某个神归属下的鬼吏所到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感应,而这种通道一旦建立,就可以开始行法。大体上是等候感应,比如某个神系下的鬼吏降临时,不同的部位会有相应的麻痒等感觉,而且感觉是对应于不同的神。如玄天上帝的感应,会身如刀割之感,这种感觉是相当明显的,如一个刀片从身边划过,而如果来的不是玄天上帝,如其它神明,自然也有不同的感应。”
年复说:“其他不同感应是什么呢?”
萧天枢说:“其它的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感应,对应有不同的归系,感应总的来说,以阴凉不适、身上发抖或是寒气阵阵上涌,此类感应多是代表阴邪之物,在得此类感应之时,如果有通感较好的,往往还可以在眼前显象出来,一旦显象,就可以看到具体是遇到的什么。(这种不是阴阳眼,一定要区别开)通常,这类被认为对修行的干扰会比较小,但还是有的,但不失为是一种折衷的途径。”